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的理论界分和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杜文俊 陈洪兵 《东方法学》 2011年第1期35-45,共11页
区分即成犯、状态犯与继续犯,对于共犯认定、追诉期限的起算、正当防卫的认定、新法的适用、共罚的事后行为的处理以及罪数的认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继续犯的显著特点在于,构成要件符合性能被持续性地肯定。伤害罪属于状态犯,但在被害... 区分即成犯、状态犯与继续犯,对于共犯认定、追诉期限的起算、正当防卫的认定、新法的适用、共罚的事后行为的处理以及罪数的认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继续犯的显著特点在于,构成要件符合性能被持续性地肯定。伤害罪属于状态犯,但在被害人伤情恶化时有救助的义务,他人教唆不救助的,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重婚罪属状态犯;拐卖妇女、儿童罪是即成犯,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状态犯,拐骗儿童罪是继续犯;挪用公款罪是继续犯;窝藏犯罪基本上属于继续犯,但中途知情后维持现状的,由于行为人没有作为的义务,不构成犯罪;持有型犯罪是继续犯,中途知情而继续持有的,构成犯罪,同住的人发现对方持有违禁品不予阻止的,不构成共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成 状态 继续犯 追诉期限的起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犯范围厘定及适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洪兵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11期67-79,共13页
准确厘定继续犯的罪名范围,对于追诉时效、溯及力、故意、责任能力、承继共犯、案件管辖、结果加重犯、正当防卫等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继续犯的本质在于,每时每刻法益都受到同等程度的侵害,因而能够肯定行为及构成要件符合... 准确厘定继续犯的罪名范围,对于追诉时效、溯及力、故意、责任能力、承继共犯、案件管辖、结果加重犯、正当防卫等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继续犯的本质在于,每时每刻法益都受到同等程度的侵害,因而能够肯定行为及构成要件符合性在持续。理论与实务所广泛承认的继续犯罪名中,只有非法拘禁罪、绑架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危险驾驶罪、非法持有枪支罪属于继续犯。非法持有枪支罪以外的持有型犯罪、窝藏罪、赃物罪、遗弃罪、虐待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重婚罪、诽谤罪、私自隐匿邮件、电报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脱逃罪等,均不宜归入继续犯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犯 状态 追诉时效 重婚罪 持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即成犯、状态犯与继续犯的再审视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洪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75-81,共7页
属于何种犯罪形态,主要关系到共犯、罪数的认定与追诉时效起算时间的确定。区分即成犯与状态犯仅具有观念上的意义,而区分状态犯与继续犯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属于何种犯罪形态,背后的规范性考量还是法益的保护。值得持续地肯定构成... 属于何种犯罪形态,主要关系到共犯、罪数的认定与追诉时效起算时间的确定。区分即成犯与状态犯仅具有观念上的意义,而区分状态犯与继续犯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属于何种犯罪形态,背后的规范性考量还是法益的保护。值得持续地肯定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属于继续犯,否则属于状态犯或即成犯。典型继续犯有非法拘禁罪、不真正不作为犯、持有型犯罪、危险驾驶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重婚罪、绑架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拐骗儿童罪属于状态犯而不是继续犯,拐卖妇女、儿童罪不属于继续犯而是即成犯。窝藏罪、赃物犯罪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应根据行为表现具体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成 状态 继续犯 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继续犯在犯罪论中的位置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陆诗忠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47-49,共3页
传统的刑法学都把继续犯放入罪数犯中研究,本文认为,应把它放入故意犯罪形态中研究,并提出,继续犯应属于犯罪既遂形态的又一类型。揭示了继续犯作为犯罪既遂类型具有两个特征:(1)其既遂标志是以行为人在 一定时间内持续实施某种... 传统的刑法学都把继续犯放入罪数犯中研究,本文认为,应把它放入故意犯罪形态中研究,并提出,继续犯应属于犯罪既遂形态的又一类型。揭示了继续犯作为犯罪既遂类型具有两个特征:(1)其既遂标志是以行为人在 一定时间内持续实施某种危害行为;(2)其既遂与犯罪成立是同一、相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犯 罪既遂形态 罪观 故意罪形态 刑法学 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振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19,29,共5页
