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冷战后美国公共外交的转型与发展趋势 |
胡腾蛟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2
|
福特基金会在美国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
宋明晶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3
|
浅析美国公共外交的要义 |
吴洋
|
《科技信息》
|
2011 |
1
|
|
4
|
美国公共外交机构的演变历史 |
靳敏
|
《黑龙江史志》
|
2015 |
1
|
|
5
|
美国政治文化对美国公共外交的影响 |
钟洁华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
2017 |
0 |
|
6
|
美国与俄罗斯在中国的竞争型公共外交——基于两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的分析 |
陈雪飞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7
|
美国公共外交的教学与实践:以美国南加州大学为例 |
唐青叶
史晓云
|
《公共外交季刊》
|
2019 |
1
|
|
8
|
战后美国公共外交研究和评估机制研究(1945—2015) |
陈静静
|
《公共外交季刊》
|
2019 |
3
|
|
9
|
日本学者眼中的美国公共外交——《美国文化中心——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评介 |
王强
丁锐
|
《公共外交季刊》
|
2019 |
0 |
|
10
|
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
任孟山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09 |
9
|
|
11
|
错位与调适: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 |
檀有志
|
《美国问题研究》
CSSCI
|
2009 |
4
|
|
12
|
美国对塞拉利昂的公共外交 |
崔戈
|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3
|
人心之争:美国应对反美情绪的公共外交策略机制 |
孙成昊
杨奕萌
|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组织文化理论下的数字化与当代外交转型 |
任远喆
科尔内留.波乔拉
|
《社会科学文摘》
|
2019 |
0 |
|
15
|
新闻制造者 |
|
《新世纪周刊》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