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穗下节茎的维管束组织与千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刚 王晓元 +2 位作者 路绍雷 李建华 刘凤霞 《新疆农垦科技》 1990年第5期13-15,共3页
本文分析了小麦穗下节茎的维管束数目和面积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维管束数目,特别是内维管束数目与千粒重的关系极为密切,对籽粒的充实有较大的作用,而单个维管束面积与籽粒重则为负相关。
关键词 小麦 维管束组织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镉离子流速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镉积累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立娜 居学海 +3 位作者 张长波 宋正国 王景安 刘仲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了研究水稻镉(Cd)积累量与其流速之间的关系,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对四种基因型水稻根系不同部位和根茎维管束组织中的镉离子(Cd2+)流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根系不同部位的Cd2+流速存在显著差异,伸长区的Cd2+流速显著大于根冠,根毛区... 为了研究水稻镉(Cd)积累量与其流速之间的关系,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对四种基因型水稻根系不同部位和根茎维管束组织中的镉离子(Cd2+)流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根系不同部位的Cd2+流速存在显著差异,伸长区的Cd2+流速显著大于根冠,根毛区和根毛,且在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系伸长区维管束组织的最大Cd2+流速比其表皮细胞的流速大1倍以上,基因型间的差异较小。茎秆维管束组织中的Cd2+流速在基因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T优705各部位的Cd2+流速都明显大于其他品种,且稳定性较好,致使其根系和地上部的Cd积累量也显著大于其他品种。根茎维管束组织中的Cd2+流速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水稻品种转运和积累C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2+流速 Cd积累量 遗传差异 维管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晁毛妮 胡海燕 +4 位作者 王润豪 陈煜 付丽娜 刘庆庆 王清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51,共12页
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的转录调控是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一项重要机制。克隆和分析棉花钾转运体基因的启动子,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表达模式及调控机制,对于改良棉花的钾吸收特性也具有重要意义。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是一个在根中特异... 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的转录调控是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一项重要机制。克隆和分析棉花钾转运体基因的启动子,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表达模式及调控机制,对于改良棉花的钾吸收特性也具有重要意义。陆地棉钾转运体基因GhHAK5是一个在根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其表达受低钾胁迫诱导,目前关于该基因启动子的功能还不清楚。本研究以陆地棉品种百棉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hHAK5上游2000bp启动子片段(pGhHAK5)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GUS组织定位和低钾诱导表达特性分析来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 pGhHAK5除具有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逆境胁迫、植物激素和生物钟等的顺式作用元件。pGhHAK5与雷蒙德氏棉pGrHAK5在重要调控元件的数量和位置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具有5个参与根特异性表达调控的元件(ATAAAAT)和1个参与低钾条件下转录调控的ARF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GTCNN)。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胚轴维管束组织染色较深,根系染色较浅;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和花萼维管束组织染色较深,茎和荚皮染色较浅,表明pGhHAK5驱动的GUS主要在拟南芥成熟的根和地上部维管束组织中表达。进一步低钾诱导表达特性分析表明, PGhHAK5驱动的GUS在拟南芥幼苗幼嫩根中的表达很弱,且其表达不受低钾胁迫诱导而增强,表明PGhHAK5可能是一个主要在成熟根中具有功能的低钾诱导型启动子。转录组分析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GhHAK5主要在成熟的根中表达,且其表达受发育时期的影响,该结果与pGhHAK5驱动的GUS在拟南芥根中的表达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GhHAK5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并为棉花钾吸收效率的提高及钾高效棉花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维管束组织 钾转运体 低钾 陆地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抗根结线虫病研究进展
4
作者 古勤生 张学炜 刘崇怀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54-57,共4页
根结线虫病严重为害葡萄生产,培育和利用抗病砧木和品种是有效的防治途径.作者从抗病性鉴定、抗病机制、抗病砧木和品种对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现状作一简要介绍,并列举了抗病种质材料.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抗病机制 种质材料 抗病性鉴定 南方根结线虫 花生根结线虫 抗性鉴定 抗性反应 incognita 维管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介导的甘蓝型油菜细胞分裂及信号传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祁伟亮 马骊 +5 位作者 王萍 王飞 孙柏林 王万鹏 武军艳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0-478,共9页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_(2)^(-)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_(2)^(-)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能力的根尖分生组织、茎尖分生组织、叶原基、叶边缘和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O_(2)^(-)信号。冷胁迫后,根、叶柄、叶的O_(2)^(-)信号分布存在差异,但维管束组织都能检测到ROS信号;叶肉细胞中O_(2)^(-)不均匀地分布在淀粉粒上;根和愈伤组织O_(2)^(-)的产生部位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和细胞壁区域;同时,O_(2)^(-)存在向周围细胞扩散的迹象。因此,研究认为甘蓝型油菜的O_(2)^(-)积极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维管束组织系统可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信使的合成、信号放大和系统转运;冷胁迫后,ROS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远距离传递,可实现甘蓝型油菜的冷胁迫机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活性氧 细胞分裂 维管束组织 信号传导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季粉色大果番茄成熟期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如芳 梁增文 +8 位作者 曹慧 李金玲 梁溪原 赵志伟 董静 张晓艳 刘天英 刘建芳 董甜 《长江蔬菜》 2021年第24期57-58,共2页
