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5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在无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尹相力 钟宝玲 +1 位作者 薛柳恋 李桂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在无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拟行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无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信封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在无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拟行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无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B组给予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切口满意度及术后1、3、7 d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B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B组VAS评分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Hb下降水平及切口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均具有术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减少术后镇痛剂使用量和术后无瘢痕等优点,但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则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需结合两种术式优缺点,严格遵守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合适术式,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生育需求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 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阴道残端缝合术在经阴道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庄姗姗 和小兵 +1 位作者 王金浩 张迎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阴道残端缝合术在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残端缝合方式分为改良组(35例... 目的探讨改良式阴道残端缝合术在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残端缝合方式分为改良组(35例)和传统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阴道健康指数调查表(VHIS)、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及盆底肌力等状况。结果改良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小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改良组患者阴道长度大于传统组,FSFI评分及VHIS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术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情况更轻,盆底肌力情况更优(P<0.05),且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采用改良式阴道残端缝合术,能够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减轻对性功能的影响,保护盆底功能和降低阴道残端息肉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残端缝合 子宫切除 经阴道单孔腹腔镜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胡毅岚 龚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05-008,共4页
分析经阴道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1~2024.10院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48例经脐单孔手术者为A组,47例经阴道手术者为B组,对比效果。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出血量高,术后排气及活动时间低... 分析经阴道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1~2024.10院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48例经脐单孔手术者为A组,47例经阴道手术者为B组,对比效果。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出血量高,术后排气及活动时间低,疼痛评分低(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P>0.05);治疗后,A组生活质量分值较B组低(P<0.05)。结论 经阴道与经脐单孔术式临床实践效果及安全性良好,且格局优势,前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后者术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单孔腹腔镜 入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陈金玲 冯元元 饶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5-97,175,共4页
目的:对比经脐单孔腹腔镜和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05-2023.05期间本院收治的9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经脐单孔腹腔... 目的:对比经脐单孔腹腔镜和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05-2023.05期间本院收治的9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47例)和研究组(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治疗,52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应激反应[5-羟基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2 w及术后4 w,两组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PFDI-20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2 w,两组的血清5-HT、MDA、GPX、AOPP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血清5-HT、MDA、GPX、AOP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引导全子宫切除术能减少对盆底功能损伤,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刘小威 李晓静 张入月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20-22,26,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188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188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患者经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8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发生感染83例,占44.15%(83/188),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术前诊刮、中重度贫血、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诊刮、中重度贫血、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等均为影响子宫肌瘤患者经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诊刮、中重度贫血、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等均为影响子宫肌瘤患者经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 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应用
6
作者 高青青 马满瑞 +3 位作者 杨莉 毛丽 马玉鹤 左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患者围术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拟行经脐单孔LTH患者134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67例。常规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一体化组予以医护患...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患者围术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拟行经脐单孔LTH患者134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67例。常规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一体化组予以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21项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LTH,干预期间常规组术后失访1例,资料不全1例,纳入65例;一体化组个人因素退出1例,纳入66例。术后6 h、1 d、2 d、3 d一体化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焦虑(6.02±1.14分)、压力(5.23±1.13分)及抑郁(6.83±1.45分)得分均低于常规组(8.31±1.47分、7.78±1.64分、9.02±2.10分),MCMQ面对维度得分(22.38±3.14分)高于常规组(19.61±3.25分),屈服(10.32±2.36分)与回避(12.49±2.63分)维度得分低于常规组(12.45±2.73分、15.07±3.13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6%)低于常规组(15.4%)(均P<0.05)。结论: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经脐单孔LTH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调节负性情绪,改变患者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干预 后疼痛 负性情绪 应对方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背景剂量羟考酮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7
