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补肾治疗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文健 费震宇 +3 位作者 傅晓东 陈伟华 应健 唐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建立家兔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补肾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家兔分别用去势 ,高脂饲料+免疫损伤 ,去势 +高脂饲料 +免疫损伤三种方法造模 ,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去势 +高脂饲料 +免疫损伤组模型动物改变最明... 目的 建立家兔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补肾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家兔分别用去势 ,高脂饲料+免疫损伤 ,去势 +高脂饲料 +免疫损伤三种方法造模 ,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去势 +高脂饲料 +免疫损伤组模型动物改变最明显 ,雌激素水平下降 ,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明显升高 (P <0 .0 5) ,并伴血管壁的损害 ;补肾中药能缓解上述改变。结论 新西兰家兔经去势 +高脂饲料 +免疫损伤处理可造成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补肾 治疗 肾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法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丁洁 徐洪 +3 位作者 仝瑞晓 高星 成秀梅 杜惠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81-428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采用卵巢切除术+高脂饮食+免疫反应性损伤法造模,同时补肾中药灌胃,12 w后处死,检测血清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LD...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采用卵巢切除术+高脂饮食+免疫反应性损伤法造模,同时补肾中药灌胃,12 w后处死,检测血清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LDL);取左心室匀浆,检测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AT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升高,血清E2及心肌ATP酶、SDH活性、ATP含量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治中药组大鼠血清TC、TG、LDL降低,血清E2及心肌ATP酶、SDH活性、ATP含量升高(P均<0.05)。结论补肾法可通过调节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心肌能量代谢,改善血脂水平,防治绝经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中药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 心肌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晓云 李坤健 +2 位作者 莫坚 柴源 黄有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70-3080,共11页
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 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成骨分化 代谢组学 中药复方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对高危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何津锐 杨雁华 +2 位作者 曾一 黄燕 马孝湘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弗明翰风险评分(FRS)评估的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关系,并评估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绝经后妇女462例(绝经后妇女组)和绝经前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弗明翰风险评分(FRS)评估的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关系,并评估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绝经后妇女462例(绝经后妇女组)和绝经前妇女196例(绝经前妇女组)。AIP以对数形式计算[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运用FRS评估CVD风险,并根据FRS得分将绝经后妇女分为CVD低危组(307例)和高危组(155例)。分析AIP与变量及FRS间的关系,分析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绝经前妇女相比,绝经后妇女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空腹血糖、AIP和FRS均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绝经后妇女中吸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危FRS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IP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LDL-C及FRS均呈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妇女AIP与FRS独立相关(β=0.43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AIP仍是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301,95%CI 2.469~15.668,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AIP预测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 0.836~0.900),最佳截断值为-0.03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7%和81.23%。结论绝经后妇女的AIP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并与CVD风险密切相关,且AIP可用于有效预测绝经后妇女的高危CVD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明翰风险评分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心血管病风险 高危 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王婧 周巧云 +6 位作者 王牧雨 肖豫 宋冬梅 郭艳 夏恩兰 李天照 黄晓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408例PMB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EC和AH患者纳入恶性组(病例组),其余患者纳入非恶性组(对照组),收集有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0.4±7.8)岁,病例组74例(18.1%),对照组334例(81.9%)。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最佳预测因子,创建“LRDNT”(light bleeding,recurrent bleeding,diabetes,non-uniform echogenicity&thickness)模型。LRDNT分数在0至22之间。LRDNT评分≥15约登指数最大,预测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9.73%,特异度为80.84%,预测准确率为80.64%。结论PMB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超声指标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LRDNT,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生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分流和优化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联合血管弹性指标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模型开发研究
6
作者 张高钰 王子涵 +6 位作者 高雪菲 张瑾 代天顾 何清 樊佳溶 黄力 李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背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冠心病易发人群,其冠心病患病率与死亡率较绝经前显著升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糖脂代谢、血管弹性等相关指标诊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以期为临床识别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 背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冠心病易发人群,其冠心病患病率与死亡率较绝经前显著升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糖脂代谢、血管弹性等相关指标诊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以期为临床识别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提供新思路。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踝肱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脉压指数(PPI)、动脉硬化指数(AI)联合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2022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TyG指数、ABI、baPWV、PPI、AI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非冠心病组141例、冠心病组1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并根据预测方程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和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87、0.659、0.700、0.612、0.808(P<0.001),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灵敏度为0.7806,特异度为0.741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CA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新开发模型可对冠心病风险进行有效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 经后女性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血管弹性 诊断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赵心 白小涓 +2 位作者 汉雯 韩璐璐 孙雪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沈阳市健康汉族女性216例,根据月经史分为4组,绝经前组57例,绝经1~10年组69例,绝经11~20年组36例及绝经>20年组5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沈阳市健康汉族女性216例,根据月经史分为4组,绝经前组57例,绝经1~10年组69例,绝经11~20年组36例及绝经>20年组5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采用骨矿物质密度(BMD)与腰椎、髋部T值评价骨代谢情况。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指标包括踝肱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与绝经前组比较,绝经后各组baPWV及CIMT明显升高,髋部和腰椎BMD明显降低,绝经>20年组ABI显著降低(P<0.01)。绝经后女性平均雌激素水平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r=-0.423,P<0.01)。雌激素水平与腰椎、髋部BMD和腰椎、髋部T值呈正相关(r=0.556,P<0.01;r=0.490,P<0.01;r=0.620,P<0.01;r=0.523,P<0.01)。雌激素水平与ABI呈正相关,与baPWV和CIMT呈负相关(r=0.228,P<0.01;r=-0.250,P<0.01;r=-0.203,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 骨质疏松 经后 动脉粥样硬化 骨密度 雌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临床预测模型构建及中西医预防分析
