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技术的细胞芯片构建 被引量:9
1
作者 胡金夫 徐铭恩 +4 位作者 徐莹 颜永年 孙伟 葛亚坤 严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81,共8页
如何将细胞准确装配于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是制约细胞芯片向组织和生理系统细胞芯片方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用细胞组装技术将细胞装配到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并检测的理论和方法。首先设计构建了含多组传感器阵列的细胞芯片;选取... 如何将细胞准确装配于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是制约细胞芯片向组织和生理系统细胞芯片方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用细胞组装技术将细胞装配到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并检测的理论和方法。首先设计构建了含多组传感器阵列的细胞芯片;选取输送和固定细胞的明胶-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材料,探讨用细胞组装技术在芯片上精确装配细胞的方法;测试复合材料和多种电解溶液对电阻抗的影响,并用芯片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材料能输送并将细胞固定在芯片上超过4周;细胞组装技术可精确将细胞装配到指定传感器,组装的细胞/材料微丝直径100~120μm。复合材料对芯片基础电阻抗影响小,在大于103Hz的高频段,基础阻抗为小于102.6Ω;PBS和DMEM溶液在103.5~105Hz高频段可替代氰铁化钾溶液作为电解液;芯片上的传感器在103.5Hz可准确测出Hela细胞增殖引起的电阻抗变化。研究证明了用细胞组装技术构建复杂细胞芯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细胞组装 细胞传感器 细胞电阻抗传感器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组装体体外培养中的结构稳定性
2
作者 刘海霞 颜永年 王小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细胞组装体结构稳定性是体外培养的必要前提,凝胶溶胀和网状交联结构的破坏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戊二醛与壳聚糖明胶基共混材料的化学反应机理及交联剂扩散原理,采用质量分数为0.8%-1%的戊二醛溶液,交联15-60s,可实现明胶基质... 细胞组装体结构稳定性是体外培养的必要前提,凝胶溶胀和网状交联结构的破坏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戊二醛与壳聚糖明胶基共混材料的化学反应机理及交联剂扩散原理,采用质量分数为0.8%-1%的戊二醛溶液,交联15-60s,可实现明胶基质材料的细胞组装体体外培养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低质量分数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在细胞组装结构体外形成40-50μm保护层,保护层对细胞不呈毒性且具有降解性;同时能够保持结构体在较长培养时间内的宏观稳定性,适宜作为稳定性工艺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组装 复合 水凝胶 结构稳定
原文传递
基于气动控制的多细胞三维组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敏 徐铭恩 +4 位作者 陈洁毅 赵占盈 葛亚坤 严明 郭淼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9,共9页
细胞三维受控组装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拓展了新的理论和技术。由于器官是由不同细胞组成并具有复杂微观结构的三维结构体,多细胞组装是细胞组装技术发展的关键。针对多细胞组装问题,本研究基于气动控制的多细胞组装平台,利... 细胞三维受控组装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拓展了新的理论和技术。由于器官是由不同细胞组成并具有复杂微观结构的三维结构体,多细胞组装是细胞组装技术发展的关键。针对多细胞组装问题,本研究基于气动控制的多细胞组装平台,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采用非水平排列方法设计多喷头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实现多细胞三维受控组装的硬件系统和控制系统,并基于该系统进行了3种颜色基质材料的组装和2种活细胞的组装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实现3个喷头的准确切换和组装,组装过程中喷头喷射的启停响应迅速,启停响应延迟小于5 ms;成型精度小于30μm,喷头间不易发生干扰;系统易于实现多喷头扩展和控制。该系统在三维空间内可完成3种材料的阶梯结构、圆环形腔结构、多边形结构等多种有重要生物应用价值结构的成型组装,并完成2种活细胞组装。CD34和Oil red O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组装的细胞在结构内生长良好,细胞定位准确并保持细胞性状。本研究为制造复杂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提供了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喷头 细胞组装 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直接三维受控组装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曼 赵铱民 +3 位作者 王小红 颜永年 秦海燕 马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1-623,共3页
目的:结合组织工程和生物制造(bio-manufacturing,BM)工程原理,研究应用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中的细胞-材料直接三维受控组装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兔耳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和明胶均匀混合,调整... 目的:结合组织工程和生物制造(bio-manufacturing,BM)工程原理,研究应用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中的细胞-材料直接三维受控组装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兔耳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和明胶均匀混合,调整细胞密度为3.0×107/ml。细胞基质材料混合物用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机Ⅰ代(清华大学机械系激光快速成形中心研制)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构建10 mm×10 mm×5 mm大小的软骨组织前体,分别在体外培养1、2、3、4周后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以及做冷冻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软骨细胞在结构体内增殖显著,保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和活力,组织学检测表明有大量软骨基质形成。结论:细胞直接三维受控组装技术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细胞组装 软骨细胞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喷头细胞受控组装过程的启停响应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生杰 颜永年 +3 位作者 王小红 张婷 张人佶 林峰 《电加工与模具》 2010年第1期9-12,16,共5页
