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一爽 佟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现有疼痛强度、疼痛分级评分及总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腋下血流速度、平均速度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两侧曲线最宽距离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预见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悟社会支持在晚期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陈辉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目的基于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晚期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晚期肺癌PICC带管病人84例,分别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癌... 目的基于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晚期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晚期肺癌PICC带管病人84例,分别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癌症生命质量共性部分一般量表(FACT-G)与肺癌附加模板、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价病人的出院准备度、生存质量、领悟社会支持;Pearson法分析上述每2项间的相关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在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24%;病人出院准备度、生存质量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112.00±12.50)分、(68.66±10.15)分、(46.00±7.12)分,均处于低水平;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出院准备度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0.70、0.52、0.53,P<0.001);病人出院准备度可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P<0.05);病人出院准备度可影响领悟社会支持(P<0.05);领悟社会支持在病人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有中介效应(P<0.05);中介效应模型路径良好,出院准备度对生存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64,领悟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间接效应为0.25,总效应为0.89,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8.09%。结论晚期肺癌PICC带管病人的出院准备度、生存质量、领悟社会支持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领悟社会支持在出院准备度与生存质量间起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出院准备度 生存质量 领悟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宇静 谢珺 +1 位作者 吴菲菲 范菊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2-1252,共11页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儿童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输液港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20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交叉核对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静脉炎发生率[RR=20.69,95%CI(10.56,40.54),P<0.000 01]、堵管发生率[RR=4.44,95%CI(2.88,6.85),P<0.000 01]、血栓发生率[RR=3.08,95%CI(1.91,4.97),P<0.000 01]、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RR=6.89,95%CI(3.56,13.31),P<0.000 01]、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RR=10.06,95%CI(6.61,15.32),P<0.000 01]、感染发生率[RR=3.87,95%CI(2.67,5.62),P<0.000 01]、导管断裂[RR=3.01,95%CI(1.19,7.64),P=0.02]、一次置管成功率[RR=0.95,95%CI(0.90,1.00),P=0.0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0,95%CI(0.10,1.52),P=0.18]。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儿童使用输液港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优势的输液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儿科 并发症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税佳 刘贤国 +6 位作者 徐红玉 方贵蓉 刘娟娟 唐美 宋丽娟 王琼 刘晓菊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through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PIC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三六三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ICC置管的135例...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through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PIC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三六三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ICC置管的135例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94)和常规组(n=41)。观察组采取集束化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PICC情况(时长、穿刺次数),干预期间并发症[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导管局部感染、相关血栓形成、静脉炎和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以及干预结束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评分;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升高,PICC导管留置时长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及其干预前后差值绝对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技术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PICC置管,优势明显,有助于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并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肿瘤 集束化干预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侧侧卧联合对侧扭头体位复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异位12例护理体会
5
作者 潘恋俊 吴苏光 董丽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8期50-52,共3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置入途径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风险低,现已广泛用于临床[1],尤其是需要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或癌症患者。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约16.7%[2]。导管异位会导致液体渗漏、静脉炎、堵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置入途径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风险低,现已广泛用于临床[1],尤其是需要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或癌症患者。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约16.7%[2]。导管异位会导致液体渗漏、静脉炎、堵管、血栓等发生[3]。我院PICC门诊在穿刺置管过程中有12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到颈内静脉,采用常用的复位方法失败3次以上后,采用置管侧侧卧联合对侧扭头体位重新送管成功复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侧侧卧 对侧扭头 颈内静脉 导管异位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扩皮法在血小板低下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金芳 汪双月 +1 位作者 王海萍 白嫣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84-186,1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环形扩皮法在血小板低下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PICC专科门诊收治的88例血小板低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环形扩皮法在血小板低下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PICC专科门诊收治的88例血小板低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扩皮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试验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扩皮方法,试验组采取20 ml注射器针头行360°环形扩皮,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术中出血量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置管后7 d内导管维护次数。结果试验组扩皮即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7 d内导管维护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形扩皮法有助于减少血小板低下的PICC置管患者出血量,降低渗血渗液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扩皮 血小板低下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昭芳 苏丽菊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0期30-33,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elf-regulatory fatigue scale,SRFS)、癌症体验和效能量表(cancer experience and efficacy scale,CEES)调查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癌症体验和效能水平。