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陶瓷中结构羟基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灵通 李丽 +2 位作者 孙合杨 徐清 冯松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1-1365,共5页
烧结粘土产品可以吸收水分子发生再羟基化,生成结构羟基的量与产品保存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基于该理论可以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陶器制品进行测年研究。红外与拉曼光谱技术也可以用来分析结构羟基信息,因此人们希望探索利用光谱分析方法代... 烧结粘土产品可以吸收水分子发生再羟基化,生成结构羟基的量与产品保存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基于该理论可以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陶器制品进行测年研究。红外与拉曼光谱技术也可以用来分析结构羟基信息,因此人们希望探索利用光谱分析方法代替热重法进行传统陶瓷无损测年分析。为了验证可行性,收集了多种典型矿物原料和可溯源的传统陶瓷样品,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它们内部结构羟基的情况。两种方法都可以观测到正长石、瓷土和高岭石中铝羟基在3600~3700 cm;范围内的特征峰。分析传统陶瓷样品时,红外光谱中未在这一范围内观测到结构羟基的峰位。利用拉曼光谱分析,激发光波长为532 nm时可以在多种类型陶瓷产品的光谱3600~4000 cm;范围内观测到两个明显的谱峰。改变光源波长,不能在相应区域观测到谱峰。但当光源波长为514 nm时,可在4288和4512 cm;处观测到两个谱峰。将拉曼谱图转换为波长显示模式,激发光波长为532和514 nm时观测到的谱峰都可对应在约659和669 nm处。基于分析结果,推知当激发光波长为532 nm时,在拉曼光谱中3600~4000 cm;范围内观测到的两个谱峰不是结构羟基的特征峰,而是较为尖锐的荧光峰。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拉曼和红外两种光谱学手段难以应用于我国高温陶瓷产品的再羟基化测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陶瓷 结构羟基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亚铁耦合臭氧同步去除重金属和有机物——以Cu(Ⅱ)-EDTA去除为例
2
作者 邰伟 叶国杰 +1 位作者 何群彪 吴德礼 《能源环境保护》 2025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重金属-有机络合物废水因其难以被生物降解,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重要难题之一。首次提出采用还原和络合能力更强的多羟基结构态亚铁(FHC)还原破络Cu(Ⅱ)-EDTA以去除铜。利用原位生成的CuFe_(2)O_(4)、Cu_(2)O等活性金属催化臭氧(O_(3))生成... 重金属-有机络合物废水因其难以被生物降解,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重要难题之一。首次提出采用还原和络合能力更强的多羟基结构态亚铁(FHC)还原破络Cu(Ⅱ)-EDTA以去除铜。利用原位生成的CuFe_(2)O_(4)、Cu_(2)O等活性金属催化臭氧(O_(3))生成·OH,促进有机配体的完全矿化,最终实现重金属和有机配体的同步去除。在优化条件下,当FHC的[Fe^(2+)]∶[OH^(-)]配比为1∶3,投加量为2 mmol/L,O_(3)剂量为10 mg/min时,可在60 min内将0.2 mmol/L Cu(Ⅱ)-EDTA中的铜和有机配体完全去除,且无残留铁存在。当[FHC(1∶3)]∶[Cu(Ⅱ)-EDTA]高于5∶1时,可确保铜被完全破络去除,并且通过提高FHC中[OH^(-)]的比例,而非增加FHC投加量,可以提高Cu(Ⅱ)-EDTA破络去除的经济性。研究表明,该工艺不.受Cl^(-)、NO_(3)^(-)、SO _(4)^(2-)等常见阴离子的影响,具备良好的抗环境干扰能力。破络后原位生成的CuFe_(2)O_(4)、Cu_(2)O以及臭氧催化氧化后形成的Fe_(3)O_(4)均具有磁性,具备磁力分离的潜力。电子自旋共振(EPR)结果证实了原位生成产物可催化O_(3)产生·OH、1O_(2)和·O _(2)^(-)。淬灭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叔丁醇(TBA)后EDTA的去除率从100.0%降至57.7%,间接证明·OH参与了EDTA的降解。基于LC-MS的分析结果证明,FHC还原破络Cu(Ⅱ)-EDTA形成乙二胺四乙酸铁(Fe-EDTA),通入O_(3)后,Fe-EDTA中的N—C键被·OH和O_(3)破坏,连续脱羧形成三乙酸乙二胺铁(Fe-ED3A)、二乙酸乙二胺铁(Fe-ED2A)、甘氨酸、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和次氮基三乙酸(NTA)等中间产物,或进一步通过乙酸基团取代形成亚胺二乙酸铁(FeIMDA)和亚胺二乙酸(IMDA),并最终矿化为CO_(2)和H_(2)O。该技术对于重金属-有机络合物废水治理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催化 羟基结构态亚铁 臭氧催化氧化 重金属-有机络合物 同步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负载万古霉素对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夏德萌 冯拥璞 +3 位作者 夏琰 许硕贵 汪洋 周潘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9期936-940,共5页
目的评价负载万古霉素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其在SD大鼠体内的抗菌性能和促成骨性能。方法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并进行材料表征测定、生物相容性评价,负载万古霉素后测定其载药量和药物释放率。选取30只SD大... 目的评价负载万古霉素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其在SD大鼠体内的抗菌性能和促成骨性能。方法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并进行材料表征测定、生物相容性评价,负载万古霉素后测定其载药量和药物释放率。选取30只SD大鼠,构建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A组植入负载万古霉素的普通羟基磷灰石,B组植入负载万古霉素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比较2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X线片评分、骨密度及骨缺损区域骨小梁体积占该区域总骨组织体积的百分比(BV/TV)。结果羟基磷灰石和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万古霉素负载量明显高于普通羟基磷灰石,而且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释放万古霉素更持续、稳定。B组术后3、7d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A组,术后4、8周X线评分、骨密度和BV/TV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有万古霉素的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活性及促成骨性能,对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 万古霉素 SD大鼠
原文传递
