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与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麦合木提江·穆海麦提 胡瑞红 +3 位作者 阿力木·亚力坤 李璐 马木提·阿木丁 李前凯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对比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对比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住院的80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分别设置PEID组(40例)及FD组(40例),PEID组患者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FD组患者接受腰椎开窗椎管减压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JOA评分、ODI指数、VAS评分。结果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6个月的随访。PEI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FD组(P<0.05),但PEID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FD组(P<0.05)。PEID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F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腰椎JOA评分均在治疗后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均在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后,PEID组的腰椎JOA评分均高于FD组(P<0.05),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FD组(P<0.05)。结论经近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在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两组患者手术后腰椎JOA评分、ODI指数、VAS评分均比术前改善,但PEID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开窗管减压术 孔镜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2
作者 来冰玉 巩志超 +3 位作者 吕菲菲 韩珍珍 邱银兰 孙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局部麻醉(LA)、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局部麻醉(LA)、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7月,纳入LA、EA和GA用于PEID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患者842例,其中LA组384例、EA组166例、GA组292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SUCRA)显示,LA组在降低硬膜或神经根损伤(DNRI)发生率(80.0%)、术后感觉障碍(POD)发生率(82.2%)、失败复发率(73.5%)及改善功能障碍(69.3%)方面效果最优,但麻醉满意率低(11.0%);E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93.1%)和提高麻醉满意率(76.5%)方面效果最优,但POD发生率较高(0.4%);GA组在降低疼痛(62.1%)方面最优,但手术时间长(9.6%),且功能障碍(28.4%)及DNRI(17.9%)发生率较高。结论PEID中LA可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功能恢复,但麻醉满意率低;EA适用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满意率,但POD风险高;GA在疼痛控制上表现最佳,但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相关并发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局部麻醉 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盘切除术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LUSTA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志磊 孙国绍 +2 位作者 张一 王建法 金伟林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经椎板间入路LUSTA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9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行经椎板间入路LUSTA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8例退变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相关... 目的分析经椎板间入路LUSTA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9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行经椎板间入路LUSTA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8例退变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第7天、1个月、12个月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腰部功能。末次随访,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5.12±11.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24±9.14)mL,住院时间为(7.15±0.71)d。住院期间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引流和换药后愈合;术中硬膜破裂,造成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神经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7天、1个月、12个月时的NR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逐渐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优良率为83.33%(15/18)。结论经椎板间入路LUSTA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退变性LSS,安全可行,不仅能有效促进椎管扩大和减压、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腰背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TA脊柱内镜 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亮 陈彦平 +1 位作者 赵冲 李长宽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30-334,38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L_(5)-S_(1)节段C...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L_(5)-S_(1)节段CLDH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组: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34例,纳入PEI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33例,纳入PET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指标,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钙化类型、术后随访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TD组相比,PEI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X线透视次数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EID组的优良率为91.2%,PETD组为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PETD组术后有1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有残留的突出髓核组织未取净;PEID组有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出现硬膜撕裂但未出现脑脊液漏。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和PETD治疗CLDH均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前者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少;后者可在局部麻醉下开展,避免了全麻所致的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经椎 经椎 L_(5)-S_(1)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屈志强 孙玉录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以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以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以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椎功能恢复及下肢疼痛症状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腰椎功能ODI评分及下肢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对其进行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可以帮助其获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其对患者腰椎功能可以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更有利于减轻患者下肢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盘突出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吴龙 翟鹏 +2 位作者 赵鑫 庞龙 李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45-949,共5页
目的对比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与传统入路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Wiltse肌间入路组(n=20)及传统组(n=22),记录并比较... 目的对比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与传统入路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Wiltse肌间入路组(n=20)及传统组(n=2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的变化;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Wiltse肌间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矢状位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中,与传统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入路置钉联合有限减压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保护椎旁肌、最大限度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 胸腰段爆裂骨折 长节段 弓根钉内固定 有限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斌珍 曹立颖 +4 位作者 尹小锋 陈开明 钟南 官奕云 吴清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B组,采取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评价两组疼痛程度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B组的1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两种手术方案各有优劣,前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出血量更少,后者手术时间更短、腰椎功能恢复更快,两者并发症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孔镜 后侧脊柱内镜 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临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通道下经椎板间入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杨志强 高磊 +3 位作者 高东 高余 高伟 陈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比较Delta通道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I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elta组(n=50)和UBED组(n=46)。Delta组患者行Delta通道下PEID... 目的:比较Delta通道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I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elta组(n=50)和UBED组(n=46)。Delta组患者行Delta通道下PEID;UBED组患者行UBED,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腰腿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奥斯韦斯特里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elt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UBED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得分均降低(P<0.05),且Delta组低于UBED组(P<0.05);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均增大(P<0.05),且Delta组高于UBED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lta通道下行PEID相比于UBED治疗LDH能获得更理想疗效,创伤小且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更利于加快术后恢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通道 单侧双通道内镜 盘突出 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和脊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屈锡亮 罗林峰 +1 位作者 叶永胜 黎立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手术组(n=48)和PEID组(n=48)。传统手术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PEID组给予PEID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日本矫形学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EID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传统手术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EID组手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98±0.46)、(12.46±1.62)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2.53±0.65)、(18.12±2.13)分],JOA评分为(19.67±2.98)分,高于传统手术组[(15.12±1.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和PEID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2.50%vs.