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滕固美术史学中的多重民族-国家叙事
1
作者 张学峰 《当代美术家》 2025年第1期74-86,共13页
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叙事,既是政治浪潮,又是文化浪潮。滕固是现代美术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美术史分期、风格学转化、士大夫画发展三个层面,叙述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史。他是从美术史理论层面,探寻民族—国家叙事的先驱者。首先... 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叙事,既是政治浪潮,又是文化浪潮。滕固是现代美术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美术史分期、风格学转化、士大夫画发展三个层面,叙述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史。他是从美术史理论层面,探寻民族—国家叙事的先驱者。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指出滕固对中国美术史作了三种分期,前两种政治性表达强烈,概念的使用时见生硬,第三种对古代艺术风格进行全程描述,婉转揭示中国风格有独立、发展、圆满等阶段,这种温和叙事在其后的著述中被延续。其次,通过概念的分析与比较,可知滕固最早引入欧洲的风格学,将之看作新史学和齐平欧洲的学术方法。他将国家形象、民族风格、写实发展、对外开放观念融入其中,转化了沃尔夫林的视觉形式分析。其所作唐宋绘画史和整理国故追求的客观性比较接近,但未脱离形式分析的某些规范。其风格学兼顾中国的文献学传统,处在中西范式之间、学术与政治之间。再次,滕固将士大夫分成“高蹈型式”“馆阁型式”,肯定士大夫画理论,归纳士大夫画有四个阶梯,承认士大夫乃民族文化的曾经参与者。他兼及南北宗理论、风格学、社会学,并没有将士大夫画上升到政治批判。他从写实递进和社会学层面分析唐宋绘画,指出唐宋山水画是士大夫对自然的征服史,是士大夫的社会发展史。士大夫及其绘画,由此成为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见证。滕固不将历史与现实混同,对历史和士大夫有同情式理解,其民族—国家叙事甚显文化自觉。他没有用政治规划学术,没有激进地反传统,同时也较好地借鉴了欧洲的风格学研究,将之与中国的当前文化与学术构建相联系。滕固的学术经历及其转向,见证了一个五四青年从政治呼喊走向学术考量的转变,见证了文化层面的民族—国家叙事具有更长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固 美术史学 中国美术 唐宋绘画 民族—国家叙事 风格学 士大夫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曹庆晖《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一文补充和纠误
2
作者 聂崇正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112-112,共1页
近日读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曹庆晖教授撰写的《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研发生纪程》一文(刊于《美术大观》2022年第12期),很是亲切,也很兴奋,因为我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65年毕业的学生之一。在拜读... 近日读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曹庆晖教授撰写的《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研发生纪程》一文(刊于《美术大观》2022年第12期),很是亲切,也很兴奋,因为我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65年毕业的学生之一。在拜读曹文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确认,文章是以十分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为基础写作而成的,重要的事实均有详细的叙述,没有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资料 中央美术学院 人文学院 基础写作 美术史学 美术史论 纠误 美术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美术史学的新趋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谷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0,共6页
陈寅恪说:“中国史学莫盛于两宋。”美术史学也并不例外。宋代美术史学受当时繁荣的史学背景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
关键词 美术史学 美术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研究中的“日本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曹铁铮 曹铁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103,共5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美术史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开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日本研究模式的影响,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是建设中国美术史学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依据资料和史实,从近代日本对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美术史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开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日本研究模式的影响,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是建设中国美术史学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依据资料和史实,从近代日本对民国时期美术史学研究的主要影响渠道,以及其影响在不同时期在美术史学研究中的体现系统加以论述,具体分析了近代日本在中国现代形态美术史学建立的过程中曾起到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学 民国时期 日本模式 影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文献与史境:中国美术史学的体系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倍雷 赫云 张祖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图像、文献与史境是直接构成中国美术史学的基本要素。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画史,"流源"、"兴废"、"师传"、"秘画珍闻"等与文献、史境相关,也是构成美术的通史或专史要... 图像、文献与史境是直接构成中国美术史学的基本要素。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画史,"流源"、"兴废"、"师传"、"秘画珍闻"等与文献、史境相关,也是构成美术的通史或专史要素;"能画人名"、"寺观画壁"、"论六法"、"论用笔"、"拓写"、"赏识阅玩"、"品第"、"跋尾押署"、"公私印记"等等与图像相关,构成图像研究、技法、鉴赏等理论。概之,其核心元素离不开图像、文献和史境。