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青龙汤在结肠过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盛维民 白永贵 +3 位作者 白伟 哈恩光 白云峰 白莉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23,共1页
小青龙汤在结肠过敏中的应用哈尔滨市第二中医院盛维民,白永贵山东省东营市白伟,哈恩光海伦市二院白云峰,白莉1992年以来,我们对结肠过敏采用小青龙汤,先后洽疗27例结肠过敏,对其中13例进行半年随访。典型结肠过敏有效率... 小青龙汤在结肠过敏中的应用哈尔滨市第二中医院盛维民,白永贵山东省东营市白伟,哈恩光海伦市二院白云峰,白莉1992年以来,我们对结肠过敏采用小青龙汤,先后洽疗27例结肠过敏,对其中13例进行半年随访。典型结肠过敏有效率在68—90%以上。凡是对中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过敏 结肠疾病 小青龙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健脾法治疗结肠过敏36例观察
2
作者 黄克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4-4,共1页
关键词 结肠过敏 中医药疗法 柔性健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过敏症是怎么回事
3
《医药与保健》 2004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结肠过敏 肠道功能性疾病 肠应激综合征 情绪 精神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风理论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诊疗思路
4
作者 秦雯 陈雁雁 +2 位作者 张永政 王有鹏 杨顼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997-1000,共4页
过敏性结肠炎是由食物蛋白导致的过敏反应.本文基于其发病机制,从伏风理论出发,提出伏风挟邪、肺肠相合是其发病之条件;伏风隐匿,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是其发病之基础;伏风留恋,菌群失调是其迁延之要因,并据此得出治疗之法,即外散风邪、内... 过敏性结肠炎是由食物蛋白导致的过敏反应.本文基于其发病机制,从伏风理论出发,提出伏风挟邪、肺肠相合是其发病之条件;伏风隐匿,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是其发病之基础;伏风留恋,菌群失调是其迁延之要因,并据此得出治疗之法,即外散风邪、内祛伏风;诸法合用、调节体质;谨节饮食、调和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结肠 伏风理论 儿童 诊疗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过敏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肠梗阻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上官绪鹏 邓彩艳 +1 位作者 于凤琴 王广州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过敏性结肠炎(AC)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其与肠梗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228例确诊为AC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以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1:1匹配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22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新生儿过敏性结肠炎(AC)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其与肠梗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228例确诊为AC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以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1:1匹配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22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组患儿确诊AC当天(对照组体检当天)自然排泄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2组粪便样本中的主要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属、酵母菌)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研究组AC新生儿治疗期间并发肠梗阻的情况,比较肠梗阻患儿与无肠梗阻患儿主要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患儿肠道菌群变化与肠梗阻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菌含量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28例AC患儿在治疗期间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7.98%(41/2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患儿肠道中大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高为其发生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的含量高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AC新生儿的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含量降低,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升高,且以上肠道菌群变化均是AC患儿发生肠梗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结肠 新生儿 肠道菌群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新生儿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胡琪 南晓琴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探索其在便血新生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新生儿科自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的便血患儿及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针对便... 目的探讨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探索其在便血新生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新生儿科自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的便血患儿及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针对便血的诊断将便血患儿分为过敏组及非过敏组,收集3组新生儿的血细胞分析结果,对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过敏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明显高于非过敏组、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联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诊断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特异度均为0.806,灵敏度分别为0.606、0.727。结论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升高,血小板计数联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为临床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识别及新生儿便血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 新生儿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中的应用
7
作者 席梦乐 马新 黄艳艳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71-872,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AP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家长疾...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AP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家长疾病照护能力、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家长中文版家庭照护测量量表(FaMM)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血便消失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为95.56%,高于参照组的82.22%(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明显提升牛奶蛋白诱导的AP患儿家长疾病照护能力,促进患儿不适症状尽快缓解,家长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 牛奶蛋白诱导 医护一体化护理 疾病照护能力 症状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心幼儿结肠过敏
