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哲宗“绍述”时期新旧党争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劲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3-127,共5页
高太后去世后,在宋哲宗的支持下,新党重新上台,恢复熙丰新法,号称“绍述”神宗之政,结束了“元更化”。“元更化”时期,元旧党对熙丰新党进行了残酷的排挤打击,到这时,重新上台的绍符新党又对元旧党展开了残酷的打击报复。北宋中后期的... 高太后去世后,在宋哲宗的支持下,新党重新上台,恢复熙丰新法,号称“绍述”神宗之政,结束了“元更化”。“元更化”时期,元旧党对熙丰新党进行了残酷的排挤打击,到这时,重新上台的绍符新党又对元旧党展开了残酷的打击报复。北宋中后期的党争进一步向白热化发展。这种渐趋恶化的党争局面的形成,与当时新旧两党共同的阶级基础———士大夫阶层自身在政治斗争中的惯性逻辑思维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哲宗 绍述”时期 新旧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祐“調停”與宋哲宗紹述前夜 被引量:3
2
作者 方誠峰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3年第4期87-117,共31页
本文從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的"調停"事件入手,探討哲宗朝政治從"更化"向紹述轉變的政治體制、文化背景。首先辨析史料,分析元祐後期太皇太后高氏以及宰執的政治態度與相應的部署。其次,剖析在朝中高層官僚士大夫... 本文從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的"調停"事件入手,探討哲宗朝政治從"更化"向紹述轉變的政治體制、文化背景。首先辨析史料,分析元祐後期太皇太后高氏以及宰執的政治態度與相應的部署。其次,剖析在朝中高層官僚士大夫的政治動向及其所代表的主流政治文化。認爲元祐後期的政治部署與主流政治文化之間有明顯的衝突,這是紹述前夜最重要的政治背景,推動了紹述的迅速展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哲宗 太皇太后高氏 调停 绍述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臣与哲宗绍述
3
作者 孙晓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1-75,共5页
哲宗绍述是北宋中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李清臣作为变法派成员,在哲宗绍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哲宗亲政后,李清臣被召为中书侍郎,首倡绍述,为哲宗绍述政治的开展创造了广泛的社会舆论。绍圣元年四月,李清臣独颛中书,主持恢复了免役法,... 哲宗绍述是北宋中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李清臣作为变法派成员,在哲宗绍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哲宗亲政后,李清臣被召为中书侍郎,首倡绍述,为哲宗绍述政治的开展创造了广泛的社会舆论。绍圣元年四月,李清臣独颛中书,主持恢复了免役法,在各路复设提举常平官,为将来多项新法的恢复做了极其必要的前期准备。章惇入朝主持朝政后,与曾布、蔡卞等人对保守派进行了残酷的打击报复,导致党争倾轧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绍述政治的开展及其成效。对此,李清臣竭力反对,结果被排斥出朝廷。由李清臣首倡的绍述逐渐演变为章惇等变法派打击迫害元祐党人的一种运动,严重偏离了原来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臣 宋哲宗 绍述政治 变法 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惇与曾布、蔡卞交恶及其对绍述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汪天顺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98,共16页
中国古代政治的演进,特别是朝代的更替,有时往往是由某一两个重要人物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选取宋哲宗绍述时期的三位重要人物章惇、曾布和蔡卞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章惇与曾、蔡二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历程,以及各自的政治认识和政治态度... 中国古代政治的演进,特别是朝代的更替,有时往往是由某一两个重要人物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选取宋哲宗绍述时期的三位重要人物章惇、曾布和蔡卞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章惇与曾、蔡二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历程,以及各自的政治认识和政治态度,阐释这种矛盾纠葛对绍述政治带来的重大影响。从而揭示王安石之后变法派在北宋中后期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政治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章惇 曾布 蔡卞 交恶 绍述
原文传递
“绍述”压力下的元祐之政——论北宋元祐年间的政治路线及其合理化论述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义群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40,共20页
