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大棚青椒产量、品质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谢英添 刁卫平 +4 位作者 郑佳秋 吴文丽 束秀玉 李长根 尤春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6,共9页
为优化大棚连作青椒的栽培模式,选取连续种植3 a(6茬)的大棚青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施基肥+翻耕+原点定... 为优化大棚连作青椒的栽培模式,选取连续种植3 a(6茬)的大棚青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施基肥+翻耕+原点定植(T4)的种植模式下,青椒的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37.53 g、78.77 g、3 506.65 kg·667 m^(-2),相较于施基肥+翻耕+非原点定植(对照组T3)分别提高了22.71%、20.24%和28.91%;其次是不施基肥+免耕+原点定植模式(T6),其他处理组的鲜质量、干质量及产量均低于对照组5.06%~27.26%、13.10%~21.45%和7.55%~19.33%。在土壤细菌的OTUs、ACE、Shannon指数方面,T6与T4处理组普遍高于其他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增幅为1.14%~4.11%。在品质方面,不施基肥+免耕+非原点定植模式(T5)下的青椒品质最优。不同种植模式下优势菌群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lpha多样性指数与辣椒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施用基肥、翻耕及原点定植(T4)或不施用基肥、免耕及原点定植(T6)是推荐的两种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椒 栽培模式 产量 品质 土壤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马铃薯对罗汉果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学惠 谢雅淇 +1 位作者 曾奕诚 胡乐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套种和施加外源有机物能够有效缓解罗汉果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本文探索罗汉果单作及套种马铃薯种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对罗汉果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设置罗汉果单作、套种马铃薯、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还... 套种和施加外源有机物能够有效缓解罗汉果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本文探索罗汉果单作及套种马铃薯种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对罗汉果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设置罗汉果单作、套种马铃薯、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还田、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生物炭还田和套种马铃薯+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混施还田5种处理进行为期10个月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套种马铃薯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磷酸酶活性,降低0.75 mg·g^(-1)·d^(-1)。套种马铃薯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增加624.56、643.5、0.47,但降低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套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幅度为30.89%~69.29%。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混施还田增加了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增加309.23、465.20、0.46,同时增加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与单作相比,套种马铃薯通过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了土壤碳组分的转化;套种模式下,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混施还田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细菌多样性 罗汉果农田 马铃薯套种 水稻秸秆/生物炭 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脱氮除磷细菌多样性及功能调控
3
作者 蒙小俊 葛光环 +2 位作者 王亚萍 金文婷 肖薇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6,共10页
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的性能决定其对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而脱氮除磷细菌的菌群结构、代谢活性和细菌间的种间协同与竞争是生物处理单元功能发挥的关键。分析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脱氮除磷细菌的核心菌群和代谢机制,从物种水平上解析了N... 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的性能决定其对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而脱氮除磷细菌的菌群结构、代谢活性和细菌间的种间协同与竞争是生物处理单元功能发挥的关键。分析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脱氮除磷细菌的核心菌群和代谢机制,从物种水平上解析了Nitrosomonas、Nitrosospira、Nitrospira、Nitrobacter、Ca. Kuenenia、Ca. Brocadia和Thauera等主要脱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对除磷微生物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Dechloromonas和Tetrasphaera的生理特性进行了概述;探索了脱氮除磷菌种间协同与种间竞争关系,并从改造工艺结构、优化运行条件和人工强化3个方面对脱氮除磷细菌功能调控进行论述,以期为污水生物处理单元功能调控及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细菌多样性 脱氮除磷 功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4
作者 张敬 凌娟 +2 位作者 石松标 韦章良 范利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1,共12页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细菌多样性和分布模式及其与深度的相关性。采用纯培养方法共分离获得1928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细菌分布在5门、9纲、32目、54科、121属中的262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占46.9%;放线菌纲(Actinomycetia)为优势纲,占44.8%;Microbacteriales为优势目级类群,占21.2%。总体来说,中层海水分离得到的菌株多样性明显低于表层和底层海水环境,但三个层级环境分离获得的优势种群基本相同,最优类群均为Microbacteriales目。从不同水层海水中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数排序为:底层>表层>中层。从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率排序为2216E培养基>R2A培养基>ISP2培养基>MSM培养基>IMK培养基。