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磷废水下绿狐尾藻的生理与磷吸收特征
1
作者 袁成 路喜龙 +1 位作者 宋克纯 王幼奇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3,59,共6页
探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在宁夏地区不同磷(P)浓度下的生理特征及其对P的吸收和去除效果,有助于绿狐尾藻在宁夏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推广应用。实验设置7组P浓度(0、1、5、15、30、50、80 mg/L)废水,每5 d更新一次废水,室内... 探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在宁夏地区不同磷(P)浓度下的生理特征及其对P的吸收和去除效果,有助于绿狐尾藻在宁夏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推广应用。实验设置7组P浓度(0、1、5、15、30、50、80 mg/L)废水,每5 d更新一次废水,室内培养25 d。结果表明,外源P的添加对绿狐尾藻株高和生物量变化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影响其顶芽叶绿素(Chl)、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外源P的增加,叶片和茎中的Chl含量均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绿狐尾藻耐污能力极强,更适合生长在高P浓度废水中。7组不同P浓度处理下绿狐尾藻植株全磷含量为6.9~15.4 g/kg,表现出对P超高的吸收能力;各处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绿狐尾藻对每一周期残水TP的去除率也逐渐增加,并在第20 d达到最大去除率,去除率为57.2%~77.0%。鉴于绿狐尾藻在高P废水中的高耐受性,及很强的P吸收能力,绿狐尾藻可作为高P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处理中理想的湿地生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生理特征 吸收特征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氧条件下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特征
2
作者 张文萍 蒋易 +4 位作者 张鑫全 文清柏 李汉常 谭歆 王润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82,共12页
为探明增氧处理下粉绿狐尾藻植株的氮磷吸收特征,该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增氧水平(增氧时长),即CK (0 min)、JO1(4 min)、JO_(2)(6 min)、JO3(8 min)、JO4(10 min),系统分析了不同增氧水平下粉绿狐尾藻幼苗期(7月10日... 为探明增氧处理下粉绿狐尾藻植株的氮磷吸收特征,该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增氧水平(增氧时长),即CK (0 min)、JO1(4 min)、JO_(2)(6 min)、JO3(8 min)、JO4(10 min),系统分析了不同增氧水平下粉绿狐尾藻幼苗期(7月10日—9月15日)、生长旺盛期(9月16日—12月22日)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了植株N、P含量、N/P和叶绿素含量、底泥各形态氮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氧8 min时,t_(1)、t_(2)取样时期(9月15日、10月10日)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量及t5取样时期(12月22日)的氮吸收量最高;增氧6 min时,t_(3)、t4取样时期(10月27日、11月16日)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量及t5取样时期的磷吸收量最高;增氧有利于粉绿狐尾藻在t_(1)、t_(2)、t_(3)时期对氮的吸收,t4时期对磷的吸收,表现为t_(1)、t_(2)、t_(3)时期粉绿狐尾藻的植株氮磷比分别增加5.27%~36.57%、9.04%~63.07%、3.50%~73.45%,t4时期的N/P降低1.38%-34.05%;增氧使t_(2)、t5时期粉绿狐尾藻叶片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降低,t4时期叶绿素含量增加同时,使t_(1)、t_(2)时期底泥氮磷比值(sediment total nitrogen/phosphorus,STN/P)分别降低64.84%、54.76%,t4、t5时期STN/P分别增高138.97%、47.02%;层次聚类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增氧6 min是增氧促进粉绿狐尾藻氮磷吸收利用的理论满意方案,增氧降低t_(1)时期叶绿素a、b含量、t5时期底泥碱解氮含量(sediment alkali-hydro nitrogen,SAHN)和t4时期铁结合态磷(Fe-P)含量同时,促进了粉绿狐尾藻t5时期氮磷的吸收。增氧调控粉绿狐尾藻叶片叶绿素形成和底泥氮磷的形态转化,促进其对底泥氮磷吸收,同时提高了粉绿狐尾藻氮磷的吸收利用效果,可抑制甲烷和氧化亚氮、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氮磷比 氮磷形态 增氧处理 绿狐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芹-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陈 李希 +5 位作者 何兴兵 徐英华 贾中政 李裕元 王杰 吴金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在安徽淮南构建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quitense Kunth)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37 d)对猪场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芹-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 在安徽淮南构建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quitense Kunth)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37 d)对猪场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芹-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6.52%、92.79%和65.27%。试验运行50 d时人工湿地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的出水浓度分别为1.96、0.14和39.60 mg·L^(-1),均达到GB 3838-2002的Ⅴ类标准,其中,总磷出水浓度达到Ⅲ类标准。