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1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缩放管-液固两相流换热器的流场特征影响因素
1
作者 彭德其 刘建 +4 位作者 付翁 俞天兰 谭卓伟 吴淑英 李方 《中国粉体技术》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目的】研究缩放管内液固两相流的流场特征,实现缩放管-液固两相流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方法】搭建可视化实验平台,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立式上行缩放管内液固两相流流场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入口处流体速度、颗粒体积分数和颗粒粒径对... 【目的】研究缩放管内液固两相流的流场特征,实现缩放管-液固两相流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方法】搭建可视化实验平台,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立式上行缩放管内液固两相流流场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入口处流体速度、颗粒体积分数和颗粒粒径对缩放管内流体径向速度和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液固两相流的径向速度的峰值出现在轴向高度大约为0、6、24mm处,即扩放段与收缩段的交接处;平均径向速度随着入口处流体速度、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涡量在管壁附近最大而在管中心处最小,整体平均涡量与近壁区域平均涡量均随着入口处流体速度、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在入口处流体速度为1.0m/s、颗粒体积分数为5%、颗粒粒径为1.5mm的条件下,缩放管-液固两相流换热管内的流体运动最为剧烈,能有效促进管内传质与传热作用。【结论】在缩放管-液固两相流换热器中,液固两相流的平均径向速度的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入口处流体速度、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径;近壁区域液固两相流的平均涡量的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入口处流体速度、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液固两相流 流场特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缩放管内湍流对流换热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颖 邓先和 +2 位作者 丁小江 王杨君 李志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28-1531,共4页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i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ree types of converging-diverging tubes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y have the same diameter, rib height and pitch, but the different lengths of the ...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i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ree types of converging-diverging tubes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y have the same diameter, rib height and pitch, but the different lengths of the converging and diverging sections and their joint way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at transfer is enhanced when the length of converging section increases. A 12.4% increase of Nusselt number is observed and a 6.8% increase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seen for the developed tube jointed linearly (DTL).Also a 5.27% increase of Nusselt number is observed and a 46.5% increase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seen for the developed tube jointed convexly (DTC).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Webb’s method show the DTL is better than OT in the range 1.5×10 4~4×10 4, but the DTC is not better tha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强化换热 摩擦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建国 徐志明 +1 位作者 周立群 杨善让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6-688,共3页
在流速0.34 m/s,管外水浴温度6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分别在实验室进行了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实验的污垢种类是浓度为1000 mg/L的MgO颗粒污垢、硬度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的CaCO3析晶污垢和MgO颗... 在流速0.34 m/s,管外水浴温度6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分别在实验室进行了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实验的污垢种类是浓度为1000 mg/L的MgO颗粒污垢、硬度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的CaCO3析晶污垢和MgO颗粒与CaCO3析晶混合污垢。结果表明,缩放管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但诱导期小于对应光管的诱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传热 污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复合强化传热 被引量:7
4
作者 洪蒙纳 邓先和 +1 位作者 黄阔 李志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9,25,共5页
为了获得较好的传热性能,提出一种在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复合强化传热方法,对以4种不同间隔插入旋流片的缩放管进行了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并与普通光滑圆管、缩放管空管、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三种结构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较好的传热性能,提出一种在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的复合强化传热方法,对以4种不同间隔插入旋流片的缩放管进行了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并与普通光滑圆管、缩放管空管、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三种结构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3 400<Re<20 000),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强化传热效果增强;缩放管内插入长68mm、旋转角为180°的旋流片,当旋流片间隔为700mm时,其强化传热性能最佳,传热综合因子分别比光滑圆管、缩放管空管、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提高了21%、15%和16%,说明缩放管内间隔插入旋流片,具有良好的复合强化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旋流片 缩放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的复合强化传热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杨君 邓先和 李志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90-2193,共4页
