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疗效初步探索
1
作者 黄益彪 吴俊男 陆明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PCBA)在真实世界中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PCBA治疗并随访≥6月的患者81例,统计其基线...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PCBA)在真实世界中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PCBA治疗并随访≥6月的患者81例,统计其基线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初级通畅时间。结果:PCBA技术成功率98.8%,临床成功率98.8%。未出现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靶病变长度2.5(1.15,4.15)cm,扩张后靶病变内径明显改善(4.35±0.82 mm vs 1.65±0.51 mm);靶病变最大内膜厚度明显缩小(0.72±0.19 mm vs 1.73±0.51 mm);肱动脉流量明显增加[813(644,959)mL/min vs 362(267,513)mL/min]。靶病变3月、6月、12月、24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0.1%、83.9%、52.8%、36.7%。自体瘘瘘体静脉靶病变及支架内靶病变3月、6月、12月、24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9.7%、84.5%、59.5%、42.2%及92.9%、85.7%、56.9%、38.4%。结论:PCBA可扩张内瘘狭窄部位内径,明显改善内瘘流量,对支架内狭窄的治疗疗效同样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瘘狭窄 紫杉醇涂层内血管成形术 初级通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郭锐锋 李丹 周芬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4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彩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对照组术中应用刻痕球囊扩张血管成形,观察组术中应用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流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7)。治疗前,两组肱动脉血流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肱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肱动脉血流量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g、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g、D-D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流指标、凝血功能,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彩超 经皮扩张血管成形术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管补片成形术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王彦江 杜艳彬 +1 位作者 王建丽 冯胜刚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452-456,462,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补片成形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和患者负担,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体AVF狭...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补片成形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和患者负担,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体AVF狭窄收治的患者7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接受自体血管补片成形术,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PTA。比较两组间术前及术后AVF狭窄部位的内径、肱动脉自然血流量、血液透析泵控流量、静脉压、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及不同时间点(3、6、9月)的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液透析泵控流量、狭窄血管内径以及肱动脉自然血流量均显著升高,术后的静脉压以及肱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无出血情况发生,观察组出血的发生率为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的3、6月初级通畅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9月的初级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3、6、9月的次级通畅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内3、6、9月的次级通畅率较初级通畅率均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内3月次级通畅率高于其初级通畅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6、9月的次级通畅率显著高于其初级通畅率(P<0.001)。结论自体血管补片成形术在AVF狭窄应用中的疗效确切,较PTA术远期通畅率更高、花费更低,是治疗AVF狭窄的一种可行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片成形术 扩张成形术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内瘘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超引导的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价值研讨
5
作者 余前会 陈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58-061,共4页
探究基于彩超引导的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超声科,纳入对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共抽取100例,均分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以基于彩... 探究基于彩超引导的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超声科,纳入对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共抽取100例,均分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以基于彩超引导的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内瘘重建术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各指标结果作比较。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内瘘通畅率)进行比较,结果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超声参数相比,观察组数据更占据优势(P<0.05)。结论 基于彩超引导的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提高内瘘通畅率,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彩超引导 静脉内瘘扩张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及通畅率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刘旭廷 鞠少荣 +1 位作者 陈泳金 张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5期793-79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及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20例,均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超声参数(血管狭窄处内径、肱...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及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20例,均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超声参数(血管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和透析血流量),术后随访1年统计初级通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入院行超声引导下PTA手术,成功114例,成功率为95.00%;上述手术成功患者术后3、6个月及1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9.47%、78.07%、66.67%。不通畅组年龄≥60岁、高血压、高脂血症、狭窄类型Ⅰ型、狭窄程度重度、狭窄部位钙化及狭窄长度≥3cm占比高于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性别、糖尿病、原发疾病等其他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脂血症、狭窄长度≥3cm是影响超声引导下PTA手术术后1年初级通畅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短期效果良好,术后初级通畅率受多因素影响,需强化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引导下扩张成形术 初级通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7
