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振兴 陈巧玲 +6 位作者 程逸文 刘志勇 蒋俊明 陈思 满初日嘎 杜丽 王凤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11,140,共7页
为了解辽宁省朝阳市某羊场内绵羊体温异常增高、精神萎靡、食欲不佳、严重者1周内死亡的发病原因并提供用药推荐,试验对刚病死的绵羊进行解剖,采集心脏、肺脏和肾脏,收集胸腔积液和鼻拭子作为试验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学观察... 为了解辽宁省朝阳市某羊场内绵羊体温异常增高、精神萎靡、食欲不佳、严重者1周内死亡的发病原因并提供用药推荐,试验对刚病死的绵羊进行解剖,采集心脏、肺脏和肾脏,收集胸腔积液和鼻拭子作为试验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学观察、细菌16S rRNA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致病性试验等。结果表明:导致该羊场羊发病的致病菌为羊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Pm 5株(AY316314.1)的进化关系最近;且含有B类碳青霉烯酶(VIM)的耐药基因,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25种抗生素敏感。说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导致该羊场绵羊死亡的病原菌,该菌携带B类碳青霉烯酶(VIM)耐药基因,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临床上推荐使用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和四环素类(四环素)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生物学特
原文传递
绵羊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2种候选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阳 张凌 +8 位作者 金映红 汪萍 薛晶 梁芊芊 李晓卓 郑启铭 刘文锴 韩翔舒 夏俊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旨在研究新疆绵羊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D)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灭活疫苗与OmpH重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为防控新疆地区绵羊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耐药与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 旨在研究新疆绵羊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D)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灭活疫苗与OmpH重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为防控新疆地区绵羊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耐药与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初步明确PmD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最佳灭活条件和佐剂筛选、安全性试验、原核表达等方法制备PmD灭活疫苗与PmD-OmpH重组疫苗,采取小鼠攻毒保护试验评价2种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从绵羊肺脏中分离出1株PmD,药敏试验显示,该菌为7重耐药菌,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菌具有12种毒力基因(exbB、exbD、hgbA、tonB、fimA、Oma87、OmpH、Psl、sodA、sodC、tbpA、toxA);致病性较强,对小鼠的最小致死菌量为2.2×105 CFU;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对相同血清型菌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80%和10%;灭活疫苗对血清型A、F和未知菌株攻毒保护率分别为0、20%和0,而重组疫苗的保护率则全为0。本研究发现1株强耐药、强毒力的绵羊源PmD,灭活疫苗对同种血清型菌株的保护性远高于重组疫苗,发病地区羊场可采用同种血清型灭活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绵羊巴氏杆菌病,对多价疫苗和新型疫苗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荚膜血清D 多杀巴氏杆菌 生物学特 灭活疫苗 OmpH蛋白 重组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牛源D:L3:L5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奕朵 张康 +12 位作者 王磊 路晓荣 张景艳 程佳 郭志廷 徐国伟 黄莉萍 牛宇辉 马婷 冯晓微 EGIDE 刘明超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28-3141,共14页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荚膜血清及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评价。【结果】肺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灰白色中间微凹陷的露珠样,未出现溶血环;革兰染色可见粉红色球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蓝色球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D-葡萄糖、D-甘露醇、D-甘露糖、酪氨酸芳胺酶、磷酸酶、COURMARATE和ELLMAN反应结果为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95%,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XN222。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的荚膜血清分型为D型,其脂多糖分型为L3和L5型。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携带ptfA、fimA、hsf-2、sodA、tbpA、sodC等共计19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0.2 mL 1.5×10^(8)CFU/mL菌液,可导致100%(10/10)小鼠死亡,说明分离菌株XN222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对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杀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等15种抗菌药均敏感,对泰乐菌素中度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致病力较强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型,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巴氏杆菌多价苗研制等提供生物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多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病原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圆圈病毒3型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庄丽云 雷天宇 +8 位作者 戴婷婷 吴玲玲 朱金玲 廖悦辰 牛群 包银莉 黄翠琴 戴爱玲 郑新添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查明福建省龙岩市某鸡场肉鸡消瘦、呼吸困难、病死率升高原因,对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鉴定、荚膜分型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等分析;以及进行病毒核酸PCR检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病鸡中分离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 为查明福建省龙岩市某鸡场肉鸡消瘦、呼吸困难、病死率升高原因,对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鉴定、荚膜分型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等分析;以及进行病毒核酸PCR检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病鸡中分离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微突起、表面光滑、奶油状的菌落;分离菌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9%以上,菌株荚膜为A型;该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药物均表现为高度敏感;从病鸡中检测出圆圈病毒3型(GyV3)VP2基因,与GenBank(登录号MK089248)GyV3同源性最高(99.9%)。结果表明,该鸡场发生圆圈病毒3型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圈病毒3 多杀巴氏杆菌 混合感染 病原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那曲市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博华 符汉宇 +5 位作者 王玉恒 索朗斯珠 牛家强 包玉花 李家奎 徐业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5-3118,共14页