基于多喷头的细胞受控组装技术,是快速成形技术与组织工程的交叉创新,是制备人体损伤组织器官替代物的重要途径。喷头的启停响应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与挤出单元的弹性形变密切相关。构建多喷头细胞组装试验系统,并对挤出过程进行了分... 基于多喷头的细胞受控组装技术,是快速成形技术与组织工程的交叉创新,是制备人体损伤组织器官替代物的重要途径。喷头的启停响应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与挤出单元的弹性形变密切相关。构建多喷头细胞组装试验系统,并对挤出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采用分段温度控制减小挤压力和弹性形变,并通过在启停过程中进行弹性形变的补偿-释放控制,有效地减小了启停挤出过程的响应延迟和流涎量,保证了多种细胞的受控组装成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响应控制 多喷头 细胞受控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组织工程的多细胞结构三维自组装成形方法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晓璐 杨逸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15-521,共7页
多细胞结构是由细胞群体构成的有机体,其体外构建对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利用细胞自身的自组织特性构建三维(3D)多细胞结构正成为生物制造和组织再生的一种重要途径,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三维多细胞结构... 多细胞结构是由细胞群体构成的有机体,其体外构建对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利用细胞自身的自组织特性构建三维(3D)多细胞结构正成为生物制造和组织再生的一种重要途径,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三维多细胞结构的自组装式构建与调控的相关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及分析,主要涉及凝胶内3D细胞培养、多细胞结构可控形成,及其与图灵反应-扩散机制的联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多细胞3D自组装机理,使得该自组装过程可控,且满足同时调控外部施加和细胞自身分泌的作用因子的浓度梯度分布的需求,提出对内部结构特征梯度化的3D凝胶体内细胞3D自组装模型进行研究,以推进三维多细胞结构及组织前体形成的理性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生物制造 三维细胞培养 结构梯度化凝胶 三维细胞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菌毛素-1靶向性自组装多肽的构建及其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7
作者 林萍 庄娇容 +4 位作者 林茂增 许淑娟 卢蔚薇 滕飞 蔡少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神经菌毛素-1(Neuropilin-1,NRP-1)靶向性自组装多肽作为载药系统,与柔红霉素自主装成纳米粒。评估其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自主装多肽序列为EEDEEDEEDRPAKPAR(简写为P16),其中N端EEDEEDEE...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神经菌毛素-1(Neuropilin-1,NRP-1)靶向性自组装多肽作为载药系统,与柔红霉素自主装成纳米粒。评估其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自主装多肽序列为EEDEEDEEDRPAKPAR(简写为P16),其中N端EEDEEDEED为带负电的氨基酸序列,可与带正电的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RN)结合,C端RPAKPAR为NRP-1靶向肽序列。自组装后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分别用透射电镜、马尔文粒度仪进行表征。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复合物的体外NRP-1靶向性。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评估该复合物对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CRF-CEM细胞增殖的影响。最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估纳米复合物对CCRF-CEM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自主装多肽可与柔红霉素自组装成粒径约为100 nm的P16/DRN纳米复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P16/DRN纳米复合物中,DRN的浓度为0.83 mmol/ml。共聚焦显微镜提示,P16/DRN纳米复合物具有NRP-1靶向能力。全自动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P16/DRN纳米复合物能显著抑制CCRF-CEM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构建的Neuropilin-1靶向性自组装多肽可提高柔红霉素对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CRF-CEM细胞的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菌毛素-1 组装多肽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纳米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及生物材料的成形制造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颜永年 张婷 +4 位作者 张人佶 王小红 熊卓 林峰 李生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7,共8页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建及修复一直是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制造科学、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不断发展及交叉融合,使得体外构建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性替代物成为可能。将细胞及生物材料作为成形加工的对象,在体外构建具有特...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建及修复一直是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制造科学、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不断发展及交叉融合,使得体外构建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性替代物成为可能。将细胞及生物材料作为成形加工的对象,在体外构建具有特殊三维结构及功能的类组织前体,扩大了现代制造科学的学科领域及内涵,拓宽了材料加工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制造科学的角度,在阐述细胞与生物材料的成形制造中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的基础上,从单一的细胞、材料以及细胞和材料共同参与的成形制造等3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的成形制造技术及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生物材料 类组织前体 组织工程 细胞三维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
9
作者 胡灵 殷垚 +1 位作者 柯国梁 张晓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84-3294,共11页