我国番茄在世界上不仅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也最高,据统计,2020年,全球番茄种植面积上升至505.5万hm^2,总产量18205万t,我国番茄种植面积110.4万hm^2,产量为6515万t,面积占全球面积的21.84%,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5.79%。棚室栽培实现了北方... 我国番茄在世界上不仅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也最高,据统计,2020年,全球番茄种植面积上升至505.5万hm^2,总产量18205万t,我国番茄种植面积110.4万hm^2,产量为6515万t,面积占全球面积的21.84%,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5.79%。棚室栽培实现了北方番茄的周年供应,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棚室栽培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营养供应不均衡、农事操作不得当、根系受损伤等因素,造成番茄果实出现红白相间、红黄相间、红绿相间等转色不良的“花脸”现象,有的果皮、果肉硬化,横剖果实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变成黑褐色或黄白色,这种果实不仅不好看,还不好吃;有的则出现皴皮、裂果、酱油果等现象,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甚至失去经济价值,给种植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严重的收益降低50%以上。所以科学管理保证商品性成为番茄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室栽培 维管束组织 番茄种植 营养供应 周年供应 番茄栽培 农事操作 转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tomy, Histochemistry and Phytochemistry of Leaves in Aloe vera var. chinensis 被引量:5
7
作者 沈宗根 Elena CHAUSER-VOLFSON +1 位作者 Yitzchak GUTTERMAN 胡正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8期780-787,共8页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anatomy, histochemistry and phytochemistry-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eaf structure, the content and the storage location of barbaloin in the leaves of 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anatomy, histochemistry and phytochemistry-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eaf structure, the content and the storage location of barbaloin in the leaves of 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 Xer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econdary thickened epidermal cell walls, thicker cuticle, ambiguous differentiation of spongy and palisade tissues in the chlorenchyma, and well-developed aquiferous tissue could be seen in the leaves. Several large parenchymatous cells were observed at the phloem pole of the first ring of vascular bundles. The secondary ring of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leaf base and the stomata, which are surrounded by five cells, have some classification significance in this species. The density of vascular bundles, the content of barbaloin and the intensity of histochemical reaction differed among leaf numbers Ll (annual leaf), L2 (biennial leaf), L3 (triennial leaf) and L4 (quadrennial leaf), an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leaf. These three factors were highest in the youngest leaf, Ll, and top parts of all the leaves and lowest in the basal parts and the oldest leaf, L4. The density of vascular bundles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content of barbaloin. The histochemic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mall sheath cells that surrounded the bundles might be the location of barbaloin synthesis and the large parenchymatous cells beneath the sheath might be the storage places of this metabol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e vera var. chinensis leaf structure barbaloin content density of vascular bundles histochemical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枯萎病防治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文 《农村新技术》 2023年第1期27-27,共1页
豇豆枯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豇豆种植区,是豇豆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除危害豇豆外,还可危害菜豆。一、危害症状主要侵染根部,并侵入维管束,形成系统侵染,导致整株发黄萎蔫。纵向切开病株根部和茎基部... 豇豆枯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豇豆种植区,是豇豆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除危害豇豆外,还可危害菜豆。一、危害症状主要侵染根部,并侵入维管束,形成系统侵染,导致整株发黄萎蔫。纵向切开病株根部和茎基部可发现内部维管束组织呈褐色。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夜间可恢复,几天后植株黄萎枯死。靠近土壤的植株基部呈黑褐色腐烂,有时表面可见粉红色霉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地上部分 维管束组织 植株基部 防治方法 系统侵染 霉状物 病株根 豇豆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带病果及其预防