氧化铁和羟基氧化铁纳米结构的水热法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钭启升 张辉 +1 位作者 邬剑波 杨德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利用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的纳米结构,系统研究了Fe3+和OH-的比例、乙二醇的含量、溶液浓度以及后续热处理对氧化铁纳米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用形貌的氧化铁纳米结构对其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时,... 利用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的纳米结构,系统研究了Fe3+和OH-的比例、乙二醇的含量、溶液浓度以及后续热处理对氧化铁纳米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用形貌的氧化铁纳米结构对其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时,无论有无乙二醇的加入,所得样品都为六方相的α-Fe2O3纳米颗粒;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有乙二醇辅助时,所得样品为正交相飞机状的FeOOH纳米结构;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无乙二醇辅助时,所得样品为正交相的FeOOH纳米棒.经过600℃,1h热处理后,飞机状的:FeOOH和FeOOH的纳米棒都可以转化为多孔的飞机状α-Fe2O3和α-Fe2O3的纳米棒.溶液浓度的提高只会增加样品的尺寸而对其形貌没有太大的影响.形貌和尺寸不同对材料的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辅助水热法 氧化铁纳米结构 羟基氧化铁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1型层状硅酸盐的羟基定位结构及其矿物材料学意义
5
作者 汪灵 张振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41-142,共2页
2∶1型层状硅酸盐的羟基定位结构及其矿物材料学意义汪灵张振禹(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层状硅酸盐羟基定位结构矿物材料学羟基是层状硅酸盐矿物的重要... 2∶1型层状硅酸盐的羟基定位结构及其矿物材料学意义汪灵张振禹(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层状硅酸盐羟基定位结构矿物材料学羟基是层状硅酸盐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硅酸盐 羟基定位结构 矿物材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基取代对羟基芴Cardo结构聚酰亚胺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述梅 陈嘉骏 +1 位作者 吴彦城 赵建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2,共7页
以含羟基芴Cardo结构的二胺和双酚A型二酐为基材,通过一步化学亚胺化法制备出羟基芴Cardo结构聚酰亚胺(PI-OH),再通过其侧羟基的酰氧化或硅醚化反应制备出低极性、大体积的丙酰氧侧基芴Cardo结构PI(PI-OA)和叔丁基二甲基硅醚侧基芴Card... 以含羟基芴Cardo结构的二胺和双酚A型二酐为基材,通过一步化学亚胺化法制备出羟基芴Cardo结构聚酰亚胺(PI-OH),再通过其侧羟基的酰氧化或硅醚化反应制备出低极性、大体积的丙酰氧侧基芴Cardo结构PI(PI-OA)和叔丁基二甲基硅醚侧基芴Cardo结构PI(PI-OSi),系统研究了侧基取代对PI-OH溶解性、光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基的极性和体积较大程度影响了PI薄膜的各项性能,相较于PI-OH,PI-OA和PI-OSi表现出更好的溶解性能、更高的透光率和更低的介电常数,二者可溶于二氯甲烷、丙酮等低极性低沸点溶剂,在450 nm的透光率分别高达86.7%和85.2%,介电常数分别低至2.75和2.63(1 MHz);由于低极性、大体积取代基团的引入,PI-OA和PI-OS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热膨胀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基取代 羟基芴Cardo结构聚酰亚胺 酰氧化 硅醚化反应 溶解性 透光率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结构态亚铁化合物预处理含亚硒酸盐工业废水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付茂 吴德礼 +1 位作者 张亚雷 张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21-2227,共7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多羟基结构态亚铁化合物(FHC),对其用于含亚硒酸盐的工业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p H=8时,FHC对Se(Ⅳ)的去除率为40%;当Cu(Ⅱ)的浓度为0.5 mmol/L,p H=6.5,8.0和9.5时,FHC对Se(Ⅳ)去除率为80%,90%和53%.在...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多羟基结构态亚铁化合物(FHC),对其用于含亚硒酸盐的工业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p H=8时,FHC对Se(Ⅳ)的去除率为40%;当Cu(Ⅱ)的浓度为0.5 mmol/L,p H=6.5,8.0和9.5时,FHC对Se(Ⅳ)去除率为80%,90%和53%.在其它条件都相同时,银(Ⅰ)浓度为0.3mmol/L时,Se(Ⅳ)的去除率为93%,99%,98%.而当p H=8,亚硝酸根(NO_2^-)离子浓度分别为0.2,2.0和20.0 mmol/L时,FHC对Se(Ⅳ)去除率依次为30%,24%和21%,亚硝酸盐的存在明显抑制Se(Ⅳ)的去除.采用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Ag(Ⅰ)被还原为银单质,Cu(Ⅱ)被还原为氧化亚铜,亚硒酸盐被固定在FHC表面.采用连续浸提技术对反应后Se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元素硒、硒化物结合态为主要的形态,还原是阻滞硒迁移的主要路径.FHC对含硒废水以及其它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混凝吸附作用,并且有较大的还原作用,为处理工业废水提供了新的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结构态亚铁化合物 亚硒酸盐 金属离子 亚硝酸盐 连续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羟基-苯甲醛肟结构的刺激响应荧光性质研究
8
作者 谢普会 程晗 +2 位作者 高光芹 郭亚楠 李利彤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利用2-羟基-苯甲醛肟结构具有烯醇-酮式互变异构的特点和环境敏感性,合成了3-(2-苯并噻唑基)-2-羟基-5-甲基苯甲醛肟,研究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固体荧光性质和酸碱刺激响应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剂极性和... 利用2-羟基-苯甲醛肟结构具有烯醇-酮式互变异构的特点和环境敏感性,合成了3-(2-苯并噻唑基)-2-羟基-5-甲基苯甲醛肟,研究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固体荧光性质和酸碱刺激响应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剂极性和酸碱刺激响应荧光性质,在可视化环境检测应用方面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苯甲醛肟结构 固体荧光 溶剂极性刺激响应 酸碱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官能化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裴翠颖 曲凤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4-1238,共5页
