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色缘情,兼可言志——宋词嬗变中的易安词之美学考察
1
作者 王金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缘情"、"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有所相通,但因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李清照的词既坚持了"本色"又融合了发展性因素,"缘情"同时兼以"言志",具有双重的美学倾... "缘情"、"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有所相通,但因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李清照的词既坚持了"本色"又融合了发展性因素,"缘情"同时兼以"言志",具有双重的美学倾向。从文体发展历程的宏观视角看,两宋之交是词由以"缘情"为主转而"言志"为主的重要嬗变时期。易安词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甚至堪称考察这一时期宋词演进的范本和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 言志 易安词 嬗变 美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00年前的蚌塑四象二十八宿浑天盖天系统——美学考察引出旷世大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大有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6500年前 蚌塑 美学考察 摆塑程序 摆塑技巧 星座 星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丑怪的艺术 自由的精神——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一种美学考察
3
作者 罗显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56-61,81,共7页
美,作为人类丰富潜能的创造性实现,作为人的生命活力的自由表现,从其历史流动性来说,是与人的生命活力具有时空对立性的.“美的概念”随着人的生命活力的发展、人的丰富潜能的不断实现而得到不断地丰富充实.
关键词 精神自由 西方现代艺术 美学考察 感性自由 丑怪 性的人 西方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艺术 人的精神 生命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沉浸式艺术的美学考察研究
4
作者 石文君 《河北画报》 2023年第12期58-60,共3页
本文主要以数字时代为背景,分析讨论沉浸式艺术的美学考察。首先简要概括了沉浸式艺术的定义,然后总结数字时代沉浸式艺术的意义,最后结合多个方面讨论沉浸式艺术在数字时代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希望为艺术受众打造出与客观世界和真实世... 本文主要以数字时代为背景,分析讨论沉浸式艺术的美学考察。首先简要概括了沉浸式艺术的定义,然后总结数字时代沉浸式艺术的意义,最后结合多个方面讨论沉浸式艺术在数字时代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希望为艺术受众打造出与客观世界和真实世界不同的虚拟化空间,希望以一种全方位体验方式,改变以往单一化视觉和听觉体验方式,真正意义上发挥沉浸式艺术的美学感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艺术 数字时代 美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歌剧魅影》中“气氛”的美学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远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舞魅影》在"制造气氛"方面有独到之处,剧作主要通过叙事艺术、舞台设计、声乐、道具等方式为"气氛"的营造铺设条件。在此基础上,观众通过身体的临场感知使得"气...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舞魅影》在"制造气氛"方面有独到之处,剧作主要通过叙事艺术、舞台设计、声乐、道具等方式为"气氛"的营造铺设条件。在此基础上,观众通过身体的临场感知使得"气氛"的生成变为现实。这两个连续的层面保证了观众对《歌剧魅影》'气氛美"的欣赏成为可能。简言之,通过对"气氛"的感知,观众产生美的判断。这种判断反过来证明"气氛"乃是一种处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居间物,它与美有着天然的相似性。或者可以说,这种既不是主观美也不是客观美的类似物,正是美生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批评 《歌剧魅影》 美学考察 气氛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