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绳文文化源于红山文化之假说——兼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秀文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中日两国考古学研究结果证明,日本绳文文化(约始于12 000年前)与中国红山文化(约始于8 000年前)均为两国史前文化的代表,二者之间在文化形态方面存在诸多类似性。基于考古学、古地质学等研究成果,调查两种文化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比... 中日两国考古学研究结果证明,日本绳文文化(约始于12 000年前)与中国红山文化(约始于8 000年前)均为两国史前文化的代表,二者之间在文化形态方面存在诸多类似性。基于考古学、古地质学等研究成果,调查两种文化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比较分析两种文化物质与精神形态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两种文化的类似性产生于同一基因,因始于12 000年前的冰川溶化而导致异地生成,绳文文化源于红山文化,说明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交流始于冰川溶化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文文化 红山文化 陶器 气候 环境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绳文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国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3,共8页
日本列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植物食物"粮仓"、覆盖全岛的森林所具有的动物食物"肉库"和极其丰富的海洋食物"海鲜库",为绳文人提供了丰富而又稳定的食物保证,不仅使他们在15,00... 日本列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植物食物"粮仓"、覆盖全岛的森林所具有的动物食物"肉库"和极其丰富的海洋食物"海鲜库",为绳文人提供了丰富而又稳定的食物保证,不仅使他们在15,000年前便制造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而且使他们在上万年的时间中,生存在得天独厚却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的"准伊甸园"式生态环境之中。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温变化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左右"粮仓""肉库"和"海鲜库"的变迁,导演了"准伊甸园"由兴至衰的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气温变化 生态环境 黑潮亲潮 准伊甸园 绳文文化
原文传递
绳文文化来自何处——关于红山文化与绳文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3
作者 王秀文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1年第1期401-411,共11页
有日本学者提出红山文化陶器与绳文文化陶器十分相似,绳文时期的日本文化接受了中国文明的强烈影响。红山文化与绳文文化的发生时期十分接近,地理分布区域也比较接近,看上去存在交流的可能性。那么,二者是在什么时期、通过什么方式和途... 有日本学者提出红山文化陶器与绳文文化陶器十分相似,绳文时期的日本文化接受了中国文明的强烈影响。红山文化与绳文文化的发生时期十分接近,地理分布区域也比较接近,看上去存在交流的可能性。那么,二者是在什么时期、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进行交流,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呢?本文拟基于已有的考古学、地质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论述,以期揭示日本绳文文化的发生和中日交流历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绳文文化 陶器 交流
原文传递
中国上古审美文化对日本绳文时代的影响
4
作者 孔智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1,共5页
从中国和日本考古文物、古代文献、古史传说来看 ,中国上古审美文化对日本绳文时代审美文化曾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影响表现为以山东后李文化为代表的“太昊时代”审美文化对绳文时代草创期、早期审美文化的辐... 从中国和日本考古文物、古代文献、古史传说来看 ,中国上古审美文化对日本绳文时代审美文化曾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影响表现为以山东后李文化为代表的“太昊时代”审美文化对绳文时代草创期、早期审美文化的辐射 ;中期影响表现为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少昊时代”审美文化对绳文时代前期、中期审美文化的渗透 ;晚期影响表现为商周时代青铜、玉雕等审美文化因素在绳文时代后期、晚期审美文化中的凝聚。由于接受了中国上古审美文化的影响 ,日本绳文时代无论是在太阳崇拜、火崇拜、凤鸟崇拜、鸡崇拜等深层文化观念方面 ,还是在整体造型、陶塑装饰、抽象纹样等审美形式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文文化 太昊文化 少昊文化 商周文化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文文化与大陆系文物
5
作者 中山清隆 陈玉璇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5-107,113,共4页
关键词 绳文文化 史前陶器 遗址 大陆 构成因素 青铜器 制作技术 研磨 土著文化 卡拉苏克
原文传递
论日本北方少数民族阿伊努人的语言文化与宗教信仰 被引量:3
6
作者 汪立珍 《满语研究》 1999年第2期91-97,共7页
本文运用对比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述了阿伊努人的语言文 化及宗教信仰等的基本特征和独到之处。同时指出了阿伊努人与日本人在语言 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有关共性,进而提出了阿伊努人在人类文化学的 诸多方面与阿尔泰语系... 本文运用对比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述了阿伊努人的语言文 化及宗教信仰等的基本特征和独到之处。同时指出了阿伊努人与日本人在语言 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有关共性,进而提出了阿伊努人在人类文化学的 诸多方面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诸民族的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也有许多值得深 入探讨的共有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东北亚传统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研究 有着一定的现实和长远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努人 语言文化 文化与宗教 北方少数民族 阿伊努语 宗教信仰 绳文文化 北海道 日本 通古斯诸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文论再考
7
作者 梁长岁 《前沿》 2015年第10期88-92,共5页