结果 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SRFS量表的认知控制维度得分(19.26±3.71)分、情绪控制维度得分(16.70±3.16)分、行为控制维度得分为(15.95±3.44)分,总分(51.91±6.84)分,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CEES量表的个人体验维度得分(13.88±2.95)分、社会经济维度得分(20.64±3.68)分、情绪体验维度得分(20.34±3.51)分,癌症体验总分(54.86±7.23)分,癌症体验处于较高水平;CEES量表的个人效能维度得分(10.60±2.17)分、集体效能维度得分(9.65±1.82)分、医护效能维度得分(5.64±1.16)分,癌症控制效能总分(25.89±5.23)分,癌症控制效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SRFS总分与癌症体验总分呈正相关性(r>0,P<0.05),与癌症控制效能呈负相关性(r<0,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RFS总分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状态、置管方式、置管状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程、疾病状态、置管状态、癌症控制效能是影响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因素。结论 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自我调节疲劳,病程、疾病状态、置管状态、癌症控制效能是其中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水平,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以改善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自我调节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价值分析
8
作者 姜振宇 孙义玲 赵腾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应用PICC)和观察组(32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满意度、置管化疗开始(T_(0))至化疗结束当天(T_(1))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T_(0)阶段两组患者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阶段观察组患者心理、躯体、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不良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优于PICC,可减少维护费用、时间及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且易得到患者认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维护模式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带管肿瘤出院患者效果观察
9
作者 吴叶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行居家维护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行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返院PICC门诊维护模式,观察组患者行居...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行居家维护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行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返院PICC门诊维护模式,观察组患者行居家维护模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居家维护模式在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维护模式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何晓蓉,罗婷,王婷
10
作者 何晓蓉 罗婷 王婷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616-620,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1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DV...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1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87例)和非DVT组(22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醇(TC)值、高密度脂蛋白(HDL)值、低密度脂蛋白(LDL)值、凝血酶原时间(PT-SE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值、凝血酶时间(TT),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组性别、住院时间、BMI、近期手术史、血栓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或饮酒、置管时间、穿刺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年龄、穿刺静脉血管中头静脉比例、化疗相关性出血比例大/高于非DVT组(P<0.05);2组TC、HDL、LDL、PT-SEC、PT-INR、APTT、FIB、TT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穿刺静脉血管中头静脉比例升高、化疗相关性出血比例升高为PICC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ICC后DVT的发生与年龄、穿刺头静脉、化疗相关性出血可能有关,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11
作者 李卉 解婷 +1 位作者 赵晶晶 赵蕾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化疗期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在接受PICC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宫颈癌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儿童血液肿瘤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柳梦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52-0255,共4页
分析儿童血液肿瘤患儿在接受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PICC)化疗中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总院接受三向瓣膜式PICC化... 分析儿童血液肿瘤患儿在接受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PICC)化疗中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总院接受三向瓣膜式PICC化疗的110例血液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的两组,均为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在PICC置管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PICC期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态度、业务水平、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以及家属满意度方面评分方面,观察组的得分更优(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童血液肿瘤PICC化疗过程中,舒适护理能够显著降低置管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并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血液肿瘤 三向瓣膜式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导管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
13
作者 张浩利 付慧英 +5 位作者 柯传庆 陈卓敏 吴文清 何成 陈亚梅 肖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348-1351,1375,共5页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进行化疗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期间是否发生导管相关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进行化疗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期间是否发生导管相关静脉血栓(CRT)将其分为血栓组(n=24)和非血栓组(n=76)。观察所有患者的CRT发生情况,包括血管超声特征、发生率和发生时间,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PICC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经PICC治疗后,CRT的发生率为24%(24/100),其中,1例患者于7天内发生CRT,23例患者于7天后发生CR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头静脉置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体重指数≥24 kg/m^(2)、D-二聚体水平﹥0.5 mg/L、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头静脉置管均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PICC后发生CR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体重指数、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头静脉置管均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PICC后发生CR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疗小组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志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4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静疗小组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目的:研究静疗小组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静疗小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观察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高于护理前,SPB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疗小组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一次成功率与护理依从性,缩短置管时间,改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感受负担,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拒绝二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内心感受的质性研究