旨在对引起西藏牦牛呼吸道感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从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采集牦牛鼻咽拭子和组织病料498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 旨在对引起西藏牦牛呼吸道感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从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采集牦牛鼻咽拭子和组织病料498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学分离纯化、生化试验、PCR鉴定、K-B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Mauve软件和MEGA 7软件进行基因共线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发现在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巴氏杆菌阳性率为2.61%,且从病死牦牛肺组织中分离出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命名为“Pm XZ01”株;药敏试验发现Pm XZ01株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羧苄西林、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动物试验发现感染Pm XZ01株的家兔(1.2×10^(8) CFU·mL^(-1))和小鼠(1×10^(7) CFU·mL^(-1))死亡率高达100%,说明在该浓度下Pm XZ0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全基因组测序获得Pm XZ01株全基因组大小为2331787 bp,GC含量为40.47%,重复序列总长度为3266 bp;含有121个非编码RNA基因,包括59个tRNA基因,19个rRNA基因,43个ncRNA基因;2个假基因,5个基因岛,3个前噬菌体,68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CARD注释分析发现1个PBP3抗性基因和2个EF-Tu抗性基因;VFDB和PHI-base注释分析发现101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及663个表型突变基因等;共线性分析发现Pm XZ01株与猪源HB03株(CP003328.1)、HN07株(CP007040.1)和禽源P1702株(CP097616.1)共线性最好,而与牦牛源Tibet-Pm1株(CP072655.1)共线性较差;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m XZ01株与中国广东牛源GDZQ201401株(KP083466.1)属于同一分支,进化关系最近。本研究完成了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牦牛源B性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为探索西藏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机制以及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B型多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 致病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羊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振兴 陈珍 +6 位作者 刘昂 程逸文 陈思 杜丽 满初日嘎 王凤阳 陈巧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61-4074,共14页
【背景】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呼吸道疾病和败血症等。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一株A型Pm HN02菌株。【目的】通过对HN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扩充多杀性巴氏杆... 【背景】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呼吸道疾病和败血症等。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一株A型Pm HN02菌株。【目的】通过对HN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扩充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数据库信息;通过毒力基因鉴定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明确该菌株含有的毒力基因和遗传进化关系,为临床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技术对Pm HN02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Illumina测序校正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PCR鉴定菌株毒力基因,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Pm HN02菌株全基因组大小为2 333 292 bp,GC含量为40.15%,预测到的编码基因有2 389个,包含19个rRNA (6个23S rRNA、6个16S rRNA、7个5SrRNA)、62个tRNA基因、5个sRNA;含84个串联重复序列、66个小卫星DNA、2个微卫星DNA、9个基因岛、9个前噬菌体;分别有1 648、2 190和1 917个基因注释在GO、KEGG和COG数据库中,而且大部分富集于Pm的代谢过程;还有85个III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191个表型突变基因、165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根据分析结果绘制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圈图,并将基因组信息提交至NCBI后获得登录号cp037865。PCR鉴定发现该菌株含有fimA、toxA等14个毒力基因,缺失了tadD等毒力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同北京的Pm3菌株(MH150895.1)进化关系最接近。【结论】研究完成了A型Pm HN02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揭示了其同国内外Pm分离株的进化关系,为预防Pm疾病流行和探索Pm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多杀巴氏杆菌 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毒力相关基因 系统进化树分析
原文传递
猪源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7
作者 张国良 吴营霞 +5 位作者 高盛果 高志远 赵旭冉 孙哲 张云静 田克恭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5-73,共9页
