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5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与疗效评价
1
作者 姚宏伟 魏鹏宇 +1 位作者 高加勒 张忠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87-191,共5页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腹腔镜已成为我国结肠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技术仍在持续优化和改进,其关键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方...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腹腔镜已成为我国结肠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技术仍在持续优化和改进,其关键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方面:(1)完整的手术切除范围;(2)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3)安全的消化道重建。重视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推动手术的规范化开展,形成科学的手术评价体系,做好手术疗效评估,并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我国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规范化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结肠直肠 手术操作 标准化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40~59岁无症状人群结肠直肠腺瘤的检出率及其与胃息肉检出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琛莹 许庆玲 +1 位作者 唐陈月 俞丽芬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504-509,共6页
目的:分析40~59岁无症状人群的结肠直肠腺瘤和胃息肉检出情况,同时探讨胃息肉患者是否是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的新目标人群。方法:本研究收集11918名40~59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包括男性5616人,女性6302人),为2015年1月至2... 目的:分析40~59岁无症状人群的结肠直肠腺瘤和胃息肉检出情况,同时探讨胃息肉患者是否是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的新目标人群。方法:本研究收集11918名40~59岁的一般风险人群(包括男性5616人,女性6302人),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镜中心首次行麻醉结肠镜检查者,且均自愿行胃镜检查,按照年龄间隔5岁和性别进行分层。根据病理活检结果收集胃息肉组和胃镜阴性组,比较2组间的结肠直肠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11918名研究对象中,结肠直肠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0.7%、15.4%和3.6%。在男性中,结肠直肠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4.0%、19.8%和4.7%;在女性中,三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6%、11.4%和2.7%。胃息肉组的结肠直肠腺瘤检出率显著高于胃镜阴性组(16.7%比11.7%)(P<0.001)。在胃息肉组中,45~49岁男性的结肠直肠腺瘤检出率显著高于40~44岁男性(26.7%比14.6%)(P=0.031),但与50~54岁(18.8%,29/154)及55~59岁(26.3%,41/156)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40~44岁和45~49岁的结肠直肠腺瘤检出率均较低,分别为7.6%(10/132)和11.2%(21/187)。结论:上海40~59岁无症状人群中,结肠直肠腺瘤检出率为3.6%;CRC一般风险的45~49岁男性胃息肉患者是结肠镜筛查的新目标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结肠直肠息肉 结肠直肠腺瘤 进展期腺瘤 结肠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期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芳倩 冯雯卿(综述) +2 位作者 赵敬坤 宗雅萍 陆爱国(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358-364,共7页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筛查手段的普及与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T1期结肠直肠癌得以发现。准确预测其淋巴结转移风险,对指导临床治疗决策、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T1期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筛查手段的普及与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T1期结肠直肠癌得以发现。准确预测其淋巴结转移风险,对指导临床治疗决策、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T1期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涵盖临床病理特征、分子表型及遗传特征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通过综合这些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优于目前临床指南,对临床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 淋巴结转移 肿瘤微环境 转录组 基因组 多模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肿瘤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贾文清(综述) 张弢 赵任(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3、但死亡率排名第2的恶性肿瘤。肿瘤疫苗是一种新型免疫治疗方式,向机体递呈肿瘤抗原,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形成长期免疫记忆。本文综述不同类型CRC疫苗近5年代表性临床/基础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
关键词 肿瘤疫苗 结肠直肠 新生抗原 纳米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微创手术平台、术式创新方向与质量控制
5
作者 张明光 王锡山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结肠直肠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外科理念的重大飞跃。过去半个世纪,见证了由传统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的历史性转变。这得益于手术平台和术式的不断创新。平台的创新,包括显像平台、能量平台以及器械平台的创... 结肠直肠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外科理念的重大飞跃。过去半个世纪,见证了由传统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的历史性转变。这得益于手术平台和术式的不断创新。平台的创新,包括显像平台、能量平台以及器械平台的创新。术式的创新,主要是基于术式构成的五要素,即手术入路、肠段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和标本取出。结肠直肠微创外科的进步显著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提升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手术的整体安全性。这种进步的背后,是对手术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手术的规范化、同质化的执行。在未来,继续推动手术技术和理念的革新,将不断提升结肠直肠微创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需外科医生对手术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外科 微创手术 手术平台 手术术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微卫星稳定性的一致性分析
6
作者 朱惠 蔡继东 +2 位作者 李溟涵 杨文涛 徐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探究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错配修复(MMR)状态与二代测序(NGS)鉴定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一致性,并评估其结果与中国结肠直肠癌(CRC)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HC和NGS测序分别鉴定CRC的MMR及MSI状态,评估不同检测方式的... 目的:探究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错配修复(MMR)状态与二代测序(NGS)鉴定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一致性,并评估其结果与中国结肠直肠癌(CRC)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HC和NGS测序分别鉴定CRC的MMR及MSI状态,评估不同检测方式的一致性。结果:IHC与NGS检测方式一致性为98.36%,一致性良好(Kappa=0.856)。pMMR/MSI-H亚型中存在一定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胚系变异,dMMR/MSS亚型中MLH1和PMS2共同缺失最为常见。分型不一致的病人多集中于发病较早的右半结肠(P<0.01),且分化相对较差。结论:经IHC和NGS检测的MSI一致性很好,可高达98%以上。为避免因MSI状态误诊而影响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决策,对于分化较差的早期阶段右半结肠必须高度重视MSI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 错配修复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二代测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文佳 吴建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20-122,140,共4页
