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络脉理论探讨肝纤维化证治规律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绍能 刘为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4,共2页
关键词 络脉理论 肝纤维化 气机郁滞 阻滞 瘀血阻滞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内经》络脉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心华 鲍计章 周国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761-1763,共3页
《内经》首次提出了"络"的概念,初步奠定了络脉的理论基础。近10年来诸多学者在络脉的内涵、分类、循行特点、生理功能以及与经脉的比较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
关键词 内经 络脉理论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脉理论与特发性肺纤维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华强 张六通 邱辛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络脉理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慢性肝病病机和治法 被引量:5
4
作者 郝尧坤 马素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玄府理论肇始于《内经》时期,开拓于金元,继承发展于明清,完善成熟于当代。玄府是遍布全身无物不有的至微至细的结构,是人体组织中气血津液运行与交换的通道,物质与信息交流的场所[1]。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是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 玄府理论肇始于《内经》时期,开拓于金元,继承发展于明清,完善成熟于当代。玄府是遍布全身无物不有的至微至细的结构,是人体组织中气血津液运行与交换的通道,物质与信息交流的场所[1]。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是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重要功能性网状通道。基于肝玄府-肝络理论,慢性肝病始于肝细胞损伤,由肝玄府、牵连肝络,最终累及整个肝体,伴随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以及湿痰瘀毒等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玄府 玄府-络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络脉理论与眼科应用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承伟 吕璐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37-239,共3页
文章在追溯《内经》有关络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络脉理论在阐释眼生理病理、确定眼病性质的作用,进而提出"决"与"通"的络病治疗原则和宜辛宜虫的用药特点,为临床眼病诊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络脉理论 中医眼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脉理论与老年冠心病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朝阳 张六通 邱幸凡 《河南中医》 2007年第4期13-14,共2页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久痛入络的络虚证,故通络是治疗大法,临床上常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老年冠心病 瘀阻 绌急 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脉理论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叶进 李盈盈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3期46-48,共3页
通过中医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探讨络脉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关系,认为络脉空虚、络脉血瘀、络脉瘀血痹阻贯穿于骨质疏松症整个发病过程中,是3个不同病理阶段,并进一步从补血充络养骨,活血化瘀通络养骨,升阳、引经报使通络,... 通过中医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探讨络脉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关系,认为络脉空虚、络脉血瘀、络脉瘀血痹阻贯穿于骨质疏松症整个发病过程中,是3个不同病理阶段,并进一步从补血充络养骨,活血化瘀通络养骨,升阳、引经报使通络,取类比象、使用藤类药物4个方面指导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骨质疏松症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络脉理论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邱幸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2期5-7,共3页
络脉是经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络脉理论是经络学说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内经》对于络脉颇为重视,分别在有关篇章中,对络脉的循行和分布、络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 络脉是经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络脉理论是经络学说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内经》对于络脉颇为重视,分别在有关篇章中,对络脉的循行和分布、络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络脉理论。嗣后,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对《内经》的络脉理论不断有所补充和发展,丰富和充实了脉络理论的内容。但是,由于一般囿于络脉在经络中的从属地位,而对络脉理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络脉理论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越来越显示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虚 《内经》 《黄帝内经》 络脉理论 学说 伤则血内溢 营卫气血 灵枢 脏腑 素问 津液 贯通营卫 出血证 病证 活血通 留血 十五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脉理论与肿瘤临床运用刍议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少墨 王庆其 《浙江中医杂志》 201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络脉是由经脉分支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络脉系统实际就是人体的微生态系统,人体本身所具备的自稳调节机制是通过络脉系统的功能调节来完成的。肿瘤的形成首先是由内外致病因素破坏络脉的微生态系统的功能开始,继而日久成积。通络法可以... 络脉是由经脉分支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络脉系统实际就是人体的微生态系统,人体本身所具备的自稳调节机制是通过络脉系统的功能调节来完成的。肿瘤的形成首先是由内外致病因素破坏络脉的微生态系统的功能开始,继而日久成积。通络法可以调节人体的微生态系统,可以改造残癌和改造机体,有助于控制癌细胞在机体微生态环境中的复发和转移,是一条值得深入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肿瘤 积聚 中医学术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明芳教授运用络脉理论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辉 王明芳 《四川中医》 2011年第7期5-7,共3页