旨在通过对猪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免疫原性和毒力相关的基因鉴定、小鼠毒力试验、猪只致病性研究及药敏试验,以期进一步认识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和致病性,为其亚单位疫苗的研发、临床防控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通... 旨在通过对猪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免疫原性和毒力相关的基因鉴定、小鼠毒力试验、猪只致病性研究及药敏试验,以期进一步认识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和致病性,为其亚单位疫苗的研发、临床防控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鉴定、种属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基因测序、免疫原性和毒力相关基因PCR检测等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并分别在小鼠和猪上进行毒力试验和致病性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命名为F-HN-2301株;F-HN-2301株对小鼠的毒力较强,腹腔注射465、48和6 CFU/只时,小鼠在感染后24~50 h内全部死亡;F-HN-2301株对猪的致病力也较强,耳缘静脉和气管注射攻毒2.72×10^(10)CFU/头时,均可引起猪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其中耳缘静脉组猪只攻毒后18~24 h内全部死亡,气管注射组猪只攻毒后24~48 h内60%死亡,而耳缘静脉注射比气管注射攻毒途径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药敏试验显示F-HN-2301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9种药物高敏。综上,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猪有强致病性,养殖企业和科研者应关注其在临床上的危害性和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F 分离鉴定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蕾 邬琴 +7 位作者 柴迎锦 梅朱园 郭强强 黄新 韩猛立 张星星 周霞 钟发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羊场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羊的细菌性病原,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从病变肺组织分离鉴定细菌,利用5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确定其血清型,扩增分离株的1... 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羊场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羊的细菌性病原,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从病变肺组织分离鉴定细菌,利用5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确定其血清型,扩增分离株的16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分离菌致病性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病羊的病变肺组织中分离鉴定到一株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携带8个毒力相关基因,其片段序列与NCBI上己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同源性在99%以上;分离株对青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其他23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呼吸道疾病 D型多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肉种鸡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9
作者 许明 张笛 +3 位作者 沈海玉 龚建森 徐步 窦新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为了解江苏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促进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控,研究通过细菌鉴定方法、PCR检测、荚膜血清学分型、致病性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自江苏省17个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菌落形态、培养特性... 为了解江苏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促进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控,研究通过细菌鉴定方法、PCR检测、荚膜血清学分型、致病性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自江苏省17个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菌落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发酵、荚膜型、菌落荧光型、药敏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部分种鸡场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鉴定13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有分离株荚膜分型均为A型,菌落荧光观察均属于强毒株;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氯霉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敏感;确诊种鸡场阳性率显著高于未确诊种鸡场(P<0.01)。研究表明,江苏省部分地区肉种鸡场存在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强毒株比例较高,但耐药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鸡 多杀巴氏杆菌 强毒 荚膜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山羊源荚膜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军林 付磊 +4 位作者 荆婷婷 邵文华 尚佑军 武军元 储岳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6,共7页
四川省大竹县某羊场山羊于2021年6月发病,采集病死羊的肝脏、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荚膜和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病原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病死羊肝... 四川省大竹县某羊场山羊于2021年6月发病,采集病死羊的肝脏、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荚膜和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病原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病死羊肝、肺组织中分离出1株荚膜D型及脂多糖L3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培养基上长出微凸起、光滑、奶白色菌落;细菌16S rRNA核苷酸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为99.8%以上,将其命名为SC-Pm;毒力基因检测及感染小鼠试验显示,分离株携带有19个毒力相关基因,0.2 mL(浓度为2.26×10^(6) CFU/mL)菌液可导致100%小鼠(5/5)死亡;分离株对苯唑西林耐药,克林霉素中度敏感,阿米卡星、多黏菌素、青霉素、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源山羊荚膜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D型多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宝凤 李能章 +5 位作者 邹灵秀 黄园媛 吴建云 王自力 魏学良 彭远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7-489,共3页
