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缺血肝移植减少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潜在作用
1
作者 覃美婷 李嘉浩 +2 位作者 但佳 赵强 何晓顺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504-509,共6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无缺血肝移植(ischemia-free liver transplantation,IFLT)技术对于减少肝移植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潜在效果,并与传统肝移植(conven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CLT)的效果进行...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无缺血肝移植(ischemia-free liver transplantation,IFLT)技术对于减少肝移植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潜在效果,并与传统肝移植(conven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CLT)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肝移植的208例HCC患者,其中22例接受了IFLT,其余186例患者接受了CLT。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被分为IFLT组和CLT组,比较两组的肿瘤粗复发率、术后早期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其他围手术期数据。主要终点为肿瘤复发,次要终点包括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结果IFLT组的无肿瘤复发生存期显著高于CLT组(P=0.037)。IFLT组患者的EAD发生率(4.5%)显著低于CLT组(26.3%,P=0.046)。IFLT组患者术后7 d内的血清ALT、AST峰值和总胆红素峰值均显著低于CLT组。结论IFLT技术通过维持肝移植物的血液和氧气供应,避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减少了HCC复发的风险,并改善了供肝质量。IFLT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用于减少肝移植后HCC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肝移植 细胞癌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Toll样受体2在缺血肝组织中的激活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进祥 吴河水 +3 位作者 王慧 汪洋 田元 郑启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索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 2 (TLR2 )的激活及其与肝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组 ),假手术对照组 (S组 )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TLR2mRNA及TLR2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索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 2 (TLR2 )的激活及其与肝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组 ),假手术对照组 (S组 )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TLR2mRNA及TLR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门静脉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门静脉血清内毒素 (endotoxin, EN)水平。结果 肝脏部分缺血1h再灌注 4h后,I/R组与S组小鼠缺血肝组织TLR2 mRNA的表达 (ΔCt值 )分别为 1. 0 6±0. 9 1和5. 0 8±1. 3 2,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 1 ),I/R组缺血肝组织TLR2 蛋白的表达 (OD值 )( 4 3 3. 9 1±2 5. 5 3 )水平较S组 ( 1 0 2. 8 6±1 3. 5 8 )显著升高 (P< 0. 0 1 )。I/R组门静脉血清TNF α[ ( 1 1 2. 5 2±1 4. 4 1 )pg/mL]较S组 [ ( 5. 9 6 ±4. 4 3 )pg/mL]显著升高 (P < 0. 0 1 );I/R组ALT[ ( 8 4 8. 3 3±2 7 1. 3 7 )U/L]较S组 [ ( 4 2. 3 9±1 4. 7 5 )U/L]显著升高 (P < 0. 0 1 );而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LR2mRNA及蛋白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缺血肝组织的表达增强, 此变化伴有TNF α的升高及肝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TOLL样受体2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热缺血肝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义明 曾庆良 +2 位作者 罗素元 唐彦苹 程华刚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1-15,共5页
本实验采用misra法复制原位肝缺热血模型,用肌苷、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研究丹参对家兔及犬肝热缺血的保护作用。通过对实验动物术后各种酶谱、生化、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以及光镜电镜的病理学观察。表明丹参对肝热缺血及缺血/再灌流损伤... 本实验采用misra法复制原位肝缺热血模型,用肌苷、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研究丹参对家兔及犬肝热缺血的保护作用。通过对实验动物术后各种酶谱、生化、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以及光镜电镜的病理学观察。表明丹参对肝热缺血及缺血/再灌流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麻醉处理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王海霞 刘忠涛 张苗苗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DEX)麻醉诱导对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81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给予观...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DEX)麻醉诱导对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81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DEX、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和丙泊酚麻醉诱导,随后给予DEX、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滴注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DEX,其余麻醉用药与观察组相同。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结果在肝门阻断、麻醉后1 h、麻醉后6 h和麻醉后24 h时,对照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98.1±10.8)U/L、(168.5±13.2)U/L、(196.7±14.9)U/L和(179.1±13.7)U/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86.6±10.1)U/L、(124.3±11.3)U/L、(143.8±12.4)U/L和(121.3±11.5)U/L,P<0.05】,AST水平分别为(118.4±11.7)U/L、(186.3±14.0)U/L、(226.3±16.5)U/L和(192.3±15.4)U/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92.3±12.1)U/L、(133.6±13.4)U/L、(161.8±15.3)U/L和(136.8±14.0)U/L,P<0.05】,在麻醉后6 h和24 h,对照组血清TBIL水平分别为(26.4±5.1)μmol/L和(31.5±4.8)μmol/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18.2±4.8)μmol/L和(22.4±5.0)μmol/L,P<0.05】;在麻醉后1 h、麻醉后6 h和麻醉后24 h时,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EX加入诱导麻醉能减轻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PLC患者HIRI,可能与缓解了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细胞因子分泌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叶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因子 诱导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馥瑞 陈莹 +2 位作者 张蕾 欧阳杰 思永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392-1398,共7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手术过程中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是导致手术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引起HIRI的机制很多,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自噬、线粒体损伤和钙超载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围...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手术过程中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是导致手术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引起HIRI的机制很多,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自噬、线粒体损伤和钙超载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可以减轻炎症、抑制细胞凋亡、缓解氧化应激、防止线粒体损伤,从而改善HIRI。