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5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关闭系膜裂孔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郑志华 施凉潘 +4 位作者 郭孟玲 刘江睿 叶城伟 黄小辉 苏亦斌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系膜裂孔关闭与否对术后腹内疝和肠梗阻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随访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477例患者分为未关闭系膜裂孔组(n=275)与关闭系膜裂孔组(n=202);两...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系膜裂孔关闭与否对术后腹内疝和肠梗阻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随访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477例患者分为未关闭系膜裂孔组(n=275)与关闭系膜裂孔组(n=202);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腹部手术史、手术指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关闭系膜裂孔组术后出现肠梗阻14例,关闭系膜裂孔组出现肠梗阻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随访期共有24例患者发生肠梗阻,17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成功,考虑为肠粘连;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复发、腹腔种植5例,系膜裂孔缺损引起的腹内疝2例,均为小肠内疝所致。结论:系膜裂孔未闭导致的腹内疝发生率低,但患者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内疝 肠梗阻 系膜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侧结肠肿瘤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方海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9-092,共4页
研究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侧结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梗阻性左侧结肠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侧结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梗阻性左侧结肠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梗阻性左侧结肠肿瘤患者实施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效果,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全结肠切除术 梗阻性左侧结肠肿瘤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鸿太 唐岩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n=40,行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和研究组(n=40,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n=40,行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和研究组(n=40,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参照组,CD8^(+)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相比,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创伤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减轻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吴国聪 孟聪 +1 位作者 魏鹏宇 高加勒 《腹部外科》 2024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胃肠病房收治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胃肠病房收治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223例,根据病人围手术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42)和非并发症组(n=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4.3.2软件构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列线图的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拟合程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223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病人中,围手术期内有42例发生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肿瘤低分化、腹腔外吻合术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14分是影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危险因素进行可视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构建,可计算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概率;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DCA曲线,当预测概率阈值为0~0.6之间时,表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的净收益率较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93~0.988),灵敏度为87.46%,特异度为81.48%,提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236,P=0.732),校准曲线的实际曲线位于理想曲线附近,提示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肿瘤低分化、腹腔外吻合术和APACHE-Ⅱ≥14分是影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度和区分度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围手 并发症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视频联合腹腔镜手术在规培医师右半结肠切除术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新新 左红群 +3 位作者 梁国鑫 谢海洋 吴松林 罗善山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视频联合腹腔镜手术进行右半结肠局部解剖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名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均为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且均未参与过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通过腹腔镜手术视频联...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视频联合腹腔镜手术进行右半结肠局部解剖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名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均为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且均未参与过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通过腹腔镜手术视频联合腹腔镜手术及单纯腹腔镜手术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局部解剖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考核、理论考试,并对两组规培医师进行教学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规培医师的临床实践考核、理论考试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视频联合腹腔镜手术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局部解剖教学较单纯腹腔镜手术教学更加灵活,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加深学生对局部解剖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明显提高规培医师右半结肠手术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视频 右半结肠切除术 局部解剖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页式”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吕凯 袭祥鹏 +5 位作者 张永波 郝大磊 王浩然 董龙展 王潇 陈景波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736-740,共5页
目的:探讨“翻页式”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施行“翻页式”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左半结肠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翻页式”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施行“翻页式”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左半结肠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等相关指标。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左半结肠游离时间平均(66.7±3.4)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中位出血量50 mL。术后第1天均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8~12 d,中位数8 d。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炎2例,肺炎伴发热1例,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康复,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腺癌,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21.0±1.5)枚,肿瘤最大直径3~17 cm,中位数5.25 cm,肿瘤分期Ⅱ_(A)期2例、Ⅱ_(B)期7例、Ⅲ_(B)期7例、Ⅲ_(C)期2例。结论:“翻页式”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步骤清晰、操作简便、学习简单的特点,更利于初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左半结肠切除术 翻页式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切除肠系膜下动脉主干的手术效果及对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黄飞 夏卓娅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切除肠系膜下动脉主干的手术效果及对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江陵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切除组(n=43)和对照(n=43),均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切除肠系膜下动脉主干的手术效果及对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江陵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切除组(n=43)和对照(n=43),均行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切除术。对照组行术中保留肠系膜下动脉,切除组行肠系膜下动脉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试验(ELISA)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切除肠管长度大于对照组,淋巴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切除组IL-6、CRP、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除组IL-6、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左半结肠切除术切除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改善炎性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切除术 肠系膜下动脉 炎性应激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8
作者 林梵 杨晓强 郝勇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因克罗恩病接受回结肠切除术的119例患者,术后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复发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绘...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因克罗恩病接受回结肠切除术的119例患者,术后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复发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术前血清IgG4水平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及净收益率。分析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术前克罗恩病活动指数、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IgG4、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为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术前血清IgG4水平每增加1 g/L,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增加1.255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IgG4、CRP、TNF-α水平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预测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0.864,且具有良好的净获益;4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0.952)及总体净效益均优于单一指标。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术前血清CRP、TNF-α水平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免疫球蛋白G4 结肠切除术 复发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刘文清 包丽溱 刘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期间江阴市中医院105例高危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进行腹腔镜... 目的:分析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期间江阴市中医院105例高危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进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指标、各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3.92±0.26)分、术后48 h疼痛评分(3.66±0.29)分与术后72 h疼痛评分(1.62±0.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6±0.34、4.01±0.16、3.29±0.36)分(t值分别为4.068、7.637、32.27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一个月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与引流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2、16.578、19.572、22.537、12.944、11.64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69%)(χ^(2)=4.238,P=0.040<0.05)。结论: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结肠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 疼痛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内与腹腔外吻合治疗结肠癌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10
