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0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膜调经汤联合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毛利云 朱铮 王屹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研究养膜调经汤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患采取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放置宫内避孕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接受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0例治疗组联合养膜调经汤治疗。结果:两组... 目的:研究养膜调经汤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患采取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放置宫内避孕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接受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0例治疗组联合养膜调经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UA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增加月经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宫腔粘连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36,P=0.049,P=0.046),但术后两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养膜调经汤治疗更有利于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增多月经量,预防宫腔再粘连,一定程度上促进妊娠,综合疗效优于单纯雌孕激素人工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膜调经汤 粘连 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周亚儿 孙运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宫腔粘连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观察组36例行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宫腔粘连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观察组36例行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性激素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LH、FSH水平更低,E_(2)水平更高(P<0.05);两组术前炎性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IL-6、IL-10水平更低、IL-8水平更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2.78%,较对照组19.44%低(P<0.05)。结论 对IUA患者而言,应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价值较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还可促进患者宫腔形态恢复,降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冷刀分离 粘连 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农惠珍 黄梅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6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估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应用在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80例I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 目的评估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应用在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80例I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子宫恢复情况、宫腔再粘连率、临床指标、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IL-10、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再粘连率、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膨宫液吸收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宫腔镜下电切术,对IUA患者实施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更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促进子宫恢复,降低宫腔再粘连率,优化临床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粘连分离 粘连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 恢复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周期中药补肾调周联合宫腔灌药应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吴聚文 王慧 +1 位作者 刘振武 潘丽贞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全周期中药补肾调周联合宫腔灌药应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肾虚血瘀证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2023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CRA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调周... 目的观察全周期中药补肾调周联合宫腔灌药应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肾虚血瘀证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2023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CRA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调周组和常规治疗组各80例。常规治疗组术后给予欣可聆宫腔灌注+雌孕激素治疗,补肾调周组术后给予注射用丹参宫腔灌注+全周期中药补肾调周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宫腔粘连评分、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6个月月经恢复效果及妊娠率。结果补肾调周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5.00%vs.81.25%,χ^(2)=7.227,P=0.007)。治疗3个疗程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宫腔粘连评分均降低,且补肾调周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期间,补肾调周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5.00%vs.30.00%,χ^(2)=17.316,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补肾调周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88.75%vs.68.75%,χ^(2)=9.561,P=0.002);补肾调周组妊娠率为45.00%,常规治疗组为3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P=0.260)。结论全周期补肾调周治疗联合宫腔灌药应用于TCRA术后肾虚血瘀证效果较好,可改善症状、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恢复情况,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分离 肾虚血瘀证 全周期补肾调周治疗 灌注 粘连评分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对子宫血液循环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施雅 章琼 +4 位作者 朱端荣 吴菲菲 曾薇薇 赵昊云 胡玉利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患者子宫血液循环、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IUA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行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对照组66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宫腔粘...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患者子宫血液循环、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IUA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行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对照组66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宫腔粘连再发率,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膨宫液吸收量显著降低,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子宫动脉PI和R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IL-6和TGF-β1水平降低显著而MMP-9水平升高显著(P<0.0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85%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48%显著提高(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6.06%、9.09%)较对照组(18.18%、21.21%)表现出显著降低(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妊娠率(65.15%)较对照组(50.00%)显著提高(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IUA疗效确切,能够保护子宫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平,促进内膜修复,降低复发风险并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宫腔镜下冷刀技 内膜 血液循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
6
作者 杨洁 徐大宝 +4 位作者 金毅然 罗桑 杨澈 邹晓洁 刘丹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21~202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TCRA的中、重度两组IUA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不同雌激素用量,组内再分为A组(4 mg/d)和B组(6 mg...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21~202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TCRA的中、重度两组IUA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不同雌激素用量,组内再分为A组(4 mg/d)和B组(6 mg/d)。2月后复查宫腔镜,3月后随访月经量、B超检测分泌期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纤维化及血流相关因子。结果:①重度IUA组内,A_(2)组与B_(2)组在宫腔再粘连率无差异,B_(2)组子宫内膜上皮化满意率及子宫内膜腺管密度满意率优于A_(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IUA组内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月:重度IUA组内,两组在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ET)、子宫内膜容积(EV)、子宫内膜血流值(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化血流指标)、子宫动脉血流值(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中度IUA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标志物检测:重度IUA组内B_(2)组的增殖标志物(Ki-67)及血管生成标志物(CD31、CD34、CD146、b-FGF、VEGF)表达较A_(2)组高,而纤维化标志物(α-SMA、TGF-β1)表达较A_(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IUA组内A_(1)组和B_(1)两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A术后短期应用相对大剂量雌激素(6 mg/d)可以通过对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的改善促进子宫内膜更好地修复,而对中度IUA子宫内膜修复影响没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激素 内膜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
7