通过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表明,能显著影响细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是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hl)、活性硅酸盐(active silicate salts,ASS)、活性磷酸盐(active phosphate,AP)、氨及部分氨基酸(ammonia,Amm)和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本研究系统调查了粤东上升流区可培养海洋细菌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其结果为近海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积累了关键的资料和数据,也为近海典型上升流环境生物物种和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上升流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不同分离培养基 不同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Ya-1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赵志祥 李道敏 +3 位作者 谭诗梦 严婉荣 王宝 肖彤斌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46-3357,共12页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Ya-1(简称Ya-1)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微生态调控防治辣椒枯萎病及芽孢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然土+蛭石(Ns)和灭菌土+蛭石(Ss)2组基质盆栽辣椒为试...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Ya-1(简称Ya-1)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微生态调控防治辣椒枯萎病及芽孢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然土+蛭石(Ns)和灭菌土+蛭石(Ss)2组基质盆栽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利福平标记法,分别对2组基质设接种无菌水(A)、接种抗200μg/mL利福平的Ya-1突变株(Ya-1-200)发酵液(B)、接种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C)和接种Ya-1-200发酵液+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D)4个处理,接种后0、1、2、3、7、10和20 d,测定Ya-1在根际、根和叶片的定殖量的,并结合绝对定量PCR验证Ya-1的定殖规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0、10、20 d根际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稀释分离法检测Ya-1在辣椒植株及根际中的定殖情况结果显示,接种3 d后,B、D处理下根际和叶中Ya-1的定殖量逐渐下降,20 d后趋于稳定,定殖量均大于1×10^(4) CFU/g。绝对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D处理后,辣椒根际、根和叶中Ya-1单位样本拷贝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接种3 d后达到峰值,并在20 d后稳定在1.0×10^(5) copies/g以上。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Ns组接种10 d与接种20 d相比,B处理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而C和D处理2个指数显著升高。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大于4%的优势菌门包括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变形菌门。接种10 d时,C处理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最低(4.07%),B处理该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6.77%)。与A处理相比,B处理在接种10和20 d时贪铜菌属、Aquicella、Trinickia、Crenobacter、产碱杆菌属、戴氏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gulbenkiania、芽孢杆菌属、罗河杆菌属和Vogesella均明显富集;接种10 d后,与A处理相比,B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Gp6、假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结论】Ya-1可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有效定殖,接种该菌后能改变辣椒根际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提高辣椒根际中具有抗病促生和改善辣椒品质等相关功能细菌的相对丰度。推测Ya-1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利福平标记 绝对定量PCR 定殖 根际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老化油泥对大庆油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卉卉 匡少平 王炳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采集大庆油田不同泥龄老化油泥污染土壤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细菌多样性特征开展研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揭示老化油泥对大庆油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效应,并筛选确定样本中的优势特色耐油菌,为老化油泥污染土壤的原位微... 采集大庆油田不同泥龄老化油泥污染土壤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细菌多样性特征开展研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揭示老化油泥对大庆油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效应,并筛选确定样本中的优势特色耐油菌,为老化油泥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pH值下降,由碱性(8.44)变为中性(7.47~7.85),总有机碳(TOC,20.12~28.35g·kg^(-1))和总石油烃(TPHs,2475~2955 mg·kg^(-1))含量均显著升高,有效磷(AP)和有效氮(AN)急剧降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老化油泥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土壤受老化油泥污染后,厚壁菌减少了约85%,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至46.63%±4.65%和14.11%±1.53%,且污染时间越长,对变形菌的促进作用越大。细菌科和属水平凸显了Woeseiaceae(γ-变形菌)和JTB255-MBG(变形菌门-Woeseiaceae菌科)的丰度增长,且其相对丰度与油泥污染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高通量测序结果揭示,老化油泥污染一方面抑制了土壤中许多重要细菌的生长,另一方面也衍生和促进了具有耐油特性的其他细菌的生长发育。其中,变形菌门是石油污染土壤中最主要的优势菌门,它与所包含的耐油细菌科、属形成了“变形菌门-Woeseiaceae菌科-JTB255-MBG菌属”的优势耐油细菌群落结构。本研究成果可为老化油泥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老化油泥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自然发酵酸菜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生物胺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隋雨萌 王家旺 +5 位作者 马子涵 王慧平 孔保华 刘鑫 任皓威 陈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酸菜是我国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发酵食品。酸菜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会产生潜在的危害物——生物胺。以东北不同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为对象,研究酸菜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生物胺的关系。研究表明,6个地区的酸菜样品总酸、亚硝酸... 酸菜是我国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发酵食品。酸菜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会产生潜在的危害物——生物胺。以东北不同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为对象,研究酸菜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生物胺的关系。