2010年~2011年,重庆市多处肉牛场发生牛呼吸道感染致死性病例。从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多株病原细菌,经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细菌16S rRNA 序列测定,其中6株初步鉴定为多杀巴氏杆菌(Pm);进一步采用P... 2010年~2011年,重庆市多处肉牛场发生牛呼吸道感染致死性病例。从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多株病原细菌,经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细菌16S rRNA 序列测定,其中6株初步鉴定为多杀巴氏杆菌(Pm);进一步采用Pm种型特异性基因Kmt-1及hyaD-hyaC、bcbD、dcbF、ecbJ、fcbD PCR扩增,确定该6株Pm均为A型,分别命名为PmCQ (1~6)。对其部分生物特性比较分析表明,6株Pm在马丁肉汤和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生长良好,PmCQ6相比其他几株菌平板培养菌落偏小;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PmCQ2毒力最强(2.2×10^5 cfu),PmCQ6毒力最弱(1.14×10^8 cfu);药敏试验表明,6株菌对四环素、丙氟哌酸等多种药物敏感,无明显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多杀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猪群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彭忠 梁婉 +5 位作者 艾伟诚 王斐 华琳 汤细彪 陈焕春 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气管、肝等样品中分离鉴定的Pm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23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荚膜基因型为A(48.85%)、D(42.75%)、F(2.67%),优势基因型为A和D;LPS基因型为L3(25.00%)和L6(75.00%)型,优势基因型为L6;MLST基因型为ST3(21.25%)、ST10(27.50%)、ST11(42.50%)、ST12(2.50%)、ST16(2.50%)、ST74(1.25%)及ST75(2.50%),优势基因型为ST3、ST10和ST11。如果将荚膜基因型、LPS基因型和MLST基因型组合起来看,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主要基因型为荚膜:脂多糖:MLST基因型A:L3:ST3(20.00%)、A:L6:ST10(26.25%)及D:L6:ST11(42.5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发现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偏好性"。结果提示,D:L6:ST11是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可能与我国猪群中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基因 脂多糖基因 MLST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部分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和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林柏 孙久鹤 +5 位作者 郭东春 曹培丽 刘家森 刘春国 刘大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的荚膜血清型分为A、B和D 3种,其中禽源P.multicida主要以A为主;以LPS-m PCR方法将P.multicida分为L1、L2、L3和L6 4种LPS基因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L1型;通过MLST技术将P.multicida分为ST-129、ST-8、ST-58、ST-5、ST-13、ST-50和ST-122 7种ST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ST-129型。本研究为P.multicida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 脂多糖多重PCR LP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方超 李润成 +5 位作者 魏榕 王锐 胡玉立 黎满香 张磊 余兴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0-214,共5页
为调查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在湖南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实验室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湖南大型屠宰场采集猪肺脏222份和猪扁桃体180份临床样品,采用血琼脂培养和PCR方法进行P.multocida的分离鉴定,得到4株F型P.multocida。对分... 为调查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在湖南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实验室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湖南大型屠宰场采集猪肺脏222份和猪扁桃体180份临床样品,采用血琼脂培养和PCR方法进行P.multocida的分离鉴定,得到4株F型P.multocida。对分离的4株F型P.multocid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小鼠的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4株菌均含有ptf A、pfhA、fim A、sodA、sodC、ompA、ompH、oma87、plpB、exbB、exbD、tonB、hgbB、Fur、nan H、hsf-1和hsf-2毒力基因,但tadD、toxA、hgbA、nanB、pm HAS、tbpA毒力基因均为阴性;4株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感染小鼠的剂量分别为4 cfu/只、5 cfu/只、11 cfu/只和17 cfu/只时可导致小鼠在60 h内全部死亡,表明这4株菌对小鼠有强致病力。病理切片显示,感染小鼠有明显的肺泡充血、脾淋巴细胞凋亡、肾小管和肾小球萎缩等病理变化。本实验首次在湖南地区分离到猪源荚膜血清F型P.multocida,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国内P.multocida的流行情况和生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控补充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F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鉴定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漫 胡长敏 +5 位作者 陈颖钰 彭清洁 姜鹏 崔鹏 陈焕春 郭爱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10,共5页
从湖北黄冈、洪湖、钟祥和河南驻马店发病肉牛场送检病变肺中分离到4株病原菌,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PCR鉴定等检测,确定这4株临床分离株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G、Pm-HH、Pm-ZX和Pm-ZMD。比较4株... 从湖北黄冈、洪湖、钟祥和河南驻马店发病肉牛场送检病变肺中分离到4株病原菌,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PCR鉴定等检测,确定这4株临床分离株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G、Pm-HH、Pm-ZX和Pm-ZMD。比较4株临床分离株与参考株的生长特性,发现生长曲线与参考株无明显差异。小鼠毒力试验表明,Pm-HG、PmHH和Pm-ZX接种10个菌以下即可将小鼠致死,毒力均很强。将4株菌灭活后免疫小鼠,二免后2周,血清抗体效价都在1∶20 000以上,其中Pm-ZMD和Pm-HG抗体效价最高。用各株菌进行交叉攻击,结果Pm-HG的交叉保护率最高,除能完全保护同种菌的攻击外,对其他3株菌的交叉保护率都在90%以上。因此Pm-HG可望作为进一步研发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制苗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a型多杀巴氏杆菌 疫苗 毒力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姜志刚 马文戈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5,224,共4页
为了确定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分别于静止、75r/min、250r/min3种培养转速对Pm进行培养,并与加血BHI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小鼠毒力试验对Pm的培养基和培养转速条件进行优... 为了确定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分别于静止、75r/min、250r/min3种培养转速对Pm进行培养,并与加血BHI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小鼠毒力试验对Pm的培养基和培养转速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以37℃,0.1%全血脑心浸汤(MB-HI)培养基,75r/min培养16h。将培养的A型Pm灭活后,免疫SPF小鼠,同时设立B型Pm灭活苗免疫组,攻A型Pm后的结果显示,A型灭活菌的保护率为100%,而B型灭活苗免疫组全部死亡。本研究通过对牛源A型Pm培养特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为新型牛出血性败血症灭活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a型 培养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牛场奶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倩茹 童胜涛 +5 位作者 邵咏旋 姜鹏 彭清洁 陈颖钰 胡长敏 郭爱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7-843,共7页