在元丰转向元祐的过程中,臣僚对待宋神宗及熙丰之政出现两种不同的政治路线、主张,即新党的"绍述"和旧党的"更化",最终后者的主张获得高太后的采信。在此过程中,司马光提出的诉诸神宗遗意的论述成为元祐更化的主要... 在元丰转向元祐的过程中,臣僚对待宋神宗及熙丰之政出现两种不同的政治路线、主张,即新党的"绍述"和旧党的"更化",最终后者的主张获得高太后的采信。在此过程中,司马光提出的诉诸神宗遗意的论述成为元祐更化的主要理论基础。然而元祐臣僚一面批判、攻击神宗的用人、政策,一面却高举神宗的大旗,宣称元祐政治路线与神宗的遗意、本意一脉相承,出现施政中反对神宗之政,但在理念上服膺"绍述"的矛盾现象,不仅不能反制新党的"绍述"诉求,反而被新党制造的"诽谤先帝"舆论所牵制。元祐臣僚的政治路线论述存在深刻的矛盾,这是元祐之政迅速转向绍述之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 司马光 元祐之政 绍述 政治路线论述
原文传递
叶梦得“阴抑元祐”考辨
6
作者 王晴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8-62,共5页
历来对叶梦得最大的争议就是认为他作为蔡京的门客,"以门户之故,多阴抑元祐而曲解绍圣"。从叶梦得与"绍述"权贵的关系、与元祐党人及其子弟的交游、对新旧法的评价等方面分析,叶梦得非"绍述余党",他同情... 历来对叶梦得最大的争议就是认为他作为蔡京的门客,"以门户之故,多阴抑元祐而曲解绍圣"。从叶梦得与"绍述"权贵的关系、与元祐党人及其子弟的交游、对新旧法的评价等方面分析,叶梦得非"绍述余党",他同情元祐党人,反对立元祐党碑,与元祐党人及其子弟关系密切融洽,他对新旧法的评价客观公允,对绍述之政的批评也是正确的,不存在阴抑元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梦得 元祐党人 绍述余党 阴抑元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复元祐党与南宋官方历史书写——以张商英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胡斌 《宋史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268-284,共17页
活跃于北宋哲、徽两朝的张商英既是绍圣新党,又因反对蔡京而名列《元祐党籍碑》。南宋官方史书对其评价不一:成书于绍兴末的《徽宗实录》附传盛赞其大观入相反对蔡京的功绩,成书于孝宗朝的《四朝国史》本传则着重批评其绍圣中攻击元祐... 活跃于北宋哲、徽两朝的张商英既是绍圣新党,又因反对蔡京而名列《元祐党籍碑》。南宋官方史书对其评价不一:成书于绍兴末的《徽宗实录》附传盛赞其大观入相反对蔡京的功绩,成书于孝宗朝的《四朝国史》本传则着重批评其绍圣中攻击元祐旧臣的政治污点。张商英官方形象的变化,体现了钦宗朝以来不同政治语境影响下,朝廷追复元祐党之动力与侧重的差异。从钦宗朝至两宋之交,朝廷追复元祐党是为了塑造反对蔡京的政治话语,故此时张商英得赠美官美谥。当南宋政权稳定之后,元祐旧臣子弟入朝,元祐学术成为风尚,张商英攻击元祐旧臣的事迹开始受到士林、朝廷与史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党 张商英 《徽宗实录》 历史书写 绍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宋哲宗对苏颂的庇护
8
作者 刘旭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72-73,共2页
苏颂在元祐年间先后任副相、宰相,仕途平步青云,除了他自身有一定才能,反变法派也对他多有助力。苏颂任宰相期间未受党争影响,坚持不立党援,无论是因弹劾辞相,还是"绍述"期间变法派打击元祐旧臣,苏颂致仕前后都在哲宗的庇护... 苏颂在元祐年间先后任副相、宰相,仕途平步青云,除了他自身有一定才能,反变法派也对他多有助力。苏颂任宰相期间未受党争影响,坚持不立党援,无论是因弹劾辞相,还是"绍述"期间变法派打击元祐旧臣,苏颂致仕前后都在哲宗的庇护下得以明哲保身。苏颂得到哲宗庇护除了因为懂得君臣之义,不立党援,恪守本分的政治表现也得到哲宗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哲宗 宰相苏颂 绍圣绍述 元祐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洁品赏
9
作者 李文林 《阅读与写作》 2005年第5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三国志》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韩愈 中国 古代文学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怀特海哲学对牟宗三的影响
10
作者 王锟 《哲学门》 CSSCI 2009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牟宗三深受怀特海哲学的启迪和影响。在研读和绍述怀特海哲学的过程中,牟宗三融会了怀特海的“觉知的因果说”和康德的“知识可能说”,创成颇有特色的知识论。这既使康德的认识论趋向客观化,又使怀特海的知识论避免了“平面化”缺陷。... 牟宗三深受怀特海哲学的启迪和影响。在研读和绍述怀特海哲学的过程中,牟宗三融会了怀特海的“觉知的因果说”和康德的“知识可能说”,创成颇有特色的知识论。这既使康德的认识论趋向客观化,又使怀特海的知识论避免了“平面化”缺陷。为弥补怀特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的缺失,后期的牟宗三哲学,开始从“现象界”转向“本体界”,他融合儒家的道德生命和康德的道德法则,力图实现道德层面的“见体立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怀特海 绍述融会 知识论 道德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