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短期预后研究
1
作者 魏震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入路的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BGH)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BGH患者,通过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研究组(经外...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入路的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BGH)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BGH患者,通过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研究组(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统计对比手术过程中患者总出血量、手术耗时、患者的住院时长,统计对比患者血肿清除情况;评估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昏迷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和术后预后情况差异;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出血量稍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GCS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I)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和GOS评分均较术前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方式来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脑血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该术式不仅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长,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 预后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铸 李伦走 +2 位作者 黄章峰 李科良 张传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9-01—2022-12收治的12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61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9-01—2022-12收治的12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61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B组60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5.11±0.89)h,短于B组的(6.03±0.73)h,术中出血量(37.21±4.27)mL,少于B组的(39.82±4.41)mL,48 h血肿清除率(90.06±3.44)%,大于B组的(88.6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8、3.299、2.017,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98.36%(60/61),高于B组的86.67%(52/60)(χ^(2)=4.460,P=0.035);术后3 d,2组患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更有效促进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及临床疗效,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额叶入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
3
作者 唐清明 侯黎明 +1 位作者 汪棋笙 李华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665-669,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97.0±3.5)%vs.(96.1±3.6)%;P=0.19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3.36±14.41)min vs.(87.88±22.47)min;P<0.001]和术中出血量[(31.30±8.62)ml vs.(65.60±13.65)ml;P<0.001]明显减少。术前,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94±5.45)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4.02±0.9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7.64±5.60)分、(4.08±0.83)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9.92±4.51)分]和mRS评分[(2.28±1.0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NIHSS评分[(11.92±4.84)分]和mRS评分[(2.96±0.9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观察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是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血肿 神经内镜手术 显微手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义 赵卫东 +3 位作者 罗青扬 鲍伟民 毛仁铃 黄峰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5-407,i00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行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肿瘤的方法。方法 自 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4年 1月 ,采用经外侧裂岛叶肿瘤切除术 2 6例 ,详细记录手术方法 ,术后 3日内复查头颅CT ,跟踪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2 6例中肉眼肿瘤全切除...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行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肿瘤的方法。方法 自 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4年 1月 ,采用经外侧裂岛叶肿瘤切除术 2 6例 ,详细记录手术方法 ,术后 3日内复查头颅CT ,跟踪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2 6例中肉眼肿瘤全切除 18例 (其中 15例为胶质瘤Ⅱ级 ) ;近全切除 (>80 % ) 6例 ,大部切除 (6 0 %~ 80 % ) 1例 ,活检 1例。术后 19例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2 5例随访 2~ 18个月 ,1例胶质瘤Ⅳ级者长期卧床 ,1例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者术后失语明显加重 ,经高压氧康复治疗后好转 ,余 2 3例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生活状态基本同术前。结论 对于岛叶肿瘤 ,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 ,应采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 ,争取全切除肿瘤 ,保护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侧裂人路 岛叶肿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贺仕清 廖勇仕 +3 位作者 梁日初 段永红 杨刚 杜美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10-212,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3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行经皮质造瘘术30例(经皮...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3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行经皮质造瘘术30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结果与经皮质造瘘手术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术后7 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术后48 h残余血肿量均明显减小(P<0.05),术后7 d 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21例,大部分清除12例;术后再出血1例,癫疒间3例,脑积水2例。经皮质造瘘手术组血肿全部清除12例,大部分清除18例;术后再出血2例,癫疒间5例,脑积水5例,失语3例。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周围水肿,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核 脑水肿 手术入路 经外侧裂-岛叶 皮质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蒋太鹏 高永中 +4 位作者 李维平 付友增 丁建军 伍建明 刘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00-302,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 目的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皮质组部分借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残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皮质组。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内镜辅助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经外侧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手术及电针对壳核脑出血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玉海 杨允学 +3 位作者 许真 董军 赵超 丰育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壳核区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微创手术有效但减压不充分易再出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不加重脑皮层损伤、减压充分,得到部分学者肯定[1,2].针刺对运动功能恢复有帮助.但手术及针刺的时机、方式尚未见全面总... 壳核区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微创手术有效但减压不充分易再出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不加重脑皮层损伤、减压充分,得到部分学者肯定[1,2].针刺对运动功能恢复有帮助.但手术及针刺的时机、方式尚未见全面总结.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减压手术,术后早期辅以高强度的电针治疗,观察其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无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壳核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去骨瓣减压术 电针 运动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毅毅 马宝新 +2 位作者 郑定柯 荆国杰 姚晓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以76例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n=37)及引流组(n=39),开颅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引流组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以76例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n=37)及引流组(n=39),开颅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引流组治疗采用钻孔经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开颅组病人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引流组(P<0.05)。开颅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改良Rankin量表(m RS)和Barthel生活指数明显优于引流组(P<0.05)。开颅组术后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1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高于引流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的脑出血,可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核区 入路 经外侧裂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焦松 衣希 +5 位作者 韩冲 夏湘平 曾尤超 肖华 刘锐 唐钧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侧裂-...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5%、80%≤血肿清除率〈95%、血肿清除率〈80%的百分比分别为75.00%、23.33%、1.67%,对照组为48.33%、28.33%、23.3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3.57±1.05)分,对照组为(10.87±2.34)分。