岩宿遗迹的发掘证明了有旧石器时代人生活在日本列岛,以此为契机绳文文化被认为是没有受到外部影响而独自形成的岛国文化。日本学者也将其作为单一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研究。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绳文人不仅在列岛内部... 岩宿遗迹的发掘证明了有旧石器时代人生活在日本列岛,以此为契机绳文文化被认为是没有受到外部影响而独自形成的岛国文化。日本学者也将其作为单一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研究。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绳文人不仅在列岛内部,而且与亚洲大陆也存在着广泛的交易交流。绳文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不平等的阶层社会,这颠覆了固有的原始社会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绳文文化 交流 阶层
原文传递
从考古学角度看中日文化交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中一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从日本列岛上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中国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内涵基本相同,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交流.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两国隔海交通不便,文化交流中断,日本列岛人类的原始文化朝着适应...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从日本列岛上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中国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内涵基本相同,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交流.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两国隔海交通不便,文化交流中断,日本列岛人类的原始文化朝着适应海岛生活的方向发展,与大陆中国的原始文化始出现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不十分明显.因此,日本列岛上新石器早期文化与中国大陆新石器早期文化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石器的制作方法、用料、器型等,都是继承中国大陆旧石器时代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原始陶器的胎质、纹饰、火候、烧制方法也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日文化交流 天台山 中国大陆 新石器时代早期 日本列岛 旧石器 天台宗 绳文文化 原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文化史的时代划分及各时代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军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6期66-73,共8页
关键词 时代划分 日本文化 文化 贵族文化 绳文文化 飞鸟文化 武士 大众化 为中心 江户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史前社会习俗中的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文化要素
10
作者 肖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68-71,共4页
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曾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发展水平,并且它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其周围地区的文化发展也产生过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拔齿、墓葬形式、水稻农业仪式、纹身、服饰、丧葬仪... 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曾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发展水平,并且它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其周围地区的文化发展也产生过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拔齿、墓葬形式、水稻农业仪式、纹身、服饰、丧葬仪式以及婚姻观和婚姻制度等方面,对日本史前时代的社会习俗和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部分文化要素做了粗略的比较研究,并且推断在日本史前时代的社会习俗中,大量地蕴涵着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少数民族 社会习俗 我国古代 《魏志·倭人传》 日本史 文化要素 史前时代 绳文文化 弥生文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岳山麓遗迹群和绳文农耕论
11
作者 桐原健 蔡凤书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关键词 遗迹群 碳化物 房屋 栽培植物 陶器 长野县 植物栽培 绳文文化 时代 胡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徐福东渡”之我见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凤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7-101,共5页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徐市发童男女,入海求仙人”.在此事过去了九...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徐市发童男女,入海求仙人”.在此事过去了九年之后,即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市回到了中国的大陆,在琅岈郡向秦始皇作了汇报,谎称他入海数年求神仙之药之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为大鲛鱼所苦,致不得至”.这样他又再一次地向秦始皇提出请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东渡 日本列岛 弥生文化 绳文文化 中国大陆 徐福故里 朝鲜半岛 人类学者 公元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越争霸”与稻作东传(摘要)
13
作者 谷建祥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4-405,共2页
“吴越争霸”与稻作东传(摘要)南京博物院谷建祥中国稻作农耕文化的东传,使日本迅速地由绳文文化步入弥生文化,社会生活类型从渔猎型向农耕型过渡;它不仅使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急剧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模式、风俗习... “吴越争霸”与稻作东传(摘要)南京博物院谷建祥中国稻作农耕文化的东传,使日本迅速地由绳文文化步入弥生文化,社会生活类型从渔猎型向农耕型过渡;它不仅使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急剧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模式、风俗习惯、农耕礼仪等各方面始终保持着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争霸 稻作东传 稻作文化 绳文文化 日本 弥生文化 草鞋山遗址 长江下游地区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信仰在日本文化史中的地位