9
作者 高九思 何艳花 《河南科技》 2002年第2X期18-18,共1页
番茄带腐果又叫番茄筋腐果,是保护地番茄栽培中常发性生理性障碍,病果率有时高达20%~35%,应引起菜农高度重视。 番茄带腐果的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发病重的果实的果肉维管束大部或全部呈黑褐色... 番茄带腐果又叫番茄筋腐果,是保护地番茄栽培中常发性生理性障碍,病果率有时高达20%~35%,应引起菜农高度重视。 番茄带腐果的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发病重的果实的果肉维管束大部或全部呈黑褐色,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番茄 维管束组织 果实着色 病果率 发育不良 氮肥用量 常发性 轮作换茬 抗性品种 核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甜瓜根腐病要得法
10
作者 张立宁 《营销界》 2015年第8期90-91,共2页
当前北方冬暖棚甜瓜正处在定植缓苗时期,由于冬季棚内湿度大,地温低,刚刚定植的甜瓜极易发生根腐病。这几天,笔者在全国甜瓜之乡山东章丘市高官寨镇调查棚内甜瓜生长情况,发现根腐病是当前瓜农最感头痛的病害。发病症状甜瓜根腐病发病... 当前北方冬暖棚甜瓜正处在定植缓苗时期,由于冬季棚内湿度大,地温低,刚刚定植的甜瓜极易发生根腐病。这几天,笔者在全国甜瓜之乡山东章丘市高官寨镇调查棚内甜瓜生长情况,发现根腐病是当前瓜农最感头痛的病害。发病症状甜瓜根腐病发病时机一般在定植后缓苗前较为常见发病后危害严重,如防治不当,直接造成大片死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腐 高官寨镇 缓苗 棚内湿度 方冬 山东章丘 维管束变褐 鱼蛋白 维管束组织 大水漫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筋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作者 曲云燕 《农业知识》 2003年第6期33-33,共1页
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生。其主要症状是果实的病变部位着色不良,在收获时仍是绿色或浅绿色,透过表皮可以看到内部的褐变,果皮、果肉硬化,横切后可见到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 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生。其主要症状是果实的病变部位着色不良,在收获时仍是绿色或浅绿色,透过表皮可以看到内部的褐变,果皮、果肉硬化,横切后可见到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病果失去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筋腐病 保护地番茄 果实膨大期 维管束组织 氮磷钾比例 发病规律 气体肥料 露地栽培 配方施肥 进口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
12
《东北农业科学》 1972年第6期27-,共1页
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严重病害,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发病严重的减产50—60%,甚至颗粒无收。白叶枯病在我国稻区发展蔓延很快。
关键词 白叶枯病 颗粒无收 维管束组织 危害面积 九六 陕西汉中 叶片组织 检疫对象 农科院植保所 田间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葡萄溃疡病病原菌Lasiodiplodia citricola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林娜 李兴红 +2 位作者 张玮 周悦妍 燕继晔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3-1005,共3页
葡萄溃疡病是由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引起的,易造成葡萄果梗干枯、果实干缩或掉粒,枝条或枝干顶梢枯死或表面出现溃疡斑,维管束组织可见褐或黑色的不规则坏死斑,进而影响树势,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1-2])。2020年的田... 葡萄溃疡病是由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引起的,易造成葡萄果梗干枯、果实干缩或掉粒,枝条或枝干顶梢枯死或表面出现溃疡斑,维管束组织可见褐或黑色的不规则坏死斑,进而影响树势,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1-2])。2020年的田间病害调查发现,北京密云区两个葡萄园内葡萄溃疡病发病比往年严重,发病率均超15%,其中某一采样点病株茎表皮肿大开裂(图1-A),整株干枯死亡率为12%,这与之前溃疡病的典型症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溃疡病 维管束组织 坏死斑 典型症状 溃疡斑 顶梢 葡萄园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菜用玉米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峰 《吉林蔬菜》 2014年第10期29-30,共2页
菜用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中的一个栽培亚种,以未熟果穗胚乳甜质子粒为产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1菜用玉米茎基腐病1.1症状出土前染病种子腐烂,出苗后染病烂根,枯死。有时还引起根腐或茎基腐,受害处呈水渍状褐变,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菜用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中的一个栽培亚种,以未熟果穗胚乳甜质子粒为产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1菜用玉米茎基腐病1.1症状出土前染病种子腐烂,出苗后染病烂根,枯死。有时还引起根腐或茎基腐,受害处呈水渍状褐变,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发病重的造成缺苗断垄,全国各菜用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腐霉菌引致的茎腐病常局限在离开地面1个节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玉米 玉米属 茎基腐病 絮状菌 缺苗断垄 腐霉菌 瘤状物 玉米地 维管束组织 根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软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倩 刘欣玲 张新玉 《吉林蔬菜》 2017年第3期24-25,共2页
随着国内外优新洋葱品种的推广,洋葱软腐病在鲁南一些洋葱基地流行危害,并且逐渐上升为当地的主要病害,发生面积仅次于洋葱霜霉病。由于该病发病初期类似于真菌性病害或生理性萎蔫,加之过去一直是次要病害,广大菜农往往误诊误判,且该病... 随着国内外优新洋葱品种的推广,洋葱软腐病在鲁南一些洋葱基地流行危害,并且逐渐上升为当地的主要病害,发生面积仅次于洋葱霜霉病。由于该病发病初期类似于真菌性病害或生理性萎蔫,加之过去一直是次要病害,广大菜农往往误诊误判,且该病在部分地区生产上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造成部分洋葱生产基地发病较重。而且只要葱株感病,死亡率多在90%以上,葱农损失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软腐病 洋葱霜霉病 地区生产 生产基地 葱蒜类 金球 多雨季节 病穴 维管束组织 琥胶肥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