"络脉理论"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提出,又经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完善而成的一套独特理论体系,对临床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王明芳教授认为络脉理论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运用络脉理论治疗眼底血管性... "络脉理论"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提出,又经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完善而成的一套独特理论体系,对临床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王明芳教授认为络脉理论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运用络脉理论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名老中医经验 王明芳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独立的理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期9-10,共2页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统形态结构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误区,所以无法取得科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理论 络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壮医“两路”学说与中医络脉理论的异同 被引量:4
12
作者 禤达科 《广西中医药》 2012年第3期46-49,共4页
壮医药在历史上客观存在,并且至今在壮族地区,壮医药仍然发挥其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壮医药没有能够较早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来指导医疗实践。直至20世纪后期,黄汉儒主编的《壮族医学史》和《中国壮医... 壮医药在历史上客观存在,并且至今在壮族地区,壮医药仍然发挥其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壮医药没有能够较早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来指导医疗实践。直至20世纪后期,黄汉儒主编的《壮族医学史》和《中国壮医学》等著作中最先提出了壮医独特的理论体系,确立了壮医药的学术地位。“三道”、“两路”学说是黄汉儒提出的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所谓的“两路”是指“龙路”、“火路”,它们是壮医对人体虽未直接与大自然相通,但却是维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通路的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 “两路”学说 络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络脉理论初探(续完)
13
作者 邱幸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4期4-5,共2页
四、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内经》将络脉理论运用于诊断和治疗方面,不仅能够诊治络脉本身的病变,而且还可以诊治脏腑和经脉的病变。(一)诊络脉法:《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常见者,皆络脉也。”... 四、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内经》将络脉理论运用于诊断和治疗方面,不仅能够诊治络脉本身的病变,而且还可以诊治脏腑和经脉的病变。(一)诊络脉法:《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深伏而难见,络脉浅显而易察,所以二者病变的诊察方法亦有所不同。经脉的病变,以诊气口知之;络脉的病变,以察络脉知之。但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连体表,脏腑经脉气血的病变常常可由络脉反映出来,所以察络脉亦可测知脏腑经脉有关方面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络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脉理论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金琪 郝晓凤 +3 位作者 谢立科 孙梅 罗金花 黄少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基于中医的“络脉理论”和视网膜的微循环概念,探讨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与眼底络脉改变的关联性。探究发现在RVO的发生发展中,视网膜微循环的障碍与中医理论中的“久病入络”不谋而合,证实了“... 基于中医的“络脉理论”和视网膜的微循环概念,探讨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与眼底络脉改变的关联性。探究发现在RVO的发生发展中,视网膜微循环的障碍与中医理论中的“久病入络”不谋而合,证实了“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的络脉理论。建议在临床防治中,谨守证候,灵活选用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理气化痰,扶助正气等通络之法,加减配伍,斟酌剂量,恢复络脉的通畅,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等解剖学指标,从而改善RVO的临床症状,为中医防治RVO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阻塞 络脉理论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络脉理论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及治疗思路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永豪 周英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522-1524,共3页
本文以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为背景,结合叶天士及当代医家治疗络脉疾病的经验,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肾虚为根本,以肾气-天癸-奇经八脉-胞宫、胞络轴为主的八脉及其胞宫、胞脉虚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循“先通营络,参之奇经”为法... 本文以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为背景,结合叶天士及当代医家治疗络脉疾病的经验,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肾虚为根本,以肾气-天癸-奇经八脉-胞宫、胞络轴为主的八脉及其胞宫、胞脉虚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循“先通营络,参之奇经”为法,以甘润通补法为用药基础,应用补益肝肾的中药,佐以通补奇经的血肉有情之品,同时以虫类入络,启发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络脉理论 叶天士 久病入 胞宫 甘润通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脉理论探析养阴清热、活血利水法治疗DR激光损伤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婕妤 吕怡 +1 位作者 刘志敏 陈向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临床上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将该病称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现代中医眼科学将其命名为“消渴内障”。