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国际新闻署到美国新闻署——美国对外宣传机构的演变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又新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5期58-62,共5页
本文考察了二战后美国对外宣传执行机构从国务院组织框架下的国际新闻署到独立的美国新闻署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分析美国对外宣传执行机构在美国政府部门中的地位的变迁展示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发展。
关键词 美国 对外宣传机构 国际新闻署 美国新闻署 国务院 国家安全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美国新闻署的历史作用
2
作者 罗永乾 《管理观察》 2016年第11期18-20,共3页
美国新闻署从成立之日起,就承接着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政治任务,进而为美国称霸全球服务,但选择使用信息公开和文化交流的操作手段,却为其政治目的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并因此吸引了各国学者甚至政府管理人员的极大兴趣... 美国新闻署从成立之日起,就承接着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政治任务,进而为美国称霸全球服务,但选择使用信息公开和文化交流的操作手段,却为其政治目的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并因此吸引了各国学者甚至政府管理人员的极大兴趣。然而无论如何装饰,美国新闻署为美国国家战略利益服务的政治烙印却始终无法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署 信息传播 文化交流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闻署为外国学者延期签证设障
3
作者 楼旭庆 《世界教育信息》 1997年第4期23-24,共2页
美国新闻署(USIA)采取了一项新措施,使外国学者获得延期签证变得更为艰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外国学者通过签约到美国高等院校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但在新措施下,如他们超出联邦政府所允许的三年时间,而想进一步延长留在美国的时间,将... 美国新闻署(USIA)采取了一项新措施,使外国学者获得延期签证变得更为艰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外国学者通过签约到美国高等院校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但在新措施下,如他们超出联邦政府所允许的三年时间,而想进一步延长留在美国的时间,将变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署 外国学者 新措施 美国高等院校 签证 研究工作 延期 联邦政府 正当理由 寻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闻署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行为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继珂 邓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4,159,共11页
美国新闻署作为美国政府实施心理宣传战的首要工具,在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过程中,凭借其自身特点,一方面发挥宣传职能,积极对苏联和古巴展开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另一方面又履行情报信息搜集职能,努力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信息。通过这两... 美国新闻署作为美国政府实施心理宣传战的首要工具,在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过程中,凭借其自身特点,一方面发挥宣传职能,积极对苏联和古巴展开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另一方面又履行情报信息搜集职能,努力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信息。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美国新闻署助推肯尼迪政府在心理宣传领域取得先机,进而协助美国最终以和平方式成功解决此次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新闻署 美国之音
原文传递
美国学术界对美国新闻署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峰 赵继珂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223-250,7,共30页
自美国新闻署成立始,美国学者便开展对它的研究工作,进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期的研究者大多是该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或是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学者。他们倾向于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对美国新闻署进行分析。随着时间... 自美国新闻署成立始,美国学者便开展对它的研究工作,进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期的研究者大多是该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或是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学者。他们倾向于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对美国新闻署进行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它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进一步细化,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充分考察了其推行的"传媒外交"和"文化外交"。冷战结束后,鉴于美国新闻署在文化冷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美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高潮,探讨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它应如何重新定位的问题。特别是,在该机构被撤并后,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它在美国对外宣传中发挥的强大影响力及其对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强烈建议政府应重建美国新闻署或类似机构。即便美国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留待后来者予以解决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署 心理宣传战 文化冷战 公共外交
原文传递
美国新闻署研究类档案浅议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继珂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以往对美国新闻署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宣传功能,而本文则突出强调该机构的情报信息搜集及研究评估职能,并从其制作的诸多研究类报告中随机挑选1960年《研究报告》作为分析样本,解析这些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档案价值,以此向国内冷战学界推介此... 以往对美国新闻署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宣传功能,而本文则突出强调该机构的情报信息搜集及研究评估职能,并从其制作的诸多研究类报告中随机挑选1960年《研究报告》作为分析样本,解析这些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档案价值,以此向国内冷战学界推介此部分档案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署 研究类报告 宣传情报
原文传递