作者 李杨 胡敬利 +2 位作者 王德伟 刘国强 张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背景剂量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2月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77例,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 目的:比较不同背景剂量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2月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77例,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术后均进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药物均为0.5 mg/kg羟考酮加0.9%氯化钠配至100 mL。O1组无背景剂量,单次给药4 mL;O2组背景剂量为1 mL/h,单次给药2 mL;O3组背景剂量为2 mL/h,单次给药2 mL。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48 h静息及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PCIA用药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h,O2组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高O1组、O3组(P<0.05);术后24 h,O2组活动时VAS评分高于O1组、O3组,O3组活动时VAS评分高于O1组(P<0.05)。O2组的补救镇痛次数多于O1组、O3组(P<0.05);O2组、O3组的PCIA用药总量均高于O1组(P<0.05)。O2组、O3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O1组(P<0.05);O3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O1组(P<0.05)。结论:与1 mL/h、2 mL/h背景剂量模式相比,无背景剂量、单次给药4 mL的羟考酮PCIA模式镇痛效果确切,药物总用量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剂量 羟考酮 后镇痛 腹腔镜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联动延续护理对宫颈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梁霄 姚岚 +1 位作者 韩冬芳 李茸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联动延续护理对宫颈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152例,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划分为常规组及联动组各76例...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联动延续护理对宫颈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152例,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划分为常规组及联动组各7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联动延续护理,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自护能力、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及生存质量,统计两组干预6个月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联动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135.5±7.7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133.2±8.1分)、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140.8±8.2分)均高于常规组(115.0±8.5分、115.5±10.2分、128.8±9.6分),护理总满意度(95.9%)高于常规组(83.1%)(均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联动延续护理可改善宫颈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及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腔镜子宫切除 互联网平台 多元联动延续护理 自护能力 生存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李宁 崔蕾蕾 黄银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151-153,157,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性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or、NE、CRP、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LH、FSH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E_(2)、AMH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和性激素指标水平,降低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子宫切除 应激 性激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其舟 肖仲清 +3 位作者 龙生根 王丽君 杨晶 舒宽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宫颈癌ⅠA1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按...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宫颈癌ⅠA1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按患者意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及多孔腹腔镜手术各30例,均使用常规器械,不使用举宫器,比较2组手术指标。结果2组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泌尿系、肠道或大血管等损伤。单孔组出血量较少[(54.6±20.5)ml vs.(67.5±27.0)ml,P=0.041],排气较早[(27.6±8.0)h vs.(32.2±9.0)h,P=0.040],总住院时间较短[(4.4±1.5)d vs.(5.1±1.2)d,P=0.044]。2组子宫重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与穿刺器相关的近期并发症(如穿刺孔感染、出血)或远期并发症(如脐疝、切口疝)。结论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瘢痕最小化,并发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切除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影响
11
作者 王璐璐 徐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81-584,59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及对患者创伤应激、卵巢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8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89例纳入开腹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及对患者创伤应激、卵巢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8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89例纳入开腹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9例纳入腹腔镜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创伤应激指标、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6.14±9.78ml)、术后排气(16.14±2.28h)、住院时间(6.02±1.14d)、手术时间(72.85±8.38min)均少于开腹组,术后1个月时孕酮(15.36±2.58 nmol/L)、促黄体生成素(23.01±3.07 mIU/ml)、雌二醇(121.13±13.26 pmol/L)、卵泡刺激素(9.76±1.51mIU/ml)水平均高于开腹组,术后1天时皮质醇(266.12±28.63 mmol/L)、去甲肾上腺素(241.58±25.45 U/ml)水平以及术后12 h、术后24 h VAS评分(3.86±0.45分、2.66±0.32分)均低于开腹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93.07±9.74分)高于开腹组(88.65±8.92分),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开腹组(21.4%)(均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减少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减轻创伤应激指标及机体疼痛,利用患者术后恢复,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切除 指标 卵巢功能 创伤应激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老年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周晶 孙洛阳 +1 位作者 王玲 马加旭 《实用老年医学》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究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老年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21—2023年收治的116例行LTH的老年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每组58例。在麻醉诱导前,对照组予以ES... 目的探究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老年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21—2023年收治的116例行LTH的老年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每组58例。在麻醉诱导前,对照组予以ESPB,联合组予以ESPB联合SGB。比较2组手术指标、麻醉药物用量、VAS评分、补救镇痛情况、术后恢复、应激指标、不良反应情况及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5 min(T1)、术毕(T2)时刻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T2时刻MAP、HR水平均较T0时刻升高,T2时刻较T1时刻下降,但联合组T1、T2时刻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皮质醇(Cor)、P物质(S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LTH的老年病人应用ESPB联合SGB可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腹腔镜子宫切除 老年人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单孔腹腔镜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1例(附手术视频)
13