将图像、文献与史境,引入中国文化思想逻辑的叙述方式,是构成史、论、评、鉴的中国美术史学体系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文献 史境 美术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遮蔽的“知识考古”:俞剑华美术史学意义之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顾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过去俞剑华的知名被确定为画史与画论整理,其创作家身份以及对美术史开拓性研究被文献最大化地遮蔽。其实,俞剑华不仅在画史画论材料整理上有"奠基"之功,他所具备创作与理论双重身份的特殊性恰与学术相表里,实现了中国画"... 过去俞剑华的知名被确定为画史与画论整理,其创作家身份以及对美术史开拓性研究被文献最大化地遮蔽。其实,俞剑华不仅在画史画论材料整理上有"奠基"之功,他所具备创作与理论双重身份的特殊性恰与学术相表里,实现了中国画"知识考古"的学术定位,其意义不同凡响。俞剑华学术的延伸意义还表现在画论的教育学意义、"感觉经验"与画史深度解读以及"视觉"美术史学等方面,这些都构成了俞剑华在美术史学中最有效的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剑华 美术史学 知识考古 视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文献与史境:中国美术史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倍雷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3-81,共9页
图像、文献与史境,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关键要素,其相互关系涉及到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在历史语境初始状态中回到图像的本体,而不是停留在对文献文本的阐释中,并以此构建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方法和知识体... 图像、文献与史境,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关键要素,其相互关系涉及到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在历史语境初始状态中回到图像的本体,而不是停留在对文献文本的阐释中,并以此构建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以回归图像本体研究的中国美术史学方法与以本土文化思想为逻辑基础的中国美术史学体系,研究的是中国传统美术在历史中的真实呈现与变迁。研究者通过图像、文献与史境三者构成的相互路径关系,对中国美术史进行研究,探讨中国美术史中图像的初始功能性、意义性、文献性,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以图像本身所显示的艺术本质特征为逻辑终点,使图像作为中国美术史学的主要材料,揭示中国美术史作品的全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学 图像 文献 史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建构的意义——兼论美术史料与美术史学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4-68,共5页
美术史学不等于美术史料 ;美术史的研究应上升到美术史学研究的学理高度 ;加强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 ,是中国美术史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美术史料 美术 美术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滕固艺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茜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5,共3页
滕固是一名现代意义上的学者,利用德语国家现代艺术哲学、艺术史学的方法进行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写出观点新颖里程碑式的作品,开启了一代新风,理所当然地成为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关键词 滕固 中国美术史学 艺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科互涉”看美术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玉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5,共8页
美术史与考古学作为现代知识体系中的两个学科,在学科属性、学科构成、研究人员、研究对象甚至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交错和跨越。在各自的研究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以合作的契机。多关注彼此的学科互涉和边界的渗透性,以此为基础进... 美术史与考古学作为现代知识体系中的两个学科,在学科属性、学科构成、研究人员、研究对象甚至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交错和跨越。在各自的研究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以合作的契机。多关注彼此的学科互涉和边界的渗透性,以此为基础进行合作将是二者及相关学科在未来发展的基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学 考古学 学科互涉 边界跨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还是文本:中国美术史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倍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图像与文献直接涉指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图像与文献在美术史的结构中,是相互印证的关系。对美术史学的研究,要求对图像本体进行研究和诠释,而不是停留在对相关文献文本的阐释,这是中国美术史学体系结构的基本问题。文献还有一种情况,... 图像与文献直接涉指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图像与文献在美术史的结构中,是相互印证的关系。对美术史学的研究,要求对图像本体进行研究和诠释,而不是停留在对相关文献文本的阐释,这是中国美术史学体系结构的基本问题。文献还有一种情况,即不仅仅是文本的文献,还有图像的文献。在美术史学中,图像本身应该被看作是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文献 美术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宾虹与近代美术史学 被引量:14
12
作者 薛永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4期28-34,共7页
本文通过对黄宾虹的美术史著述几个方面的考察,分析了黄宾虹美术史学研究的特点,指出其新开拓、新认识与新成就,肯定了黄宾虹在近代美术史学研究所作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关键词 黄宾虹 美术史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思想文化背景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贵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中,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都步入了现代化的征程。与此相伴,中国的美术史学研究也在此种背景下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中,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都步入了现代化的征程。与此相伴,中国的美术史学研究也在此种背景下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术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的牵引,二是新式美术教育与出版机构的推进,三是近代美术考古学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美术史学 新式美术教育 近代美术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建制与民国时期的美术史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志强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14,共6页