研究表明,6个地区的酸菜样品总酸、亚硝酸盐、食盐、还原糖、游离氨基酸、生物胺含量,菌落总数及乳酸菌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及生物胺含量分别为5.11~5.81 lg(CFU/g)、4.09~5.12 lg(CFU/g)、59.22~131.34 mg/kg。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东北自然发酵酸菜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菜样品中的优势细菌属主要包括乳杆菌属和节杆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相对丰度排名前10位的细菌属中,不溶螺杆菌属与尸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组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弓形杆菌属与精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丛毛单胞菌属与亚精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球菌属与酪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溶螺杆菌属和节杆菌属与酪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普雷沃氏菌属与精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通过分离纯化与生物胺呈负相关的菌株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抑制发酵蔬菜中生物胺的产生及积累。研究旨在为了解生物胺形成规律及机制,有效控制酸菜生物胺生成,提升自然发酵酸菜品质及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细菌多样性 化学成分 生物胺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甜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吴秋芳 何玲敏 +3 位作者 张美玲 郜新强 王景顺 齐英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0-128,共9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连作年限甜瓜根际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以期了解甜瓜连作的微生态机制,为连作障碍提供防治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连作时间的增加,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先增加后下降。从4份甜瓜土壤样本中共获...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连作年限甜瓜根际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以期了解甜瓜连作的微生态机制,为连作障碍提供防治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连作时间的增加,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先增加后下降。从4份甜瓜土壤样本中共获得35门和60属的细菌。优势门有6个,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unclassified-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是先增加后下降,放线菌门丰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unclassified-Bacteria和绿弯菌门丰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优势属分别为unclassified-Gemmatimonadaceae、unclassified-Bacteria、unclassifiedVicinamibacteraceae、unclassified-Vicinamibacterales、Subgroup-10、溶杆菌属(Lysobacter)、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甜瓜 连作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年限对红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广萍 栾璐 +4 位作者 曾昭阳 郑洁 靳乐乐 孙波 蒋瑀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为探讨不同年限施肥处理对旱地红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基于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设置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长期定位试验,采集种植玉米后第1年(Y2011)、第3年(Y2013)和第7年(Y2017)的土样进行分析。试验处理分为不施肥(CK... 为探讨不同年限施肥处理对旱地红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基于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设置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长期定位试验,采集种植玉米后第1年(Y2011)、第3年(Y2013)和第7年(Y2017)的土样进行分析。试验处理分为不施肥(CK)、化肥(N)和化肥+秸秆猪粪配施(NSM)3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旱地红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1)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养分含量,NSM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比N处理好,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提升效果越显著;(2)与Y2011相比,Y2013和Y2017下CK、N和NSM处理的细菌α多样性均显著提高,且N和NSM处理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CK处理;(3)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主要通过施肥年限聚类在一起,但同一施肥年限下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细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4)土壤全磷是驱动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异的最关键因子。本研究从细菌多样性增加的角度,为探索有机培肥下红壤肥力提升和生态系统健康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施肥年限 秸秆还田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骏枣园土壤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杭 张虎国 +4 位作者 万胜 王姝婧 王娜 刘晓宁 李建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4,共9页
于2023年3月在阿克苏地区骏枣园开展大田试验,设置生物炭施加水平分别为0(CK)、5(J1)、10(J2)、20(J3)、30(J4)t·hm^(-2),探究生物炭对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J1~J4处理土壤容重降低2.1... 于2023年3月在阿克苏地区骏枣园开展大田试验,设置生物炭施加水平分别为0(CK)、5(J1)、10(J2)、20(J3)、30(J4)t·hm^(-2),探究生物炭对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J1~J4处理土壤容重降低2.10%~22.38%,土壤pH值升高0.36%~1.32%,阳离子交换量提高6.83%~18.39%,有机质含量增加16.46%~38.12%。J1~J4处理较CK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升6.67%~28.00%、2.94%~45.52%和2.83%~30.29%,蔗糖酶活性变化幅度为-0.42%~27.24%;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4种酶的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CK相比,J1~J4处理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7.2%~13.5%和0.15%~0.96%;门水平上排名前10的细菌相对丰度下降4.87%~9.68%。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特性存在相关关系,其中酶活性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hao1指数(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MDS1指数(细菌Beta多样性指数)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可知,10 t·hm^(-2)的生物炭施加量是改善新疆阿克苏骏枣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骏枣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域海洋深层水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世喜 陈梅 +2 位作者 李娜 邹远超 袁万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373-6382,共10页