作者 张慧林 丁宁 +3 位作者 丁兰芳 李娟 张蕾 沈宇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2-1465,共4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是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路径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和经阴道手术等[1]。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宫颈癌的治疗。
关键词 经阴道单孔腹腔镜 宫颈癌 广泛性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巨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
14
作者 蔡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2-085,共4页
研究巨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78例巨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研究巨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78例巨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巨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可优化手术流程,减轻手术损伤,安全性更高,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 开腹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李鸿沛 周华 +2 位作者 孟颖 张月清 王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001-004,共4页
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方案中,探讨分析腹腔镜下与传统阴式手术的疗效。方法 整理2021年1月~2023年4月间我院接治之70例子宫疾病患者信息,患者确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其他保守治疗方式无效或不适用,在综... 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方案中,探讨分析腹腔镜下与传统阴式手术的疗效。方法 整理2021年1月~2023年4月间我院接治之70例子宫疾病患者信息,患者确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其他保守治疗方式无效或不适用,在综合评估后,确定需实施全子宫切除手术,按接诊序号,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分入对照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收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疼痛评分、健康状况评分、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胃肠功能恢复、拔出尿管、住院时间上均耗时较短,但术中出血量更多,疼痛评分较高(P<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在健康状况四项评测值同时变大中(术前基线均衡)测得更大值(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中,对照组共有7例并发症发生,占比达到20.00%。相比之下,观察组中仅出现1例输尿管损伤,占比仅为2.86%,显示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被显著控制在较低水平(P<0.05)。结论 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方案中,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损伤和痛苦较大,但可促进更快恢复,提升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传统阴式 子宫切除 疼痛 健康状况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6
作者 苗从艳 刘紫昂 +1 位作者 彭雪莲 闫华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0月—2024年6月采用叙事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将2023年1—9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患...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0月—2024年6月采用叙事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将2023年1—9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康复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3.71±4.65)分、(36.82±4.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84±5.87)分、(46.68±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2.52±1.54)h、(14.38±2.47)h、(5.50±0.94)d、(1.75±0.44)万元,均低于对照组的(24.45±4.49)h、(29.88±5.36)h、(8.50±1.25)d、(2.15±0.5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8.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腹腔镜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锦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原位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宫颈原位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腹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宫颈原位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宫颈原位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尿潴留、切口感染、尿瘘、输尿管损伤、淋巴囊肿)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378.48±28.02)ml、(207.26±34.42)min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56.50±27.69)ml更少,但手术时间(244.40±43.43)min更长(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的(3.22±0.73)、(3.66±0.82)、(4.98±0.82)、(11.09±1.24)d相比,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2.32±0.34)d、首次排便时间(2.55±0.64)d、引流管拔除时间(3.04±0.67)d、住院时间(9.20±1.02)d更短(P<0.05)。与对照组的31.25%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更低(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效果,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但手术时间有所延长,总体上看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切除 宫颈原位癌 腹腔镜 开腹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李志荣 樊彩霞 +2 位作者 张越 陈月 杨彩虹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加速康复外科(ERAS...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管理,实验组在常规ERAS路径管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 h内、24 h、48 h给予电刺激治疗30 min,收集2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2 h、6 h、24 h、48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凝血指标及血栓形成情况,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分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酶原(FIB)、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患者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不影响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疼痛 后恶心呕吐 经皮穴位电刺激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张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金乡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32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金乡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32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分析中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并赋值,以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5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67%(15/32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龄化、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留置尿管时间>1d、CRP异常升高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龄化、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留置尿管时间>1d、CRP异常升高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复合保温措施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探讨
20
作者 罗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探讨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常规保温措施,实验组患... 探讨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常规保温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程度、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体位舒适性、温度感知、疼痛控制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绪、躯体感觉和行为反应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后情绪、食欲、身体不适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保温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保温措施 腹腔镜子宫切除 负性情绪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