对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学进行回顾与总结,必须在社会视角下进行多维考察。近代博物馆建设和展览体制的确立、学校美术教育的勃兴,尤其是美术史科目的设置,以及出版与发表等一系列新兴学术建制的出现,使美术史在研究主题、写作和表述方式... 对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学进行回顾与总结,必须在社会视角下进行多维考察。近代博物馆建设和展览体制的确立、学校美术教育的勃兴,尤其是美术史科目的设置,以及出版与发表等一系列新兴学术建制的出现,使美术史在研究主题、写作和表述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并直接促成了现代形态美术史学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学术建制 美术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史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勃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工艺美术史学研究,必须建立科学的方法论。将为史之法与为史之目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工艺美术史学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抓住为人的生活这一木质,才能直面工艺美术历史的真实。而探索规律则应是工艺美术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工艺美术史学 史学研究 中国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史学历史发展研究——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相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8期8-9,共2页
文章以鲁迅美术学院的美术史学研究为切入点,讨论延安鲁艺时期、东北鲁艺时期、东北美专时期、鲁迅美术学院时期学术研究的方向。延安鲁艺时期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社会对美术的关系,这一理... 文章以鲁迅美术学院的美术史学研究为切入点,讨论延安鲁艺时期、东北鲁艺时期、东北美专时期、鲁迅美术学院时期学术研究的方向。延安鲁艺时期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社会对美术的关系,这一理论一直在改革开放初期还在鲁迅美术学院的学术研究中得以继承。不仅如此,从延安到沈阳,学术研究坚持技法理论研究,这使得鲁迅美术学院学术研究形成了美术史与技法理论并驾齐驱的研究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美术学院 美术史学 技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剑华与现代美术史学——以绘画史研究为中心
17
作者 朱万章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文章以俞剑华《中国绘画史》及相关个案研究为中心,解析俞剑华的治学方法及其在现代美术史学方面的成就和地位。
关键词 绘画史 俞剑华 现代美术史学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境与图像: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18
作者 李倍雷 赫云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9,共2页
图像与史境,是构成和研究美术史的基本元素,并直接涉及美术史学研究方法。在美术史学研究中,要求将图像还回到历史语境初始状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图像上。图像离开了史境,美术史的研究就会被抽离出历史的范畴,最后导致只是针对图像进行... 图像与史境,是构成和研究美术史的基本元素,并直接涉及美术史学研究方法。在美术史学研究中,要求将图像还回到历史语境初始状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图像上。图像离开了史境,美术史的研究就会被抽离出历史的范畴,最后导致只是针对图像进行研究,而脱离了美术"史"的研究。图像回到史境,在史境中讨论图像的功能、意义、价值等多种含义,以此图像作为艺术史的佐证材料,从而构建中国美术史的体系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学 图像 史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综述
19
作者 丁亚雷 《艺术探索》 2011年第6期55-56,共2页
2011年10月29~31日,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本届会议主题是"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的个案与问题",讨论涉及"美术史的文脉与学科史建构""作为文化研究范畴的美术史""美术史... 2011年10月29~31日,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本届会议主题是"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的个案与问题",讨论涉及"美术史的文脉与学科史建构""作为文化研究范畴的美术史""美术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个案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届 高校 美术史学 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王伯敏之美术史学建构
20
作者 李小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中国的美术史研究经过几代美术史家的努力在建国后才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王伯敏先生在继承这一研究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主要从美术史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史料的运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建国后形成的美术史研... 中国的美术史研究经过几代美术史家的努力在建国后才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王伯敏先生在继承这一研究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主要从美术史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史料的运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建国后形成的美术史研究体系,他在美术史研究上的继承与创新使他成为新时期美术史学研究的一位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伯敏 美术 美术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