8
作者 刘林云 李小玲 +4 位作者 王传珍 滕军燕 张迪 张文明 曹向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326-332,共7页
目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PMOP临床预测模型,探求中西医结合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进行体检的676名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PMOP临床预测模型,探求中西医结合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进行体检的676名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获取受试者的人口学数据及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1 intact n-terminal propeptide,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ollagen 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N-MID骨钙素(N-Mid 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25(OH)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6 s步速、5次椅立试验、握力、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及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等测量数据。统计学分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患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重验证。结合文献对危险因素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身高、体重、握力分级、6 m步速>3.21 m/s及5次椅立试验>6.27 s均是PMOP的危险因素,TP1NP>59.18 pg/L、β-CTx>0.50 ng/ml及PTH>26.44 pg/ml也是PMOP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MID、WHR、βCTx>0.50 ng/ml、PTH>26.44 pg/ml、5次椅立试验>6.27 s及SMI>6.07 kg/m2为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价中,验证组(AUC>0.85)与训练组(AUC>0.85)均具有较好的校准效果。结论通过人口学和实验室数据可以筛选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提高PMOP疾病预防的经济性和精准性。中西医结合方法更加符合社区对PMOP疾病预防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预测模型 高危因素 中西医结合预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煎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费震宇 王文健 +2 位作者 陈伟华 应健 唐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煎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脂、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 (ET)以及主动脉血管组织形态、细胞超微结构等的影响。方法 :去势术 +静注牛血清白蛋白 +0 .5 %高脂饮食造成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并灌...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煎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脂、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 (ET)以及主动脉血管组织形态、细胞超微结构等的影响。方法 :去势术 +静注牛血清白蛋白 +0 .5 %高脂饮食造成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并灌服中药 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补肾煎能明显抑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升高 (P <0 .0 1) ,提高NO水平 (P <0 .0 5 ) ,降低ET含量 (P <0 .0 5 ) ,并对细胞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结论 :补肾煎具有防止血脂升高、维持ET/NO平衡、抗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煎 经后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 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下降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飞 郭淑芹 +4 位作者 马文彬 杨茜 李菲 苑晓超 李志红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为了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妇女骨量下降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选取215例绝经后(T2DM)患者并根据骨密度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下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骨量下降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收缩压明显高于... 为了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妇女骨量下降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选取215例绝经后(T2DM)患者并根据骨密度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下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骨量下降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收缩压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均<0.0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比例亦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1,P=0.000),且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降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因此,骨量下降可能会增加绝经后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 骨密度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1
作者 唐云炳 管玉涛 +3 位作者 邱海凡 蔡莲莲 赵智林 黄品同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体内性激素、血脂水平,超声检测其颈动脉血管壁,评价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对118例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给予替勃龙1.25mg/d,对照组57例不用任何... 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体内性激素、血脂水平,超声检测其颈动脉血管壁,评价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对118例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给予替勃龙1.25mg/d,对照组57例不用任何药物,随访1年并检测E2、MMP-9及血脂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MMP-9、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低于对照组:4.27±1.33ng/ml vs 7.96±2.15ng/ml;1.39±0.49mmol/L vs 1.85±0.61mmol/L;4.68±0.63mmol/L vs 5.54±0.77mmol/L;2.61±0.27mmol/L vs 3.38±0.45mmol/L,而研究组E230.33±8.74pg/ml高于对照组15.95±6.09pg/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0.83±0.19mm小于对照组0.98±0.17mm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性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5/61 vs 13/57)(P<0.05)。结论使用替勃龙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血管功能,稳定斑块,有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 替勃龙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山合方预防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春雪 邢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5期198-199,共2页