作者 刘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5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使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临床疗...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使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月经及子宫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术后3d的CRP、IL-6、IL-8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更好,手术操作简便,创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轻,恢复速度快,能有效恢复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宫腔镜 冷刀分离 电切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球囊联合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子宫腔粘连冷刀分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洪桂珍 莫桂花 +1 位作者 王春玲 蔡美燕 《中国医刊》 202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联合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子宫腔粘连(IUA)冷刀分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4例IU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联合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子宫腔粘连(IUA)冷刀分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4例IU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对照组术后注入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组术后注入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随后放置宫腔球囊。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生殖协会(AF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粘连累及宫腔范围、粘连类型、月经类型,采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卵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妊娠结局(包括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生化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粘连累及宫腔范围、粘连类型、月经类型等AF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粘连累及宫腔范围、粘连类型、月经类型等AF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且观察组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球囊联合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有效减少IUA冷刀分离术后患者的复发粘连,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改善宫腔状态、月经量、生化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粘连 球囊 冷刀分离 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月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ey球囊与宫内节育器在中重度宫腔粘连HEOS冷刀微剪分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汪大凤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比较Foley球囊与宫内节育器在中重度宫腔粘连HEOS冷刀微剪分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HEOS... 目的:比较Foley球囊与宫内节育器在中重度宫腔粘连HEOS冷刀微剪分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HEOS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宫内节育器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Foley球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容积、子宫动脉血流指标[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以及再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R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ey球囊应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HEOS冷刀微剪分离术后患者中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容积,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指标水平,降低再粘连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宫内节育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ey球囊 内节育器 HEOS冷刀微剪分离 中重度粘连 内膜 容积 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慧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发生术后宫腔粘连(IUA)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术后预防IUA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本院采用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发生术后宫腔粘连(IUA)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术后预防IUA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本院采用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出现IUA分为IUA组(n=35)和无IUA组(n=8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结果:行宫腔镜切除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月经量、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IUA组患者孕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节育器、刮宫史、盆腔炎病史、多发息肉、内膜增生均高于无IUA组(P<0.05);患者年龄、是否绝经、术后辅助治疗、病程、产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孕次≥2次、手术时间≥20min、术中出血量≥15mL、有节育器、存在刮宫史、存在盆腔炎病史、内膜增生均是术后发生IUA的影响因素。结论: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改善患者月经周期和子宫内膜厚,减少月经量。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易发生宫腔粘连,其孕次≥2次、手术时间≥20min、术中出血量≥15mL、有节育器、存在刮宫史、存在盆腔炎病史、内膜增生均是术后发生IUA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关注上述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切除 内膜息肉 粘连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剂量对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上皮化、内膜腺管密度的影响
11
作者 卢裕兰 彭燚琼 张晓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84-3686,共3页
目的:探究雌激素剂量对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子宫内膜上皮化、内膜腺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宫腔粘连(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TCRA并于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并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 目的:探究雌激素剂量对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子宫内膜上皮化、内膜腺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宫腔粘连(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TCRA并于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并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0例,小剂量组采用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1mg/10mg)治疗,大剂量组采用口服戊酸雌二醇片(3mg)+地屈孕酮片(10mg)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粘连复发情况,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情况和以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大剂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粘连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内膜容积明显扩大(P<0.05),VEGF和MV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大剂量组内膜厚度的降低程度与内膜容积的扩大程度、VEGF和MVD水平提高幅度均较小剂量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乳房胀痛、头痛恶心及皮肤过敏,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雌激素应用于TCRA后较小剂量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良好,有助于加快患者子宫内膜与宫腔容积恢复正常,有利于促进内膜上皮化及微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宫腔镜粘连分离 内膜上皮 内膜腺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用于宫腔粘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2
作者 赵静 徐靖 +1 位作者 陈欢 陈珂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用于宫腔粘连(IU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76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56例)。... 目的观察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用于宫腔粘连(IU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76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均更少,月经改善率更高(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均增大,且观察组均更大(均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能有效改善IUA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促进宫腔形态恢复,对机体炎症反应刺激小,复发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 传统宫腔镜电切分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COOK球囊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琳 史中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COOK球囊治疗宫腔粘连(IU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I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COOK球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宫腔再次粘连发...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COOK球囊治疗宫腔粘连(IU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I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COOK球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宫腔再次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IL-4、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宫腔再次粘连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COOK球囊治疗IUA患者能够明显减轻其炎性反应,降低宫腔再次粘连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宫腔镜下冷刀分离 COOK球囊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给药方式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子宫内膜代谢情况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俣 金兰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给药方式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患者子宫内膜代谢情况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TCRA治疗的65例宫腔粘连(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给药方式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患者子宫内膜代谢情况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TCRA治疗的65例宫腔粘连(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皮雌激素组(22例)、口服雌激素组(22例)和口服雌孕激素组(21例)。