提出了由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结构,对壳程工质为空气时,4种类型旋流片和空心环分别支撑缩放管管束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了相互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工质为空气时,270-20.3、180-20.3两种旋流片分别... 提出了由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结构,对壳程工质为空气时,4种类型旋流片和空心环分别支撑缩放管管束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了相互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工质为空气时,270-20.3、180-20.3两种旋流片分别与缩放管管束配合,均具有优良的复合强化传热性能。尤其是270-20.3旋流片与缩放管管束配合,当Reynolds数为2000~20000时,其强化传热综合评价因子比空心环与缩放管管束配合时平均高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片 缩放管 管束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阻力系数的预测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小平 邓先和 邓颂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7-72,共6页
缩放管是由多节收缩与扩张管段串联组成的一种强化传热管,由于边界条件复杂,在湍流情况下难于得到流体阻力系数精确的解析解。本文采用半理论的方法对缩放管管内在湍流情况下的阻力系数进行了预测,最大误差小于5%。
关键词 缩放管 阻力系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自支撑缩放管换热器强化传热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焦凤 邓先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76-2385,共10页
在新型换热器——矩形自支撑缩放管换热器的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在缩放段长度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缩放节距及缩放肋高对换热器管程、壳程及整体综合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得出缩放管的优化尺寸。研究表明... 在新型换热器——矩形自支撑缩放管换热器的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在缩放段长度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缩放节距及缩放肋高对换热器管程、壳程及整体综合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得出缩放管的优化尺寸。研究表明:对于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缩放节距l越小,换热效果越好,阻力也越大,壳程在l=16.5mm时综合传热性能达到最佳,而管程则在l=9mm时综合传热性能最好;缩放肋高h越大,二者的换热效果越好,阻力也由于管子的粗糙程度增加而变大,此时综合传热性能管程在h=1.25mm时最好,壳程则在h=0.5mm时最好。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缩放节距与缩放肋高的增加,管程和壳程通道内的回流区不断增加,在回流区的增加造成阻力增加的同时,也改善了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性,从而使二者的传热性能增强。最后将管程和壳程作为一个串联的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得到整个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在l=15mm,h=0.75mm时达到最佳,综合因子η=1.136~1.155(壳侧Re=27900~41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支撑 缩放管 强化传热 场协同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内湍流对流换热(Ⅰ) 场协同控制机理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颖 邓先和 丁小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59-1763,共5页
通过对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模拟研究 ,考察了热边界层厚度、湍流强度及时均速度与时均温度梯度之间夹角的变化规律 ,得出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场协同作用沿流动方向的分布规律 .通过讨论两种不同结构尺寸缩放管的换热情况 ,发现流... 通过对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模拟研究 ,考察了热边界层厚度、湍流强度及时均速度与时均温度梯度之间夹角的变化规律 ,得出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场协同作用沿流动方向的分布规律 .通过讨论两种不同结构尺寸缩放管的换热情况 ,发现流体在收缩段可获得较好的场协同作用 ,增强换热能力 ,而在扩张段场协同作用的效果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湍流换热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混合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志明 张仲彬 +1 位作者 詹海波 邵天成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0-322,共3页
实验室里进行了缩放管与对应光管管内混合污垢的对比实验,实验工质为加有MgO或CaSO颗粒的人工硬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浓度条件下,与对应光管相比,缩放管不仅有较好的阻垢性能,还有较好的传热性能;流速、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径对混... 实验室里进行了缩放管与对应光管管内混合污垢的对比实验,实验工质为加有MgO或CaSO颗粒的人工硬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浓度条件下,与对应光管相比,缩放管不仅有较好的阻垢性能,还有较好的传热性能;流速、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径对混合污垢热阻有较大影响:增大流速、减小颗粒浓度、增大颗粒粒径都会使缩放管混合污垢热阻的渐近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光管 混合污垢 热阻渐近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内带衰减性自旋流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喜玉 邓先和 陈庆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7,34,共5页
以水、质量分数50%和85%的甘油为工质,对缩放管内分别插入的10种不同结构形式旋流片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流量范围内,以传热强化综合因子η为目标,在水为介质下,η均小于1,不适用。在质量分数50%甘油为工质下,旋... 以水、质量分数50%和85%的甘油为工质,对缩放管内分别插入的10种不同结构形式旋流片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流量范围内,以传热强化综合因子η为目标,在水为介质下,η均小于1,不适用。在质量分数50%甘油为工质下,旋流片的扭率为2.52,旋转角为180°,间距为383 mm时,η最大,在1.08—1.12;在质量分数85%甘油为工质下,旋流片的扭率为2.02,间距为288 mm,旋转角为180°时,η最大,在1.17—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旋流片 复合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内湍流对流换热(Ⅱ) 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颖 邓先和 丁小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64-1767,共4页