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围术期防治HIRI相关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总结HIRI主要病理机制和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IRI)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liver injury during liver resection surgery and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unsuccessful surgery,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re are many mechanisms that can cause HIRI, includ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oxidative stress, cell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calcium overload.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rioperative anesthesia management can reduce inflammation, inhibit cell apoptosis, alleviate oxidative stress, prevent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thus improve HIRI.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esthesia drug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RI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iming to summarize the main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of HIRI and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nesthesia drug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围术期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东辉 贺宏丽 +1 位作者 卢森 黄晓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89-193,共5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肝移植患者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或原发性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低免疫原性和多种治疗特性,包括抗炎、抗氧...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肝移植患者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或原发性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低免疫原性和多种治疗特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MSCs在动物模型中对多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潜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MSCs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和疗效进行全面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肠道菌群通过干扰小鼠海马脂质代谢调节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昼夜节律性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项红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09,共1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等肝外代谢紊乱。既往研究表明肝脏活动(如消化和吸收、合成和摄取、同化和解毒等)表现出显著的昼夜节律振荡,而HIRI也存在昼夜节律性差异。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等肝外代谢紊乱。既往研究表明肝脏活动(如消化和吸收、合成和摄取、同化和解毒等)表现出显著的昼夜节律振荡,而HIRI也存在昼夜节律性差异。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肝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在认知功能障碍及昼夜节律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基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项红兵教授课题组深入探索了肠道菌群及昼夜节律在HIRI模型小鼠认知功能改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性 附属同济医院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脏手术 麻醉学 同济医学院 认知功能障碍 常见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铁死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桢 凌琪华 +1 位作者 王倩 方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观察清胰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清胰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清胰汤组小鼠于造模前7 d连续灌胃相应剂量药物,假手术组及模型... 目的 观察清胰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清胰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清胰汤组小鼠于造模前7 d连续灌胃相应剂量药物,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以夹闭小鼠肝左叶及肝中叶动静脉血流的方法构建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12 h。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肝酶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缺血情况;DHE荧光探针观察肝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酶标仪检测肝组织亚铁离子含量及脂质过氧化水平(MDA);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GPX4表达情况。结果 清胰汤中、高剂量均可以明显改善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降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P<0.05),减少肝组织缺血坏死情况,降低肝细胞ROS水平,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肝组织亚铁离子含量及脂质过氧化水平(P<0.05),恢复GPX4活性(P<0.05)。结论 清胰汤中、高剂量均可减轻模型小鼠的肝脏氧化应激,减少肝缺血坏死,改善肝功能,对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与干预肝铁死亡的发生有关,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清胰汤 铁死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通过诱导HO-1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杨轶涵 陈华梅 +2 位作者 方育 王玉鑫 展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4-22,共9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是否通过调控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活性来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是否通过调控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活性来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方法建立大鼠70%肝脏热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和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诱导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和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组(n=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HE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学损伤;Western blot检测PPAR-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测定LSECs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LSECs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与I/R组相比,罗格列酮预处理能显著降低肝IRI大鼠ALT、AST水平(P<0.01),减少肝细胞凋亡并减轻肝组织IRI(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能上调PPAR-γ和HO-1蛋白的表达(P<0.01)。此外,罗格列酮预处理(10,30μmol/L)能改善OGD/R诱导的LSECs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ROS含量,并呈剂量反应相关性(P<0.01)。使用ZnPP阻断HO-1活性后,罗格列酮对大鼠肝IRI的保护作用均消失。结论罗格列酮通过上调HO-1活性介导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大鼠肝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PPAR-Γ HO-1 窦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10