14
作者 潘昌龙 《南开日本研究》 1998年第1期349-361,共13页
在历史的最初阶段,人的本质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呢?它应该是对外部世界本能的、原始的反应。它可能是笨拙的、谬误的、幼稚的,但却是最真实、最单纯、最接近自然、最反映人的本质的。这激发我想从信仰这一表现形式去理解远古人类的历史。... 在历史的最初阶段,人的本质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呢?它应该是对外部世界本能的、原始的反应。它可能是笨拙的、谬误的、幼稚的,但却是最真实、最单纯、最接近自然、最反映人的本质的。这激发我想从信仰这一表现形式去理解远古人类的历史。人类学者把人类意识的发展归结为对自然的解释——精灵论的(泛神论)、宗教的和科学的三种宇宙观~①。这与历史学上古代的、中世纪的和近代的分期大体一致,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它对历史学借人类文化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早期历史,并从文化史的立场来描绘人类的原始状况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原始信仰 弥生 人类学者 远古人类 人类意识 绳文文化 支石墓 人类文化 文化区域
原文传递
日本史前时代的拔齿习俗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平 徐冰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3年第4期53-56,共4页
作为习俗的“拔齿”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许多原始民族或一些现代居民中,常常有些奇特的风俗习惯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有的是以损伤和改变身体正常器官的方式来表现的,“拔齿”便是典型的一例。“拔齿”也称“拔牙”,日语中有“缺齿”或“... 作为习俗的“拔齿”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许多原始民族或一些现代居民中,常常有些奇特的风俗习惯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有的是以损伤和改变身体正常器官的方式来表现的,“拔齿”便是典型的一例。“拔齿”也称“拔牙”,日语中有“缺齿”或“欠齿”,这种习俗在我国古代文献上也有记载,一般称之为“凿齿”或“打牙”。作为古老习俗的“拔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齿 史前时代 定年 凿齿 正常器官 新石器时代遗址 僚人 绳文文化 人骨 弥生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语言学视界考略
16
作者 肖平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3年第2期51-58,共8页
从距今8千多年的绳文文化时期到公元6世纪前后的古坟文化时期,日本列岛上的民族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无文字历史阶段。由于四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所限,古代外部发达民族对它的了解或历史记述也寥寥无几。因此,有关日本民族早期形成过程的研... 从距今8千多年的绳文文化时期到公元6世纪前后的古坟文化时期,日本列岛上的民族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无文字历史阶段。由于四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所限,古代外部发达民族对它的了解或历史记述也寥寥无几。因此,有关日本民族早期形成过程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日本及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日本的绳文文化时期是指从距今7、8千年至公元前2世纪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文文化 日本列岛 民族起源 方语 弥生文化 朝鲜语 历史时期 特殊地理位置 粘稻 阿伊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说徐福东渡之谜
17
作者 苏晣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关键词 徐福东渡 日本 中日两国 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国大陆 弥生文化 绳文文化 朝鲜半岛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地区远古居民航渡日本试论
18
作者 王心喜 《海交史研究》 1987年第2期48-54,共7页
一,引言斐文中教授等人研究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30000年)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因四纪冰期海水下降等原因,曾以"陆桥"相连,大陆上的古人类与古生物由此移徙到日本。~①距今10000年时,由于全球气候返暖第四纪冰期结束,一度... 一,引言斐文中教授等人研究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30000年)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因四纪冰期海水下降等原因,曾以"陆桥"相连,大陆上的古人类与古生物由此移徙到日本。~①距今10000年时,由于全球气候返暖第四纪冰期结束,一度存在的通途成了永久的汪洋。~②所以一般认为自此至汉魏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断了。考古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考古材料表明,河姆渡及其后续者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若干因素,~③在日本远古时代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玉玦 漆器 弥生时代 马家浜文化 特种工艺 江南地区 时代 日本列岛 河姆渡文化 绳文文化 原始社会文化 远古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中外贸易概览
19
作者 周斌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1-69,共9页
先秦时期中外贸易概览周斌先秦时期,中国就开始了与中亚、西亚、欧洲、印度、朝鲜和日本的贸易,即本文标题所说的“中外贸易”。但是本文所说的“中”与“外”是以今天的中外地理界限为标准来区分的。一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 先秦时期中外贸易概览周斌先秦时期,中国就开始了与中亚、西亚、欧洲、印度、朝鲜和日本的贸易,即本文标题所说的“中外贸易”。但是本文所说的“中”与“外”是以今天的中外地理界限为标准来区分的。一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约公元5000-565年)说:查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公元前 中外贸易 中国丝绸 西南丝路 印度 亚里士多德 绳文文化 丝绸之路 明刀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
作者 白晓光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9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绳文文化 主从关系 妖魔鬼怪 传奇色彩 日本 人类生活 吉祥物 代表性 爱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