利用乌尔曼反应,通过三(4-溴苯基)硅醇的自聚合得到了一个具有共价有机骨架微孔结构的聚三(4-苯基)硅醇(JUC-Z3)化合物.通过MAS NMR,FTIR,SEM和XRD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A及氮气吸附表征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孔性质.结果表明... 利用乌尔曼反应,通过三(4-溴苯基)硅醇的自聚合得到了一个具有共价有机骨架微孔结构的聚三(4-苯基)硅醇(JUC-Z3)化合物.通过MAS NMR,FTIR,SEM和XRD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A及氮气吸附表征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孔性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高热稳定性(467℃失重5%)、高化学稳定性、大BET比表面积(739 m2/g)及很窄的孔径分布(1.2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 微孔聚合物 乌尔曼反应 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 羟基官能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源巨晶辉石中“水”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文世 张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2-24,共3页
深源巨晶辉石中“水”的红外光谱研究彭文世张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巨晶辉石结构羟基红外光谱深源地幔岩含水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地幔矿物中少量的水对矿物的诸多性质和许多地幔地质过程的发生... 深源巨晶辉石中“水”的红外光谱研究彭文世张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巨晶辉石结构羟基红外光谱深源地幔岩含水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地幔矿物中少量的水对矿物的诸多性质和许多地幔地质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晶辉石 结构羟基 红外光谱 深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稳定同位素证据
11
作者 郑永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94-97,共4页
对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矿物稳定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存在少量含水流体,但是流体的活动性很小,在不同岩相界面之间缺乏明显的流体渗透;超高压榴辉岩中的石英脉是蜂期变质后含水矿物降压分解和羟基出溶引... 对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矿物稳定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存在少量含水流体,但是流体的活动性很小,在不同岩相界面之间缺乏明显的流体渗透;超高压榴辉岩中的石英脉是蜂期变质后含水矿物降压分解和羟基出溶引起的流体流动结果,不是板块俯冲过程中进变质作用的产物;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广泛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退变质流体主要来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超高压矿物中溶解羟基的降压出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 流体活动 结构羟基 稳定同位素 板块俯冲 折返过程 超高压变质岩 大别-苏鲁造山带 退变质作用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定量测定花岗岩矿物中的水
12
作者 汤浩岚 郑永飞 夏群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57-58,共2页
  名义上无水矿物(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s,简称NAMs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以结构OH和分子H2O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 花岗岩 石英 长石 分子水 结构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硬玉岩中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含水性研究
13
作者 邢莹莹 亓利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2-824,共13页
基于多期次流体活动在硬玉岩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电子探针、显微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从微尺度角度重点对缅甸角闪石质硬玉岩中角闪石+铬硬玉+硬玉后成合晶冠状体的成分和结构羟基赋存状态进行了... 基于多期次流体活动在硬玉岩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电子探针、显微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从微尺度角度重点对缅甸角闪石质硬玉岩中角闪石+铬硬玉+硬玉后成合晶冠状体的成分和结构羟基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后成合晶冠状体形成的流体组分较为复杂且形成过程是多阶段的;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共生矿物组合不同,角闪石质硬玉岩中普遍发育角闪石+铬硬玉+硬玉化学成分环带;后成合晶冠状体中核部角闪石结构羟基含量较为均一,铬硬玉边缘至硬玉、硬玉晶粒中的结构羟基含量呈较为规律的递增趋势。核部角闪石中结构羟基均一且外层硬玉中结构羟基含量的变化规律表明缅甸硬玉岩中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形成环境相对稳定,主要以多期次流体交代为主,未出现较大规模的动力变质作用。缅甸硬玉岩中后成合晶冠状体成分及水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解析该地区俯冲带流体参与硬玉岩交互作用的轨迹,从而为缅甸硬玉岩的成岩机制提供一定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硬玉岩 后成合晶冠状体 结构羟基 多期次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型层状硅酸盐的羟基定位结构
14