植物吸收对人工湿地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9.30%~56.32%和23.38%~97.10%,其中,绿狐尾藻吸收对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贡献率分别为49.84%和90.41%,为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主要途径;绿狐尾藻湿地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沿程削减模型以指数削减模型为最佳,公式分别为y=(-10.80+1.30 C_(i0))e(-0.24-0.01 C_(i 0))t、y=(0.97+1.33 C i0)e^(-0.23-0.09 C_(0)t和y=(23.56+0.83 C_(i0))e^(-0.27+0.01 C_(i0))t。采用上述模型对绿狐尾藻湿地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出水浓度进行预测,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d时各污染物浓度可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6 d时各污染物浓度均可达到GB 3838—2002的Ⅴ类标准。综上所述,通过经济湿地(种植水芹)与生态湿地(种植绿狐尾藻)相结合的模式,完全可以实现对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水芹 绿狐尾藻 人工湿地 削减模型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食和竞争对入侵种粉绿狐尾藻入侵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董蕾 姜勇 +3 位作者 梁士楚 原丽格 李峰 余炜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本文以入侵种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为目标植物,探讨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竞争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牧食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粉绿狐尾藻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1)福寿螺牧食和苦草竞争均会显著降低粉绿狐尾藻的株高和... 本文以入侵种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为目标植物,探讨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竞争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牧食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粉绿狐尾藻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1)福寿螺牧食和苦草竞争均会显著降低粉绿狐尾藻的株高和生物量,抑制粉绿狐尾藻的生长;2)与对照相比,福寿螺牧食和苦草竞争共同处理时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降低,牧食和竞争的共同干扰增强了对粉绿狐尾藻的抑制,但两因素间无显著交互作用;3)在竞争和牧食共同影响下,不同福寿螺牧食强度处理间粉绿狐尾藻的对数响应比(ln RR)均为负值,表明苦草对粉绿狐尾藻生长的抑制大于福寿螺牧食。因此,在水体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可以利用苦草的合理密植控制粉绿狐尾藻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绿狐尾藻 福寿螺 牧食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基混合填料对生物滤池的脱氮性能及温室气体排放影响
5
作者 陈恒 黄敏 +2 位作者 刘锋 李红芳 王彪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8-1264,1279,共8页
针对反硝化生物滤池系统处理低碳污水脱氮效率不高及伴随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以收割得到的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及其制备的生物炭这两种碳源材料作为滤池填料,构建微型反硝化生物滤池。在投加不同比例的上述两种碳源材料后... 针对反硝化生物滤池系统处理低碳污水脱氮效率不高及伴随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以收割得到的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及其制备的生物炭这两种碳源材料作为滤池填料,构建微型反硝化生物滤池。在投加不同比例的上述两种碳源材料后,连续通入模拟低碳污水,研究滤池的脱氮性能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85 d运行期内,对出水水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结果显示:绿狐尾藻分解释放有机碳的能力远高于生物炭,以绿狐尾藻为单一填料的滤池脱氮效果最佳,对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3.9%,且在试验0~60 d,硝酸盐氮去除率接近100%,总氮平均去除率为76.4%;以生物炭为单一填料的滤池,只在试验0~10 d对硝酸盐氮和总氮有一定去除效果,后续无去除能力;绿狐尾藻与其生物炭按不同比例混合作填料时,整个试验期内对硝酸盐氮平均去除率均高于80%。相比以绿狐尾藻为单一填料,当绿狐尾藻与生物炭质量比为1∶1时,其N_(2)O、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通量均明显降低,分别降至401.9μg/(m^(2)·h)、197.8 mg/(m^(2)·h)、113.5 mg/(m^(2)·h)。绿狐尾藻可作为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低碳污水时的外加碳源,与其生物炭混合虽未能进一步提升滤池的脱氮性能,但可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生物炭 反硝化生物滤池 脱氮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曝气+绿狐尾藻”工艺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试验研究
6
作者 向津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25-128,共4页
采用“人工曝气+绿狐尾藻”工艺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行研究。经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治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曝气+绿狐尾藻”工艺对水体中总氮、氨氮、总磷和BOD5等具有明显去除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20%绿狐尾藻覆盖率,采用该工艺治理... 采用“人工曝气+绿狐尾藻”工艺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行研究。经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治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曝气+绿狐尾藻”工艺对水体中总氮、氨氮、总磷和BOD5等具有明显去除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20%绿狐尾藻覆盖率,采用该工艺治理黑臭水体45~75d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要求,治理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曝气 绿狐尾藻 黑臭水体 农村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与铜绿微囊藻生长互馈效应研究