我国刑法中未设继续犯的专门条款。关于继续犯的概念和特征等基本观点,中外学术界说法不一。应该说,继续犯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它与状态犯、即时犯、接续犯等罪数形态有着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 继续犯 不法状态 罪行为 状态 即成 罪状态 罪形态 罪既遂 法益侵害 罪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犯本体新论
6
作者 董晓松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14,共4页
传统的刑法学都把继续犯放入罪数形态中加以研究。本文认为,应把它放入犯罪构成理论中予以关照,并进而提出将继续犯置于犯罪既遂形态的又一类型研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指导实践的功能。基于此,本文对继续犯的内部构造、涵摄范围等本... 传统的刑法学都把继续犯放入罪数形态中加以研究。本文认为,应把它放入犯罪构成理论中予以关照,并进而提出将继续犯置于犯罪既遂形态的又一类型研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指导实践的功能。基于此,本文对继续犯的内部构造、涵摄范围等本体问题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犯 罪既遂 罪构成 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继续犯的举止判断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梓弦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9,共13页
既往观点大多认为,继续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实行)行为与不法状态的同时继续”,但无论将这种继续性的行为理解为作为、不作为或拟制的实行行为,均无法契合行为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本文旨在表明,继续犯的本质属性在于结果的继续,其区别... 既往观点大多认为,继续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实行)行为与不法状态的同时继续”,但无论将这种继续性的行为理解为作为、不作为或拟制的实行行为,均无法契合行为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本文旨在表明,继续犯的本质属性在于结果的继续,其区别于状态犯的关键在于,二者分别揭示了刑法中两种不同的结果观:前者指代以同一法益侵害/危殆化状态的时间更新为构成要件结果的犯罪,而后者指代以法益状态的质的变化历程为构成要件结果的犯罪。基于此,向来被归为继续犯的持有/支配型犯罪的举止判断,则有待再度审视。为避免不当的“思想处罚”,于此类犯罪中应先行筛选出可将结果向之归属的、作为归责关联起点的举止形态,继而在个案中逐一审查相关举止是否具有担负起行为之名的实体。此时,不应将“持有”等术语笼统地转译为作为或不作为,亦不应在持有/支配型犯罪的领域例外地肯定“状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犯 状态 行为主义原则 结果
原文传递
继续犯的若干争议问题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林亚刚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年第4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继续犯 罪行为 刑法理论 结果 罪数形态 即成 状态
原文传递
论继续犯 被引量:2
9
作者 喻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5,共5页
一什么是继续犯?在刑事立法上尚无可以完全引用的专条规定。在理论上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1.继续犯指“
关键词 继续犯 共同 罪既遂 罪状态 罪行为 即成 刑事立法 罪构成 重婚罪 状态
原文传递
继续犯的竞合形态研究——以周彩萍等非法拘禁案为切入
10
作者 陈毅坚 《刑事法判解》 2012年第2期78-89,共12页
关于继续犯与状态犯存在竞合的解决方案,目前理论上与实务中均存有较大争议,难以达致统一。囿于此现状,立足于不同的情状采用相应之解决方式在本文中得以提倡:在继续犯的不法状态持续过程中,行为人又实施另一个行为符合另一个构成要件,... 关于继续犯与状态犯存在竞合的解决方案,目前理论上与实务中均存有较大争议,难以达致统一。囿于此现状,立足于不同的情状采用相应之解决方式在本文中得以提倡:在继续犯的不法状态持续过程中,行为人又实施另一个行为符合另一个构成要件,如果是出于一个犯罪意思决定,而且实行行为之间存在至少局部的重叠,成立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断;如果不是出于一个犯罪决意,或者实行行为之间没有同一性,应数罪并罚。如果状态犯是为了维持通过继续犯所制造的违法状态时,状态犯与继续犯之间可以成立想象竞合犯;相反,如果状态犯是为了继续犯的实施创造条件,或者状态犯是在继续犯的持续过程中另行起意实施,则应数罪并罚。如果继续犯是状态犯实行行为的组成部分时,状态犯与继续犯之间可以成立想象竞合犯。如果数个继续犯的实行行为全部或者部分发生重叠或同一,可以成立想象竞合犯。如果刑法规范对于犯罪的认定做出了特别的规定,在合理解释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应例外的根据刑法的规定进行定罪处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犯 状态 牵连 想象竞合
原文传递
论继续犯
11
作者 冯筠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1990年第1期51-53,共3页