经皮雌激素组外涂经皮雌二醇凝胶治疗,口服雌激素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口服雌孕激素组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复合片治疗,三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三组子宫内膜代谢情况、IUA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三组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口服雌孕激素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经皮雌激素组和口服雌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IU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IU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口服雌孕激素组低于经皮雌激素组和口服雌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A患者TCRA后接受口服雌孕激素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代谢情况,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粘连分离 激素 给药方式 内膜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雪梅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分析结果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数学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睢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的327名患者的数据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全...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分析结果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数学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睢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的327名患者的数据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全部患者术后1年内的粘连复发情况。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之中,共有47人在术后1年内发生粘连复发,复发率为14.37%。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宫腔内的手术次数、清宫术后闭经情况、宫腔粘连性质、宫腔粘连范围、术后放置物理屏障的情况、术后雌激素使用剂量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13。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3。利用回归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风险回归模型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的列线图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45.23%、48.02%、30.40%、36.70%、44.16%、34.95%、32.65%、78.6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出现粘连复发同人工流产次数增多等因素有关;基于各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回归模型能够较为良好的预测患者粘连复发风险,并指导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粘连分离 复发 人工流产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何雅星 刘琴 赵航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目的探究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在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术后并发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七十三集团军医... 目的探究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在宫腔粘连(IU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术后并发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96例采用宫腔镜冷刀分离术治疗的IU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节育器组与支架组,每组98例。比较两组疗效、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术前及术后子宫形态、子宫内膜血流指数和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支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节育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子宫颈状态正常占比、子宫内膜厚度和宫腔容积显著高于术前,且支架组显著高于节育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月经复潮时间显著短于节育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PI和RI均显著降低,血管-血流指数(VFI)显著升高,且支架组指标变化显著高于节育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降低,雌二醇(E_(2))水平显著升高,且支架组指标变化显著高于节育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粘连复发率显著低于节育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能有效促进IUA患者子宫形态与功能恢复,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状况,减少粘连复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宫腔镜冷刀分离 球囊支架 内膜血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超声血流参数对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效果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利霞 武春艳 +1 位作者 刘学琳 屈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 研究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血流参数对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IUA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TCRA治疗,并于术后3月记录IUA患者的TCRA疗效,将治疗有效者纳入有效组,无效者纳入无... 目的 研究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血流参数对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IUA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TCRA治疗,并于术后3月记录IUA患者的TCRA疗效,将治疗有效者纳入有效组,无效者纳入无效组。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3D-TVS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容积(EV)和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指数(VI)以及血管血流指数(VFI)]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3D-TVS指标对IUA患者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将治愈和好转患者55例纳入有效组,无效23例纳入无效组。术后,有效组的EV、FI、VI以及VFI均高于术前,且均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TVS中FI、VI以及VFI可作为评估IUA患者TCRA疗效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三维超声 粘连 效果 评估 血流参数 宫腔镜粘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宫腔粘连及防治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粘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雨婷 蒋小飞 陈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宫腔粘连(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子宫肌壁间相互黏附导致的妇科疾病,以周期性下腹痛、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继发性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中医药... 宫腔粘连(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子宫肌壁间相互黏附导致的妇科疾病,以周期性下腹痛、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继发性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手段可通过改善子宫局部血液循环、抗纤维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发挥防治作用。但目前部分防治方案尚缺少实验研究,大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下一步应重视通过体内外实验和大样本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粘连分离 复发粘连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与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帅锋 李红娟 魏红英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对重度宫腔粘连(IUA)经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方法对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86例重度IUA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抽样法划分为HEOS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 目的对重度宫腔粘连(IUA)经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方法对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86例重度IUA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抽样法划分为HEOS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比较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膨宫液吸收量和失血量)、临床疗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术后复发率、月经改善率、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GQOLI-74)。结果经比较HEOS组术中膨宫液吸收量、手术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HEOS组短于对照组;HEOS组(95.3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MP-9、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EOS组MMP-9高于对照组,TGF-β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HEOS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月经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EOS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于宫腔镜电切分离术,且患者出血量和膨宫液吸收量少,月经恢复率高,MMP-9水平升高,TGF-β1水平降低,并且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重度 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 宫腔镜电切分离 复发 月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松叶 寇国祯 魏明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研...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研究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量、月经量、性激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量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月经量均多于术前,且研究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E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RP、IL-8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MMP-9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TGF-β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可促进宫腔形态恢复,调节血清性激素与炎性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下冷刀分离 宫腔镜下电切 粘连 性激素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