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7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朱铁兵 杨志健 +2 位作者 王连生 黄峻 马文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性的对 37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3 8% (有 2例失...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性的对 37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3 8% (有 2例失败 )。 2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1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2 6处存在≥ 70 %的狭窄病变 ,适合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2 6处病变有 4处PTCA疗效满意 ,2 2处行PTCA +支架术 ,植入支架 31只。狭窄从 (81± 12 ) %降低至 (10 6± 7 4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6± 0 12 )mm增加至 (3 0 8± 0 32 )mm。 6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4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 3% (1例术后的桡动脉闭塞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可行 ,其具有穿刺部位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可选择性的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临床应用 疗效 血管并发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临床分析(附78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晓利 李永来 +2 位作者 李臻 于秀清 张晓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14-115,共2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器材的小型化,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为一种首选方法.桡动脉位置表浅,无重要静脉及神经伴行,穿刺术后止血可靠易行,患者痛苦少.我院2002年10月开始首选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器材的小型化,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为一种首选方法.桡动脉位置表浅,无重要静脉及神经伴行,穿刺术后止血可靠易行,患者痛苦少.我院2002年10月开始首选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现将2002年10月-2003年4月的78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徐卫亭 陈建昌 +3 位作者 洪小苏 江建良 张强 于荣水 《苏州医学》 2004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穿刺时间为3.10±0.9...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穿刺时间为3.10±0.97分钟,穿刺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但不影响手的功能,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血管直径等指标相比无差异。结论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首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应用 并发症 术后 血管直径 术前 患者 指标 目的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慧 陈如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TR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TR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6例),术后分别使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和弹力加压绷带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末梢循环情况、疼痛程度、护士操作时间及局部持续压迫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梢循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操作时间、局部压迫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进行TRI术后患者的压迫止血,有利于提高TRI术后止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方便护士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压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桡动脉压迫器 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 止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和贵 柯永胜 +8 位作者 杨浩 纪勤炯 曹蘅 王安才 芮世宝 唐军 吴明 蔚有权 刘文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率...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率为98.3%;造影成功112例,成功率为92.5%,9例失败,其中7例为老年女性患者;14例行PCI治疗。局部血肿1例(0.9%),术后无桡动脉闭塞、出血、夹层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病人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选择病例时对于身材矮小、桡动脉搏动细弱的老年女性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刺术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卫亭 洪小苏 +3 位作者 陈建昌 江建良 张强 余荣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6,123,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等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卫亭 洪小苏 +3 位作者 陈建昌 江建良 张强 余荣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立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2期2788-2788,共1页
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CAG)和介入治疗(PCI)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它较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局部穿刺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体位限制等优点,通过介绍25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从术后观... 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CAG)和介入治疗(PCI)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它较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局部穿刺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体位限制等优点,通过介绍25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从术后观察、体位、伤口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苓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551-1551,共1页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SI)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可靠方法。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其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肱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者,可缩短住院时间,...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SI)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可靠方法。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其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肱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伍树花 刘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于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行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4)、研究...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于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行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4)、研究组(n=64)。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前臂肿胀值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疼痛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外敷联合中医护理在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缓解前臂肿胀程度,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中医护理 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 前臂肿胀 前臂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11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痉挛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张征民 郭蓉 余刚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时发生严重桡动脉痉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后因桡动脉入路困难,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时发生严重桡动脉痉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后因桡动脉入路困难,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指引导管均顺利通过桡动脉阻力段,到达主动脉窦底,完成PCI;除穿刺点少量渗血1例、穿刺前臂发生轻度瘀血2例外,余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点出血。18例患者均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可较为有效地处理桡动脉痉挛患者行PCI困难的问题,帮助顺利完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避免患者再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球囊辅助通过技术 桡动脉痉挛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及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刘晓罡 付乃宽 +2 位作者 邵独婧 张鹏 张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T2DM患者364例,根据既往是否使用利拉鲁肽分为利拉鲁...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T2DM患者364例,根据既往是否使用利拉鲁肽分为利拉鲁肽组145例和对照组219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校正混杂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患者220例,每组110例。比较匹配后2组PCI术前及术后48 h血清肌酐(Scr)、尿素(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比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及CIN发病率的差异,并在出院后随访18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拉鲁肽对CIN发生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log rank检验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 利拉鲁肽组术后48 h Scr、BUN、NGAL、hs-CRP、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利拉鲁肽组术后48 h CIN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27%vs 16.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利拉鲁肽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CIN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41,95%CI:0.128~0.906,P=0.031)。中位随访时间14.75(12.60,16.33)个月,利拉鲁肽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og rank χ^(2)=5.656,P=0.017)。