中国南海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其生境多样,为各种生物类群提供了有利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环境栖息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多... 中国南海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其生境多样,为各种生物类群提供了有利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环境栖息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海洋细菌在生态系统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的探测,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西太平洋和印太交汇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于参加开放项目获得的南海的深海站点水样,采用高通量测序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了南海深海海水细菌群落多样性、菌群构成和多样性特征。该站点南海海洋深层水测定的细菌分属于15门、20纲、24目、86科、140属、150种,表明该区海洋深层水细菌群落丰富。测得优势菌属包括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噬甲基菌属(Methylophag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纤细芽胞杆菌属(Gracilibacillus)、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bacillus)、海源菌属(Idiomarina)、嗜油菌属(Oleiphilus)、食碱菌属(Alcanivorax),这些属的细菌在生物材料或药物、生物燃料、水处理、降解石油烃等方面均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属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ent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柴油食烷菌(Alcanivorax dieselolei)、三浦半岛盐乳杆菌(Halolactibacillus miurensi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可以具体鉴定到种,这些深海细菌目前已在产抗生素、生物防治、石油降解、反硝化等方面被开发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显示出采样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具有独特菌群特征和多样性,有其极为丰富的生物学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海洋深层水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燕麦品种的种带细菌多样性及其促生功能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向阳 张玉娟 +4 位作者 贾倩英 张宏 姚博 黄荣 张振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
【目的】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种带细菌及其促生功能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纯化9个燕麦品种种带细菌,并定性分析其固氮、溶磷、产IAA能力和分解纤维素功能。【结果】共分离到34株细菌分离物,结合其形态特征及16S rDNA... 【目的】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种带细菌及其促生功能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纯化9个燕麦品种种带细菌,并定性分析其固氮、溶磷、产IAA能力和分解纤维素功能。【结果】共分离到34株细菌分离物,结合其形态特征及16S rDNA分析,分离出的细菌隶属于原核生物界的4门19属,其中优势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56.00%;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比41.18%;34株燕麦种带细菌均具不同的促生功能,其中分属于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志贺氏菌属(Shigella)和大西洋杆菌属(Atlantibacter)的9株细菌同时具备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分解纤维素功能。【结论】本试验共分离到34株细菌分离物,均具备不同的促生功能,其中9株细菌兼具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分解纤维素功能,志贺氏菌属LFt4综合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带细菌 燕麦 细菌多样性 植物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干条斑紫菜及海苔的细菌多样性与优势菌
13
作者 江姗 李娜 +7 位作者 戴卫平 郭莹莹 黄宇川 姚琳 朱文嘉 曲梦 江艳华 王联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42-250,共9页
目的探究干条斑紫菜与其加工产品——海苔的细菌多样性与优势菌,分析海苔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干条斑紫菜及海苔产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总细菌菌群及可培养细菌菌群进行分析。结果干条斑... 目的探究干条斑紫菜与其加工产品——海苔的细菌多样性与优势菌,分析海苔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干条斑紫菜及海苔产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总细菌菌群及可培养细菌菌群进行分析。结果干条斑紫菜加工成海苔后,菌落总数略有下降,高温烘烤的杀菌效果不明显。干条斑紫菜与海苔样本中总细菌菌群均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_Chloroplast)为主,加工前后总细菌菌群结构变化不大;不同来源的干条斑紫菜样品可培养细菌菌群结构有所差异,主要有巨型球菌(Macrococcus)、水栖菌(Enhydrobacter)、异常球菌(Deinococc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等,经过加工后,可培养细菌菌群多样性下降,海苔样本均以巨型球菌为优势菌。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干条斑紫菜及海苔的细菌多样性及优势菌属,为进一步探究烤紫菜产品菌落总数的控制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苔 干条斑紫菜 菌落总数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优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添加量对虾酱理化性质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4
作者 段泽瑞 田梅兰 +4 位作者 刘杨柳 马爱进 李卫东 桑亚新 孙纪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5-93,共9页