作者 李海权 马改改 +5 位作者 刘小军 苏丹 吕亚瑞 王新宏 韩振华 邓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676-682,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共47例,其中ACS组22例,CCS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并发症、临床成功率及术后30 d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估IVL治疗ACS及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ACS组支架置入成功21例(21/22;95.5%),CCS组支架置入成功25例(25/25;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ACS组1例(1/22;4.5%)、CCS组3例(3/25;12.0%)患者术中IVL球囊破裂,ACS组1例(1/22;4.5%)患者IVL钙化斑块修饰后慢血流,两组均无IVL相关血管夹层及靶血管破裂发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0 d时发生MACE 3例,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比4.0%,P=0.593)。结论对于ACS及CCS患者,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均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经皮冠状动脉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例
8
作者 李德剑 陈松 +8 位作者 徐超 姜雪 王波 冯建飞 宋东邦 张国辉 王明权 王伟民 张大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95-297,共3页
过去30年间,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X线和床旁超声指导下完成。但仍有部分大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失败。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精准可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该类高龄复杂病例的成功率。本病例报道2例重... 过去30年间,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X线和床旁超声指导下完成。但仍有部分大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失败。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精准可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该类高龄复杂病例的成功率。本病例报道2例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经心腔内超声引导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治疗二尖瓣狭窄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内超声 经皮二尖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9
作者 任莉 郭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心静脉狭窄的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24例)和B组(16例)。A组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心静脉狭窄的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24例)和B组(16例)。A组采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B组加以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B组的一期通畅率高于A组(P<0.05);B组的每条静脉腔内操作次数多于A组,一期通畅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B组的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大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B组的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中,相较于单纯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结合经皮支架植入术有助于提高一期通畅率,促进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及凝血功能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徐超 万其 +1 位作者 杨兆丰 官泽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0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均使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血栓溶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 目的探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均使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血栓溶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62例患者中,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为61例(98.39%),有1例因下腔静脉长段闭塞而反复扩张无法开通;其中,新鲜血栓25例,均行经导管溶栓后清除,其余为陈旧性血栓,在1个月内完全溶解率为93.44%(57/61);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无症状性肺栓塞、死亡病例。患者术后PLT(131.65±37.02)×10^(9)/L、HDL-C(1.15±0.21)mmol/L均高于术前的(108.94±46.36)×10^(9)/L、(0.93±0.28)mmol/L,ALP(88.19±40.63)U/L、DBil(21.02±7.59)μmol/L均低于术前的(111.57±57.48)U/L、(24.89±9.98)μmol/L(P<0.05);手术前后WBC、RBC、Hb、ALB、ALT、AST、TC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及血栓溶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调节PLT、HDL-C等水平,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血栓 扩张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球囊下腔静脉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建立 张大新 张长喜 《临床外科杂志》 1995年第4期200-201,共2页
本文报道76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穿刺球囊下腔静脉成形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心律紊乱(100%)、呼吸困难(55.3%)、心前区不适(52.6%)为主要表现,下腔静脉穿孔1例,心包积液和血栓形成各1... 本文报道76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穿刺球囊下腔静脉成形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心律紊乱(100%)、呼吸困难(55.3%)、心前区不适(52.6%)为主要表现,下腔静脉穿孔1例,心包积液和血栓形成各1例,肝性脑病1例,文中分析了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要点,并提出了取得最佳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注意事项。我们认为:使用高质量材料的导管,操作技术的熟炼和抗凝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三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段 下腔静脉阻塞 下腔静脉 布-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聪 冯波 吴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1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均应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管情况。结...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1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均应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管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所有患者均未见血管出血、破裂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狭窄处内径(4.37±0.58)mm、透析血流量(251.37±18.29)ml/min大于术前的(2.01±0.56)mm、(182.24±15.19)ml/min,狭窄处峰值流速(210.67±30.45)cm/s慢于术前的(490.50±44.3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半年内再干预率为5.6%(1/18), 1年内再干预率为22.2%(4/18), 1年通畅率为72.2%(13/18)。结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经皮内高压扩张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安全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春艳 杨玉金 +1 位作者 文玉梅 李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mmol·L-1,餐后2h血糖8.6~14.3(10.2±0.7)mmol·L-1;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粥样斑块脱落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2(8.6±0.6)个月,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和溃疡愈合23例(85.2%);截肢4例(14.8%),但残端愈合良好。