美国新闻署女性项目初探
7
作者 赵继珂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1期98-104,167,共8页
1950年代中后期,经过系列考察论证,美国新闻署提出要开展女性项目,设想以此帮助美国在冷战斗争中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女性的支持。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历经多次不同的尝试和调整,然而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和干扰,从短期实施效果来看... 1950年代中后期,经过系列考察论证,美国新闻署提出要开展女性项目,设想以此帮助美国在冷战斗争中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女性的支持。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历经多次不同的尝试和调整,然而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和干扰,从短期实施效果来看,难逃失败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署 女性项目 目标群体 文化冷战
原文传递
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美国新闻署的档案介绍
8
作者 赵继珂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165-178,共14页
随着文化冷战研究的兴起,作为负责美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执行机构——美国新闻署,也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最明显的就是近十余年西方学者相继出版了多部专著对此予以论述。但与这种状况相反的是,国内学者由于难以接触到美国新闻署的系... 随着文化冷战研究的兴起,作为负责美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执行机构——美国新闻署,也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最明显的就是近十余年西方学者相继出版了多部专著对此予以论述。但与这种状况相反的是,国内学者由于难以接触到美国新闻署的系列档案,因而在尝试对其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时不得不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以至于国内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仍十分薄弱。2011年年底,承蒙北京东方历史学会资助和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档案馆 美国新闻署 电视报道 默罗 新闻服务 电视访谈 国内电视 交流项目 文化交流活动 历史学
原文传递
美国新闻署的成立及其对苏文化冷战的试探开展
9
作者 赵继珂 《思想理论战线》 2022年第5期111-117,141,共8页
由于美苏文化冷战不断升级,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经过考察决定成立美国新闻署,由其负责美国对外信息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展。美国新闻署通过整合多家旧有对外宣传机构而成,为确保实现有效运作,它特别创建了一套五级运作管理体系。成立初期... 由于美苏文化冷战不断升级,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经过考察决定成立美国新闻署,由其负责美国对外信息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展。美国新闻署通过整合多家旧有对外宣传机构而成,为确保实现有效运作,它特别创建了一套五级运作管理体系。成立初期,该机构明确提出将主要精力放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并重点利用国际广播试探性地对苏开展了相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署 运作体系 对苏文化冷战 美国之音
原文传递
论匈牙利事件冲击下的美国之音改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继珂 邓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4,共7页
美国之音在应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事后美国决策层却认为其对该事件的报道具有过于浓厚的宣传腔调,并迫使它在播音内容、腔调和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整改。不过,在"宣传预设"的前提下,这种追求"客观性"... 美国之音在应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事后美国决策层却认为其对该事件的报道具有过于浓厚的宣传腔调,并迫使它在播音内容、腔调和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整改。不过,在"宣传预设"的前提下,这种追求"客观性"报道的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美国之音仍积极地为帮助美国赢得文化冷战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事件 美国之音 美国新闻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鸣筝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4,共7页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公共外交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期间设立的美国新闻署是美国政府几十年中进行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在此后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对外信息发布、教育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针对...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公共外交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期间设立的美国新闻署是美国政府几十年中进行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在此后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对外信息发布、教育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针对苏联、东欧、西欧和拉丁美洲实施了区域性公共外交活动。公共外交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完善,公共外交的手段和内容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公共外交 美国新闻署 美国之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在南亚的意识形态战略
12
作者 杨永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Z期59-60,共2页
意识形态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美国国家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冷战以"自由力量的决定性胜利,以及唯一可持续的国家富强模式——自由、民主和自由企业精神——而告终"
关键词 美国外交政策 人权外交 亲美势力 决定性胜利 布什政府 小布什 美国新闻署 穆沙拉夫 柯伊拉腊 大中东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公共外交政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晓 于群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8,79,共5页