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减少老年T2DM患者PCI术后CIN及MACE的发生,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 2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 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汤勇 罗裕 +2 位作者 颜艳 帅文欢 马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9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21例和预后良好组79例。以患者PCI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壁运动改善为“金标准”,统计MCE检测存活心肌结果,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心功能指标和MCE定量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MCE定量参数、心功能指标与存活心肌节段数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MCE定量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MCE定量参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MCE定量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CE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5%、90.91%,准确率为91.97%。预后不良组患者存活心肌节段<4个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CI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预后良好组(χ2/t=4.571、2.883、2.948,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MCE定量参数峰值强度(A)、曲线斜率(β)、心肌血流量(A·β)低于预后良好组,灌注计分指数(PSI)高于预后良好组(t=3.077、2.393、3.831、2.989,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β、A·β、LVEF、LVFS与存活心肌节段数呈正相关,PSI与存活心肌节段数呈负相关(r=0.652、0.609、0.667、0.685、0.647、-0.627,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3个月PSI与LVEF、LVFS呈负相关,A、β、A·β与LVFS、LVEF呈正相关(r=-0.801、-0.662、0.705、0.781、0.752、0.727、0.593、0.6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3个月A、β、A·β、PSI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相关(OR=4.322、3.672、6.670、0.648,P<0.01);PCI术后3个月MCE定量参数A、β、A·β、PSI均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预后,四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预测效能高于各参数单独预测。结论MCE检查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定量参数A、β、A·β、PS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存活心肌 心肌声学造影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价值
15
作者 熊丹东 夏日辉 +3 位作者 杨圆珍 熊辉 吴高祥 徐仕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究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8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究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8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FFR诊断,依据FFR结果判定PCI方式。对比两组支架置入数量、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结果:观察组支架置入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6MWD、SAQ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6MWD、S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联合FFR,对PCI术的方式具有显著的评估价值,提高临床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PCI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16
作者 罗阳 姜振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 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进行PCI治疗的42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病历资料,按照穿刺介入路径分为22例对照组(常... 目的 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进行PCI治疗的42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病历资料,按照穿刺介入路径分为22例对照组(常规桡动脉入路穿刺)与20例观察组(经远端桡动脉入路穿刺),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压迫止血时间、术后6 h视觉模拟法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压迫止血时间及术后6 h视觉模拟法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中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但穿刺置管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LRP3水平和造影剂用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提拉柯孜·图尔荪 魏海燕 +1 位作者 努尔巴哈尔·热木图拉 杨和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78-3382,共5页
背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首选治疗方式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术后患者多发造影剂肾病(CIN),CIN会显著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 背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首选治疗方式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术后患者多发造影剂肾病(CIN),CIN会显著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造影剂用量对STEMI患者PCI术后CIN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12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STEMI且急诊行PCI术的2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24、48 h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61例,非CIN组196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术中造影剂用量。患者入院第2天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和血清NLRP3水平,同时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发生CIN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LRP3水平及造影剂用量对CIN的诊断价值。结果CIN组患者男性比例、术前血尿酸、白蛋白低于非CIN组,造影剂剂量、NLRP3高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造影剂用量增加(OR=1.008,95%CI=1.001~1.015,P=0.017)、血清NLRP3水平升高(OR=1.139,95%CI=1.054~1.230,P=0.001)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造影剂用量、血清NLRP3水平以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CI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716~0.879)、0.885(95%CI=0.828~0.942)、0.939(95%CI=0.896~0.981)。结论在STEMI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和血清NLRP3水平是PCI术后CIN的危险因素,可作为PCI术后CIN的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应用对CIN的诊断价值较为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压迫联合多阶梯自动减压法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
18
作者 乔积民 周小平 +2 位作者 施一航 王志梅 常芸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气囊压迫联合多阶梯自动减压法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在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3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 目的探讨气囊压迫联合多阶梯自动减压法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在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3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21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气囊压迫器实施三级阶梯人工压迫止血,观察1组与观察2组术后采用定制压力阶梯式压迫仪对气囊压迫器分别实施三级阶梯、五级阶梯自动压迫止血。比较3组患者术后(CAG后至撤除气囊压迫器)穿刺处出血率、延时取压率、桡动脉狭窄率、桡动脉闭塞率及护理工作时间,并记录术后和术后1 h松压前疼痛评分、心率、血压情况。结果观察2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率、延时取压率、桡动脉狭窄率与闭塞率均优于对照组与观察1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护理工作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 h松压前疼痛评分、心率、收缩压均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术后1 h松压前疼痛评分、心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气囊压迫联合五级阶梯逐步自动减压法压迫止血,可以有效降低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护理工作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气囊压迫器 老年 阶梯式压迫 压迫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明生 李明昌 +10 位作者 王河 洪衡 肖毅 杨光 罗静 王磊 王红梅 韩献华 刘晓珊 谭丽玲 闫德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1,共1页
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但对有严重股髂动脉病变、溶栓治疗、不能平卧等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多,且平卧12小时对患者痛苦不堪.我们观察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桡动脉途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平卧 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 并发症 临床分析 观察 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欢欢 刘丹 +8 位作者 郭继东 王磊 张强 奴尔巴哈提·黑沙 韩艺辉 王喜萍 张博 袁晋青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分析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6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经鼻烟壶区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患... 目的:分析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6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经鼻烟壶区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患者在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时应用血管超声观察桡动脉和远端桡动脉的闭塞发生率、血管管腔直径以及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120例患者中,5例穿刺失败,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5.8%;另有7例导丝上行困难,更改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0%(108/120);40例(37.0%,40/108)行PCI,术后仅1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无皮下血肿发生。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与桡动脉管腔直径比较,远端桡动脉管腔直径术前[(2.50±0.39)mm vs.(2.88±0.45)mm]、术后1个月[(2.38±0.45)mm vs.(2.77±0.46)mm]均较小,远端桡动脉管腔面积术前[(5.05±1.61)mm^(2)vs.(6.78±2.52)mm^(2)]、术后1个月[(4.58±2.24)mm^(2)vs.(6.29±2.08)mm^(2)]均小于桡动脉管腔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1例(1.6%)患者血管超声发现桡动脉闭塞。所有患者均无远端桡动脉闭塞。结论: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安全、有效,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区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