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两个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亚系列及其“缺位找矿”之实践 被引量:71
1
作者 唐菊兴 王勤 +15 位作者 杨超 丁帅 郎兴海 刘鸿飞 黄勇 郑文宝 王立强 高一鸣 冯军 段吉琳 宋杨 王艺云 林彬 方向 张志 杨欢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1-1170,共20页
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西藏最新发现的组合矿床类型,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在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 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西藏最新发现的组合矿床类型,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在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岩成矿年龄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班怒成矿带与早白垩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以及冈底斯成矿带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是西藏最重要的寻找斑岩型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矿床成矿系列。依据"缺位找矿"理论,预测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铁格隆山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进一步勘查评价区,色那、拿顿角砾岩筒是寻找独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靶区。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在斑岩型矿体之上,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浅部发育多孔状硅帽和明矾石_地开石_高岭石蚀变组合,金属矿物以硫砷铜矿_铜蓝_蓝辉铜矿_黝铜矿_黄铜矿_斑铜矿_黄铁矿等铜硫二元体系矿物组合为主,其中黄铁矿_黄铜矿_斑铜矿形成较早,矿床规模可突破1200万吨。雄村铜金矿集区发育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多金属金矿体,矿体呈脉状,或在火山机构边缘构造中独立产出,或叠加于斑岩型铜金矿体之上产出,以绢云母化、叶蜡石化、伊利石化发育,闪锌矿、黝铜矿、磁黄铁矿_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特征,洞嘎、普钦木_哑达是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勘查评价区,深部有找到斑岩型铜金矿的可能。上述2套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都与燕山期斑岩铜金矿床的流体演化有关,具有特殊的蚀变矿物、金属矿物组合,寻找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下一步需要重视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 矿床成矿系列 缺位找矿 铜金矿 多龙矿集区 雄村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起凹陷构造控矿及找矿探讨——以泰安市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宗信德 赵宏生 +3 位作者 彭超 方传昌 张俊峰 赵亚军 《山东国土资源》 2011年第12期1-6,共6页
在泰安市所辖6个县市区范围内,分布着以铁、金等为主的金属矿产和以煤、石膏等为主的非金属矿产。两类矿产分别赋存于呈近SN向相间排列的5个凸起和5个凹陷构造中,铁、金等矿赋存于凸起,煤、石膏等矿赋存于凹陷。对凸起构造特征分析认为... 在泰安市所辖6个县市区范围内,分布着以铁、金等为主的金属矿产和以煤、石膏等为主的非金属矿产。两类矿产分别赋存于呈近SN向相间排列的5个凸起和5个凹陷构造中,铁、金等矿赋存于凸起,煤、石膏等矿赋存于凹陷。对凸起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南北方向相邻的凸起、凹陷构造本是一体,凹陷深部与凸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相似类比理论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空间,应树立综合找矿和缺位找矿的思想,整合矿业权,实行整装统筹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缺位找矿 凸起与凹陷 山东泰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区找矿线索及勘查方向分析
3
作者 刘子龙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8期59-60,共2页
蒙亚啊铅锌矿床构造上隶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部的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带东段,是念青唐古拉-冈底斯成矿带门巴-金达铅锌银铜钼多金属矿集区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经长期的商业勘查和科研工作,研究程度较... 蒙亚啊铅锌矿床构造上隶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部的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带东段,是念青唐古拉-冈底斯成矿带门巴-金达铅锌银铜钼多金属矿集区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经长期的商业勘查和科研工作,研究程度较高,有优越的成矿条件。笔者在蒙亚啊矿区通过对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岩成矿年阶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蒙亚啊找矿的各种线索及探矿思路,为外围及中深部找矿工作确立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蒙亚啊 铅锌矿 矽卡岩 缺位找矿 外围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4
作者 秦锦华 王登红 +2 位作者 赵正 刘善宝 郭志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54,共26页
骑田岭矿集区以复杂的深部地质结构和多期、多类型的成岩成矿作用为特色,是南岭中段最为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之一。区域成矿类型主要包括中-低温成矿作用和中-高温成矿作用2个系列;多金属矿产的赋矿围岩具有显著的“成矿专属性... 骑田岭矿集区以复杂的深部地质结构和多期、多类型的成岩成矿作用为特色,是南岭中段最为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之一。区域成矿类型主要包括中-低温成矿作用和中-高温成矿作用2个系列;多金属矿产的赋矿围岩具有显著的“成矿专属性”,控矿构造则表现为褶皱与多向断层联合控矿的特征;空间分布上,区域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受深断裂控制;从成岩成矿谱系来看,该区完整记录了从印支晚期—燕山晚期的多期成岩成矿作用,两者之间时间和化学成分关系十分复杂,且晚期岩相普遍具有更高的演化程度。总体来看,该区发育印支晚期造山后伸展背景下的与壳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锡多金属矿→燕山中晚期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钨锡钼铋铅锌矿(西)+燕山中-晚期壳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钼铋铅锌矿(东)→燕山晚期壳源与岩浆有关的锡、稀有、萤石矿的演化系列。骑田岭矿集区可能存在深及地幔的通道,且区内的小岩体从浅部至深部由岩枝过渡为隐伏大岩基。区内骑田岭岩体主要由南向北侵位于左旋构造形成的近“S”型膨大空间,在北侧前锋部位、超覆区和S型内凹部位,有利于大规模矿化的发育。从不同尺度的“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来看,骑田岭矿集区有望在类型(斑岩型、石英脉型、云英岩型)、层位(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元素组合(Li、REE、Sn)等取得突破。因此,基于骑田岭矿集区成矿规律和深部结构的总结,文章提出了2个重点远景区:①芙蓉外围钨锡铅银找矿远景区;②廖家湾-清河东钨锡铅银找矿远景区为进一步找矿勘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深部结构 成矿、缺位找矿 成矿预测 骑田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