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巩膜缝线固定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赵慧玲 葛娴 +1 位作者 许哲 徐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手术治疗中远期IOL脱位的手术前后比较,评价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远期IOL脱位患者19例(23... 目的通过对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手术治疗中远期IOL脱位的手术前后比较,评价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远期IOL脱位患者19例(23眼),行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IOL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角膜内皮计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1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的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5),IOP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IOL手术对中远期IOL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取出 巩膜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技术的要点
2
作者 金海鹰 娄炜 章尧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7-253,共7页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广泛开展,IOL脱位已成为眼科常见病。对于IOL脱位的病例,微创、简便且可靠地固定脱位的IOL是IOL固定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微创IOL固定术的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的心得和体会...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广泛开展,IOL脱位已成为眼科常见病。对于IOL脱位的病例,微创、简便且可靠地固定脱位的IOL是IOL固定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微创IOL固定术的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对微创无巩膜瓣IOL缝线固定技术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固定 经巩膜缝线固定 线巩膜层间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高山洪 白明亮 周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常规缝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负重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35%(2/46)]较对照组[19.57%(9/4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前交叉止点细孔道缝线固定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Ⅱ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2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施天严 梁丹 +3 位作者 俞颂平 陈颖 徐洁慧 刘青林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920-921,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 玻璃体切除术后 Ⅱ期后房型 折叠式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复杂眼外伤 晶状体后囊 有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被引量:62
5
作者 赵金忠 蒋垚 +2 位作者 沈灏 邵俊杰 何耀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对 2 1例新鲜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 ,使用 6号不吸收缝线进行“8”字法固定。术后行积极的康...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对 2 1例新鲜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 ,使用 6号不吸收缝线进行“8”字法固定。术后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并随访 6~ 2 4个月 ,以了解骨折复位、愈合、膝关节松弛度、活动度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 6周 ,2 1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均愈合 ,无骨折移位。术后 3个月 ,无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 ,均恢复了与健侧相同的活动度。术后 6个月 ,L 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 93.4± 2 .7。 结论 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复位和固定可靠 ,有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关节镜手术有助于诊治合并损伤 ,创伤小 ,结合“8”字法缝线固定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 8字法缝线固定 治疗 成人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万波 江红辉 +4 位作者 余鹏 蒋从斌 彭聚胜 陈刚 范华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46-48,51,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及功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胫骨髁间棘骨折接受关节镜下骨折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B组采用关节...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及功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胫骨髁间棘骨折接受关节镜下骨折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B组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进行考察。在末次随访时,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共有23例患者获得最终24个月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A组13例,B组10例。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为(180.3±12.7)min和(176.2±11.4)min,止血带应用时间分别为(113.7±10.4)min和(111.6±10.0)min,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和止血带应用时间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均未出现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A、B两组的平均HSS评分分别为95.0±2.9和96.8±2.4,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4.2±2.1和93.8±1.9,平均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为别为137.1°±9.0°和135.6°±12.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胫骨髁间棘骨折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或缝合线固定均可确定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2年的功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关节镜 空心螺钉 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余涛 阴正勤 +1 位作者 李灿 杨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其中8例因化脓性眼内炎、8例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无晶状体眼行四襻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术中全... 目的评价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其中8例因化脓性眼内炎、8例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无晶状体眼行四襻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术中全程均使用前房维持器。患者平均年龄为(7.62±2.02)岁(5~11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5±0.24,患儿平均眼压为(13.14±0.33)mmHg(1kPa=7.5mmHg),其中10眼有角膜瘢痕。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56±5.73)个月。结果术后早期原发病为眼内炎者有5眼出现低眼压,平均为(6.02±1.34)mmHg,一般在术后7d恢复正常眼压。末次随访时,尚未出现缝线暴露、人工晶状体脱位与偏斜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9±0.2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05者2眼,0.05~0.3者5眼,≥0.3者9眼。结论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是矫正儿童单侧无晶状体眼的较好方法,但如何预防和处理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以及对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评价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玻璃体切割 眼内炎 折叠人工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 低眼压 前房维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勇 杨小笛 +1 位作者 高莎莎 杨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2-284,共3页
