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插管困难型ERCP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德辉 曾安祥 +1 位作者 池桂林 钟雄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插管困难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时胆管插管困难病例53例,根据辅助插管方法分为双导丝技术+经胰管乳头...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插管困难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时胆管插管困难病例53例,根据辅助插管方法分为双导丝技术+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组(实验组)、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耗时、手术平均耗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成功插管平均耗时(5.82±0.64)min,明显小于对照组(9.90±0.97)min(P<0.05);两组手术平均耗时、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比单一的应用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能更有效缩短插管时间,同时不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技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 困难性插管 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插管成功率的影响
2
作者 张志东 刘旭 +5 位作者 滕进波 张丽红 徐安 王茹 苏建平 相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的90例ERCP困难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的90例ERCP困难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导丝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插管时(T_(1))、插管后5 min(T_(2)),观察组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成功插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胰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应用于ERCP困难插管患者中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成功插管耗时,也能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技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 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困难插管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丝术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唐尚军 白梅 +5 位作者 王于梅 罗涛 邢明珍 谭向红 邓芳 余灏东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2207-22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DGT)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TPS)在困难性胆管插管(DSBC)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ERCP插管时DSBC患者152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单导丝技术(SGT)组(对照组)、DGT组和...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DGT)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TPS)在困难性胆管插管(DSBC)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ERCP插管时DSBC患者152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单导丝技术(SGT)组(对照组)、DGT组和TPS组,比较3组患者插管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GT组、TPS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6.47±1.84)min、(5.29±2.01)min,显著低于SGT组的(8.17±2.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T组、TPS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4.45%、93.75%,显著高于SGT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7%,TPS组并发症发生率20.83%,SGT组并发症发生率30.43%,DGT组和TPS组与S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继续SGT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DGT、TPS均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 困难性胆管插管 双导丝技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价
4
作者 唐睿 张海阳 +3 位作者 曹学冬 宋鑫 陈晓东 张晞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ERCP插管,不做胰管切开,研究组在行常规ERCP插管的基础上,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成功插管率和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血淀粉酶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预切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的反流性胆管炎和复发性胰腺炎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成功插管时间缩短,成功插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血淀粉酶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穿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研究组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2个月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降低,术后3、6和12个月复发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对ERCP困难插管患者全身炎症影响较轻,血淀粉酶指标正常,且未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插管成功率,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胰管括约肌切开 血淀粉酶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隐匿性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术后血清GGT、瘦素、血尿酸水平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
6
作者 李乃树 曹登义 +4 位作者 陈正民 姚超 马强 孙发缔 许兆龙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瘦素、血尿酸水平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20年5月至2023...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瘦素、血尿酸水平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测定血清GGT、瘦素、血尿酸水平,术后3 d观察结石清除情况;术后随访1年,统计结石复发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GGT、瘦素、血尿酸水平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结果165例患者采用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后,取石成功163例(98.79%),取石未成功2例(1.21%)。术后3 d血清GGT、瘦素、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163例取石成功患者中复发10例(6.13%),未复发153例(93.87%)。与未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血脂比例及术后3 d血清GGT、瘦素、血尿酸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血清GGT、瘦素、血尿酸水平均与结石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而术后血清GGT、瘦素、血尿酸水平与结石复发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Γ-谷氨酰转移酶 瘦素 血尿酸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胆管插管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伟 黄晓俊 +5 位作者 金安琴 王祥 刘子燕 樊红 冯彦虎 高峰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7-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针状刀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两种方式在胆管插管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观察其ERCP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7月行ERCP的20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行乳头... 