作者 马亚军 焦智慧 +5 位作者 刘笑凝 陆翔羽 刘涛 王月 朴晨曦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36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异体移植ADSCs干预组(ADSCs组,剂量为1×10^(6)cells·kg^(-1)),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建立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模型,于术后即刻分别向IRI组和ADSCs组小型猪肝实质注射生理盐水和ADSCs。于术后1、3和7 d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样本。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与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时,相比于sham组,IRI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IL-1β含量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中IL-18、IL-1β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同样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Caspase-1、GSDMD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 kappa-Bp65,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ADSCs干预后,血清和肝组织中IL-18、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ASC、GSDMD和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证明,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会诱导细胞焦亡的发生,而ADSCs能够降低及改善这种肝损伤引起的组织细胞焦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腹腔镜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肝移植术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潜在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奕涵 姚伟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384-388,共5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传统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严重程度受到来自供体和受体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最严重者可导致术后早期移植肝无功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已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与...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传统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严重程度受到来自供体和受体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最严重者可导致术后早期移植肝无功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已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的能力,这一治疗作用在HIRI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旨在综述BMSCs及其外泌体在移植肝HIRI防治中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移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孟千港 肖梦柔 赵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损伤类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研究表明,Nrf2在肝脏IRI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激活Nrf2及相关通路能够清除活性氧,减少氧...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损伤类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研究表明,Nrf2在肝脏IRI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激活Nrf2及相关通路能够清除活性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轻肝脏IRI。近年来,麻醉药物调控Nrf2信号通路在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减轻肝脏IRI均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实验阶段。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麻醉药物相关研究进展,对Nrf2在肝脏IRI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脏IRI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核转录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7nAChR介导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13
作者 黄贺鑫 王贤裕 蒙臣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18-622,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是否介导了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的肝组织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 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是否介导了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的肝组织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⑴对照组(SHAM组),大鼠只暴露肝脏但不做肝缺血处理;⑵SHAM+DEX组,腹腔注射DEX(25μg/kg),之后处理同SHAM组;⑶HIRI组与⑷HIRI+DEX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或DEX(25μg/kg),后建立HIRI模型;⑸SHAM+DMSO组与⑹HIRI+DMSO组,腹腔注射DMSO,之后处理同SHAM组或HIRI组;⑺HIRI+DEX+DMSO组与⑻HIRI+DEX+MLA组,腹腔注射DMSO或MLA(α7nAChR抑制剂;4 mg/kg),之后处理同DEX+HIRI组。先使大鼠肝脏缺血1 h,再灌注6 h,制作HIRI模型。行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行肝损伤评分,检测眼球血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肝组织中的α7nAChR、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SHAM+DEX组的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损伤评分降低(P<0.001),ALT(P<0.01)与AST(P<0.001)含量显著减少,α7nAChR、p-JAK2、p-STAT3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01)。而使用α7nAChR抑制剂使DEX处理后的肝损伤再次加重(P<0.01),ALT(P<0.01)与AST(P<0.05)含量升高,α7nAChR、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α7nAChR胆碱能抗炎通路部分介导了DEX对HIRI肝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右美托咪定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STAT3 JA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高永春 郝翠花 佘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3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肝脏切除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肝脏切除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_(0))、开始手术时(T_(1))、手术探查(T_(2))、术毕(T_(3))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对比瑞芬太尼用量,恢复时间[苏醒、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的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术前、术后3 d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T_(0)、T_(1)、T_(2)、T_(3)时心率、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瑞芬太尼用量为(30.40±12.10)mg,少于对照组[(40.70±12.70)mg],观察组苏醒、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8.20±1.30)、(10.10±2.20)、(14.10±3.30)min,均短于对照组[(11.30±1.80)、(14.70±2.90)、(17.10±3.9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两组的VAS分值均较术后6 h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VAS分值分别为(2.42±0.56)、(2.09±0.42)、(1.89±0.44)、(1.62±0.41)分,均低于对照组[(3.61±0.82)、(3.36±0.79)、(2.32±0.77)、(1.94±0.