为探究食盐添加量对虾酱发酵的影响,分析4种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15%、20%、25%)虾酱(分别记为C10、C15、C20、C25)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果表明,C15虾酱的气味、滋味和整体接受度评分最高。随着发酵的进行,虾酱中... 为探究食盐添加量对虾酱发酵的影响,分析4种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15%、20%、25%)虾酱(分别记为C10、C15、C20、C25)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果表明,C15虾酱的气味、滋味和整体接受度评分最高。随着发酵的进行,虾酱中的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含量的增长趋势与食盐添加量呈负相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发酵结束时,C15虾酱的MDA含量最低;不同虾酱pH值变化不明显,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10和C15虾酱的细菌多样性及丰度显著低于C20和C25虾酱(P<0.05)。C10虾酱中主要优势菌属为四联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C15虾酱中主要优势菌属为四联球菌属;C0(未发酵虾酱)、C20和C25虾酱以红杆菌科未知属、Planktotalea、潘多拉菌属为优势菌属。利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在5组虾酱中筛选出10种显著差异菌属。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10虾酱中不动杆菌属、枝芽胞杆菌属、unclassified_f_Bacillaceae与TVB-N值呈正相关。C15虾酱中桃色杆菌属与TVB-N值和AAN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C20虾酱中亚硫酸盐杆菌属、红色杆菌属、鲁杰氏菌属、Planktotalea与TVB-N值和MDA含量呈正相关。C25虾酱中亚硫酸盐杆菌属、鲁杰氏菌属、嗜海鞘属、Planktotalea与AAN含量、TVB-N值和MDA含量呈正相关。综上所述,低盐虾酱组(C10和C15)与高盐虾酱组(C20和C25)相比,导致其理化性质差异的关键微生物是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红色杆菌属、Planktotalea、亚硫酸盐杆菌属和嗜海鞘属。本研究揭示了食盐添加量对虾酱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可为减盐虾酱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食盐添加量 理化性质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3龄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潜力分析
15
作者 朱国渊 吴国星 +6 位作者 张曼 施春兰 次那有若 陈晓 宁婧怡 王思洁 高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3-3045,共13页
【目的】了解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可培养细菌的促生长特性,为叉角厉蝽肠道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及有益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叉角厉蝽若虫肠道... 【目的】了解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可培养细菌的促生长特性,为叉角厉蝽肠道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及有益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叉角厉蝽若虫肠道细菌,通过细菌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能力,定性分析分离菌株的促生潜力。【结果】从叉角厉蝽若虫肠道中分离到11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株、革兰氏阴性菌3株;细胞形态3株为短杆状、1株为球状、7株为杆状。经鉴定11株肠道细菌分属于2门2纲3目4科4属,优势门、纲、目、科、属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85.67%)、芽孢杆菌纲(Bacilli,85.67%)、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75.80%)、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75.80%)、肠球菌属(Enterococcus,75.80%);在种分类水平由粪肠球菌(E.faecalis,75.8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9.17%)、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6.51%)、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4.49%)、黏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3.30%)、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0.2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0.27%)和高地芽孢杆菌(B.altitudinis,0.18%)8种组成。11株分离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株沙雷氏菌促生潜力最大,具有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4种促生活性,其次为摩根氏菌,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3种促生活性。【结论】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较丰富,分离获得的11株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可培养细菌 分离鉴定 细菌多样性 植物促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条件下添加黄腐酸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甘蓝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王玉琪 张泽锦 +2 位作者 梁颖 唐丽 李如龙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2,共7页
为探究不同肥力条件下添加黄腐酸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甘蓝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甘蓝‘优贝特’品种为研究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施底肥+黄腐酸(H-FA)、施底肥(H-CK)、不施底肥+黄腐酸(L-FA)、不施底肥(L-CK),1株甘蓝总计施入黄腐酸3... 为探究不同肥力条件下添加黄腐酸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甘蓝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甘蓝‘优贝特’品种为研究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施底肥+黄腐酸(H-FA)、施底肥(H-CK)、不施底肥+黄腐酸(L-FA)、不施底肥(L-CK),1株甘蓝总计施入黄腐酸30 mg。结果表明,黄腐酸的施用和肥力对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黄腐酸提高了解磷细菌和促生细菌的相对丰度。施底肥条件下,添加黄腐酸能显著提高氮和磷的生理利用效率,H-FA处理氮和磷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341.00±8.34)和(2296.98±47.49)kg·kg^(-1),分别为H-CK处理的1.11和1.07倍。未施底肥条件下,添加黄腐酸后植株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均高于对照。添加黄腐酸显著提高了甘蓝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施底肥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5.8%和20.7%,未施底肥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6.2%和7.7%。因此,黄腐酸通过促进甘蓝根系生长,从而促进甘蓝产量的增加,添加黄腐酸是实现减肥不减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甘蓝 细菌多样性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蟠龙菜贮藏期间细菌多样性及优势腐败菌分析
17