结论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使血糖平稳,促进患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文玉先 李运梅 +5 位作者 李家莲 徐立 莫国华 韦丽玲 冯小顺 曹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4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并观其护理效果。结果 26例病例中,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2%;成功病例3个月随访血流量均可达230~250mL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1.5%;经积极处理后,并发症均治愈,未影响内瘘的扩张效果。结论综合全面、有个性化的护理及精湛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及治疗效果重要保障,并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血管内数字减影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韵岱 吕树铮 +1 位作者 柳弘 孟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BA)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共有 44例病人应用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uttingballoonangioplasty,PTC...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BA)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共有 44例病人应用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uttingballoonangioplasty,PTCBA) ,观察了 44例病人的一般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及过程相关因素、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44例病人中不稳定心绞痛和劳累型心绞痛占 81 8% (36 / 44 ) ,切割球囊技术应用于支架术前预扩张占 2 5 % (13/ 5 2 )、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占总例数的 46 1% (2 4/ 5 2 )。前降支开口病变占前降支病变的 40 6 % (13/ 32 )。病变类型以B1、B2型病变为主。PTCBA术失败合并传统球囊和支架术的病例 4例 (4处病变 ) ,原因为切割球囊术后内膜撕裂 1例、残余狭窄 >30 %的 1例及切割球囊未通过病变的 2例。 2例球囊未通过的病变分别合并中度钙化、严重扭曲。总手术成功率达 10 0 % ,切割技术手术成功率达 90 1% (4 / 44 ) ,无围术期死亡、急性心梗及急诊冠脉移植术 ,均在术后 10天内出院。平均随访 (5 3± 3 5 )个月 ,随访率为 95 % (38/ 40 )。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 ,临床心绞痛复发率 2 1 1% (8/ 38)。复查冠脉造影率为 5 0 5 %(2 1/ 38) ,被证实为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内切割成形术 手术成功率 支架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性下腔静脉腔内成形术的技术改进:双球囊导管法破膜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斌 王振堂 +3 位作者 田建民 周颖奇 景在平 曹贵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97-398,共2页
目的 探讨腔内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方法  18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段近远侧分别置入球囊导管 ,造影剂充盈球囊 ,以一侧导管为引导 ,从另一侧用导丝在下腔静脉中央实施破膜。 结果 下腔静脉闭塞长度为 1 ... 目的 探讨腔内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方法  18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段近远侧分别置入球囊导管 ,造影剂充盈球囊 ,以一侧导管为引导 ,从另一侧用导丝在下腔静脉中央实施破膜。 结果 下腔静脉闭塞长度为 1 2cm~ 8cm。 15例手术导管破膜成功 ,成功率83 3% (15 /18)。应用单球囊导管破膜成功 6例 ,并发急性心包填塞 1例 ;双球囊导管法破膜成功 9例 ,均无血管损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 双球囊导管破膜法是保证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较为安全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下空静脉成形术 技术改进 导管法 破膜 布加氏综合征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彦方 刘建英 +3 位作者 郑晓晖 胡丰朝 葛慧敏 王培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球囊导管对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进行扩张。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球囊导管对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进行扩张。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氢氯吡格雷。酌情服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统计手术成功率。术后1、3、6个月复查随访心电图、血脂情况,并询问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5.71%(24/28),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7%±9.3%降至术后的30.4%±8.5%。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活动耐量显著增加。随访6个月,3例心绞痛复发,均为手术不成功患者,无AMI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病变 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丁玲华 吴军 +3 位作者 王天义 谢明媚 吴腾南 严雄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溶栓治疗)和手术组(n=38,采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内瘘开通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段内径与血流量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48、72 h,手术组患者内瘘开通率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再次造瘘率为15.79%(6/38),低于溶栓组患者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手术组患者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5/38),与溶栓组患者的28.13%(9/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合并血管狭窄可提高内瘘再通率,降低再次造瘘率,有效扩张狭窄血管内径,提高狭窄血管血流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瘘 血管狭窄 置管溶栓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前后血浆脑利钠肽浓度近期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玉婷 孙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术前 脑利钠肽 二尖瓣成形术 经皮 BNP 血浆 研究利用 初步研究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联合规范化管理在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书凤 左栋年 +3 位作者 邹芳琴 罗娟 段丽娜 赖剑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9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venous balloon angioplasty,PTA)联合规范化管理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尿毒症AVF狭... 目的探究超声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venous balloon angioplasty,PTA)联合规范化管理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尿毒症AVF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超声下PT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规范化围期管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透析血流量、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两组峰值流速均快于治疗前,狭窄处内径均长于治疗前,透析血流量均多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对照组峰值流速快于术后即刻,狭窄处内径短于术后即刻,透析血流量少于术后即刻,观察组狭窄处内径短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观察组峰值流速慢于对照组,狭窄处内径长于对照组,透析血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及精神健康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下PTA联合规范化管理在AVF狭窄应用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静脉扩张术 规范化管理 静脉内瘘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