晶状体半脱位原因可分为先天性、继发性,患者可出现高度近视、散光、单眼复视等屈光不正,也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并发症。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 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内窥镜协助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海军 易敬林 +3 位作者 罗兴中 谢晖 白永泉 周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14-181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在眼内窥镜协助下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30例要求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而没有足够囊膜支撑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例。A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 目的:对比研究在眼内窥镜协助下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30例要求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而没有足够囊膜支撑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例。A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B组在眼内窥镜的监视下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其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效果进行定期观察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mo随访时的术后裸眼视力:A组为0.1~0.6,B组为0.15~0.8,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裸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间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1mo随访时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A组为0.3~0.6,B组为0.3~0.8,两组间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5)。A组出现较多并发症:3例角膜水肿、3例葡萄膜炎、4例前房积血、2例玻璃体积血、3例人工晶状体偏位或倾斜、1例虹膜周边前粘连、2例眼压升高。B组仅出现少量轻微并发症,包括5例角膜水肿、2例葡萄膜炎。结论:在眼内窥镜的协助下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可以确保手术缝线固定的位置位于睫状沟,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窥镜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宓云峰 贾学文 朱迎春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0期84-88,共5页
目的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探讨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予以复位固定。其... 目的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探讨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予以复位固定。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9.2个月,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48.6±3.4)分增加到(93.8±3.2)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36.6±2.2)分增加到(93.6±2.3)分,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PCL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安全可靠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脱性骨折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缝线固定 Endo-But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空心螺钉固定与标准入路缝线固定修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新民 刘飞 +2 位作者 赵海霞 王巍 王健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655-5660,共6页
背景:课题组改良设计了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置钉手术技术直接进行骨折块复位内固定,目的是可以对骨折块直接进行垂直加压,使骨折块所受压力均匀分布在愈合线上,且手术操作方便,固定牢固,但其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比较关节... 背景:课题组改良设计了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置钉手术技术直接进行骨折块复位内固定,目的是可以对骨折块直接进行垂直加压,使骨折块所受压力均匀分布在愈合线上,且手术操作方便,固定牢固,但其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空心螺钉固定与标准入路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二病区收治的60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骨折块横径>10 mm),根据不同时期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空心钉组(n=31),采用关节镜下极后高位空心螺钉固定;缝线组(n=29),采用关节镜下标准后内入路双股缝线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随访分别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和Lysholm评分进行主观膝关节功能评价;应用KT-2000及后抽屉试验客观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术程顺利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2)空心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3.49±3.97)min,缝线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7.28±3.46)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3)末次随访时空心钉组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率为90%,Lysholm评分为94.89±4.75,IKDC评分为94.01±3.25;缝线组患者后抽屉试验试验阴性率为90%,Lysholm评分为95.56±3.63,IKDC评分为95.52±4.72,2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4)KT-2000测量末次随访屈膝90°时患膝与健膝胫骨后向松弛度差异:空心钉组患膝(2.53±1.02)mm,健膝(2.12±0.83)mm;缝线组患膝为(2.65±0.82)mm,健膝为(2.19±0.63)mm,2组患者患膝与健膝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2组间患膝KT-2000比较无明显差异;(5)关节镜下极后高位入路置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直径>10 mm的患者,极后高位入路置钉手术时间更短,且骨折固定可靠,能保证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关节镜 极后高位入路 空心螺钉固定 缝线固定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KT-2000 后抽屉试验 Lysholm评分 IKDC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引流管加缝线固定法在小切口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葵 陈兵 刘海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索出一种能有效减少腋臭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在双上臂内侧腋毛区外1cm及在腋窝中部顺皮肤皱襞各设计一1~1.5cm的切口,分离腋毛区及区外1cm皮下,去除汗腺及毛囊,皮肤修薄成全厚皮。术毕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剥离区内将皮片与皮... 目的:探索出一种能有效减少腋臭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在双上臂内侧腋毛区外1cm及在腋窝中部顺皮肤皱襞各设计一1~1.5cm的切口,分离腋毛区及区外1cm皮下,去除汗腺及毛囊,皮肤修薄成全厚皮。术毕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剥离区内将皮片与皮下用1号缝线间断缝合,8字绷带加压包扎。结果:本组共50例,其中9例为在外院治疗后复发者,术后均无血肿等并发症,随访0.5~1年,瘢痕不明显。结论:头皮针引流管加缝线固定法在小切口根治腋臭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缝线固定 小切口 腋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缺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闻祥根 张力 +1 位作者 龙崇德 何丽文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2-543,共2页