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诸多尿流改道术式中,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适应证相对广泛,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该术式利用肛门... 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诸多尿流改道术式中,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适应证相对广泛,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该术式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和排便,尿便可完全分流,较好地解决了储尿、控尿问题,可保护上尿路功能,效果显著;且该术式无需在腹部行输尿管或肠管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随着现代外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近年来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微环境细胞对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
8
作者 赵一鸣 吴棕 王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肝脏是结肠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微环境包含了复杂的细胞群体,每种细胞都具备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辅以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调节肿瘤微环境,对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深入探索结肠直肠肝转移相关的... 肝脏是结肠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微环境包含了复杂的细胞群体,每种细胞都具备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辅以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调节肿瘤微环境,对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深入探索结肠直肠肝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肿瘤进展、预测转移风险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肝脏肿瘤微环境的细胞组成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细胞类型在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为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 肿瘤微环境 肝星状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库普弗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的发展
9
作者 严夏霖 洪希周 +1 位作者 冯波 郑民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3D腹腔镜技术因其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和立体视野,能辅助外科医师在手术中达到更精准的定位和更精细的操作,尤其适合术中对解剖精确程度、层次辨认和分离准确性要求较高的结肠直肠手术。第二代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术者仅通过佩戴较为轻便... 3D腹腔镜技术因其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和立体视野,能辅助外科医师在手术中达到更精准的定位和更精细的操作,尤其适合术中对解剖精确程度、层次辨认和分离准确性要求较高的结肠直肠手术。第二代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术者仅通过佩戴较为轻便的3D眼镜就能获得高清晰度的3D影像,极大地推动了3D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新近出现的裸眼3D、可转换视角的3D腹腔镜技术设备更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手术 结肠直肠 3D腹腔镜 立体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2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72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有86例患者。...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2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72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有86例患者。为开腹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腹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为腹腔镜组患者使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肠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组织CEA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功 万德森 +4 位作者 侯景辉 林素暇 潘志忠 周志伟 陈映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CEA的表达情况,分析组织CEA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 LSAB法测定 189例结肠直肠癌组织 CEA的表达强度,并用 SPSS 6. 0软件在计算机上统...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CEA的表达情况,分析组织CEA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 LSAB法测定 189例结肠直肠癌组织 CEA的表达强度,并用 SPSS 6. 0软件在计算机上统计,分析其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生物学各项指标的关系,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病理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肝转移、术后转移复发、疾病分期、生存期及术前血CEA。结果:CEA在结肠直肠正常粘膜和癌组织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P<0.001);癌组织CEA是反映结肠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指标,与肿瘤病理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CEA水平、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化越差,癌组织CEA表达越强;癌组织CEA表达强者较表达弱者具有更深的肠壁浸润、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率、更晚的分期以及更短的生存期;癌组织CEA呈强阳性表达者其术前血CEA阳性率和水平均较高;术前血CEA阳性且癌组织CEA呈强阳性表达者术后转移复发率最高(50%),生存期最短(21个月)。结论:正常结肠直肠粘膜也可表达CEA,但强度与阳性率与癌组织有明显差异;癌组织CEA是反映结肠直肠癌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癌胚抗原 免疫组化 临床生物学特性 预后 CE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嘉定地区1265例结肠直肠息肉内镜下诊治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平 袁晓琴 +4 位作者 谢玲 蔡波儿 王伟 许兰涛 吴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随访嘉定地区2年内结肠直肠息肉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后的改变,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结肠镜检查结肠直肠息肉性疾病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本信息,... 目的随访嘉定地区2年内结肠直肠息肉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后的改变,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结肠镜检查结肠直肠息肉性疾病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后续其他检查手段,分析病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肠直肠息肉需经内镜治疗1 265例,男776例,女489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10.1%)、血便/黑便/粪隐血阳性(27.8%)、腹痛(10.7%)、腹泻(22.0%)及其他(29.4%)。