继续犯与数罪并罚和追诉时效紧密相联,本文拟对继续犯的特征和成立范围作些探讨。 1 关于继续犯的特征,刑法学界颇有争议。争议之一:继续犯之犯罪行为的继续是否具有不间断性? 何秉松同志主编的《刑法教程》中写道:"犯罪行为的持... 继续犯与数罪并罚和追诉时效紧密相联,本文拟对继续犯的特征和成立范围作些探讨。 1 关于继续犯的特征,刑法学界颇有争议。争议之一:继续犯之犯罪行为的继续是否具有不间断性? 何秉松同志主编的《刑法教程》中写道:"犯罪行为的持续状态,从时间上看是不间断的,整个犯罪的过程是不停顿的"。相反,顾肖荣同志认为:"所谓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的继续,并不是说行为在时间上不能有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犯 罪行为 非法拘禁罪 罪构成要件 虐待罪 追诉时效 行为人 刑法学 不间断性 成立范围
原文传递
目的犯的犯罪形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希慧 王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1-25,共5页
本文从目的犯的未完成形态 (包括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 )与完成形态 (既遂犯 )、目的犯的共犯形态、目的犯的罪数形态 (包括继续犯、转化犯 )等三个方面对目的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目的 继续犯 罪形态 共同罪形态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有型犯罪的立法扩张与司法限缩——基于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洪兵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85,共16页
近年来持有型犯罪立法呈现迅速扩张的趋势,而持有型犯罪与刑法人权保障机能存在天然紧张关系,在司法上应限制持有型犯罪的适用。除非法持有枪支罪外,不应认为持有型犯罪的正当性根据(处罚根据)在于持有行为本身的抽象性危险,而应认为持... 近年来持有型犯罪立法呈现迅速扩张的趋势,而持有型犯罪与刑法人权保障机能存在天然紧张关系,在司法上应限制持有型犯罪的适用。除非法持有枪支罪外,不应认为持有型犯罪的正当性根据(处罚根据)在于持有行为本身的抽象性危险,而应认为持有型犯罪属于一种立法推定性规范。处罚吸毒者持有、运输毒品的行为,系变相处罚吸毒行为,有违罪刑法定原则。不应简单地将持有型犯罪看作继续犯;非法持有枪支罪以外的持有型犯罪,持有期间的法律变更不具有溯及力,追诉期限应从持有之日而非结束持有状态之日起算。主动交代存在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成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自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决生效后查明来源的,应当撤销原判决,以所查明的来源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有型 正当性根据 毒品 继续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继共犯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聂立泽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第3期12-15,共4页
该文通过对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关于承继共犯的不同观点的介评 ,在厘清刑法理论中实行行为的内涵的基础上 ,对承继共犯的存在范围及其刑事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承继共 实行行为 继续犯 结合 牵连 刑事责任 刑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即成犯与状态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欣 喻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97-100,共4页
在罪数形态问题中 ,对即成犯与状态犯的研究 ,刑法理论上显得较为薄弱 ,范围局限于将二者与继续犯作比较 ,辅助说明继续犯。本文从即成犯的定义、特征 ,状态犯的定义、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的分析 ,对二者进行研究探讨 ,... 在罪数形态问题中 ,对即成犯与状态犯的研究 ,刑法理论上显得较为薄弱 ,范围局限于将二者与继续犯作比较 ,辅助说明继续犯。本文从即成犯的定义、特征 ,状态犯的定义、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的分析 ,对二者进行研究探讨 ,并以重婚罪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成 状态 继续犯 重婚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在逃犯的活动规律特点及缉捕对策
16
作者 于建武 孟祥宽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4-36,共3页
近年来,犯罪分子作案后潜逃的人数逐年增多,不仅影响了案件的及时审结,而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了直接危害和潜在威胁。对此,我们选择在缉捕逃犯工作中取得明显成绩的招远、莱阳两市,进行了重点调查,分析研究了在逃犯的规律特点,并探讨了强... 近年来,犯罪分子作案后潜逃的人数逐年增多,不仅影响了案件的及时审结,而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了直接危害和潜在威胁。对此,我们选择在缉捕逃犯工作中取得明显成绩的招远、莱阳两市,进行了重点调查,分析研究了在逃犯的规律特点,并探讨了强化缉捕逃犯工作的对策。 在逃犯的活动规律特点 1990年以来,招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逃 缉捕对策 活动规律 招远 莱阳 公安机关 暂住人口 继续犯 秘密力量 规律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竞合应如何正确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为 《现代法学》 1987年第3期28-29,共2页