目的:观察36例(36眼)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缺损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10眼为异物伤行异物摘出联合一期植入术。7眼为术中后囊缺损大而改行缝线固定术。19眼为二期缝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用视力,... 目的:观察36例(36眼)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缺损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10眼为异物伤行异物摘出联合一期植入术。7眼为术中后囊缺损大而改行缝线固定术。19眼为二期缝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用视力,其中达0.5以上25眼(69.4%)。结论: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效果满意,不同程度恢复有用视力及双眼单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白内障 后囊缺损 缝线固定 后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赖兵 黄健 蒋煜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3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进行治疗,同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30...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3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进行治疗,同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30例同样骨折类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髌旁的长弧形切口进行复位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后功能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6、12、18个月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仅微创美观,而且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手术痛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关节镜 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旭霞 孙康 卢浩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报告 3 6例的手术结果 ,随访 2~ 2 4月 ,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做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矫正视力≥ 0 .5者占3 6 11%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是一种...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报告 3 6例的手术结果 ,随访 2~ 2 4月 ,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做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矫正视力≥ 0 .5者占3 6 11%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但操作不当可引起一定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后房型 人工晶体植入术 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环植入与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蕾 王骞 +3 位作者 朱俊英 肖燕 屈林 谢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33例(41眼),按手术方式分...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33例(4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共14例17眼; B组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共19例(24眼)。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及IOL稳定性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 66±0. 15; 1眼(5. 9%)发生低眼压; 5眼(29. 4%)发生高眼压; 8眼(47. 1%)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复合体脱位; 12眼(70. 6%)发生后发性白内障。B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 72±0. 14; 8眼(33. 3%)发生低眼压; 1眼(4. 2%)发生高眼压; 18眼(75. 0%)发生后发性白内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 257);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377,P=0. 036);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77,P=0. 024)。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不全脱位 囊袋张力环 人工晶状体 单襻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经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勇 叶应嘉 +4 位作者 鲍先议 周龑丽 许荣 彭婷婷 余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经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因无晶状体眼而行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虹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后房... 目的评价小切口经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因无晶状体眼而行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虹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采用Siepser术式缝合虹膜的方法将人工晶状体的双襻以10-0聚丙烯缝线分别缝合固定于中周部虹膜。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眼压、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偏心度、倾斜度、稳定性),及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3~18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经虹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裸眼远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后1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3例(17.6%)偏心,无人工晶状体倾斜病例。术中前房出血2例,均为少量,于术后1周内吸收;角膜轻度水肿4例,均在术后1周内透明。术后4例瞳孔近圆形,未见脉络膜脱离及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虹膜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操作便捷,手术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虹膜 缝线固定 无晶状体眼 后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晓英 方一惟 冉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457-1458,共2页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10例。术后随访0.5~3(平均1.8)a,观察视力恢复、缝线位置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视力≥0.5者10眼(67%),术中少量出血4眼(27%),人工晶状体偏斜3眼(20%),黄斑囊样水肿2眼(13%);无1例发生缝线暴露或滑脱。结论:在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时,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攀缝线固定PC-IO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 无巩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脱位透明晶状体切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4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喻磊 王从毅 +2 位作者 杨琳 孙利 吴利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状体(>18°,<360°或2/4~3/4象限)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状体(>18°,<360°或2/4~3/4象限)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较少,提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晶状体脱离范围(2/4~3/4)象限的患者行脱位晶状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并适当行前部玻璃体切割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晶状体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联合 缝线固定 切除术 半脱位 前部 结论 象限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灿 邓江稳 +1 位作者 陈少军 王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通过角膜缘隧道小切口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无需做巩膜瓣而... 目的探讨采用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通过角膜缘隧道小切口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无需做巩膜瓣而行改良埋线法,术后观察视力变化、散光、内皮细胞数、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早期视力大多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视力稳定;12眼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57.1%),9眼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或稍差。术后裸眼视力:0.1-0.3者3眼,0.3-0.5者10眼,大于0.5者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3眼,0.3-0.5者8眼,≥0.5者10眼;术后6个月散光、内皮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无术中及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