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分布为主(49.7%),多息肉患者占25.0%。青年组581例(45.9%),老年组684例(54.1%)。老年和青年组内息肉的病理类型、形态学、大小中以管状腺瘤、山田Ⅰ型、<1.0 cm发病率最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及青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265例患者内镜下治疗中热活检钳除52例,APC电凝581例,EMR模式切除622例,ESD模式切除10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痛45例,出血36例,肠穿孔2例,发热4例。术前及术后息肉病理学比对一致率为85.6%。随访时间为1年,再发现率为39.9%。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结肠直肠息肉处于高发病率状态,注重肠镜筛查尤为重要。在内镜下的治疗中,注意多种手术方式的有机结合,注重疾病的长期随访和治疗,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息肉 内镜下治疗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爱军 孟庆华 +1 位作者 龙兵 杨国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75-1077,共3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p27蛋白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某些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拟探讨p2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在82例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然后用χ2检验检测其与临床病理学...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p27蛋白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某些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拟探讨p2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在82例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然后用χ2检验检测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ogrank检验p27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p2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3.66%(44/82),低表达率为46.34%(38/82),p27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在肠壁的深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Logrank检验发现p27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Cox模型则显示p27蛋白可作为结肠直肠癌的一个预后指标。结论:p27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在肠壁的深浸润、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27蛋白高表达则相反。p27蛋白可作为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P27蛋白 结肠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次全切除、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治疗合并出口梗阻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尚奎 彭慧 +5 位作者 罗俊 郑伟琴 刘智敏 林宏城 王晓学 苏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84-2585,共2页
合并出口梗阻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结肠传输缓慢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即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目前对MC的手术治疗方式要么繁锁,要么针对单一因素,手术效果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不令人满意。本院采用结肠次... 合并出口梗阻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结肠传输缓慢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即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目前对MC的手术治疗方式要么繁锁,要么针对单一因素,手术效果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不令人满意。本院采用结肠次全切除、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治疗MC,同时针对结肠慢传输和出口梗阻,手术相对简便,临床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 出口梗阻 手术治疗方式 排便障碍 肛门直肠 CONSTIPATION 临床疗效 直肠 生活质量 耻骨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端粒酶、肝素酶表达升高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坡 吕亚莉 +1 位作者 钟梅 王殿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肝素酶表达状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酶逆转录酶抗体(Telomeras reverse transcriptase, TRT)和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肝素酶表达状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酶逆转录酶抗体(Telomeras reverse transcriptase, TRT)和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RP,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结肠直肠癌标本并结合5年生存率。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0例新鲜结肠直肠癌组织肝素酶基因mRNA,其中10例为已转移癌,10例为未转移癌。均用正常大肠粘膜为正常对照。结果:33例结肠直肠癌均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其中强阳性14例,弱阳性9例。端粒酶逆转录酶(TRT)弥漫表达定位于癌细胞胞质和部分胞核,而正常或增生的大肠粘膜仅微量或弱阳性表达且定位于胞核和核周胞质。TRT表达强阳性组和弱阳性组的转移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7/14)和15.8%(3/19)及 21. 4%(3/14)和 84. 2%(16/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和非常显著性( P< 0. 001)。20例结肠直肠癌 RT-PCR显示肝素酶基因表达在 0.5 μg总 RNA组均为阳性(20/20),但在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肝素酶 结肠直肠 临床研究 预后 TRT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易光兆 罗素新 +2 位作者 王希罕 喻婷 王应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估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的392例患者,分为SSI组90例和对照组302例,单... 目的评估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的392例患者,分为SSI组90例和对照组30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SSI组90例,罹患率23.0%。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是否结肠造瘘、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污染手术切口(P=0.016,OR=3.311)、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P=0.000,OR=3.017)、结肠造瘘(P=0.008,OR=2.642)、腹腔镜手术(P=0.016,OR=0.5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结肠造瘘和污染手术切口是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发生SSI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方式是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结肠直肠 感染 手术部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曹晖 刘申 +4 位作者 金鑫 刘骅 王少华 庄治国 冯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仁济医院普外科2004年至2009年接受手术的326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①选取其中284例和264例分别进行MSCT结肠定位、... 