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目的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临床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TcPO_(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BMI、进食后2 h C肽及TcP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6.215、5.849,P<0.05)。糖尿病病程、血清尿酸(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7、5.789、5.621、5.285,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D-二聚体、进食后2hC肽、TcPO_(2)均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肽水平、经皮氧分压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84、0.769、0.861,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经皮氧分压及血清D-二聚体三者联合检测对其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前后经皮氧分压(P_(tc)O_(2))相关指标与常用氧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6 h持续监测P_(tc)O_(2),并于0 h、6 h行氧负荷试验(OCT)、动脉血气分...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前后经皮氧分压(P_(tc)O_(2))相关指标与常用氧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6 h持续监测P_(tc)O_(2),并于0 h、6 h行氧负荷试验(OCT)、动脉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_(tc)O_(2)值、OCT值(吸入纯氧10 min后P_(tc)O_(2)值-基础P_(tc)O_(2)值)与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_(cv)O_(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 h后P_(tc)O_(2)及ΔP_(tc)O_(2)(6 h P_(tc) O_(2)~0 h P_(tc)O_(2))均与乳酸清除率呈正相关(r=0.386和0.555,P<0.05),ΔP_(tc)O_(2)与ΔS_(cv)O_(2)(6 h S_(cv)O_(2)~0 h S_(cv)O_(2))呈正相关(r=0.377,P<0.05),ΔOCT(6 h OCT~0 h OCT)与ΔS_(cv)O_(2)呈正相关(r=0.372,P<0.05)。复苏6 h后,P_(tc)O_(2)改善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在乳酸清除率、6 h S_(cv)O_(2)、去甲肾上腺素需求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改善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前后P_(tc)O_(2)、OCT的变化与乳酸清除率、S_(cv)O_(2)变化值相关,有可能用于评估复苏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背景:一般情况下经皮氧分压测定有氧能力水平越高,安静状态时值越高,训练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提示机体疲劳加深,肌肉缺氧程度加大,机能状态下降,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则反之。目的:分析6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经皮氧分压...背景:一般情况下经皮氧分压测定有氧能力水平越高,安静状态时值越高,训练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提示机体疲劳加深,肌肉缺氧程度加大,机能状态下降,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则反之。目的:分析6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特点与其训练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整个高原训练板块分为高原前、高原训练、高原后3个阶段,每周运动员休息时早晨空腹状态下使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对10名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无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乳酸值的变化;同时在上高原前1周及下高原后2周分别对运动员进行测功仪6 km及6级负荷测试。结果与结论:(1)高原训练中经皮氧分压、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呈现出"W"型变化趋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呈现"V"型变化趋势。(2)结果说明:高原训练"平原阶段储备体能、高原训练前期加量后期加度"的训练模式较为合理,可为今后高原训练提供一个较好的范式;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尤其是二者比值对评价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的刺激程度有着重要参考作用;经皮氧分压测定还量化了高原训练中运动员毛细血管的含氧量;建议将经皮氧分压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应用于运动员有氧能力变化的监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临床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TcPO_(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BMI、进食后2 h C肽及TcP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6.215、5.849,P<0.05)。糖尿病病程、血清尿酸(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7、5.789、5.621、5.285,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D-二聚体、进食后2hC肽、TcPO_(2)均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肽水平、经皮氧分压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84、0.769、0.861,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经皮氧分压及血清D-二聚体三者联合检测对其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文摘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前后经皮氧分压(P_(tc)O_(2))相关指标与常用氧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6 h持续监测P_(tc)O_(2),并于0 h、6 h行氧负荷试验(OCT)、动脉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_(tc)O_(2)值、OCT值(吸入纯氧10 min后P_(tc)O_(2)值-基础P_(tc)O_(2)值)与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_(cv)O_(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 h后P_(tc)O_(2)及ΔP_(tc)O_(2)(6 h P_(tc) O_(2)~0 h P_(tc)O_(2))均与乳酸清除率呈正相关(r=0.386和0.555,P<0.05),ΔP_(tc)O_(2)与ΔS_(cv)O_(2)(6 h S_(cv)O_(2)~0 h S_(cv)O_(2))呈正相关(r=0.377,P<0.05),ΔOCT(6 h OCT~0 h OCT)与ΔS_(cv)O_(2)呈正相关(r=0.372,P<0.05)。复苏6 h后,P_(tc)O_(2)改善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在乳酸清除率、6 h S_(cv)O_(2)、去甲肾上腺素需求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改善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前后P_(tc)O_(2)、OCT的变化与乳酸清除率、S_(cv)O_(2)变化值相关,有可能用于评估复苏的有效性。
文摘背景:一般情况下经皮氧分压测定有氧能力水平越高,安静状态时值越高,训练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提示机体疲劳加深,肌肉缺氧程度加大,机能状态下降,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则反之。目的:分析6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特点与其训练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整个高原训练板块分为高原前、高原训练、高原后3个阶段,每周运动员休息时早晨空腹状态下使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对10名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无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乳酸值的变化;同时在上高原前1周及下高原后2周分别对运动员进行测功仪6 km及6级负荷测试。结果与结论:(1)高原训练中经皮氧分压、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呈现出"W"型变化趋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呈现"V"型变化趋势。(2)结果说明:高原训练"平原阶段储备体能、高原训练前期加量后期加度"的训练模式较为合理,可为今后高原训练提供一个较好的范式;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尤其是二者比值对评价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的刺激程度有着重要参考作用;经皮氧分压测定还量化了高原训练中运动员毛细血管的含氧量;建议将经皮氧分压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应用于运动员有氧能力变化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