公共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赖以"击败"苏联的重要外交工具,一直得到美国最高决策层的关注和支持。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被严重忽视,美国新闻署被撤并,公共外交活动和经费大幅减少。克林顿政府公共... 公共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赖以"击败"苏联的重要外交工具,一直得到美国最高决策层的关注和支持。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被严重忽视,美国新闻署被撤并,公共外交活动和经费大幅减少。克林顿政府公共外交政策的失误要归因于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国内经济问题的过度关注,新孤立主义思潮的产生,以及决策层未能因应新形势发展及时确定美国公共外交的新方向与目标。克林顿政府弱化公共外交的政策削弱了美国维护和塑造正面形象的能力,解释美国政策的话语能力,以及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要为"9·11"事件的发生承担部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顿政府 公共外交 美国新闻署 PDD-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府推行媒介外交的手段与策略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伟 《对外传播》 2006年第7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媒介外交 美国政府 大众传媒 新闻媒体 美国新闻署 外交政策 策略 政府官员 美国政策 纽约时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山隔千重 情报瞬息通——美国海关电脑应用参观记
15
作者 徐柏令 《国际展望》 1984年第16期19-,共1页
今年3、4月间,我应美国新闻署邀请到美国进行了为期5周的考察访问。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再到夏威夷,一连访问了9个城市。一路上行程匆忙,所见所闻不免是浮光掠影,脑子里的信息存贮跟不上飞快翻动的日程表。或许是同行的缘故,美国海关的电... 今年3、4月间,我应美国新闻署邀请到美国进行了为期5周的考察访问。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再到夏威夷,一连访问了9个城市。一路上行程匆忙,所见所闻不免是浮光掠影,脑子里的信息存贮跟不上飞快翻动的日程表。或许是同行的缘故,美国海关的电脑网络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目前在美国,电脑已不再是各家各户单独应用,而是连成一个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就海关系统来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海关 美国新闻署 电脑应用 电脑网络 信息存贮 集装箱码头 检查台 终端显示 联邦调查局 档案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富布莱特交流计划》简介
16
《世界教育信息》 1996年第7期9-11,共3页
一、《富布莱特交流计划》的形成与发展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阿肯色州参议员威廉·富布莱特提议的一项法案。该法案即成为《1946年富布莱特法》(The FulbrightAct of 1946)。根据《1946年富布莱特法》修订了1944年的剩余物资法,指... 一、《富布莱特交流计划》的形成与发展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阿肯色州参议员威廉·富布莱特提议的一项法案。该法案即成为《1946年富布莱特法》(The FulbrightAct of 1946)。根据《1946年富布莱特法》修订了1944年的剩余物资法,指定国务院为美国海外剩余物资和财产的处理机构,将变卖所得用于其他目的。按《1946年宣布莱特法》须将部分收入用于资助美国公民和其他国家人民以增进相互了解,这便是《富布莱特交流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 形成与发展 文化交流 剩余物资 美国学者 美国国会 项目指南 美国 奖学金 美国新闻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之音”经费紧缺
17
作者 黄先敏 《语言教育》 1996年第4期8-8,共1页
“美国之音”(VOA)是美国于“冷战”时代开始后创办的对外广播电台,一向以“客观公正”自我标榜,其最初宗旨是向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从事颠覆性反共宣传。目前这个庞大的机构共有8200名雇员,每天用46种语言向全世界播音,节目内容包括英... “美国之音”(VOA)是美国于“冷战”时代开始后创办的对外广播电台,一向以“客观公正”自我标榜,其最初宗旨是向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从事颠覆性反共宣传。目前这个庞大的机构共有8200名雇员,每天用46种语言向全世界播音,节目内容包括英语教学、美国生活描述以及所谓“未经过滤”的国际新闻报道。VOA 的上级主管部门美国新闻署(U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广播 国际新闻报道 美国新闻署 克林顿政府 美国生活 美国国会 学术交流 “冷战” 预算计划 预算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之音”歧视女性,栽了!
18
作者 欧阳墨君 《华人时刊》 2000年第16期15-15,共1页
2000年3月22日,美国华盛顿地方法院,几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早早就聚集到法庭前,焦灼等待这起持续了漫漫23年案件的开庭审理。 这个案件的原告是:1100名分散在世界各地、曾经在“美国之音”或美国新闻署工作过的女性,被告是——素有... 2000年3月22日,美国华盛顿地方法院,几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早早就聚集到法庭前,焦灼等待这起持续了漫漫23年案件的开庭审理。 这个案件的原告是:1100名分散在世界各地、曾经在“美国之音”或美国新闻署工作过的女性,被告是——素有“美国政府喉舌”之称的“美国之音”。这桩1977年6开始立案的性别歧视案件,堪称是“世纪第一案!” 贾哈娜·哈桑,是巴基斯坦的一位著名资深播音员。1977年2月,她向“美国之音”申请工作,可是“美国之音”驻东巴分局负责人却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之音 性别歧视 歧视女性 美国新闻署 女性工作人员 地方法院 美国政府 世界各地 巴基斯坦 申请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世界舆论对肯尼迪核试验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强 吴建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68,184,共7页
美国的核试验政策在肯尼迪执政时除深受冷战局势支配外,世界舆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出于对公众态度的重视,肯尼迪希望借核试验问题提高世人对美国国力、国际形象的认同,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不利局面。在其决策过程中,美国新闻... 美国的核试验政策在肯尼迪执政时除深受冷战局势支配外,世界舆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出于对公众态度的重视,肯尼迪希望借核试验问题提高世人对美国国力、国际形象的认同,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不利局面。在其决策过程中,美国新闻署提交的世界舆论调查报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参考作用。肯尼迪决定在苏联之后恢复地下以及大气层核试验,既维持了美国核威慑的可信性,又将世人指责的矛头引向了苏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舆论 美国新闻署 肯尼迪 核试验 美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互交流性电视节目──一种新型世界性信息联网
20
作者 蔡帼芬 黄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90-91,共2页
相互交流性电视节目──一种新型世界性信息联网蔡帼芬;黄玉编译1993年有几位旅游者在美国佛罗里达遇害,本来打算去那里度假的人们闻讯而却步,不知此时还能继续到那曾经是热情好客的地方去旅游吗?由于有了世界性信息交流网络,... 相互交流性电视节目──一种新型世界性信息联网蔡帼芬;黄玉编译1993年有几位旅游者在美国佛罗里达遇害,本来打算去那里度假的人们闻讯而却步,不知此时还能继续到那曾经是热情好客的地方去旅游吗?由于有了世界性信息交流网络,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性信息 交流性 美国新闻署 信息交流 交流网 新闻记者 交流对话 研究人员 美国官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