细胞通过化学信号、电子交换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交换彼此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以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因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与调控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NA纳米结构具有易合成、易修饰、... 细胞通过化学信号、电子交换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交换彼此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以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因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与调控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NA纳米结构具有易合成、易修饰、可编程性设计及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有望实现操作简单、精确可调、智能响应的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寡核苷酸链杂交、受体-配体结合和核酸适体靶向识别等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细胞组装策略,总结了pH调控、金属离子调控和DNA链激活等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手段,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细胞间作用力的测量和成像、体外组织模型的构建、细胞间的通讯交流和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该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结构 细胞间相互作用 细胞组装 调控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的三维受控组装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海霞 颜永年 +2 位作者 王小红 熊卓 程捷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09-1011,1031,共4页
为解决肝病救治中肝供体缺乏的问题,采用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细胞组装机,将肝细胞和海藻酸钠与明胶复合材料的共混物作为成形对象,通过细胞材料直接三维受控组装技术,实现了堆积成形具有一定三维结构和预定义孔隙的肝组织前体。常规体外... 为解决肝病救治中肝供体缺乏的问题,采用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细胞组装机,将肝细胞和海藻酸钠与明胶复合材料的共混物作为成形对象,通过细胞材料直接三维受控组装技术,实现了堆积成形具有一定三维结构和预定义孔隙的肝组织前体。常规体外培养条件下,肝细胞存活并保持生物学活性达12d之久。这一技术有望成为肝脏及其他人体组织器官人工构造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细胞组装 细胞 三维受控组装 人工肝
原文传递
血管化脂肪组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同魁 颜永年 +2 位作者 张人佶 徐铭恩 王小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4,共6页
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肿瘤切除、外伤等原因引起的女性小乳症、乳房缺失等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血管化脂肪组织的研究针对大尺度范围内脂肪组织工程产品血液供应这一问题,研究脂肪组织中血管的排布规律,研究用于脂肪组织构建的基... 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肿瘤切除、外伤等原因引起的女性小乳症、乳房缺失等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血管化脂肪组织的研究针对大尺度范围内脂肪组织工程产品血液供应这一问题,研究脂肪组织中血管的排布规律,研究用于脂肪组织构建的基质材料、细胞种类、生长因子的用量及配比,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成形手段对血管化脂肪组织植入物进行三维结构模型设计,快速制造并进行生物学评价。为大尺度范围内脂肪组织损伤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修复手段,为复杂器官乳房的制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 脂肪组织 细胞 细胞组装 快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混流控制的多细胞三维受控组装系统
12
作者 王秋君 徐铭恩 +2 位作者 李艳蕾 袁梅娟 胡金夫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0-1034,共5页
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技术为体外构建活体组织器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功能性组织和器官是多种细胞的有序三维排列,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因而在体外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器官,就需要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技术能够在空间上实现多种细胞... 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技术为体外构建活体组织器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功能性组织和器官是多种细胞的有序三维排列,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因而在体外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器官,就需要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技术能够在空间上实现多种细胞材料的精确定位组装。本研究面向多细胞组装的需求,在单喷头细胞组装系统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混流喷头系统以及脉冲切换控制电路,开发出多细胞三维受控组装系统,并基于该系统进行了多组分的类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堆积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地进行多细胞三维受控组装,达到构建非均质结构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组装 混流喷头 脉冲切换
原文传递
基于细胞-基质材料受控组装技术的类肝组织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海霞 颜永年 +4 位作者 王小红 程捷 林峰 熊卓 吴任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95-1399,共5页
使用自主研发的细胞受控组装设备,采用分层堆积技术,将肝细胞与壳聚糖-明胶共混材料组装成活的三维结构体,且形状和细胞密度可自由控制.成形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在0.2 MPa的挤出压力下,细胞的存活率可达90%以上.体外培... 使用自主研发的细胞受控组装设备,采用分层堆积技术,将肝细胞与壳聚糖-明胶共混材料组装成活的三维结构体,且形状和细胞密度可自由控制.成形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在0.2 MPa的挤出压力下,细胞的存活率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8周,三维结构体形态稳定,肝细胞增殖明显.在培养20 d时,三维结构体表现出肝组织特征,有类肝样组织产生,可检测到特异性白蛋白和一些代谢产物.结果显示,肝细胞可以被直接受控组装成三维活的结构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类肝组织.本研究为人工体外重建肝组织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直接受控组装 壳聚糖/明胶 类肝组织 溶胶-凝胶