7
作者 张玉凯 周全 +2 位作者 张钰卓 吴小菊 杜美霖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9期209-211,共3页
主要围绕生物对营养的竞争作用,研究粉绿狐尾藻与铜绿微囊藻在较低营养水平水质中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测定藻密度和水质指标,得出以下结论。在较高的初始藻密度条件下,粉绿狐尾藻更具竞争优势,表现出密度依赖效应,能够更有效地争夺水... 主要围绕生物对营养的竞争作用,研究粉绿狐尾藻与铜绿微囊藻在较低营养水平水质中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测定藻密度和水质指标,得出以下结论。在较高的初始藻密度条件下,粉绿狐尾藻更具竞争优势,表现出密度依赖效应,能够更有效地争夺水体中的营养成分。同时,铜绿微囊藻对总磷浓度的变化敏感性更高,但对总氮的浓度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绿微囊 氮磷 水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8
作者 袁成 路喜龙 宋克纯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5期91-93,150,共4页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设置不同的氨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浓度,探究了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植株在抑菌和非抑菌2种条件下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绿狐尾藻在2种条件下对氮磷的吸收均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设置不同的氨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浓度,探究了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植株在抑菌和非抑菌2种条件下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绿狐尾藻在2种条件下对氮磷的吸收均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可用米氏方程描述,并发现其对氮磷的吸收表现出偏好性,抑菌条件下最大吸收速率(Vmax)呈现磷酸盐>硝态氮>氨态氮的趋势,非抑菌条件下Vmax呈现硝态氮>氨态氮>磷酸盐的趋势,氨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的Vmax在非抑菌的条件下分别是抑菌条件下的2.68、2.50和0.62倍,结果为查明绿狐尾藻对氮磷的吸收利用机制及评估绿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氮磷 吸收动力学 米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68
9
作者 吴程 常学秀 +2 位作者 董红娟 李地福 刘军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95-2603,共9页
由于生物法,尤其是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方法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采用初始添加种植水和连续添加种植水的方法,研究挺水型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藻效应... 由于生物法,尤其是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方法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采用初始添加种植水和连续添加种植水的方法,研究挺水型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藻效应,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探讨其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的生理生态机制及作用靶点。研究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能够分泌某些化感物质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正常生长,其抑藻效应是通过连续释放某些化感物质作用于铜绿微囊藻而实现的,且具有累积性;粉绿狐尾藻分泌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Chla、PC及APC的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如处理5d后,Chla、PC、APC的相对含量分别降至52.7%、15.3%、7.6%),其中藻胆蛋白(尤其是APC)比Chla更为敏感,说明藻胆蛋白是粉绿狐尾藻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关键靶点。研究为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并有助于深入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化学生态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绿微囊 化感抑制作用 光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和凤眼莲对不同形态氮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金春华 陆开宏 +3 位作者 胡智勇 谢丽凤 梁晶晶 张春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了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抑菌和非抑菌两种处理中对NO3-、NH+4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对NO3-和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亲和力(1/Km)有显著差异...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了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抑菌和非抑菌两种处理中对NO3-、NH+4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对NO3-和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亲和力(1/Km)有显著差异,凤眼莲对NO3-、N H+4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狐尾藻,说明凤眼莲更适宜用于污染水体养分的去除;不同植物对NO3-、NH+4表现出吸收偏好性,凤眼莲对NO3-有较高的Imax值和亲和力,而狐尾藻对NH+4有较高的Imax值和亲和力;抑菌处理能显著增加凤眼莲对NH4+的吸收速率,NO3-浓度高于1.00 mmol/L时,抑菌处理能显著减小凤眼莲对NO3-的吸收速率,狐尾藻对NO3-、N H4+的吸收未受到抑菌处理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凤眼莲 吸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区域适应性与生态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裕元 李希 +2 位作者 吴金水 李宽意 王伟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52-2261,共10页