目的探讨针状刀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两种方式在胆管插管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观察其ERCP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7月行ERCP的20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行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145例患者分为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法、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法两组,比较两种预切开方法在胆管插管困难ERCP中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行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者占7.2%(145/2012),预切开术病例ERCP总成功率为92.4%(134/145);其中经胰管预切开组成功率89.9%(80/89),针状刀预切开组96.4%(54/56),并发术后急性胰腺炎前者4.5%(4/89),后者1.8%(1/56),前者无穿孔发生,后者穿孔1例,占1.8%(1/56),均经治疗后康复,无术后出血及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两种预切开方法对胆管插管困难ERCP成功率的提高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胆管插管困难ERCP的应用中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成功率;虽然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法术后胰腺炎发生较针刀法高,但不同预切开方式对提高插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锦 宋汉明 +6 位作者 沈颖洲 方清流 范志宁 文卫 王翔 仲恒高 熊观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共199例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共199例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分为A、B两组,A组直接采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143例患者;B组采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56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组胆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7.4%(125/143)、96.4%(54/56)。两组患者并发出血比率分别为:10.5%(15/143)、1.8%(1/56);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6%(8/143)、5.3%(3/56);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3.3%(19/143)、3.6%(2/56);两组均无穿孔或死亡病例。组间比较,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胆管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出血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可以提高困难ERCP的胆管插管成功率、降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切开 胰管支架植入 困难ERCP 插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
9
作者 麦麦提江·麦麦提明 朱功兵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5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9例)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267...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5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9例)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267例)行早期EST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变化,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WBC、D-D及AMY水平均明显下降,ALT、AST、TBIL及GGT水平均有所提高(P 0.05)。结论:早期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且对患者肝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腺炎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11
作者 马东明 顾小晖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3-05两家医院收治的2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3-05两家医院收治的2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104例)与ERCP+EST组(168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结果LCBDE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于ERCP+EST组,术中出血量多于ERCP+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石一期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ERCP+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RCP+EST相比,虽然LCBDE术的引流管留置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其在结石一期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应根据有关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 逆行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胰腺炎的预防及护理
12
作者 龙晓英 谢海燕 +1 位作者 刘同英 熊弦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859-860,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0±17岁.术前均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单纯性胆总管结石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25例,其中因胆总管内残留结石并胆总管下端狭窄而带T管引...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0±17岁.术前均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单纯性胆总管结石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25例,其中因胆总管内残留结石并胆总管下端狭窄而带T管引流7例.术中胰管显影32例,未显影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腺炎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下端狭窄 护理 平均年龄 慢性腺炎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探究
13
作者 蒙冠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3-0086,共4页
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1.10-2023.10期间收治60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基于治疗方案不同分成普通组(n=50)和研... 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1.10-2023.10期间收治60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基于治疗方案不同分成普通组(n=50)和研究组(n=10),分别行常规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相较于普通组,研究组的腹痛、发热、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也相应减少,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方面效果突出,可以满足临床患者的治疗要求,在临床推广普及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腺炎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困难插管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14
作者 唐睿 张海阳 +4 位作者 曹学东 宋鑫 陈晓东 李甫 张晞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比较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2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ERCP困难插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沿胰管括约肌切开后不... 目的比较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2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ERCP困难插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沿胰管括约肌切开后不同的处理方法,选择其中采用双导丝技术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采用胰管支架置入+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8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胆管插管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胆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淀粉酶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7.1%)胰腺炎,对照组出现11例(1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性胰腺炎,仅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反流性胆管炎(P<0.05)。结论ERCP困难插管时,与双导丝技术相比,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可缩短胆管深插管时间,避免产生胰腺炎,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支架置入 双导丝技 经胰括约肌切开 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宛星宇 毛屏 +1 位作者 范中宝 柳青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58-316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接受ERCP+EST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接受ERCP+EST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术后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将总人群分为高风险人群亚组和平均风险人群亚组,分为观察组a(n=31)和对照组a(n=27)、观察组b(n=15)和对照组b(n=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PEP发生率降低、腹痛持续时间减少、腹胀持续时间减少、恢复进食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少、VAS疼痛评分降低、QoR⁃15评分升高、术后血淀粉酶(AMS)及血脂肪酶(LPS)降低(P<0.05)。平均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呕吐次数增多、恢复进食时间减少(P<0.05)。