湖北某奶牛场牛群爆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及颈胸皮下气肿等症状的疾病,部分发病牛衰竭死亡,为确诊牛场牛群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采集死亡牛的心脏、肝脏、肺脏及气管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并对鉴定的病原... 湖北某奶牛场牛群爆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及颈胸皮下气肿等症状的疾病,部分发病牛衰竭死亡,为确诊牛场牛群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采集死亡牛的心脏、肝脏、肺脏及气管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并对鉴定的病原菌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提取患牛血清RNA,开展牛流行热病毒的RT-PCR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在类胸膜肺炎固体培养基上不生长,生化特性鉴定显示能形成靛基质、不发酵肝糖和肌醇;牛流行热病毒RT-PCR扩增阴性;所分离的病原菌经16SrRNA及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阳性;致病性试验显示该病原可致死小鼠,且能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感染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菌对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敏感,其他20种临床常见药物表现耐药。综上所述,该牛场患病牛确诊为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对患病牛进行隔离治疗,疑似患病牛隔离观察,同时加强通风,及时清理污物并消毒,改善饲养管理,避免拥挤、寒冷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a型多杀巴氏杆菌 牛支原体 牛流行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3
18
作者 马文戈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7-750,754,共5页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2株菌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选取Pm-HLJ的目标PCR产物进行克隆、序列测定、Blast搜索同源序列并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m-HLJ的kmt1基因片段全长460bp,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kmt1基因同源性均在96.6%以上;荚膜血清型A菌株特异性基因同源性为99.9%;而与其他荚膜血清型B、D、E、F的型特异性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50%。由此确认,分离的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这是我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首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a型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大鹏 吴斌 +2 位作者 周锐 唐先春 陈焕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toxin,DNT)是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Pasteurellamultocida,T+Pm)的主要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以猪源D型T+P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编码DNT的toxA全基因编码序列,共4019bp。将其克... 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toxin,DNT)是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Pasteurellamultocida,T+Pm)的主要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以猪源D型T+P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编码DNT的toxA全基因编码序列,共4019bp。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表明,toxA基因序列与GenBank已报道的5个tox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以上。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的GST基因下游,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大小约173000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并可抵抗致死剂量的天然DNT毒素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D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 toxA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锦祥 林松华 +5 位作者 陈冬金 孙世坤 陈岩锋 高承芳 桑雷 谢喜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为建立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快速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F型Pm fcbD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兔源F型Pm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兔源F型Pm、兔源A和D型Pm、支气... 为建立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快速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F型Pm fcbD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兔源F型Pm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兔源F型Pm、兔源A和D型Pm、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临床常见兔源病原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兔源F型Pm检测为阳性,其余病原菌均为阴性,特异性强。利用该方法分别检测10倍倍比稀释(1×10^(8)拷贝/μL~1×10^(0)拷贝/μL)的兔源F型Pm基因组DNA,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0拷贝/μL,敏感性分别是已报导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100倍和10倍,敏感性高。利用该方法对不同稀释度的质粒标准品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检测64份已知结果的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已报导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准确性高。本研究首次以fcbD为靶基因建立兔源F型Pm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兔源F型Pm的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型多巴氏杆菌 fcbD基因 荧光定量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