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具有高效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的功能,其生物质产量高并可以作为优质畜禽饲料,是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氮磷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的可靠途径,但对其生长适应性和生态竞争力尚缺乏研究。... 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具有高效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的功能,其生物质产量高并可以作为优质畜禽饲料,是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氮磷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的可靠途径,但对其生长适应性和生态竞争力尚缺乏研究。本研究依托我国亚热带(南方)和温带(华北)地区的1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试验站开展了系列试验。结果表明:绿狐尾藻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可以良好生长并顺利越冬,但在中国北方温带地区则不能自然越冬;风浪、水深、蓝藻爆发以及香蒲(Typha orientalis)、莲(Nelumbo nucifera)、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等本土水生植物竞争等多种因素均会对绿狐尾藻的正常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绿狐尾藻存在非专一性天敌,主要包括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造桥虫(Anomis flava)等食叶性昆虫,其主要爆发期在夏季7—8月的高温阶段。因此,从生长适应性、群落竞争力、天敌危害等方面来看,初步认为绿狐尾藻在我国大陆地区大范围自然扩张的可能性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生态适应性 自然竞争 非专一性天敌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飞 陈家顺 +5 位作者 刘锋 李裕元 吴金水 肖润林 印遇龙 姚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57-366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初始体重为(55.20±2.1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初始体重为(55.20±2.1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和15%绿狐尾藻,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肥育猪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各组肥育猪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Ⅳ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肥育猪的胴体率、瘦肉率、屠宰率、胴体斜长、肉色、剪切力和大理石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和Ⅳ组的平均背膘厚和Ⅳ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降低(P<0.05),Ⅲ组的滴水损失有降低趋势(P>0.05),Ⅱ和Ⅲ组的p H45 m in、p H24 h有增加趋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平均背膘厚,减缓肌肉p H下降速度,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肥育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胴体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绿狐尾藻湿地系统对高氨氮废水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红兵 何洋 +4 位作者 李红芳 刘锋 张树楠 王迪 肖润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89-2195,共7页
本研究以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系统为对象,分析绿狐尾藻湿地系统中NH_4^+-N的去除规律及氮质量平衡。结果表明,试验第28天,在200和400mg·L^(-1) NH_4^+-N两个处理中,水体全氮(TN)去除率分别为86.1%和77.7%,NH_4^... 本研究以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系统为对象,分析绿狐尾藻湿地系统中NH_4^+-N的去除规律及氮质量平衡。结果表明,试验第28天,在200和400mg·L^(-1) NH_4^+-N两个处理中,水体全氮(TN)去除率分别为86.1%和77.7%,NH_4^+-N去除率分别为89.8%和78.8%。根据氮质量平衡得出,在200和400mg·L^(-1) NH_4^+-N两个处理中分别有14.7%和30.2%的外源NH_4^+-N直接被底泥吸附,25.3%和11.0%转化成底泥NO_3^--N,29.7%和12.7%被绿狐尾藻直接吸收利用,14.0%和23.3%残留在水体,剩余16.3%和22.8%可能被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研究结果表明,绿狐尾藻对氨氮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为其在人工湿地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氨氮 氮去除 植物吸收 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氮质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冠军 陈家顺 +5 位作者 吴飞 刘少博 王娟 肖润林 张杨珠 吴金水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120,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30日龄健康芦花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和12%绿...