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霉属(Achlya)真菌性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坚华 曹以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1-13,共3页
绵霉属(Achlya)真菌性激素的研究进展郭坚华,曹以勤(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激素是细胞间相互联系的途径之一。在真菌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性激素(sexualhormone)。性激素可以诱导或促进特殊性器... 绵霉属(Achlya)真菌性激素的研究进展郭坚华,曹以勤(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激素是细胞间相互联系的途径之一。在真菌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性激素(sexualhormone)。性激素可以诱导或促进特殊性器官的产生;诱使菌体定向生长或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绵霉属 激素 真菌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绵霉菌生物量生产的营养需求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先恩 Joncs A. +2 位作者 Kole M. Leung W.C. Gerson D.F.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5-64,共10页
对两性绵霉菌(Achlya ambisexualis)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调查,在PYG培养基础上研制出ZJK培养基.两性绵霉菌在ZJK液体培养基中的倍增时间为3.5小时,产生的生物量约5.5g/L,为PYG的3倍,体积生产率为0.073g/(L·h),为PYG... 对两性绵霉菌(Achlya ambisexualis)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调查,在PYG培养基础上研制出ZJK培养基.两性绵霉菌在ZJK液体培养基中的倍增时间为3.5小时,产生的生物量约5.5g/L,为PYG的3倍,体积生产率为0.073g/(L·h),为PYG的2倍.最适生长温度为29℃.最适pH为6.5,pH8时孢子萌发被完全抑制.采用pH6.5控制的生物量培养,碳素和氮素转化率明显提高,分别为47.1%和64.8%,体积生产率比非pH控制的分批培养提高50%.在20L发酵罐中,生长稳定期的氧摄取速率为7.0-8.8mol/(L·h).采用分批补料发酵法,生物量达到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 生物量 发酵 营养 绵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霉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兴仿 韩晓 王玉群 《科学养鱼》 2015年第3期88-88,共1页
水霉病作为一种真菌病,严重困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且没有适合水霉病的水产用国标药物。 一、水霉病病原 水霉病病原有10多种,主要以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的种类最为常见。水霉病病原是真核生物,以菌丝或酵母形细胞方式生长,细胞... 水霉病作为一种真菌病,严重困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且没有适合水霉病的水产用国标药物。 一、水霉病病原 水霉病病原有10多种,主要以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的种类最为常见。水霉病病原是真核生物,以菌丝或酵母形细胞方式生长,细胞壁较结实,大多由几丁质组成。水霉病病原的营养体通常为二倍体;病原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并缺乏明显层次;细胞中线粒体脊排列不规则;细胞的核膜厚薄不均匀,核孔多;细胞的赖氨酸合成途径为二氨基庚二酸途径,与藻类和维管植物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氨基庚二酸 绵霉属 维管植物 核孔 防治方法 真核生物 合成途径 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孟思妤 孟长明 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第15期60-61,共2页
鱼类的水霉病,又被养殖业者称为水绵病、白毛病、肤霉病,常感染鱼类的受伤组织及未受精的鱼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随着病情的发展,鱼类出现表皮溃烂、组织坏死、行为失常、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等症状,最终死亡。随着集约化程... 鱼类的水霉病,又被养殖业者称为水绵病、白毛病、肤霉病,常感染鱼类的受伤组织及未受精的鱼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随着病情的发展,鱼类出现表皮溃烂、组织坏死、行为失常、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等症状,最终死亡。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霉病的危害有加剧的趋势。成功地的预防和治疗鱼类的水霉病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该病的病原体、病因和症状深入了解,对于诊断和防控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业者 食欲减退 行为失常 预防措施 棉絮状 受精卵孵化 绵霉属 窒息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钰 《黑龙江水产》 2017年第2期45-46,共2页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鱼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池塘养殖业中一种严重的鱼类流行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鱼类 防治 真菌性鱼病 菌感染 一年四季 绵霉属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水霉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以根 韩克清 史乐雷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87-87,共1页
水霉病的病原体为水霉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由于捕捞、运输时操作不小心擦落鳞片,或寄生虫破坏皮肤,以及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差异过大等,均可导致霉菌侵入伤口,引发水霉病。
关键词 防治技术 养殖过程 放养规格 放养密度 绵霉属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于路芹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5,共1页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包括藻状菌纲的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和异霉属等6属的9种水生霉菌。其中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最为常见。
关键词 防治方法 鱼类 白毛病 病原体 绵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8
作者 邱达华 《内陆水产》 2008年第5期30-30,共1页
病原 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流行情况 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 病原 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流行情况 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寄出虫侵袭,致使鱼体表受伤,未能及时愈合而被水霉菌寄生,在冬、春鱼种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方法 流行情况 鱼种 绵霉属 成鱼池 越冬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9
作者 邱达华 《渔业致富指南》 2008年第7期63-64,共2页
一、病原: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二、流行情况: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 一、病原: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二、流行情况: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方法 流行情况 绵霉属 成鱼池 越冬池 鱼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10
作者 汪建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第4期67-69,共3页
(三)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病原体】水霉属(Saprolegnia sp.)或绵霉属(Achlya sp.)的种类。【流行与危害】水霉在5~26℃均能繁殖,最适繁殖水温为13~18℃,流行于冬春两季,夏后水温在25℃以上较少发病。该病一般为慢性,不易引起批量... (三)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病原体】水霉属(Saprolegnia sp.)或绵霉属(Achlya sp.)的种类。【流行与危害】水霉在5~26℃均能繁殖,最适繁殖水温为13~18℃,流行于冬春两季,夏后水温在25℃以上较少发病。该病一般为慢性,不易引起批量死亡,但被感染的鱼恢复慢,规格较小的鱼引起的死亡率高。【症状及病理变化】感染初期,肉眼难以看到症状,随着菌丝在伤口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鱼类 真菌性疾病 绵霉属 戊二醛溶液 鳃丝 三氯异氰脲酸 日本鳗鲡 动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鱼水霉病巧防巧治之我见
11
作者 刘堂水 《中国观赏鱼》 2008年第2期40-42,共3页
在观赏鱼的饲养过程中,由于水质调控和其它管理上的不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观赏鱼的水霉病,尤其在早春或晚冬,如不及时诊治,病鱼很快就会在缸中泛起白肚。引发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有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异霉属(... 在观赏鱼的饲养过程中,由于水质调控和其它管理上的不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观赏鱼的水霉病,尤其在早春或晚冬,如不及时诊治,病鱼很快就会在缸中泛起白肚。引发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有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异霉属(Allomyces)、丝囊霉属(Aphanomyces)、腐霉属(Pythium)等种类,有关对水霉病的治疗,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能真正有效抑制水霉菌的药物确并不多。笔者结合自身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观赏鱼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鱼 饲养过程 水质调控 实践经验 绵霉属 国内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