观察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效果更佳。应在早期积极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上回入路清除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行德 张怀兵 +1 位作者 姜宁 郑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单纯基底节区内囊以外的血肿患者,其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28例。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术中止血、...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单纯基底节区内囊以外的血肿患者,其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28例。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术中止血、术中脑组织损伤、术后复查、患者恢复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外侧裂-岛叶与经颞上回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组比较,在72 h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中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上回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上回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患者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亮 赵保钢 +1 位作者 付辉 孙智宏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39-241,25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01~2019-06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 目的: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01~2019-06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身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青年患者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患者 基底节区 脑出血 高血压 预后 经外侧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结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开来 李兵 +2 位作者 苗增利 庞明治 鲁晓杰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671-673,共3页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疾病之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首位。脑出血后早期外科手术清除基底节血肿不仅可以减轻血肿压迫导致的顷高压和脑水肿,还可以减少血肿吸收过程中释放出的各种毒性介质造成的间接...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疾病之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首位。脑出血后早期外科手术清除基底节血肿不仅可以减轻血肿压迫导致的顷高压和脑水肿,还可以减少血肿吸收过程中释放出的各种毒性介质造成的间接伤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方式较多,其中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清除血肿,尽早消除顷内血肿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神经功能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晨 苗发安 +2 位作者 梅鹏金 张慧 范月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815-81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4 h以内复查头颅cr,血肿清除≥90%者34例(94.44%,34...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4 h以内复查头颅cr,血肿清除≥90%者34例(94.44%,34/36),血肿清除<90%者2例(5.56%,2/36).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1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蒋耀峰 沈洋 +2 位作者 董誉 王立 李元洋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分为A组和B组。A组38例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分为A组和B组。A组38例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B组42例患者给予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指标、炎症因子和预后。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血肿清除率高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B组低于A组(P<0.05)。2组术后1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F)、S100B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较术前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手术效果好,术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较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侧裂入路 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晖 王业忠 +4 位作者 赵冬 姬云翔 代林志 许建 杨传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显微手术组),并与同期61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治疗(常规骨瓣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显微手术组),并与同期61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治疗(常规骨瓣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7.4±6.2)d和(11.5±8.4)d,术后3d复查血肿的清除率分别为(87.9±3.1)%和(64.2±3.8)%,显微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显微手术组与常规骨瓣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72%和47.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的破坏轻、手术视野暴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有志 罗良生 +2 位作者 张健 陈骅 吴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急诊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以内复查头颅CT,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者32例(86.5%,32/3...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急诊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以内复查头颅CT,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者32例(86.5%,32/37),部分清除4例,1例术后大出血。术后随访6~18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定预后: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1例,优良率达64.9%(24/37)。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振宁 叶嘉文 +2 位作者 江耿思 刘小红 陈桂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7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研究组31...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研究组31例予以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清指标、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25.80%),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3.22%)明显低于对照组(12.92%),研究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9.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体积变化率、引流(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5 d脑水肿体积增加率、引流管置管时间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SOD、CRP、MDA、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SOD均显著降低,CRP、MDA、IL-6均显示升高,且研究组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OS评分、术后21 d SNSS评分、Barthel评分、术后7 d SN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中脑血肿有很强清除效果,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再次出血风险,减轻出血区周围脑组织水肿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颅内感染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小雷 王海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经外侧裂-岛叶组(外侧组,n=31)和经颞叶皮质入路组(皮质组,n=36)。比较2组患者的血...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经外侧裂-岛叶组(外侧组,n=31)和经颞叶皮质入路组(皮质组,n=36)。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1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的预后、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的生存质量。结果:外侧组血肿清除率>90%为87.10%,明显高于皮质组的63.89%(P<0.05);外侧组再出血率为3.23%,明显低于皮质组的19.44%(P<0.05);术后1个月外侧组预后良好率为38.71%,明显高于皮质组的16.67%(P<0.05);术后6个月外侧组ADL评分Ⅰ级率为50.00%,明显高于皮质组的23.53%(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明显提高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和预后,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MMP-9、GM-CSF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小兵 温一奇 +5 位作者 李素美 胡永珍 刘洋 龙青山 黄楚涛 刘惜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8期5-9,共5页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2017年2...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采用非随机对照法,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运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运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MMP-9、GM-CSF水平及预后整体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外侧裂入路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炎症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平雨 周忠义 +2 位作者 高喜春 李雪云 杨子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838-183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33例基底区脑出血患者,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死亡2例,病死率6%。经随访3~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33例基底区脑出血患者,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死亡2例,病死率6%。经随访3~12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测评:Ⅰ级4例,占12%,Ⅱ级10例,占30%,Ⅲ级13例,占40%,Ⅳ级3例,占9%,Ⅴ级1例,占3%。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节区 显微外科手术 经外侧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