根据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场协同控制机理 ,提出一种强化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改型结构 ,即保持肋高和肋距不变的前提下 ,采用平直连接收缩段和扩张段的方式 ,延长收缩段的长度 ,相应缩短扩张段的长度 ,增强管内速度场与温度梯... 根据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场协同控制机理 ,提出一种强化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改型结构 ,即保持肋高和肋距不变的前提下 ,采用平直连接收缩段和扩张段的方式 ,延长收缩段的长度 ,相应缩短扩张段的长度 ,增强管内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的协同作用 .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 ,这种新的结构可优化缩放管中速度场与热流场的协同关系 ,提高Nusselt数 4 6 7%~ 8 34% ,但同时也增大了阻力 7 87%~ 15 2 2 % (Re=1 5×10 4~ 5× 10 4) .与惯用的优化缩放管结构 (收缩段为扩张段 2倍 )相比较 ,改型后的缩放管的Webb性能因子 η=1 0 0 8~ 1 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结构优化 换热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结构优化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靳遵龙 董其伍 +1 位作者 刘敏珊 张富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07,共3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扩张段跨度、不同扩张段弧高,共28组结构参数的缩放管,考察其管内流体的传热及阻力降性能.结果表明,缩放管结构的周期性扩张与收缩引起流线弯曲,并造成近壁面流体对壁面的冲刷,产生流体分离,促进核心流体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扩张段跨度、不同扩张段弧高,共28组结构参数的缩放管,考察其管内流体的传热及阻力降性能.结果表明,缩放管结构的周期性扩张与收缩引起流线弯曲,并造成近壁面流体对壁面的冲刷,产生流体分离,促进核心流体与边界层流体的混合,减薄层流底层,强化了对流传热;由于管内流体流线的周期性变化,流体的阻力降显著增加.对比结果表明,在扩张段弧高为5 mm时缩放管综合性能最优,且随着扩张段跨度的增大综合性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结构优化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传热与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宇翔 邓先和 +2 位作者 张连山 焦凤 杨志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31,47,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以水为工质,研究了湍流时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管间的传热综合性能,并与无支撑光滑管管束、无支撑缩放管管束及旋流片支撑光滑管管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传热综合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旋流片支撑缩... 通过数值模拟,以水为工质,研究了湍流时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管间的传热综合性能,并与无支撑光滑管管束、无支撑缩放管管束及旋流片支撑光滑管管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传热综合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间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协同性。结果表明:旋流片支撑急扩慢缩型缩放管管束相对急缩慢扩型具有更好的传热综合性能,且都比旋流片支撑光滑管管束的传热综合性能好,但二者都没有对应的无支撑缩放管管束综合性能好;具有小角度跟大扭率结构的旋流片更有利于旋流片支撑管束传热综合性能的提高;相对旋流片支撑光滑管管束与无支撑缩放管管束,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强化传热的原因在于传热场协同的增强作用更为明显。考虑管间支撑物支撑管束与抗振的必要性,旋流片支撑缩放管管束是一种高效的壳程强化传热措施,文中条件下通过优化,最大传热综合性能能达到1.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缩放管 旋流片 场协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阻分析缩放管强化传热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维军 邓先和 周水洪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6,共4页
应用分析求解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光滑圆管与缩放管内的湍流对流传热的热阻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光滑圆管的热阻主要位于粘性底层,缩放管通过壁面缩放,减小了粘性底层的热阻,湍流区成为热阻分布主要区域。在流动粘性底层,缩放管的... 应用分析求解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光滑圆管与缩放管内的湍流对流传热的热阻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光滑圆管的热阻主要位于粘性底层,缩放管通过壁面缩放,减小了粘性底层的热阻,湍流区成为热阻分布主要区域。在流动粘性底层,缩放管的热阻降低归功于该层厚度的降低,在流动粘性底层以外的传热粘性底层,则是边界层厚度的降低、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协同影响。随Re数增大,圆管与缩放管各层热阻均减小,流动粘性底层以外的传热粘性底层的降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阻 分析求解 数值模拟 缩放管 传热粘性底层 流动过渡区 场协同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缩放管相变蓄热体热工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佳 冯毅 《压力容器》 2013年第8期38-45,共8页
蓄热式换热器是高温有机化合物废气氧化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提出了一种带有赤藓糖醇相变材料的翅片缩放管式蓄热体,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蓄热体蓄放热过程的热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翅片厚度对蓄热体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翅片... 蓄热式换热器是高温有机化合物废气氧化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提出了一种带有赤藓糖醇相变材料的翅片缩放管式蓄热体,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蓄热体蓄放热过程的热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翅片厚度对蓄热体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翅片缩放管(翅片厚2 mm)在蓄/放热阶段的传热速率分别比光管缩放管高13%和9%,一定条件下适度增加翅片厚度有助于提高蓄热体的蓄放热性能。