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
1
作者 钟波 邹国荣 +2 位作者 张冬根 胡友珠 罗庆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皮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6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观察组),50例经皮层入路手术(对照组)。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皮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6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观察组),50例经皮层入路手术(对照组)。术后24 h内复查CT计算血肿残存率,术后3、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定预后;术后12个月进行言语功能测定。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残余率(16.7%,6/36)明显低于对照组(44.0%,22/50;P<0.05);观察组术后3、12个月GOS评分[分别为(3.42±0.50)分、(4.24±0.4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04±0.40)、(3.78±0.42)分;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言语功能恢复良好率(84.8%,28/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4%,26/43;P<0.05)。结论与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清除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血肿残存率低,言语功能可得到良好保护,能最大限度保护病人神经功能并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显微手术 经侧裂-岛叶 经皮层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艳军 邢婷婷 孙政 《安徽医学》 2018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 目的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20例(经皮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观察组(2.4±0.4)h,对照组(3.1±0.6)h]、残余血肿少[观察组(9.2±4.1)mL,对照组(12.7±3.9)mL],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观察组18例,对照组9例)、6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0例)预后良好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高、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侧裂 经皮层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亮 张党林 王东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2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50例HICH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行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B组行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 目的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50例HICH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行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B组行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差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48 h残余血肿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7 d脑水肿体积、住院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ADL、GO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出血、脑梗死、尿路感染、癫痫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皮层入路相比,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ICH效果更优,且创伤小、安全性高、血肿清除量高且脑水肿体积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皮层入路 经侧裂 显微手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入路、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力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36-37,共2页
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经侧裂入路或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48h内颅内残余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经侧裂入路或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48h内颅内残余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86% 对照组为14.29% 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轻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 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或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经皮层入路,前者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 经侧裂 经皮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经侧裂入路、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治疗价值
5
作者 陈飞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7-29,共3页
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经侧裂入路、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分析该类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8例,将入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组研究,其... 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经侧裂入路、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分析该类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8例,将入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组研究,其中2020年6月~8月期间住院患者为对照组,34例;9月~12月期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共34例。对照组应用经皮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评估,主要对围术期患者生理指标、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态重点分析。结果:围手术期生理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小时残余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其优势在于手术操作时间短,能够将血肿清除较为彻底,减少创伤性脑水肿,对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裂 经皮层入路 显微手术 HI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层脑室入路切除丘脑肿瘤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立权 徐启武 +1 位作者 徐伟 徐荣 《现代医学》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丘脑肿瘤的切除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7例丘脑肿瘤采用改良经皮层脑室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并获得6个月至3年的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11除、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经皮层脑室入路... 目的探讨提高丘脑肿瘤的切除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7例丘脑肿瘤采用改良经皮层脑室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并获得6个月至3年的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11除、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经皮层脑室入路可提高丘脑肿瘤的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肿瘤 经皮层脑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高福源 贺昭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8期127-128,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和经皮层显微手术治疗的5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明确两种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并... 目的对比研究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和经皮层显微手术治疗的5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明确两种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并对比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侧裂-岛叶入路较经皮层入路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佳、术后出现失语及癫痫可能性低。结论显微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优于经皮层入路,该入路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治疗疗效好,对基底节出血可考虑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显微神经外科 经外侧裂 经皮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脑室前部病灶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超 黄峰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6期551-554,共4页
三脑室前部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前者起源于三脑室壁,后者起源于三脑室邻近结构。该区域毗邻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下丘脑-垂体系、Willi's环及其穿支动脉和大脑深部引流静脉,此外还与诸多记忆功能相关结构毗邻,如丘脑、乳... 三脑室前部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前者起源于三脑室壁,后者起源于三脑室邻近结构。该区域毗邻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下丘脑-垂体系、Willi's环及其穿支动脉和大脑深部引流静脉,此外还与诸多记忆功能相关结构毗邻,如丘脑、乳头体、乳头丘脑束、穹隆和内髓板,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高。神经内镜在治疗三脑室囊性病变,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包括经终板入路、经额叶皮层入路和经胼胝体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脑室前部肿瘤 经终板 经皮层入路 经胼胝体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马逵 王富元 +4 位作者 孙维晔 李爱民 陈军 刘希光 周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切除侧脑室肿瘤最佳手术入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各种因素。方法本组共4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岁,根据术前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肿瘤大小。其中经胼胝体入路23例,经皮层造瘘入... 目的切除侧脑室肿瘤最佳手术入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各种因素。方法本组共4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岁,根据术前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肿瘤大小。其中经胼胝体入路23例,经皮层造瘘入路24例。通过MRI检查明确残余肿瘤大小及复发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所有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结论侧脑室肿瘤术前应当根据肿瘤所在位置、生长范围及大小,供瘤血管的起源及静脉回流情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肿瘤 手术 经胼胝体 经皮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一 崔焕喜 +5 位作者 林令超 孙思辉 李绍山 周庆九 刘波 柳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5年8月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47例,采用经皮层入路25例、经脑沟入路22例。结果 47例肿瘤按SimpsonⅠ级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脑沟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5年8月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47例,采用经皮层入路25例、经脑沟入路22例。结果 47例肿瘤按SimpsonⅠ级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脑沟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经皮层入路(60.%;P〈0.05)。47例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为6个月。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复查CT、MRI未见肿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经脑沟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12例(54.5%),4分7例,3分2例,2分1例;经皮层入路手术的患者中,5分2例(8.0%),4分4例,3分8例,2分11例;两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符合微侵袭手术理念,术中辅助超声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也较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是对于肿瘤较大、颅内压明显增高的患者,采用经皮层入路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侧脑室三角区 显微手术 经皮层入路 经脑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层-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治疗丘脑后内侧病变
11
作者 肖华明 徐长永 +4 位作者 颜明布 孙峰 柏建峰 邹积典 隋强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层-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手术治疗丘脑后内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丘脑病变采用经皮层-脑室-脉络裂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病变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理类型:6... 目的探讨经皮层-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手术治疗丘脑后内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丘脑病变采用经皮层-脑室-脉络裂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病变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理类型:6例丘脑脓肿,4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5例星型细胞瘤2级,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4例胶质母细胞瘤。结论经皮层-侧脑室-脉络裂入路可作为丘脑后内侧病变的优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病变 经皮层.侧脑室.脉络裂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