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AST、ALT、AL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的AST、ALT、ALP分别为(127.42±24.17)、(462.27±53.17)、(104.58±29.76)U/L,均低于对照组[(162.59±29.74)、(529.94±61.38)、(118.79±31.2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 d,两组的γ-GGT、丙二醛、SO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的γ-GGT、丙二醛、SOD分别为(66.02±8.34)U/L、(16.27±3.11)μmol/L、(86.69±13.34)U/L,均低于对照组[(70.26±10.97)U/L、(20.97±3.74)μmol/L、(95.17±14.2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切除术中采取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能帮助患者维持较稳定的生命体征,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小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切除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阻滞 缺血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超 曾名望 +7 位作者 张文福 钟瑞蓬 蓝青海 王钰菲 陈靖 朱芸燕 张传武 梁伟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9-364,共6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间接损伤,可造成进行性肝内血栓形成/肝淤血、肝细胞凋亡、坏死等,是导致患者术后肝功能障碍和肝衰竭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围术期的转归和预后。多年来,HIRI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策略研...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间接损伤,可造成进行性肝内血栓形成/肝淤血、肝细胞凋亡、坏死等,是导致患者术后肝功能障碍和肝衰竭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围术期的转归和预后。多年来,HIRI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围术期麻醉药物处理、缺血预处理及低温充氧灌注技术等措施对减轻HIRI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围术期HIRI相关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 保护策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症状、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郑中花 田黎 +1 位作者 臧修明 户稼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究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ory ischemia,PCI)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该院随机选取肝阳上亢型P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 目的探究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ory ischemia,PCI)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该院随机选取肝阳上亢型P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平肝定眩合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肌酐(creatinine,C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变化,同时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IB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两组血清Cr、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定眩合剂联合针灸、单行针灸治疗均对肝阳上亢型PCI具有一定的治疗疗效,然而联合治疗对患者的大脑血供以及脑细胞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 定眩合剂 针灸 基底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影响的Meta分析
17
作者 陈星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6-0089,共4页
系统评价依达拉奉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肝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研究类型关于依达拉奉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检索时... 系统评价依达拉奉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肝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研究类型关于依达拉奉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20日。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 164只大鼠,Meta 分析结果显示,经依达拉奉治疗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与未经治疗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相比,手术后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更低 ( X2 = 505.45, P = 0.00001,I2 = 99%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也较低 ( X2 = 77.66, P = 0.003,I2 = 9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更高( X2 = 1187.57, P = 0.003,I2 = 1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肝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具体表现在依达拉奉能明显的减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ALT、TNF-α损伤标志物的水平降低和升高抗氧化酶SOD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缺血再灌注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外泌体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润生 曲明海 +2 位作者 何伟 董鑫宇 邢雪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01-0007,共7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在血流供应减少或者血流被阻断一定时间后恢复血供时引起的损伤,也是肝移植术和肝脏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该过程会显著增加移植免疫排斥与感染导致的肝功能损伤的风险,因此,如何缓解HIRI亟待解决。外...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在血流供应减少或者血流被阻断一定时间后恢复血供时引起的损伤,也是肝移植术和肝脏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该过程会显著增加移植免疫排斥与感染导致的肝功能损伤的风险,因此,如何缓解HIRI亟待解决。外泌体(exosomes,Exo)是许多细胞都可以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具有诸多特性,可以作为细胞间进行沟通的一种媒介。间充质、骨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因具有抗炎和抗凋亡等作用,使得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缓解和修复成为了可能,因此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外泌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兔肝热缺血保护作用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19
作者 谢义明 曹庆良 +9 位作者 程华刚 高振宇 杨兴华 罗素元 李维才 李方智 周晓丽 朱付刚 梁国桢 韩旭英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6-30,共5页
采用丹参作为肝脏热缺血保护剂,用misre法复制家兔肝热缺血模型、取缺血后不同时间肝脏标本,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肝细胞及其线粒体等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对肝热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
关键词 丹参 肌苷 缺血肝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王万铁 林丽娜 +2 位作者 徐正 李东 王宗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防护作用。方法:应用HIRI家兔及肝癌手术患者,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谷丙转氨酶(A...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防护作用。方法:应用HIRI家兔及肝癌手术患者,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川芎嗪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HIRI时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和P<0.01),XO、ALT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和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使用川芎嗪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其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P<0.05和P<0.01)。结论:氧自由基是HIRI的重要发病学因素,而川芎嗪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可减轻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再灌注损伤 川芎嗪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