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卢小陶 刘先华 管晓冰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8期0182-0184,共3页
为探讨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影响以及政治兴趣的中介作用,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政治表达量表、政治兴趣量表,对123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政治兴趣与网络政治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政治兴趣在主动... 为探讨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影响以及政治兴趣的中介作用,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政治表达量表、政治兴趣量表,对123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政治兴趣与网络政治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政治兴趣在主动性人格与网络政治表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主动性人格既直接影响网络政治表达,也能通过政治兴趣间接影响网络政治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人格 政治兴趣 网络政治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20
2
作者 管人庆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网络政治表达创造了一个以科技为本,追求民主和自我参与决定的政治生活实践新模型,也带来了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要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网络政治参与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主要标尺。对于网络政治表达,... 网络政治表达创造了一个以科技为本,追求民主和自我参与决定的政治生活实践新模型,也带来了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要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网络政治参与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主要标尺。对于网络政治表达,政府的回应性要求体现在回应的反应时间与处理结果两个方面。关于回应的路径,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可以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回应,亦要建立体制内制度对接的回应机制。网络政治表达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路径主要有畅通公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的决策机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表达 政府回应 政府回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管人庆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网络政治表达创造了一个以科技为本、追求民主和自我参与决定的政治生活实践新模型,也带来了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要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网络政治参与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主要标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 网络政治表达创造了一个以科技为本、追求民主和自我参与决定的政治生活实践新模型,也带来了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要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网络政治参与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主要标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可以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回应,但也要建立体制内制度对接的回应机制和公权力对民意表达反馈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表达 政府回应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表达的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加宁 姜锡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24-233,共10页
本文侧重以互联网时代中国普通网民的网络政治表达为研究对象,把网络政治表达视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尝试从哲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运用系统结构的方法,对网络政治表达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体和... 本文侧重以互联网时代中国普通网民的网络政治表达为研究对象,把网络政治表达视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尝试从哲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运用系统结构的方法,对网络政治表达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体和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普通网民教育、主流媒体引导、网络传播平台建设和网络传播过程控制四个层面,去解决中国普通网民网络政治表达的消极效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表达 结构 中国普通网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话语分析的青年网络政治表达 被引量:17
5
作者 漆亚林 王俞丰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1,共7页
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网络政治表达是公民的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新发展。智能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主要通过网络空间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活动。青年网络政治表达具有... 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网络政治表达是公民的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新发展。智能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主要通过网络空间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活动。青年网络政治表达具有表达内容的丰富性、表达身份的平等性、表达方式的情绪性等特征。通过话语分析能够洞悉青年网络表达和政治参与的现实图景和发展逻辑,从文本生产过程、文本消费特征和社会文化机制的维度阐释青年网络政治表达的话语权转向也许能够为青年政治话语体系建构寻觅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青年网络政治表达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网络政治表达与传媒公共性重塑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玉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24,共8页
“:后真相”时代,媒介技术发展使得传播环境和政治表达产生根本性变革。网络政治表达作为传统政治表达的重要补充,传播主体从一元转向多元、受众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网络生态复杂化和社会信任异化,导致传播公信力在新媒体环境中被逐步稀... “:后真相”时代,媒介技术发展使得传播环境和政治表达产生根本性变革。网络政治表达作为传统政治表达的重要补充,传播主体从一元转向多元、受众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网络生态复杂化和社会信任异化,导致传播公信力在新媒体环境中被逐步稀释。特别是政治传播环境改变,网络舆情反转引起受众理性缺失、社交媒体勃兴和意识形态纷争勾连,使得个体叙事张力与群体沉默螺旋难以平衡。新媒体扩展了政治表达空间,寻求网络政治表达“最大公约数”,实现传播效能最大化。同时,纠正新闻生产失范、规制网络空间话语表达,让网络政治表达回归公共属性,在一个相对规范的叙事框架内,为重塑公共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网络政治表达 传媒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政治表达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以匿名权为核心视角 被引量:11
7
作者 管人庆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2,共4页
表达自由权是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三种权利属性的综合体,网络表达自由权是表达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而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为公民匿名行使政治表达自由权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可能,并成为政... 表达自由权是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三种权利属性的综合体,网络表达自由权是表达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而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为公民匿名行使政治表达自由权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可能,并成为政治表达权利本质中的一种天然属性。然而,网络匿名政治表达权与网络实名制之间存在着现实的冲突,因此实行有限的实名制就成为必要,即排除网络政治表达的实名制,将实名制局限于非政治性的网络商业活动和网络民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表达自由权 网络匿名政治表达 实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络政治意识表达与引导研究——基于对B站共青团中央视频弹幕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喆 吕洪珏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57-562,579,共7页
受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呈现出新的样态。通过对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团中央账号2017年至2020年发布的2506个视频的509万条弹幕从词频、词源、结构、功能等4个方面进行话语分析,探寻青年网络政治... 受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呈现出新的样态。通过对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团中央账号2017年至2020年发布的2506个视频的509万条弹幕从词频、词源、结构、功能等4个方面进行话语分析,探寻青年网络政治意识表达话语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价值引导、开展“破圈”行动、拓宽表达渠道等青年网络政治意识表达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政治意识表达 话语分析 弹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网络公共领域的思考研究
9
作者 刘国芳 《各界》 2019年第12期179-180,共2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公民在网络平台上的自我表达不仅仅为了社交需要,同时还针对一些公共议题发表意见,形成公共舆论,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而且许多现实社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网络政治表达问题越来越...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公民在网络平台上的自我表达不仅仅为了社交需要,同时还针对一些公共议题发表意见,形成公共舆论,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而且许多现实社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网络政治表达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公开市场,本文主要就网络政治表达和网络公共领域等问题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表达 网络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