作者 汪灵 张振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2期2078-2080,共3页
Abbott等(1989)认为在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位能的羟基.Giese也有类似的看法.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2: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羟基定位特征、类型及其成因的详细报道.1
关键词 羟基定位结构 硅酸盐 二八面体型 矿物
原文传递
棉酚异构体动态平衡的2D NMR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颖林 杨圣华 +2 位作者 应卫 阎肖华 马学毅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研究发现棉酚 3种异构体在CHCl3中同时存在着动态平衡 ,采用1 H 1 HCOSY ,1 H 1 3CHMQC以及HMBC等 2DNMR技术对这一新的现象进行了确证 ,并对它们的1 H和1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棉酚 异构体 动态平衡 醛式结构 乙醇酮式结构 氘代氯仿 羟基内醚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n regulation on(Co,Ni)Se_(2)/C@FeOOH hollow nanocage accelerates water oxidation
16
作者 Yu Gu Xiaolei Wang +7 位作者 Muhammad Humayun Linfeng Li Huachuan Sun Xuefei Xu Xinying Xue Aziz Habibi‐Yangjeh Kristiaan Temst Chundo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39-850,共12页
Spin engineering is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that modul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orbital electrons and the oxygenated species,and enhances the catalytic kinetics.However,few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 Spin engineering is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that modul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orbital electrons and the oxygenated species,and enhances the catalytic kinetics.However,few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larify whether spin engineering could make a considerable enhancement for electr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Herein,we report the spin engineering of a nanocage‐structured(Co,Ni)Se_(2)/C@FeOOH,that showed significa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ctivity.Magnetization measurement presented that the(Co,Ni)Se_(2)/C@FeOOH sample possesses higher polarization spin number(μb=6.966μB/f.u.)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Co,Ni)Se_(2)/C sample(μb=6.398μB/f.u.),for which the enlarged spin polarization number favors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nergy of the intermediate oxygenated species,as confirmed by surface valance band spectra.Consequently,the(Co,Ni)Se_(2)/C@FeOOH affords remarkable OER product with a low overpotential of 241 mV at a current of 10 mA cm^(-2) and small Tafel slope of 44 mV dec^(-1) in 1.0 mol/L KOH alkaline solution,significantly surpassing the parent(Co,Ni)Se_(2)/C catalyst.This work will trigger a solid step for the design of highly‐efficient OER 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 engineering d‐Orbital electron Hollownanocage FEOOH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Zinc 3-Hydroxy-2-mercaptopyridine Complex, Zn(C_5H_4NOS)_2
17
作者 蔡丽珍 曾卉一 +4 位作者 宋立军 董振超 黄子祥 郭国聪 黄锦顺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9-422,共4页
The zinc 3-hydroxy-2-mercaptopyridine complex was prepared by self-assemby reaction of Zn(NO3)2 and 3-hydroxy-2-mercaptopyridine (hmp).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t crystallizes in a tet... The zinc 3-hydroxy-2-mercaptopyridine complex was prepared by self-assemby reaction of Zn(NO3)2 and 3-hydroxy-2-mercaptopyridine (hmp).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t crystallizes in a tetragonal system, space group (No. 122) with a = 13.4562(6), c = 13.6860(8) , V = 2478.1(2) 3, Z = 8, Mr = 317.67, Dc = 1.703 g/cm3, m(Mo-Ka) = 2.308 mm-1 and F(000) = 1280. R = 0.0289 and wR = 0.0676 for 1040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s(I)). The crystal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neutral molecule with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cis-ZnS2O2 core, in which the mononuclear Zn2+ 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O and two S atoms from two hmp ligands with the average bond distances of 2.301(1) ?for ZnS and 1.986(3) ?for ZnO. The 1H . NMR and IR spectra of the compound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zinc complex 3-hydroxy-2-mercaptopyrid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1,1'- Bis (N-phenylhydroxyaminocarbonyl) ferrocene