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手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脊柱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手术 单节段腰盘突出 疼痛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庆 凤晓翔 孙良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传统组62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指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6.1±7.5)分钟、手术出血量(30.5±8.4)ml、切口长度(0.88±0.12)cm、手术后引流量(24.5±4.4)ml、卧床时间(26.8±4.4)小时、住院时间(5.6±1.8)天,传统组分别为(88.0±9.3)分钟、(103.4±18.6)ml、(6.10±1.04)cm、(208.3±34.0)ml、(32.7±6.6)小时、(9.4±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JOA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腰椎功能优43例(61.43%)、良15例(21.43%),传统组分别为29例(46.77%)、17例(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和传统开放手术均可达到较好恢复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优势在于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经椎 盘突 侧隐窝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金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LDH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经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干预组选择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LDH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经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干预组选择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分别为(68.35±12.36)ml、(73.16±10.58)min、(24.76±4.85)次、(5.42±1.36)d,干预组分别为(50.36±10.22)ml、(46.39±10.34)min、(7.82±2.05)次、(5.23±1.08)d,干预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天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89±1.05)、(1.85±0.62)分,治疗前后ODI评分分别为(38.35±4.43)、(21.35±4.22)分;干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02±1.11)、(1.59±0.66)分,治疗前后ODI评分分别为(39.12±4.28)、(20.53±4.16)分。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椎板间作为椎间孔镜手术入路治疗LDH患者的疗效明显,能有效地改善其疼痛症状与腰椎功能,术中出血量比较少,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利于其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孔镜手术 盘突出症 疼痛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Wiltse入路治疗椎间孔区神经鞘瘤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丁大领 邱锴 +4 位作者 张风江 余斌 陈煜 李恩 庞长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n=32)和后正中入路组(n=2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n=32)和后正中入路组(n=2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评估两组术前疼痛情况及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病理结果均为神经鞘瘤。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后正中入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Wiltse入路组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Wiltse入路组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定期随访复查MRI,肿瘤均无复发。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保护关节突关节和韧带复合体等优点。采用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和明显手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孔区 哑铃型肿瘤 Wilt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对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13
作者 宋雷 刘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ID)和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L_(5)~S_(1)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L_(5)~S_(1)LD...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ID)和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L_(5)~S_(1)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L_(5)~S_(1)LDH的患者98例。其中采用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49例(PEID组),采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49例(PETD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臂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比较;对两组术前、术后不同阶段进行VAS、JOA评分并较;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照射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PETD组(P<0.05);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VAS均较术前明显下降,JOA评分均较术前上升,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EID和PETD均能有效治疗L_(5)~S_(1)LDH,且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但PEID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照射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是更适合L_(5)~S_(1)LDH患者的手术入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_(5)~S_(1)LDH 经皮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体积骨密度在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王文举 孔凡国 +1 位作者 潘其鹏 张昌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EP-vBMD、椎体体积骨密度(vertebral body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vBMD)、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学共病(糖尿病等)、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节段、手术椎体和是否使用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发生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Cage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观察EP-vBMD对终板沉陷的影响。结果Cage沉降患者的VB-vBMD和EP-vBMD水平均低于非Cage沉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age沉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和非Cage沉降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BMD和应用后路螺钉固定均是Cage沉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EP-vBMD是LLIF术后Cage沉降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LLIF时,应考虑术前EP-vBMD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方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体积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刘兴朋 刘乾雄 +1 位作者 雷松明 郭津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龙岩博爱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经... 目的探讨分析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龙岩博爱医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各80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8,P=0.004)。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seestry功能障碍指数更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C型臂X线照射次数低于对照组,手术、术后卧床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在临床有着显著的效果,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进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 脊柱内镜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研究
16
作者 郭淼勇 张明生 +1 位作者 来秋山 高文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ltse组(38例)和后正中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JOA、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Wiltse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NR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实施TLIF,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但Wiltse入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Wiltse 后正中 经椎孔腰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张正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 探究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疗效。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天水四零七医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 目的 探究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疗效。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天水四零七医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实施经皮内镜椎板间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7.67%)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和核心肌群训练结合,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减轻其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核心肌群训练 经皮内镜手术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高永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05-008,共4页
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板间与椎间孔不同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段: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研究对象: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象来源:本院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 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板间与椎间孔不同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段: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研究对象: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象来源:本院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对研究对象68例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34;椎间孔入路)和观察组(n=34;椎间板入路)。在治疗有效性、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功能及其障碍、疼痛度、并发症多个方面指标上,分析两组对象治疗结果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略高,但检验结果为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透视次数,均提示其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JOA评分、ODI指数、VAS评分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内治疗后量表评分好于治疗前(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 脊柱内镜手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都可发挥良好治疗作用并保证患者术后安全,改善腰椎功能,但前者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较少,临床推广优势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 脊柱内镜 盘突出症 功能 并发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
19
作者 张焕 贾川 +3 位作者 吴国明 黄盛昌 鄂远 钱志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54-462,共9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行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髓核摘除(M-Q组)与PEID术(PEID组)。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PEID组手术切口小于M-Q组,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M-Q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M-Q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次日及术后1、3、6、12月两组患者腰腿痛VS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术后次日及术后1月M-Q组腰腿痛VSA评分及ODI均优于PEID组(P<0.05),至术后3、6、12月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8±3.62)个月。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M-Q组优30例,良1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0%;PEID组优30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4.0%;组间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Q组出现伤口延迟愈合1例,责任节段复发1例;PEID组出现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3例,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责任节段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2例;组间比较,M-Q组低于PEID组(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与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达到较好的中远期临床效果,但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技术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明显,并发症少,视野宽广,适合椎板间隙狭窄需要切除部分椎板彻底减压的患者,而PEID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适合椎板间隙宽大、单纯髓核摘除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盘切除术 显微镜 QUADRANT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立奇 陈惠国 +3 位作者 王玲 张伟 潘浩 胡劲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 Sublamina 管狭窄 盘突出症 孔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