目的:研究和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仁济医院普外科2004年至2009年接受手术的326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①选取其中284例和264例分别进行MSCT结肠定位、定性诊断,并与X线钡剂灌肠及电子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②取其中75例结肠癌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放射剂量与低放射剂量结肠MSCT检查,并比较两者在结肠成像上的差别;③运用低放射剂量CT对84例结肠肿瘤病人进行TNM分期,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在264例同时接受MSCT与钡剂灌肠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中,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6.2%(254/264),钡剂灌肠的定位准确率为89.4%(236/264);284例同时接受MSCT与电子肠镜检查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的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0%(267/284),而其电子肠镜的定位准确率达90.1%(256/284)。可见,MSCT对结肠直肠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高于钡剂灌肠和电子肠镜。在结肠直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结肠直肠MSCT的诊断率(87.5%)高于钡剂灌肠(85.2%),而低于电子肠镜检查(95.4%),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②对75例同时接受常规剂量结肠CT和低剂量CT检查病人的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低剂量结肠CT在结肠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9.8%,与术后病理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术后对32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随访2年,MSCT发现其中6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的术前定位、定性及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低剂量结肠CT的放射剂量大幅降低,安全性提高,结合仿真结肠镜和展平显示技术能基本满足结肠直肠病变的筛查和分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低放射剂量 TNM分期 结肠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朝旭 詹文华 +1 位作者 谭敏 曾弘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研究,抗人MMP2、抗人MMP9和抗人CD31单克隆抗...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研究,抗人MMP2、抗人MMP9和抗人CD31单克隆抗体分别用于检测72例结肠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MMP2、MMP9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72例结肠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4%和73.6%,DukesA、B、C、D各期的MMP2、MMP9的表达阳性率有递增的趋势(P值分别为0.013和0.027)。肿瘤血管形成与Dukes病理分期也存在一定联系,预后较好的DukesA、B期的MVD值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的DukesC、D各期(P值<0.001)。MMP2、MMP9的表达情况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程度显著相关,MMP2、MMP9的表达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MMP2、MMP9的表达阴性者(P值分别为0.033和0.043)。结论:MMP2、MMP9在结肠直肠癌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MMP2、MMP9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影响肿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新生血管化 MMP-2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上海市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与 2002-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春晓 龚杨明 +8 位作者 顾凯 庞怡 鲍萍萍 王春芳 施亮 向詠梅 窦剑明 付晨 施燕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25-335,共11页
目的:分析2016年上海市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6年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按诊断或死亡年份... 目的:分析2016年上海市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6年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按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部位和年龄组分层分析,计算数量、构成比、粗率、年龄别率、年龄标准化率(简称:标化率)等指标。分析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数量、粗率、年龄别率和标化率趋势。按性别划分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标化率也应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变化趋势。计算不同诊断年份组合的结肠直肠癌新发病例的部分诊断特征指标的数量和构成比。应用Segi 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调整计算发病和死亡的标化率。结果:2016年上海市结肠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9337例和4599人,粗发病率为64.48/10万,标化发病率为24.64/10万,粗死亡率为31.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13/10万,男性发病和死亡的标化率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的数量和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别发病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60~64岁组和80~84岁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的数量和率值均在85岁以上组达到高峰。结肠直肠癌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16年间以年均1.07%的增速上升,标化死亡率维持稳定状态。结论:按性别或年龄组分层的结肠直肠癌现况和趋势反映了上海户籍人口在相关危险因素、筛查技术应用和诊疗水平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和死亡资料可用于减少癌症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陆熊熊 郑民华 +7 位作者 王明亮 李健文 张丰 冯波 马君俊 计骏 刘炳亚 陆爱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17,ADAM1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直肠癌及60例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ADAM17在结肠直肠癌及正... 目的:研究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17,ADAM1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直肠癌及60例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ADAM17在结肠直肠癌及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DAM17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的ADAM17基因表达高于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0.66±0.14比0.26±0.12,P<0.01),ADAM1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之表达阳性率为79%,在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中之表达阳性率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M17高表达与结肠直肠癌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ADAM17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此情况与结肠直肠癌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相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判断结肠直肠癌病人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金属蛋白酶类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