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活动度、ASE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挺 王华磊 +1 位作者 郭雄飞 汤立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探讨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 目的探讨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有结缝线桥固定术,研究组患者接受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SE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SES、肩关节Constant、UCL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SES、肩关节Constant、UCLA、V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ASE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肩袖再撕裂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5.56%,略低于对照组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有结缝线桥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接近,但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可显著降低肩袖再撕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无结缝线桥固定术 有结缝线桥固定术 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与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程峰 盛东 +2 位作者 吴宇 朱杰 郭健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93-98,共6页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与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关节病区2021年4月—2023年7月收治的45例膝关节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与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关节病区2021年4月—2023年7月收治的45例膝关节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关节镜组(行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和切开内固定组(行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评估术前及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记录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膝关节后抽屉试验以评估膝关节PCL损伤程度。结果45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切口无感染,术后3 d复查X线显示骨折均得到良好复位,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IKDC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组患侧膝关节Ⅰ度损伤、Ⅱ度损伤分别为16、6例,切开内固定组分别为15、8例。2组膝关节PCL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8,P=0.591)。结论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和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PLC止点撕脱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疼痛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 螺钉内固定 缝线桥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敏俊 《大医生》 2024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对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对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单排组(行关节镜下单排锚钉缝合固定术,42例)和双排组(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程度、愈合率、再撕裂发生率、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双排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单排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双排组低于单排组,再撕裂发生率低于单排组,愈合率高于单排组(均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双排组高于单排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受损部位疼痛,促进受损组织修复,降低再撕裂风险,提升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 巨大肩袖损伤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超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3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撕裂损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撕裂损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Constant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有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损伤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 肩关节功能 肩袖再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伟 宁仁德 +3 位作者 方闰 郑瀚林 陶训勋 潘良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408-1412,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肩袖撕裂损伤患者(均为中型和大型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观察组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肩袖撕裂损伤患者(均为中型和大型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观察组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分析术前1 d、术后2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以及肩袖再撕裂概率等。结果术前1 d,2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VAS评分低于术前1 d,UCLA评分高于术前1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2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术前1 d,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与患手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肩袖再撕裂、关节僵硬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肩袖撕裂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修复治疗,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活动度增大,避免再撕裂情况发生,其具有操作简便优势,在临床治疗中适应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套损伤 关节镜 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智伟 《哈尔滨医药》 2022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SB)术在肩袖撕裂(RC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85例RCT患者,接受传统关节镜下SB术治疗的42例为常规组,接受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SB术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肩关节功能与肩...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SB)术在肩袖撕裂(RC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85例RCT患者,接受传统关节镜下SB术治疗的42例为常规组,接受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SB术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肩关节功能与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以及肩袖再撕裂、关节僵硬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系统评分、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2.33%、关节僵硬发生率4.65%均低于常规组19.05%、23.81%(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SB术有助于促进RCT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缝线桥固定术 双滑轮无结 肩袖撕裂 肩关节功能 肩袖再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广波 张敏健 +3 位作者 李钟华 余峻霖 陈敏茹 杨彬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9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与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与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予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5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有效随访。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和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更佳、不需二次手术拆内固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 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 微创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李阳 李航宇 +3 位作者 马晓军 马甲升 马军 万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0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8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 目的 探讨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8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活动度、围术期指标、功能性肩关节测试(FSET)评分、简明肩关节评分(SST)、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术后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术后SST与VAS评分降低,FSET评分升高(P<0.05),且研究组术后FSET评分比对照组高,SST与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比对照组(27.91%)低(P<0.05)。结论 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好转,提高关节活动度,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Chinese way术式在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仇正鹏 吴旭东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Chinese way术式在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排锚钉缝线... 目的探讨Chinese way术式在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排锚钉缝线桥组和Chinese way组,每组35例。双排锚钉缝线桥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Chinese way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Chinese way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的肩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Chinese way组均大于双排锚钉缝线桥组(均P<0.05)。Chinese way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双排锚钉缝线桥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的各项FMA-UE评分均升高,且Chinese way组均高于双排锚钉缝线桥组(均P<0.05)。结论Chinese way术式在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ay 关节镜 巨大肩袖损伤 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冀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6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8例进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进行缝合修复,对照组18例患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6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8例进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进行缝合修复,对照组18例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风险桥全层缝合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手术时间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活动度、肩袖撕裂再发生率、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所花费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难度要求较高,不利于患者愈后,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一定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治疗常用的传统缝线桥全层固定术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传统线桥全层固定 关节镜下线桥分层修复 肩袖分层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肩袖撕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东浩 于晓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术后1年,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不良事件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经MRI检查,两组肩袖形态正常,肩袖肌腱在T2WI、PDWI上表现为短线状低信号,部分呈中信号,肩袖滑囊面、关节面连续性完整,滑囊内无积液表现。结论关节镜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关节镜术式治疗肩袖撕裂均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但前者能够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关节镜 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 缝线桥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