所得结论为今后翅片缩放管相变蓄热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换热器 相变材料 翅片缩放管式蓄热体 数值模拟 相变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传热与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仲彬 徐志明 张兵强 《化工机械》 CAS 2008年第2期65-68,95,共5页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两种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的流动阻力、传热特性和污垢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缩放管的性能与其结构尺寸有关,两种缩放管的流动阻力系数明显高于光管。在加速结垢实验中,缩放管表现出良好的抗垢性能,具有结...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两种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的流动阻力、传热特性和污垢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缩放管的性能与其结构尺寸有关,两种缩放管的流动阻力系数明显高于光管。在加速结垢实验中,缩放管表现出良好的抗垢性能,具有结垢诱导期长、污垢热阻渐近值小的优点,而且缩放管平均传热系数都优于光管,在结垢前后都有良好的强化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污垢热阻 强化换热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参数缩放管传热综合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志静 王大成 冯敏 《压力容器》 2013年第11期37-41,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不同肋高和扩缩比的先扩后缩型和先缩后扩型两类缩放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管内流体流动状况、传热及阻力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先扩后缩型缩放管的传热综合性能比先缩后扩型缩放管好;通过比较,得到肋高e=1.0、扩缩...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不同肋高和扩缩比的先扩后缩型和先缩后扩型两类缩放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管内流体流动状况、传热及阻力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先扩后缩型缩放管的传热综合性能比先缩后扩型缩放管好;通过比较,得到肋高e=1.0、扩缩比γ=2的缩放管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数值模拟 传热综合性能 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流动阻力与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詹海波 张仲彬 +2 位作者 邵天成 徐志明 董新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清洁状态下缩放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缩放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并进行了缩放管与对应光管流动阻力和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工质为加有MgO颗粒的人工硬水。结果表明,结垢对缩放管流动特性的影响不如对光管的... 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清洁状态下缩放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缩放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并进行了缩放管与对应光管流动阻力和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工质为加有MgO颗粒的人工硬水。结果表明,结垢对缩放管流动特性的影响不如对光管的影响大;缩放管不仅有较好的传热性能,还有较好的阻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流动阻力 传热 混合污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内带衰减性自旋流的局部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洪蒙纳 邓先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44-1949,共6页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rmal resistance in viscous sublayer,buffer region and turbulent core region,local flow resistance and loc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downstream of the twisted-tape e...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rmal resistance in viscous sublayer,buffer region and turbulent core region,local flow resistance and loc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downstream of the twisted-tape element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in a converging-diverging tube inserted with spaced twisted-tape element by analyzing the attenuation of self-sustaining swirl flo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cal performance was poor as thermal resistance was too concentrated in its distribution for a particular region.The more unifor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rmal resistance,the better the local performance.The local performance reached its best when the fluid just left the spaced twisted-tape,in which the flow resistance dropped substantially but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was still significant.The self-sustaining flow was maintained at a long distance.The best performance was at the length of 36.85 times the diameter,increasing by 6.8% compared with a converging-diverging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旋流片 缩放管 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缩放管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秋华 江楠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1年第6期14-17,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缩放管进行了研究,从管内流动状况、传热与阻力性能以及综合性能等方面分析了肋高和扩缩比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肋高越大,缩放管的传热性能越好,但同时管内阻力损失也越大;扩缩比越小,缩放管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缩放管进行了研究,从管内流动状况、传热与阻力性能以及综合性能等方面分析了肋高和扩缩比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肋高越大,缩放管的传热性能越好,但同时管内阻力损失也越大;扩缩比越小,缩放管的传热性能越好,且扩缩比越接近1,管内阻力损失越小;在研究范围内,肋高e=0.8,扩缩比γ=1的缩放管综合性能最好,其综合性能指数η=1.03~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肋高 传热与阻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