本文以络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络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临床上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将该病称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现代中医眼科学将其命名为“消渴内障”。本文以络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络脉生理病理以及与目关系的阐述,从理论和临床2方面确立了络脉在DR过程中的作用。针对DR患者在临床上进展至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或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视网膜激光术后加剧阴虚内热、血瘀水停等病理特点,陈向东教授基于整体辨证与眼底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理念,提出“养阴清热、活血利水”的治疗方法,使亏虚之目络得以补、热灼之目络得以清,瘀滞之目络得以通,从而达到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提高视力、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损伤 络脉理论 养阴清热 活血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脉理论防治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婧 解丽菲 +1 位作者 刘广宇 姜丽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35-37,共3页
宫腔粘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且可造成妇女不孕及流产。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AR)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然而TCAR术后极易复发,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再粘连的... 宫腔粘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且可造成妇女不孕及流产。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AR)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然而TCAR术后极易复发,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医对此病症的认识源远流长,无论在病因病机还是治疗方法上都有着极大的特色和优势。随着近年来有关络脉理论、微循环系统与NEI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导师姜丽娟教授认为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病因主要在于胞宫胞络瘀阻,基于络脉理论可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学术理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脉理论探讨虫类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郇义贞 刘小瑜 郭承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62-566,共5页
络脉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络脉遍布全身,渗灌气血,营养周身,贯通营卫,而目为宗脉之所聚,是络脉分布最为密集的器官,更是目中气血化生的来源;目中络脉纤细幽微,位置较深,气血运行缓慢,易生瘀阻,而虫类药走络中血分,善通络中之... 络脉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络脉遍布全身,渗灌气血,营养周身,贯通营卫,而目为宗脉之所聚,是络脉分布最为密集的器官,更是目中气血化生的来源;目中络脉纤细幽微,位置较深,气血运行缓慢,易生瘀阻,而虫类药走络中血分,善通络中之瘀,基于两者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虫类药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通过介绍络与目的关系以及虫类药对于络病的特殊作用,探讨络脉理论指导下虫类药在眼科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在眼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络脉理论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虫类药 消渴目病 风牵偏视 瘀暴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脉理论探讨温阳利水法改善慢性肾脏病心脑并发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铭锦 钟瑜 鲁盈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494-495,共2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原因导致慢性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病变,心血管疾病(CVD)为主要并发症之一。肾为命门,十二经脉之根本,无论结构还是功能上,肾通过络脉与心、脑息息相关。五脏功能正常运行均有赖于肾阳的温煦,CKD很多症状表现为肾阳... 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原因导致慢性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病变,心血管疾病(CVD)为主要并发症之一。肾为命门,十二经脉之根本,无论结构还是功能上,肾通过络脉与心、脑息息相关。五脏功能正常运行均有赖于肾阳的温煦,CKD很多症状表现为肾阳虚,温阳利水法乃肾阳虚水泛证之基本治疗法则,能有效改善心脑肾功能,对CKD心脑并发症均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温阳利水 慢性肾脏病 心脑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络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幸凡 《湖北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提出“络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于先秦,《黄帝内经》中论述了络脉的概念、循行、生理、病理和治疗,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络脉理论。发展于汉后,张仲景、朱丹溪等医学家在治络、通络的...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提出“络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于先秦,《黄帝内经》中论述了络脉的概念、循行、生理、病理和治疗,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络脉理论。发展于汉后,张仲景、朱丹溪等医学家在治络、通络的理论及方药运用上有所创新与突破,特别是将虫类药物用于治疗络病,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鼎盛于清代,喻嘉言、叶天士、王清任等均是络脉理论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此时期系统提出了“久病入络”理论,并发展和完善了络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学说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