15
作者 徐凯佳 杜理平 +3 位作者 李慧锋 王丽 郭亚男 王晓苏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拒绝二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内心感受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3例拒绝二次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Braun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肿瘤患者...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拒绝二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内心感受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3例拒绝二次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Braun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肿瘤患者拒绝二次PICC置管原因的真实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支持系统薄弱、再次置管不确定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感受负担。结论拒绝二次PICC置管肿瘤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支持系统薄弱,自我感受负担较重,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其拒绝二次置管的具体原因与内心感受,给予必要的社会支持,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分割线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16
作者 刘琴 杜更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3-18,共6页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留置PICC的144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留置PICC的144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1个月后是否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n=35)和未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n=10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构建列阵图风险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144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概率为24.3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和未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颈内静脉置管、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APACHE-Ⅱ评分(β=0.272,OR=1.313,P<0.001,95%CI:1.127~1.530)、颈内静脉置管(β=1.729,OR=5.637,P=0.001,95%CI:2.072~15.341)、PT(β=0.170,OR=1.185,P=0.009,95%CI:1.043~1.348)、D-二聚体(β=2.457,OR=11.666,P=0.039,95%CI:1.130~120.416)、FIB(β=0.803,OR=2.232,P=0.001,95%CI:1.374~3.626)均是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内部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5.153,P>0.05,模型拟合优度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P<0.001,95%CI:0.777~0.923),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75.20%。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6.158,P>0.05,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P<0.001,95%CI:0.668~0.974),灵敏度为81.30%,特异性为78.60%。模型预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校正曲线总体趋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颈内静脉置管、PT、D-二聚体、FIB均是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模型预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有效预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静脉血栓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患者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慧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 9年1月—2021年1月玉山县黄家驷医院...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 9年1月—2021年1月玉山县黄家驷医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有无DVT分为血栓组(21例)和非血栓组(59例)。单因素分析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DVT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在性别、置入静脉、导管前端位置、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吸烟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血小板(platelets,PLT)、置管肢体部位、穿刺次数、是否患有恶性肿瘤、血栓史和PICC置管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2.962,P<0.05),PLT<350.23×109/L(OR=2.869,P<0.05)、有血栓史(OR=2.713,P<0.05)是影响PICC并发DVT的独立高风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PLT<350.23×109/L和有血栓史的患者,积极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朋朋 应燕萍 +3 位作者 黄惠桥 凌瑛 赵慧函 朱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259-3266,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发生风险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Cochrane...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发生风险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VAP(对照组)与PICC(PICC组)治疗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7月。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17项队列研究,共4 0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88,95%CI(1.92,4.33)]。根据PICC人员分为医生置管、护士参与置管、未报道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护士参与置管时,PICC组与对照组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90,95%CI(0.93,3.89)]。医生置管、未报道两亚组,PICC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3.06,95%CI(1.13,8.26);RR=3.83,95%CI(2.14,6.88)]。其他亚组分析显示,患者类型为住院患者、住院和出院患者,患者平均年龄≥18岁、<18岁,PICC方式为未报道、盲穿或超声引导、超声引导,是否报道血栓诊断方法,研究类型为队列研究,不同发表国家PICC组血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Begg秩相关法和Egger's直线回归法提示研究间无发表偏倚。结论与PICC比较,肿瘤患者采用VAP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由护士参与置管可以降低PICC血栓发生率;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肿瘤患者是否选择PICC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血栓栓塞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立姣 朱薇 +2 位作者 钦晓英 项小燕 张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专科门诊行PICC置管的140例患者...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专科门诊行PICC置管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对照组采用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比较两组一次送鞘成功率,置管后48h出血量及置管后7d内维护次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较对照组高(95.71%vs 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48h穿刺点渗血纱布层数及置管后7d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行钝性分离,可减少患者穿刺点渗血量及导管维护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钝性分离 渗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20
作者 廖利萍 王科 +4 位作者 陈英 高英 董荔 彭娜 袁义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行PICC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异位情...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行PICC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异位情况,对可能引起导管路径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67例PICC患者中,导管异位16例(9.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OR=1.569)、机械通气(OR=1.598)、经头静脉穿刺(OR=1.985)、患者意识障碍(OR=1.866)、送管次数大于2次(OR=1.265)、锁骨下静脉置管史(OR=1.632)是神经外科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PICC置管时,建议首选经贵要静脉路径穿刺置管,肘正中静脉次之,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 导管异位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