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综合气象观测网发展历程回顾 被引量:7
1
作者 谭龙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4期94-99,共6页
扼要回顾了广西气象部门建设地面气象观测网、高空气象观测网、天气雷达观测网、空间天气观测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应用气象观测网等气象观测站网的发展历程。地面气象观测网不断扩展和完善,人工观测逐渐转为自动化观测,高空气象观测从... 扼要回顾了广西气象部门建设地面气象观测网、高空气象观测网、天气雷达观测网、空间天气观测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应用气象观测网等气象观测站网的发展历程。地面气象观测网不断扩展和完善,人工观测逐渐转为自动化观测,高空气象观测从经纬仪测风到雷达测风和电子探空,天气雷达从模拟雷达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并逐步向双偏振天气雷达转型,空间天气观测站从无到有,应用气象观测站网快速发展,已形成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综合气象观测网 发展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业务可用性算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杰 胡春 +1 位作者 王敏 赵福燕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5期135-136,138,共3页
综合气象观测监控系统是气象装备保障的重要部分,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网观测效率,提高观测设备的业务可用性是本文研究的目的。通过对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分析,对其中业务可用性算法进行实... 综合气象观测监控系统是气象装备保障的重要部分,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网观测效率,提高观测设备的业务可用性是本文研究的目的。通过对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分析,对其中业务可用性算法进行实例对比研究,得出如何提高系统业务可用性的方法:尽量避免出现缺报现象;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应及时剔除该错误数据;不要轻易填写使用故障单;充分利用好系统维护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观测网 业务可用性 算法 AS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坡面观测信息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报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利红 李跃清 +1 位作者 秦宁生 徐祥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33-1240,共8页
利用不同同化方式分别同化青藏高原地区新一代综合气象观测网的自动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信息,探讨这些观测资料对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预报的作用。通过两组数值试验对2008年夏季连续两个月的天气进行分析场和降水预报结果检验,得出以... 利用不同同化方式分别同化青藏高原地区新一代综合气象观测网的自动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信息,探讨这些观测资料对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预报的作用。通过两组数值试验对2008年夏季连续两个月的天气进行分析场和降水预报结果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于同化测站的平均台站高度在2550m以上,因此同化青藏高原地区新一代综合气象观测网资料后,对背景场调整的正作用主要集中在500 hPa以上;循环同化方式对背景场的调整作用比静态同化方式更明显,尤其在500 hPa以上;(2)无论用静态同化,还是循环同化,该观测网资料对华北地区降水预报的改善作用都不太明显,只是对个别降水量级有改善作用;(3)采用静态同化,会对西南地区东部24小时降水预报有改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同化沿99°E附近的7个测站资料得到的降水预报结果比同化24个站的好;(4)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采用循环同化方式更有利于该地区降水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尤其是对25~48小时降水的预报;同时,在多数情况下同化24个自动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信息对降水预报改善比只同化7个站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气象综合观测网 资料同化 降水预报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分循环观测系统及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雯 郑淋淋 +3 位作者 谢五三 霍彦峰 丁一汇 黄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淮河流域是中国南北气候重要的过渡带,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这里水网、农田、丘陵、山地、城镇密布,地-气作用复杂,干冷与暖湿空气时常交汇于此,造成局地或流域旱涝经常发生。淮河流域处于梅雨区,且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具有气象和... 淮河流域是中国南北气候重要的过渡带,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这里水网、农田、丘陵、山地、城镇密布,地-气作用复杂,干冷与暖湿空气时常交汇于此,造成局地或流域旱涝经常发生。淮河流域处于梅雨区,且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具有气象和水文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长序列的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因此,淮河流域是研究能量和水分循环的理想试验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和研究(HUaihe river Basin Experiment,简称HUBEX)"于1998、1999年夏在淮河流域开展了气象和水文联合观测试验。文中回顾了HUBEX试验的目的、观测网设计与布局,介绍了HUBEX推动下的淮河流域综合观测网的发展,总结了HUBEX观测试验对区域气候事件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机理研究、提高模式模拟和预报能力及建立长期连续的气象观测数据集等方面的成果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BEX 气象水文联合观测 多尺度综合观测网 梅雨锋暴雨 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模式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气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苗世光 蒋维楣 +7 位作者 梁萍 刘红年 王雪梅 谈建国 张宁 李炬 杜吴鹏 裴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7-499,共23页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各大城市已建立或正在完善具有多平台、多变量、多尺度、多重链接、多功能等特点的城市气象综合观测网;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大型城市气象观测科学试验,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研究示范项目;成功开展了风洞实验、缩尺度外场实验研究;建立了多尺度城市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数值模式,并应用于业务;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对降水影响、城市气象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最后指出,未来需要重点从新观测技术及观测资料同化应用、城市系统模式研究、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气候与环境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天气 城市气候 综合观测网 外场观测试验 多尺度数值模式 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Data Pre-processing Model in Integrated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System
6
作者 韩华 丁永生 刘凤鸣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5期499-502,共4页