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30日龄健康芦花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和12%绿狐尾藻粉,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30~44日龄和59~72日龄,试验组芦花鸡的生长性能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但在45~58日龄,7%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且有提高全期芦花鸡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86);12%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7%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7%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胸肌中天冬氨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6.81%和3.83%(P<0.05),腿肌中丙氨酸、精氨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4.30%、20.92%和10.00%(P<0.05),12%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腿肌中赖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粉对30~72日龄芦花鸡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明显,但添加7%绿狐尾藻粉可以改善芦花鸡的血清生化指标,并可增加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芦花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肌肉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临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珂 李丽立 +4 位作者 肖润林 盛良学 王升平 陈清华 曾冠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6-138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绿狐尾藻在临武鸭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选用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绿狐尾藻在临武鸭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选用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3组分别饲喂含10%、20%绿狐尾藻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44和58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1)30~44日龄和45~58日龄,3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2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44和58日龄,各组之间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皮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3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4日龄,各组之间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58日龄,3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P<0.05),各组之间胸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武鸭饲粮中添加10%的绿狐尾藻,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临武鸭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伞草与粉绿狐尾藻立体复合的抑藻效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松岩 吴波 +2 位作者 闫颖怡 周金喜 周启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为考察植物间组合的化感抑藻效能,将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旱伞草+粉绿狐尾藻在自然水体水样中对比种植,对藻密度、叶绿素a、群落变化及有机物组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水样中,藻类建群过程的延迟期最短,在第13天达到峰值... 为考察植物间组合的化感抑藻效能,将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旱伞草+粉绿狐尾藻在自然水体水样中对比种植,对藻密度、叶绿素a、群落变化及有机物组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水样中,藻类建群过程的延迟期最短,在第13天达到峰值2.4×107/L,而对照、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水样为4.48、1.15、2.03×108/L;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水样中群落的演替速度最快,有机物种类最少为75种,而对照、旱伞草、粉绿狐尾藻水样有机物种类数量为131、90及121种.旱伞草+羽毛组合水样中新生成丙酮氰醇、磷酸三乙酯、莰烯及4-甲基苯酚这4种物质,可能为潜在的化感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伞草 绿狐尾藻 化感物质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整合和模拟沉积物淹埋对外来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晓倩 张银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623,共8页