所谓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竞合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发生错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本身不可能发生预期的犯罪结果,但行为人仍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继续犯罪,或者采取了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措施。对这种犯罪行为如何正确... 所谓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竞合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发生错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本身不可能发生预期的犯罪结果,但行为人仍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继续犯罪,或者采取了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措施。对这种犯罪行为如何正确定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犯罪中止,另一种认为是犯罪未遂。笔者认为对这种犯罪行为的定性,不应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犯罪行为尚未实施终了,应定为犯罪中止;如犯罪行为实施终了应定为犯罪未遂。按照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若为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主客观两方面条件,即主观上的自动性和客观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中止 罪未遂 罪行为 罪结果 行为人 确定性 继续犯 我国刑法 有效性 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同犯罪与一罪数罪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兴良 《现代法学》 1987年第4期24-27,共4页
一罪与数罪,也就是罪数问题,是犯罪形态之一。一罪与数罪和共同犯罪一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当共同犯罪与一罪数罪发生交织的时侯,其复杂性更是显而易见。本文就共同犯罪中如何区分一罪与数罪的一些问题略抒己见,以开拓共同犯罪... 一罪与数罪,也就是罪数问题,是犯罪形态之一。一罪与数罪和共同犯罪一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当共同犯罪与一罪数罪发生交织的时侯,其复杂性更是显而易见。本文就共同犯罪中如何区分一罪与数罪的一些问题略抒己见,以开拓共同犯罪与一罪数罪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一共同实行犯与一罪数罪在共同实行犯的情况下,各实行犯都实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共同实行犯的一罪数罪问题具有不同于单独犯罪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一)共同实行犯与继续犯在刑法理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罪人 罪行为 共同实行 教唆 结合 牵连 想象竞合 数罪 一罪 继续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特殊犯罪的时间与地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遂献 《河北法学》 1986年第4期33-36,共4页
在刑法学上,犯罪的时间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犯罪地点则是指犯罪行为的实行地和法定结果的发生地。对于普通犯罪来说,犯罪的时间与场所,并不难确定。但是,对于下述的各种犯罪形态,其犯罪时间与地点如何确定,则涉及到刑法的效力、法... 在刑法学上,犯罪的时间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犯罪地点则是指犯罪行为的实行地和法定结果的发生地。对于普通犯罪来说,犯罪的时间与场所,并不难确定。但是,对于下述的各种犯罪形态,其犯罪时间与地点如何确定,则涉及到刑法的效力、法院的刑事管辖权及犯罪的追诉时效等诸多问题。因此,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正确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时间 罪人 特殊 实行 追诉时效 罪行为 结合 未遂 继续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犯问题研究
20
作者 于世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43,共2页
惯犯问题研究于世忠刑法学界普遍认为,惯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腐化生活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期内反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犯罪。这是从惯犯的客观表现形式或者惯犯的分类角度而言的,不... 惯犯问题研究于世忠刑法学界普遍认为,惯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腐化生活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期内反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犯罪。这是从惯犯的客观表现形式或者惯犯的分类角度而言的,不能表述惯犯的本质特征。在司法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动机 个体 罪行为 从重处罚 继续犯 刑法规定 刑事立法 本质特征 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