原文传递
铁硫蛋白的生物合成及相关疾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华珍 赵炜 刘新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574,共9页
铁硫蛋白是以铁硫簇为辅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一类蛋白质.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参与电子传递、能量代谢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重要生理过程.其生物合成过程复杂,并且从细菌到人类高度保守.在真核细胞内,铁硫蛋白的组装由线粒体铁硫... 铁硫蛋白是以铁硫簇为辅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一类蛋白质.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参与电子传递、能量代谢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重要生理过程.其生物合成过程复杂,并且从细菌到人类高度保守.在真核细胞内,铁硫蛋白的组装由线粒体铁硫簇组装系统(mitochondrial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system,mitochondrial ISC assembly system)和细胞质铁硫簇组装器(cytosolic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CIA)完成.研究发现,铁硫蛋白的合成异常可导致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friedreich ataxia,FRDA)、遗传性肌病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多种罕见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深入了解铁硫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合成过程,对研究其生物学功能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硫蛋白 生物合成 线粒体铁硫簇组装系统 细胞质铁硫簇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细胞核组装中核纤层与核膜的关系
15
作者 蔡树涛 翟中和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7年第6期525-530,共6页
采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非细胞体系,以外源Lambda DNA诱导细胞核的体外组装,以此实验模式为基础,研究了细胞核体外组装过程中核纤层的组装,结果表明核纤层蛋白参与细胞核的体外组装过程,核内骨架的组装与核纤层的组装在时间上是有序的,核... 采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非细胞体系,以外源Lambda DNA诱导细胞核的体外组装,以此实验模式为基础,研究了细胞核体外组装过程中核纤层的组装,结果表明核纤层蛋白参与细胞核的体外组装过程,核内骨架的组装与核纤层的组装在时间上是有序的,核内骨架的组装可能为核纤层的装配提供了先决条件.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非细胞体系中加入抗核纤层蛋白抗体,抑制核纤层的正常装配过程,核膜组装发生异常.结果提示核纤层的组装与核膜的组装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核体外组装 核纤层 核膜
原文传递
Effect of poly(ethylene glycol) modified polyethylenimine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on pharmaceu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ptake on breast cancer cell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立婷 齐宪荣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4期291-296,共6页
Cationic polyethylenimine (PEI) with dextran fluorescein anionic (DFA) or oligodeoxynucleotide (ODN) could form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by self-assembly as a gene delivery vector.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 Cationic polyethylenimine (PEI) with dextran fluorescein anionic (DFA) or oligodeoxynucleotide (ODN) could form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by self-assembly as a gene delivery vector.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pharmaceu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ell uptake PEI after a long-circulation modification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DFA or ODN reacted with PEI or PEI-PEG to form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Surface characters of these complexes and the retardation of ODN by PEI and PEI-PEG were evaluated. The uptake rates of DFA/PEI and DFA/PEI-PEG complexes by MCF-7 cells were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was utilized to visualiz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se complexes. ODN/PEI complex showed the dependence of their size and ξ potential on the N/P ratio. ODN/PEI-PEG complex were much less affected by N/P ratio and their size was around 30 100 nm. PEI and PEI-PEG retarded ODN even at N/P ratio as low as 4, and complete retardation was found at N/P ratio of 8. The uptake rate by MCF-7 cells was direct correlated to the DFA concentration and incubation time, and the uptake rate could exceed 99% under the selected condition.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PEI self-assembly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after stealth or long circulation modification may increase the ability as a gene vector to delivery genes into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POLYETHYLENIMINE Uptake rate SELF-ASSEMBLY Breast cancer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mammalian chromosome pellicle