作者 云周苗 简清梅 +2 位作者 韩佳钰 吴金林 黄业传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蟠龙菜不同贮藏温度(4、20℃)下的细菌群落组成、动态变化及优势腐败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蟠龙菜样品中共检测到19个细菌门和166个细菌属,其中蓝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 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蟠龙菜不同贮藏温度(4、20℃)下的细菌群落组成、动态变化及优势腐败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蟠龙菜样品中共检测到19个细菌门和166个细菌属,其中蓝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4个优势细菌门;气单胞菌属(Aeromonas)、unclassified_Chloroplast、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相对丰度变化明显;多样性分析表明,2组样品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属水平上细菌丰度均存在明显波动;低温贮藏蟠龙菜的物种丰富度在40 d内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贮藏初期(10 d内)物种多样性减少,并在10~40 d内不断发展;常温贮藏样品的菌群丰富度降低后波动上升,物种多样性在贮藏15 d时最高;同时,20℃贮藏样品中优势菌群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竞争优势,菌相的变化更为显著,推测常温贮藏蟠龙菜的腐败菌为气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低温贮藏蟠龙菜的腐败菌为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从冷藏蟠龙菜中分离出托霍尼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honis)、托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untendi)和耐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ychrotolerans)3种假单胞菌,推测假单胞菌属的细菌为潜在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蟠龙菜 贮藏条件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优势腐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年份禄丰香醋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锐环 陈乾睿 +1 位作者 谷大海 徐志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5,共8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不同贮藏年份(2017、2018、2019、2020年)禄丰香醋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藏年份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差别较大;2017、2018、2019年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更高,主要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不同贮藏年份(2017、2018、2019、2020年)禄丰香醋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藏年份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差别较大;2017、2018、2019年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更高,主要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优势细菌属主要为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肥杆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包西氏菌属(Bosea)。而2020年的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主要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_homohiochii)。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都表明细菌菌群的多样性与贮藏时间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预测分析表明,禄丰香醋中的有益菌群在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之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发现了不同贮藏年份禄丰香醋中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为禄丰香醋细菌多样性分析、优质菌种资源选育及发酵食醋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丰香醋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济礁沉积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江柔韵 简丽丽 +1 位作者 石松标 田新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180,共11页
南海岛礁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大量微生物资源尚待挖掘和利用,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导致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寡营养结合高盐和高温条件对美济礁沉积砂中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分离,探究其多样性及分布情况,并运用多... 南海岛礁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大量微生物资源尚待挖掘和利用,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导致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寡营养结合高盐和高温条件对美济礁沉积砂中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分离,探究其多样性及分布情况,并运用多种特殊培养基对所获得微生物功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674株细菌属于5门、6纲、26目、38科、62属、146种,相似性低于98.65%的潜在新种有42个,占28.7%。在获得的可培养细菌中,假单胞菌门和放线菌门是最为丰富的类群,占所有分离菌株数量的61.6%。功能筛选发现2种降解磷细菌、36种产脲酶细菌和57种产铁载体细菌。以上结果显示,美济礁珊瑚砂环境微生物丰度和丰富度较高,新种资源丰富。这为后续岛礁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岛礁珊瑚砂环境生态修复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珊瑚砂 寡营养 高温高盐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中各个体红火蚁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焦宇廷 罗国鸿 程代凤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6,共6页
昆虫体内普遍存在共生菌,这些共生菌需稳定定殖于昆虫体内才能与昆虫建立稳定的互作关系。为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共生菌种类与组成,本研究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地理种群中红火蚁体内细菌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 昆虫体内普遍存在共生菌,这些共生菌需稳定定殖于昆虫体内才能与昆虫建立稳定的互作关系。为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共生菌种类与组成,本研究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地理种群中红火蚁体内细菌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火蚁工蚁与有翅雌蚁肠道细菌组成对环境敏感,不同地理种群间差异较大,幼虫共生菌组成种类相对保守,其中肠球菌Enterococcus为第一优势菌。该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稳定,而工蚁与有翅蚁无常驻共生菌,未来可从重点关注幼虫体内共生菌功能及其与红火蚁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共生菌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