结论针对高风险人群,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可以有效预防PEP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康复质量;但针对平均风险人群,NSAIDS对于PEP的发生、手术预后及术后康复质量无明显改善,且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及一定程度上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急性腺炎 并发症 高风险人群 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ERCP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庆 秦明放 +3 位作者 勾承月 李宁 王震宇 邹富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安全性做回顾性评价. 方法:385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示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拉式弓状推进刀或针状刀行乳头预...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安全性做回顾性评价. 方法:385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示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拉式弓状推进刀或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术(PST),观察预切开术的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 结果:全组385例患者行PST后,ERCP诊治成功362例(94.0%),失败23例(6.0%).第一次操作成功率90.1%,其中单纯使用推进刀成功率67.8%,联合应用针状刀后成功率升至86.2%;完全采用针状刀切开成功率91.2%.术后并发症23例(5.9%),包括出血6例,轻型胰腺炎8例,高胰酶血症4例,穿孔1例,急性胆囊炎4例,无内镜相关死亡. 结论:乳头预切开术是EPCP诊疗困难时成功进入胆道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是常规ERCP诊疗技术的有益补充,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在提高ERCP诊疗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困难ERCP 酶血症 急性胆囊炎 内镜微创治疗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俊景 毕淑娟 +3 位作者 赵丹瑜 邢宏萍 裴宪琴 杨少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522-1523,共2页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以创伤小、痛苦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胆总管患者选择此微创技术取石治疗[1]。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经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其相关并发症越...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以创伤小、痛苦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胆总管患者选择此微创技术取石治疗[1]。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经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其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短期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其远期并发症则更是内外科医师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焦点,比如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胆管结石形成,胆管狭窄,甚至胆管癌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PBD)由于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一度被认为是EST的替代技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在2010版ERCP诊治指南中指出EPBD可以作为替代EST的一种处理方式,尤其适合年轻患者、胆囊未切除患者、肝硬化或凝血功能差患者、憩室旁乳头患者、乳头有效切开困难以及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2]。但是许多研究报道EPBD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并有死亡,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3]。并且EPBD多用于直径<10 mm的结石。2003年,Ersoz等率先报道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对于直径>15 mm的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2]。目前我中心采用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经典方法,既克服了单纯EST大切开带来的出血风险,又避免了单纯球囊扩张带来术后胰腺炎的风险,成功高,并发症小,现将护理配合技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治疗 较大结石 护理配合 乳头括约肌扩张 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航 刘福建 +2 位作者 廖远庄 陆兆炯 贾秋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0-1262,1268,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应用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41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胆管插管困难时,即采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梨状刀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应用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41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胆管插管困难时,即采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梨状刀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全组41例行预切开后,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37例,成功率90.2%。术后并发症7例(17.1%),包括出血3例,轻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1例。结论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胆管造影 胆管插管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在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3 位作者 王炳芳 张丽 包洁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 EST+EPBD组,每组20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学指标、术后炎症指标、手术并发症、住院情况指标以及随访情况指标。结果 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和s EST+EPBD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s EST+EPBD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EST组和s EST+EPBD组1年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并均成功实现胆囊切除,而对照组12例复发,仅10例完成胆囊切除。s EST+EPBD组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EST组,而总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EST组(P<0.05);然而,随访1年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并均最终实现胆囊切除,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s EST+EPBD是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术后并发,有利于患者间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腺炎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球囊扩张(EPBD)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福建 韦爱昌 +2 位作者 关航 廖远庄 陆兆炯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2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OlympusJF2 4 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PSD 2 0型高频电发生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治疗胆胰疾病的系列器械 ,对具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者 ...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OlympusJF2 4 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PSD 2 0型高频电发生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治疗胆胰疾病的系列器械 ,对具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者 ,实施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共治疗胆胰疾病患者 2 5例 ,其中胆管结石 10例、胆总管癌 3例、胰头癌 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2例、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 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6例、胰管结石 1例 ,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有 3例并发轻症急性胰腺炎 ,无穿孔及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具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者 ,实施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进行相应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治疗 内窥镜检查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