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体内性激素、血脂水平,超声检测其颈动脉血管壁,评价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对118例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给予替勃龙1.25mg/d,对照组57例不用任何...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体内性激素、血脂水平,超声检测其颈动脉血管壁,评价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对118例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给予替勃龙1.25mg/d,对照组57例不用任何药物,随访1年并检测E2、MMP-9及血脂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MMP-9、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低于对照组:4.27±1.33ng/ml vs 7.96±2.15ng/ml;1.39±0.49mmol/L vs 1.85±0.61mmol/L;4.68±0.63mmol/L vs 5.54±0.77mmol/L;2.61±0.27mmol/L vs 3.38±0.45mmol/L,而研究组E230.33±8.74pg/ml高于对照组15.95±6.09pg/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0.83±0.19mm小于对照组0.98±0.17mm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性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5/61 vs 13/57)(P<0.05)。结论使用替勃龙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血管功能,稳定斑块,有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的动脉粥样硬化。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丹山合方在预防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动脉硬化发生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患者148例,随机分入干预组(丹山合方组)和外观一致的安慰剂对照组,剂量均为4粒/日,持续用药12个月。结局指标包括颈动...目的研究丹山合方在预防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动脉硬化发生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患者148例,随机分入干预组(丹山合方组)和外观一致的安慰剂对照组,剂量均为4粒/日,持续用药12个月。结局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及多种血脂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总胆固醇(TC)水平较基线水平值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CIMT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服用丹山合方能够显著减少IMT,降低LDL及TC。该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16例绝经后女性...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16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将纳入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斑块组)139例和无斑块组17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髋关节分析软件系统(advanced hip analysis,AHA),测量两组BMD,包括腰椎(lumbar1-4 BMD,L1-4-BMD)和左侧股骨颈(femoral neck BMD,FN-BMD)、股骨转子(trochanter BMD,TR-BMD)和髋部总体(total hip BMD,TH-BMD),以及髋部几何结构参数。结果斑块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无斑块组高(48.2%vs 26.6%,P<0.05)。斑块组TR-BMD、TH-BMD、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截面力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sectional modulus,Z)均低于无斑块组,屈曲应力比(buckling ratio,BR)高于无斑块组(P<0.05),而两组间L1-4-BMD、FN-BMD、髋部轴长(hip axis length,HAL)以及股骨强度指数(femur strength index,F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斑块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各相关因素后,斑块总面积仍与TR-BMD、TH-BMD、CSA、CSMI、Z、FSI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196、-0.161、-0.222、-0.188、-0.180、-0.114,P<0.05),与BR呈正相关(r′=0.497,P<0.05),而与腰椎骨BMD、HAL无明显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一步证实,斑块总面积是TR-BMD、TH-BMD以及CSA、CSMI、Z、BR、FS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大,患者并发髋部骨质疏松的风险会随之升高。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文摘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体内性激素、血脂水平,超声检测其颈动脉血管壁,评价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对118例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给予替勃龙1.25mg/d,对照组57例不用任何药物,随访1年并检测E2、MMP-9及血脂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MMP-9、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低于对照组:4.27±1.33ng/ml vs 7.96±2.15ng/ml;1.39±0.49mmol/L vs 1.85±0.61mmol/L;4.68±0.63mmol/L vs 5.54±0.77mmol/L;2.61±0.27mmol/L vs 3.38±0.45mmol/L,而研究组E230.33±8.74pg/ml高于对照组15.95±6.09pg/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0.83±0.19mm小于对照组0.98±0.17mm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性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5/61 vs 13/57)(P<0.05)。结论使用替勃龙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血管功能,稳定斑块,有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的动脉粥样硬化。
文摘目的研究丹山合方在预防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动脉硬化发生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患者148例,随机分入干预组(丹山合方组)和外观一致的安慰剂对照组,剂量均为4粒/日,持续用药12个月。结局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及多种血脂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总胆固醇(TC)水平较基线水平值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CIMT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服用丹山合方能够显著减少IMT,降低LDL及TC。该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16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将纳入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斑块组)139例和无斑块组17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髋关节分析软件系统(advanced hip analysis,AHA),测量两组BMD,包括腰椎(lumbar1-4 BMD,L1-4-BMD)和左侧股骨颈(femoral neck BMD,FN-BMD)、股骨转子(trochanter BMD,TR-BMD)和髋部总体(total hip BMD,TH-BMD),以及髋部几何结构参数。结果斑块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无斑块组高(48.2%vs 26.6%,P<0.05)。斑块组TR-BMD、TH-BMD、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截面力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sectional modulus,Z)均低于无斑块组,屈曲应力比(buckling ratio,BR)高于无斑块组(P<0.05),而两组间L1-4-BMD、FN-BMD、髋部轴长(hip axis length,HAL)以及股骨强度指数(femur strength index,F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斑块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各相关因素后,斑块总面积仍与TR-BMD、TH-BMD、CSA、CSMI、Z、FSI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196、-0.161、-0.222、-0.188、-0.180、-0.114,P<0.05),与BR呈正相关(r′=0.497,P<0.05),而与腰椎骨BMD、HAL无明显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一步证实,斑块总面积是TR-BMD、TH-BMD以及CSA、CSMI、Z、BR、FS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大,患者并发髋部骨质疏松的风险会随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