目的研究丹山合方在预防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动脉硬化发生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患者148例,随机分入干预组(丹山合方组)和外观一致的安慰剂对照组,剂量均为4粒/日,持续用药12个月。结局指标包括颈动... 目的研究丹山合方在预防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动脉硬化发生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患者148例,随机分入干预组(丹山合方组)和外观一致的安慰剂对照组,剂量均为4粒/日,持续用药12个月。结局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及多种血脂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总胆固醇(TC)水平较基线水平值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CIMT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绝经后血脂轻度增高妇女服用丹山合方能够显著减少IMT,降低LDL及TC。该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山合方 经后妇女 轻度血脂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骨密度、髋部几何结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怀智 陈兴莹 +3 位作者 冯美晨 袁思捷 胡世弟 沈洁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16例绝经后女性...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16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将纳入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斑块组)139例和无斑块组17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髋关节分析软件系统(advanced hip analysis,AHA),测量两组BMD,包括腰椎(lumbar1-4 BMD,L1-4-BMD)和左侧股骨颈(femoral neck BMD,FN-BMD)、股骨转子(trochanter BMD,TR-BMD)和髋部总体(total hip BMD,TH-BMD),以及髋部几何结构参数。结果斑块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无斑块组高(48.2%vs 26.6%,P<0.05)。斑块组TR-BMD、TH-BMD、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截面力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sectional modulus,Z)均低于无斑块组,屈曲应力比(buckling ratio,BR)高于无斑块组(P<0.05),而两组间L1-4-BMD、FN-BMD、髋部轴长(hip axis length,HAL)以及股骨强度指数(femur strength index,F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斑块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各相关因素后,斑块总面积仍与TR-BMD、TH-BMD、CSA、CSMI、Z、FSI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196、-0.161、-0.222、-0.188、-0.180、-0.114,P<0.05),与BR呈正相关(r′=0.497,P<0.05),而与腰椎骨BMD、HAL无明显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一步证实,斑块总面积是TR-BMD、TH-BMD以及CSA、CSMI、Z、BR、FS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大,患者并发髋部骨质疏松的风险会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女性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骨密度 髋部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特点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分析
14
作者 陈明 周帅琪 +5 位作者 王尚全 展嘉文 董永丽 齐保玉 王达 尹煜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从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MOP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症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王晓鹏 邱银冰 罗根艳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BMI、糖尿病、长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BMI、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子宫切除术史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0.09时,此预测模型提供额外的临床净收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璐 潘炳 陈丽英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6期665-667,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生活方式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两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ASCVD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发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生活方式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两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ASCVD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发病人数逐步增长,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据调查,我国目前ASCVD现患人数约为2.9亿,ASCVD相关死亡构成占40%以上[1];而女性ASCVD发病比男性晚10年左右,绝经后发病率则明显上升,至65~70岁时发病率与男性相当[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经后女性 骨密度 ASCVD 公共卫生问题 发病人数 人口老龄化 城镇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芝灵 杨根兰 郑德美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7期2187-2188,共2页
目的探讨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饶县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AS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未接受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观察组长期接受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比较2组血浆... 目的探讨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饶县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AS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未接受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观察组长期接受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比较2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对照组PAI-1高于观察组,t-PA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DL-C、TG、TC、Hcy水平和AS发生率高于观察组,HDL-C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小剂量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血脂、PAI-1和t-PA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妇女 替勃龙 小剂量 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8
作者 胡安梅 陶晓春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6年第3期136-137,共2页
鉴于目前尚无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作者对一组健康普查中貌似健康的绝经期妇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以及骨转换指标——骨钙素的相关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骨密度减低 经后妇女 健康普查 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指标 经期妇女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建Nomogram预测模型
19
作者 朱玉平 陆冬玲 王大寿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82-386,392,共6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WVCF)的危险因素以建立该人群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绝经后女性(PW)患者123例,根据患者椎体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n=75)和非骨折组(n...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WVCF)的危险因素以建立该人群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绝经后女性(PW)患者123例,根据患者椎体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n=75)和非骨折组(n=48),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WVCF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用R4.2.1软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校正曲线,ROC曲线确定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首诊年龄、绝经年龄、外伤史、体重、腰椎骨密度(LSBMD)等可能是PWVCF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诊年龄(OR=1.107;95%CI:1.043~1.174)、外伤史(OR=0.185;95%CI:0.05~0.681)、LSBMD(OR=0.515;95%CI:0.342~0.774)是影响PWVC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斜率≈1,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该模型拟合优度好(χ^(2)=9.682,P=0.2881)(P>0.05),C-指和ROC曲线AUC值为0.847,ROC曲线AUC值的95%置信区间为0.7734~0.9203,暗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首诊年龄、外伤史、LSBMD是PWVCF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预测模型提高判断高危人群的效率,为该人群VCF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女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Nomogram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骆凯 闫福华 +2 位作者 陈凌 郑碧琼 陈玉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4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每组8只,卵巢切除术1周后进行钢丝结扎,于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通...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4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每组8只,卵巢切除术1周后进行钢丝结扎,于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通过体重、骨密度测量、血清生化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术后体重明显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增高,而雌二醇水平及全身骨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股骨骨小梁数量减少,较为稀疏不连续。钢丝结扎侧磨牙牙龈乳头炎症明显,上皮钉突增生,牙槽嵴顶高度降低,OVX组牙槽骨呈疏松性改变,骨吸收明显高于SHAM组。结论:采用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牙周炎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经后骨质疏松 疾病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