There are a number of dirty data in observation data set derived from integrated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system. Thus, the data must be carefully and reasonably processed before they are used for forecasting or analys... There are a number of dirty data in observation data set derived from integrated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system. Thus, the data must be carefully and reasonably processed before they are used for forecasting or analysis. This paper proposes a data pre-processing model based on intelligent algorithms. Firstly, we introduce the integrated network platform of ocean observation. Next, the preprocessing model of data is presemed, and an imelligent cleaning model of data is proposed. Based on fuzzy clustering, the Kohonen clustering network is improved to fulfill the parallel calculation of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The proposed dynamic algorithm can automatically f'md the new clustering center with the updated sample data. The rapid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makes it suitable for real time calcul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proved by test results through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intelligentdata pre-processing data cleaning fuzzy soft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地面沉降监测与驱动因素协同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闵望 龚绪龙 +1 位作者 陆华 蔡田露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171,共11页
针对江苏连云港地区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地面沉降问题,该文提出一套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为主、有机结合地面常规测量、地下水位及分层位移监测的“星—地—内”立体综合观测与驱动因素协同分析框架,并成功应用于获取研究... 针对江苏连云港地区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杂地面沉降问题,该文提出一套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为主、有机结合地面常规测量、地下水位及分层位移监测的“星—地—内”立体综合观测与驱动因素协同分析框架,并成功应用于获取研究区2012—2020年的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沉降受不良地质条件、独特沉积特征及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监测时段内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571 mm;综合时空变化特征来看,连云区沉降主要由软土固结和工程建设活动引起,呈持续发育状态;灌南和灌云区沉降由地下水开采引起,但不同阶段采水层位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2012—2016年以开采深层地下水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求为主;2017—2020年则以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浅层地下水开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地面沉降 立体综合观测网 驱动因素 地下水开采 协同分析
原文传递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Natural-Resource Elements in Heihe River Basin,NW China
8
作者 PEI Xiaolong HAN Xiaolong +4 位作者 YANG Hanwen GAO Tiansheng ZHANG Chun GONG Lun WANG Jiangyulo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5期946-954,共9页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platform for natural-resource elements woul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studies of dynamic changes in various natural resources,and could serve the needs of natural-resou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platform for natural-resource elements woul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studies of dynamic changes in various natural resources,and could serve the needs of natural-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uring a period of global change.As the second-largest inland river basin in NW China,the Heihe River Basin(HRB)lie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consequently,pilot studie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basin are urgently neede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natural-resource elements observation network in the HRB to meet requirements for natural-resource management,based on natural-resource and Earth-system science.Based on current observations and research,thirteen observation stations were established in different river basins through integration with existing stations,reconstruction and upgrading,and new construction.The main types of land-surface resources in the HRB(grassland,forests,rivers,lakes,deserts,wetlands,and farmland)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network constructed for the monitoring of natural-resource elements.Long-term,continuous,and stable observation can yield key data concerning coupling processes,trends of change,and rates of change in natural resources.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cognitive ability,scientific management,and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HRB,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paradigm for the observation of and research into natural resources in other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he River Basin natural resources basin observing system observation stations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networ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