8
作者 韩咏霞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0年第7期13-13,共1页
最近以来,2岁半的宝宝常常在吃饭后不久就拉稀,每次便量不多,稀糊状,便中有较多粘液,无脓血,每日排便3~5次。此外,宝宝在哭闹时也有拉稀现象。宝宝妈给宝宝买了止泻的妈咪爱,效果不佳。后来,宝宝妈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宝宝... 最近以来,2岁半的宝宝常常在吃饭后不久就拉稀,每次便量不多,稀糊状,便中有较多粘液,无脓血,每日排便3~5次。此外,宝宝在哭闹时也有拉稀现象。宝宝妈给宝宝买了止泻的妈咪爱,效果不佳。后来,宝宝妈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宝宝拉稀是结肠过敏所致,宝宝没有大的问题。宝宝妈眉毛拧成了一个大疙瘩:结肠过敏究竟是怎么回事,该怎样防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检查 结肠过敏 稀糊状 妈咪爱
原文传递
儿童过敏性结肠炎3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中跃 马鸣 陈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AC)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33例AC儿童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特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AC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共24例(占72.7%)。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28例(84.8%),便血25例(75.8%),其他还有...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AC)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33例AC儿童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特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AC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共24例(占72.7%)。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28例(84.8%),便血25例(75.8%),其他还有腹痛、体重下降、腹胀、呕吐等。②内镜下表现为灶性红斑、粘膜变脆7例(21.2%),多发性小结节12例(36.4%),血管减少、多发浅表糜烂10例(30.3%),明显溃疡、表面渗出4例(12.1%),主要累及直肠24例(72.7%),乙状结肠28例(84.8%)。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各层EOS浸润,以固有层轻中度浸润为主(94%)。③病史及辅助检查包括有:血红蛋白下降23例,外周血EOS增高8/20例。血清白蛋白下降5/33例,IgA下降6/10例,IgE增高6/18例。过敏原阳性9/18例,其中牛奶阳性3例,鱼虾、蟹阳性3例,鸡蛋阳性2例,豚草阳性1例。11例病儿有过敏性体质史。10例症状发作与进食食物明显有关(牛奶6例,鸡蛋2例,豆制品1例,动物肝脏1例),5例患儿母亲有明显进食牛奶及海鲜食物史。④患儿经住院治疗均缓解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2±4.7)d。结论儿童AC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各异;详细的病史、辅助检查、内镜检查结合多点粘膜活检有助于AC的诊断;停食可疑食物是治疗AC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结肠 儿童 内窥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钟雪梅 张艳玲 +2 位作者 邓莉 贾文翊 邹继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例AP婴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血清IgE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临床表现均有腹泻、便血,另可有排便时哭闹(2例)、... 目的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例AP婴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血清IgE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临床表现均有腹泻、便血,另可有排便时哭闹(2例)、呕吐(1例)、湿疹(5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牛奶喂养1例,单纯母乳喂养6例,混合喂养6例。②结肠镜下表现多发性小结节13例(100%),灶性红斑8例(61.5%),糜烂9例(69.2%),出血斑6例(46.2%),溃疡1例(7.7%)。均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100%),胃及横结肠9例,升结肠7例,回盲部5例。组织病理学改变13例均为嗜酸性粒细胞(Eos)轻度浸润,4例有淋巴滤泡形成,3例有灶状出血。③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示13例牛奶特异性IgG升高(100%),7例鸡蛋IgG升高(53.8%)。血清总IgE水平仅1例升高,但其牛奶、鸡蛋特异性IgE正常。④母亲规避饮食或换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后症状缓解。结论 AP临床经过良好,牛奶是主要过敏原,也可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详细的病史、食物过敏原IgG测定、内镜检查有助于AP的诊断;治疗方法为母亲规避饮食或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 婴儿 结肠镜检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兆海 万朝敏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27例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主要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特别是1~3个月,共15例... 目的 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27例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主要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特别是1~3个月,共15例(55.6%),临床表现为腹泻,部分见血便18例(66.7%),包括粘液血便和鲜血便。实验室检查患儿均检测了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率前三位为牛奶24例(88.9%),蛋清/蛋黄12例(44.4%)和大豆5例(18.5%)。所有患儿均给予饮食回避。母乳喂养患儿其母亲在哺乳期间禁食过敏原检测阳性的食物,人工喂养患儿则给予特殊配方奶粉。结论 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临床表现以腹泻及血便为主,其诊断需仔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中有无特应性病史,同时需认真体检,除外导致血便的其他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饮食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欢 李禄全 包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分析以血便为首发表现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本院门诊中收治的207... 目的分析以血便为首发表现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本院门诊中收治的207例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NEC及FPIPC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FPIPC 150例(72.5%),NEC 57例(27.5%)。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FPIPC组患儿较NEC组更易腹泻,粪便中更易出现脂肪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更明显(P<0.05);NEC组患儿较FPIPC组发病更早,更易出现腹胀、呕吐、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粪便中出现白细胞,肠壁积气或门脉积气(P<0.05)。结论以血便为首发表现的患儿中,NEC发病年龄更早,更易合并败血症。FPIPC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更明显,亦可出现肠壁积气及门脉积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便 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化裁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肠炎97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乐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逍遥散化裁 治疗 慢性过敏结肠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探
14