18
作者 张文 黄小荥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bis (N-phenylhydroxyaminocarbonyl) ferrocen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phenylhydroxylamine and 1,1'-bis(chlorocarbonyl) ferrocene,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 bis (N-phenylhydroxyaminocarbonyl) ferrocen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phenylhydroxylamine and 1,1'-bis(chlorocarbonyl) ferrocene,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is compound, C24H20FeN2O4,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 21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 8.911 ( 1 ), b=14.045 ( 1 ) ,c=16.259 ( 3 )A, V = 2034.8 (5 )A3,F(000)=944, μ(MoKα) = 7. 72 cm(-1). The calculated density is 1.49g/cm3 for Z=4. In contrast to most previously reported hydroxamic acids that have been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wo planar hydroxamic acid groups are in trans with C(O))-N and C-O distances being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amides.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trans-conforma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 is ascribed to the steric and electronic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phenyl rings and strong hydrogen bond hetween the hydroxyl and carbon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SYNTHESIS FERROCENE burning rate modif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stal Structure of Bis(3-hydroxy-2-pyridyl)disulfide
19
作者 Chen Xue-Tai Kang Bei-Sheng +1 位作者 Xu Yong-Jin Hu Yong-H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and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uzhou,Fujian 350002)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C_(10)H_8N_2O_2S_2, Mr=252. 32,monoclinic,P2_(1/c),a=7.165(5).b=7.659(3),c=19.543(8)A,β=96. 76(5)°,V=1065.0(9) A,Z=4,D_c=1. 57 g/cm ̄3.The structure was solved by direct methods and refined to final R(R_w)=0.051... C_(10)H_8N_2O_2S_2, Mr=252. 32,monoclinic,P2_(1/c),a=7.165(5).b=7.659(3),c=19.543(8)A,β=96. 76(5)°,V=1065.0(9) A,Z=4,D_c=1. 57 g/cm ̄3.The structure was solved by direct methods and refined to final R(R_w)=0.051(0.057) for 1446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3σ(Ⅰ).The sulfur-sulfur bond length is found to be 2. 019(2) A with a dihedral angle CSSC of 9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SYNTHESIS DISULF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3-(2-Hydroxy-phenyl)-5-(2-methyl-phenyl)-6-thoxycarbonyl-cyclohexen-2-one
20
作者 刘胜利 戴静芳 +1 位作者 陈勇 刘汉文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28,共5页
Hydroxy-phenyl)-5-(2-methyl-phenyl)-6-ethoxycarbonyl-cyclohexen-2-o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H NMR and MS, and its crystal 1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 Hydroxy-phenyl)-5-(2-methyl-phenyl)-6-ethoxycarbonyl-cyclohexen-2-o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H NMR and MS, and its crystal 1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4.6298(13), b = 5.8623(5), c = 22.255(2) ?, β = 105.855(2)o, V = 1836.0(3) ?3, Mr = 350.40, Z = 4, Dc = 1.268 g/cm3, F(000) = 744, μ(MoKα) = 0.086 mm-1, R = 0.0680 and wR = 0.1498. The cryst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yclohexene unit of the title compound has a quasi-chair conformation, and a centrosymmetric dimer with a 16-membered ring is produced by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phenyl)-5-phenyl-6-ethoxycarbonyl-cyclohex-2-enone crystal structure hydrogen bond synthesis UV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