作者 孙振 张俊林 +2 位作者 尹克宁 彭展 周游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C)腹腔内与腹腔外吻合治疗右半结肠癌(RCC)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LRC的160例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内回横吻合78例(腔内组),行腹腔外回...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C)腹腔内与腹腔外吻合治疗右半结肠癌(RCC)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LRC的160例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内回横吻合78例(腔内组),行腹腔外回横吻合82例(腔外组)。比较2组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炎性应激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的吻合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短于腔外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血清IL-6、CRP、AngⅡ、COR水平均低于腔外组,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C术中于腹腔内进行回横吻合,能缩短吻合时间,减轻炎性应激程度,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改善,且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内与腹腔外吻合治疗 近期效果和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唐锦 金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1-0053,共3页
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治疗的效果。方法 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术后肛门排气、... 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治疗的效果。方法 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术后肛门排气、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1年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结肠癌时,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较好,安全性也更高,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 指标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干预研究
12
作者 卢超然 毕中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研究结肠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结肠切除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 研究结肠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结肠切除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结肠息肉患者采取肠镜医治并对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护理满意度增加,医患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值得推广和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切除术 伤口愈合 不良症状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尹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30-0033,共4页
分析改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H)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01月-2023年10月的结肠癌患者共7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35例/组。观察组接受改良LRH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案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情况,手术... 分析改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H)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01月-2023年10月的结肠癌患者共7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35例/组。观察组接受改良LRH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案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情况,手术前后相关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226.73±7.85)min、首次排气时间(41.58±4.03)h、肠鸣音恢复时间(22.79±3.46)h、进食恢复时间(69.47±9.24)h、住院时间(9.11±1.62)d均短于对照组(237.10±16.97)min、(60.04±5.16)h、(34.05±4.50)h、(93.56±11.65)h、(13.61±2.07)d,术中出血量(58.93±6.38)mL较对照组(92.41±5.80)mL明显较低;观察组并发症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P<0.05)。两组治疗前相关炎症指标、WBC等指标相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结肠癌经腹腔镜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结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程伟才 汪立鑫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6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右半...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6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术后康复指标、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EGF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取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临床指标 后康复指标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对患者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5
作者 李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79-083,共5页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C)在结肠癌治疗中对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6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32例)采用LRC,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C)在结肠癌治疗中对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6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32例)采用LRC,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86.37±18.52ml)少于对照组(142.89±27.45ml),手术时间(193.65±28.37min)长于对照组(151.63±24.91min),住院天数(7.61±1.03d)短于对照组(11.25±2.18d),(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恢复进食的时间(25.41±3.62h、47.92±4.65h、73.85±7.93h)短于对照组(32.69±4.17h、57.23±5.96h、91.51±9.48h),(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31.26%),(P<0.05)。2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P>0.05)。结论 LRC治疗结肠癌能够实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控制效果,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提高患者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 胃肠道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51
16
作者 于海涛 李国新 +4 位作者 张策 丁自海 黄祥成 余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淋巴结清扫,并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结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存在融合筋膜间隙,其内侧、外侧、腹侧、背侧的边界分别是肠系膜上静脉、右结肠旁沟、结肠系膜、肾前筋膜。胃结肠韧带、肝结肠韧带和结肠外侧腹膜返折等外周固定装置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必须离断的结构。结论: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是关键解剖学标志和主线,融合筋膜间隙是正确的外科平面;一系列外周腹膜结构是重要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外科平面 肠系膜上静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平面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60
17
作者 李国新 丁自海 +2 位作者 张策 黄祥成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外科平面的鉴别方法。临床资料和方法:2003~2004年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后外侧、中线侧和直肠后外侧相关筋膜的解...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外科平面的鉴别方法。临床资料和方法:2003~2004年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后外侧、中线侧和直肠后外侧相关筋膜的解剖特点和镜下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在乙状结肠第一曲外侧缘肠壁与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粘连带,它是左侧Toldt’s线的尾侧端点。左半结肠系膜后外侧存在肾前筋膜;中线侧存在主动脉前筋膜;直肠系膜后外侧存在盆筋膜壁层。这三个部位的筋膜相互延续。结论:乙状结肠和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的粘连带是左半结肠切除术外侧分离的起点。肾前筋膜是衬贴于左半结肠和直肠系膜后面的一层连续筋膜,在不同的解剖位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外科平面统一于结直肠系膜与连续的肾前筋膜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切除术 外科平面 肾前筋膜 Toldt’s筋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史磊 梁建伟 +3 位作者 周海涛 王征 王鹏 周志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行回肠-结肠三角吻合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行回肠-结肠三角吻合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3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并接受回肠-结肠改良三角吻合。中位手术时间为140 min,中位失血量为50 ml,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2天,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0天。全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在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行回肠-结肠改良三角吻合术可行性强,安全性高,是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改良三角吻合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策 薛琪 +2 位作者 李国新 丁自海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肠系膜和升结肠系膜交界部的蓝色条纹。肠系膜上动脉在系膜内难以目视辨认,走行于SMV左侧。回结肠血管出现率100%,为升结肠系膜内、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附近、搏动的条索。胃结肠干出现率77.8%(28/36),包含上右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者占比为89.3%(25/28);后者亦可直接注入SMV。胃结肠干于胰切迹右缘的横结肠后间隙汇入SMV右壁。右结肠动脉在胰颈下缘起始,常与胃结肠干伴行或交叉。结论正确的间隙(肠系膜内间隙)、标志和线索(肠系膜上静脉),是LRH中血管定位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血管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9
20
作者 高明 王存川 +2 位作者 杨景哥 龚瑾 唐家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2例与同期30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安全性及其疗效。结果 2组术后...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2例与同期30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安全性及其疗效。结果 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标本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0月及57.0月,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0.995,P=0.318)。结论完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获得相同手术安全性及肿瘤学疗效。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更加微创,但手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