作者 程伟伟 王玲 +3 位作者 胡志红 顾竹珺 陈蓉 刘海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近 3 年间我院收治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NBI及白光内镜检查的资料,比较2 种内镜检查方法检出结直肠病变的阳性率、结直肠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变部...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近 3 年间我院收治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NBI及白光内镜检查的资料,比较2 种内镜检查方法检出结直肠病变的阳性率、结直肠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特点.结果:纳入研究60例患者,应用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行全结肠镜检,比较其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I 98.3%比WLI 86.7%,P〈0.05),NBI能较WLI发现更多的右侧肠病变(NBI 35.0%比 WLI 16.7%,P〈0.05).结论: NBI可以早期探查到AC的病变特征,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检测到AC的病变范围更广泛,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白光内镜 过敏结肠 儿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疗加药物灌肠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15
作者 沈峰 赵立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过敏结肠 药物灌肠治疗 疗效观察 水疗 保留灌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内镜检查在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6
作者 王宝林 蒋成鹏 +2 位作者 陈颢予 连娇燕 徐晓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4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细内镜检查在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32例最终诊断为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新生儿,采用超细内镜进行结肠镜检查。比较患儿检查前后、检查中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分析内... 目的探讨超细内镜检查在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32例最终诊断为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新生儿,采用超细内镜进行结肠镜检查。比较患儿检查前后、检查中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分析内镜下表现及镜下阳性率。结果患儿检查前、检查中SpO_(2)、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32例患儿肠镜进镜至回盲部20例,到达横结肠12例,其中镜下阳性31例(96.88%),主要阳性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痘疹样隆起伴周围红斑,单纯痘疹样隆起。腹泻患儿5例,其中表现为痘疹样隆起3例,痘疹样隆起伴红斑1例,镜下表现正常1例,镜下阳性率为80.00%(4/5);腹胀患儿1例,镜下表现为痘疹样隆起,镜下阳性率为100.00%(1/1);便血患儿26例,其中表现为痘疹样隆起伴红斑6例,充血糜烂20例,镜下阳性率为100.00%(26/26)。3种镜下表现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均提示为黏膜慢性炎,有不同程度嗜酸粒细胞浸润。在检查中,32例患儿无腹胀、呼吸暂停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细内镜在新生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中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超细内镜 过敏性直肠结肠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结肠炎的诊治规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金坤 《苏州医学》 2011年第1期7-8,共2页
1定义 过敏性结肠炎(allergic colitis,AC)是一种由摄人外源性蛋白引起的、免疫介导反应导致的、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轻者表现为便血、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 1定义 过敏性结肠炎(allergic colitis,AC)是一种由摄人外源性蛋白引起的、免疫介导反应导致的、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轻者表现为便血、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有关。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缺乏足够敏感和特异的单一实验诊断方法,许多AC患者被误诊。AC常发生于年幼儿,成人发生比例低于婴幼儿,目前成人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结肠 低蛋白血症 消化道疾病 诊治 消化道症状 炎症性肠病 免疫介导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噁唑酮诱导过敏性结肠炎幼鼠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丽妍 曾丽盈 +3 位作者 陈佩文 叶绮娜 赖东兰 陈晓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过敏性结肠炎(AC)幼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索中医药防治AC的药理机制。方法:150只7 d龄健康雌性BALB/c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益生菌组予口...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过敏性结肠炎(AC)幼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索中医药防治AC的药理机制。方法:150只7 d龄健康雌性BALB/c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益生菌组予口服酪酸梭菌,参苓白术散组予口服高、中、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煎液,空白组及模型组予口服等体积PBS溶液。以噁唑酮诱导制备过敏性结肠炎模型,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并用HE染色法观察幼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评分(HPS),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早幼粒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的表达水平。结果:灌肠后第1、3天,模型组DAI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AC模型构建成功;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HP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IL-10、IFN-γ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其中IL-4、IL-10、IL-13、IFN-γ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并显著高于益生菌组(均为P<0.01)。各组间PLZ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的PLZ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的早期干预,虽未能有效减轻AC幼鼠的过敏性炎症反应,但可显著增加相应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FN-γ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过敏结肠 噁唑酮 早期干预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结肠炎合并吕弗琉综合征1例
19
作者 李胜昔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1395-1395,共1页
关键词 过敏结肠 综合征 移动性浊音 min 病例报告 白色粘痰 肺呼吸音 消化不良 反跳痛 左上腹 便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小青 聂娇 +3 位作者 张淑萍 邬淑钱 张丽君 胡云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6期373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采取一般性教育...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儿家长采取一般性教育,观察组在一般性教育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到患儿出院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表(STAMP)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后STAMP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减少患儿营养风险,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 健康教育 营养风险 牛奶蛋白 临床症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