多数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都是克隆植物,而目前关于克隆整合属性对其入侵性潜在影响的研究仍旧缺乏.本文通过研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和模拟沉积物淹埋(3 cm厚基质淹埋)对外来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的生长、生物量分... 多数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都是克隆植物,而目前关于克隆整合属性对其入侵性潜在影响的研究仍旧缺乏.本文通过研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和模拟沉积物淹埋(3 cm厚基质淹埋)对外来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克隆整合特性对粉绿狐尾藻耐受基质淹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基质淹埋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总匍匐茎长度和分枝数,而克隆整合则显著促进了受淹埋分株的这些生长指标;基质淹埋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分株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而克隆整合显著提升了受淹埋分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此外,克隆整合显著降低了受淹埋分株的冠根比.以上结果表明:克隆整合效应能显著提升粉绿狐尾藻在基质淹埋胁迫下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有助于其生长;能改变受胁迫分株生物量分配,提升其资源获取能力.因此,异质性环境胁迫下,粉绿狐尾藻的入侵性可能与其克隆整合属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淹埋 生理整合 外来植物 抗氧化酶 冠根比 绿狐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代谢物分析
18
作者 孙宏 姚晓红 +3 位作者 吴逸飞 王新 沈琦 汤江武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6-192,共7页
研究旨在评价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代谢物差异。试验以鲜粉绿狐尾藻、玉米粉和麸皮(5:4:1,W/W/W)为原料接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后厌氧发酵14 d,以接种后发酵0 d原料为对... 研究旨在评价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代谢物差异。试验以鲜粉绿狐尾藻、玉米粉和麸皮(5:4:1,W/W/W)为原料接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后厌氧发酵14 d,以接种后发酵0 d原料为对照。随后分析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相比,发酵14 d后狐尾藻饲料中的粗脂肪、粗纤维、酸溶蛋白和乳酸含量均提高(P<0.05);发酵前后共筛选到包括3-脱羟基肉碱、十四烷二酸、庚二酸等4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次生代谢、氨基酸、羧酸代谢等多条途径。结果提示,将粉绿狐尾藻制备为固态发酵饲料可提高其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发酵饲料 营养成分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湿地对养殖废水中不同污染负荷氮去除效应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辉翔 张树楠 +2 位作者 彭英湘 刘锋 肖润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17-224,共8页
为研究绿狐尾藻湿地对不同污染负荷养殖废水氮去除效应和影响因素,该研究在野外建立了9条表面流绿狐尾藻湿地,以低负荷(60 L/d废水+120 L/d清水)、中负荷(120 L/d废水+60 L/d清水/d)和高负荷(180 L/d废水)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 为研究绿狐尾藻湿地对不同污染负荷养殖废水氮去除效应和影响因素,该研究在野外建立了9条表面流绿狐尾藻湿地,以低负荷(60 L/d废水+120 L/d清水)、中负荷(120 L/d废水+60 L/d清水/d)和高负荷(180 L/d废水)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污染负荷下绿狐尾藻湿地水体氮素时间变化规律;结合线性混合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影响绿狐尾藻湿地氮去除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2014-07-2015-05),绿狐尾藻湿地对低、中、高负荷废水铵氮(NH4^+-N)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去除率均较高,其中NH4^+-N平均去除率为85.0%~98.7%,TN平均去除率为83.6%~97.1%。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绿狐尾藻湿地NH4^+-N去除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水体溶解氧和硝态氮以及底泥NH4^+-N含量,其中水体溶解氧对绿狐尾藻湿地NH4^+-N去除影响最大。由于绿狐尾藻湿地对不同污染负荷废水NH4^+-N和TN去除率均达到80.0%以上,因此绿狐尾藻可作为耐铵植物处理高负荷养殖废水。该研究结果可为绿狐尾藻湿地在规模养殖场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养殖 绿狐尾藻 人工湿地 污染负荷 去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底泥中磷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晓 曾馨怡 +5 位作者 罗沛 刘锋 李宝珍 胡荣桂 肖润林 吴金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2-1087,共6页
构建处理不同负荷养殖废水的绿狐尾藻人工湿地,采集湿地表层(0~5cm)、中层(5~10cm)和底层(10~20cm)底泥样品,测定TP及有机磷含量,并用五步化学分级提取法将无机磷逐级提取为水溶性磷、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 构建处理不同负荷养殖废水的绿狐尾藻人工湿地,采集湿地表层(0~5cm)、中层(5~10cm)和底层(10~20cm)底泥样品,测定TP及有机磷含量,并用五步化学分级提取法将无机磷逐级提取为水溶性磷、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钙结合态磷(Ca-P),对比了各形态无机磷水平和垂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绿狐尾藻人工湿地表层底泥TP质量浓度在167~965mg/kg,其中有机磷占TP的66.0%(质量分数,下同)~79.2%。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排序为:O-P>Fe-P>Ca-P>Al-P>可溶性磷。不同形态无机磷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同,总体来看,从表层到中层,Al-P、Fe-P和Ca-P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中层到底层无明显变化规律;低负荷湿地中,O-P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而在中、高负荷湿地中O-P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P、Fe-P、O-P含量与底泥pH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磷在底泥中的行为易受底泥pH和DOC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底泥 垂直分布 人工湿地 绿狐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