17
作者 NIZUMEI JELITTLE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95-201,共7页
By means of indirect double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the coordination of PI antigen and perichromonucleolin (PCN), the constituent of nuclear periphery and nucleolus respectively, in the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By means of indirect double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the coordination of PI antigen and perichromonucleolin (PCN), the constituent of nuclear periphery and nucleolus respectively, in the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chromosome pellicle during mitosis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in 3T3 cells, during mitosis PI antigen began to coat the condensing chromosome .surface earlier.than PCN did. However, both of them completed their coating on chromosome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stage of mitosis, prometaphase metaphase. The dissociation of PI antigen from chromosome pellicle to participate the formation of nuclear periphery took, place also ahead of that of PCN. At early telophase PI antigen had been extensively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nuclear periphery, while PCN remain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urface of decondensing chromosomes. At late telophase, when PI antigen was localized in an fairly well formed nuclear periphery, PCN was in a stage of forming prenucleolar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pellicle ASSEMBLY DISASSEMBLY PI antigen perichrmnonucleolin (PCN) indirect double imnuinofluorescenl staining mi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对细胞脂膜破坏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涂育松 方海平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共11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不断受到关注,如何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细胞脂膜等)发生作用是其生物相容性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石墨烯以sp2杂化的碳为主的成键方式,形成独特的二维结构,具有显著的疏水特征.细胞脂膜主要是由双亲的磷脂分子在...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不断受到关注,如何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细胞脂膜等)发生作用是其生物相容性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石墨烯以sp2杂化的碳为主的成键方式,形成独特的二维结构,具有显著的疏水特征.细胞脂膜主要是由双亲的磷脂分子在水环境中自组装而成.早期实验组观察到石墨烯的抗菌现象,认为锋利的侧边可能会以类似于刀片的方式插入、切割细胞膜.在理论上,我们阐述了一种可能的石墨烯的细胞毒性的分子机理:石墨烯不仅会通过主动插入、切割细胞脂膜,而且会将大量的磷脂分子抽离细胞脂膜,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尽管氧化石墨烯表面分布着大量的亲水氧化基团,但氧化基团高关联分布特点致使氧化石墨烯有着类似的破坏细胞脂膜的能力.本文综述了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与细胞脂膜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进展,着重阐述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从细胞脂膜中大量地抽取磷脂分子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环境水分子所起的关键作用.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和细胞脂膜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有可能是一种共性,也会出现在其他疏水特性的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碳纳米线和大面积的富勒烯等)与细胞脂膜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的毒性 细胞脂膜自组装结构 水分子 亲水与疏水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诸葛菜去膜精子在爪蟾卵提取物中实现非细胞体系核重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萍 任民 翟中和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12,共7页
动物爪蟾(Xenopus laevis)卵提取物诱导植物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去膜精子实现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诸葛菜去膜精子在爪蟾卵提取物中温育30 min左右开始膨大,随着温育时间的延长,膨大的精子染色质逐渐去凝集.电子显微镜... 动物爪蟾(Xenopus laevis)卵提取物诱导植物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去膜精子实现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诸葛菜去膜精子在爪蟾卵提取物中温育30 min左右开始膨大,随着温育时间的延长,膨大的精子染色质逐渐去凝集.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均表明重建核有核膜的装配,膜泡在去凝集的染色质周围逐渐融合形成双层核膜.用细胞分级抽提整装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到重建核中有核纤层和核骨架结构的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重建 细胞体系 诸葛菜 去膜精子 爪蟾 卵提取物 细胞组装
原文传递
生物制造工程的发展和趋势 被引量:11
20
作者 颜永年 刘海霞 +2 位作者 李生杰 熊卓 王小红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80,共5页
文中全面、系统地阐述制造工程前沿之一生物制造的内涵、定义和组成,基于生物制造工程本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对其主要研究方向和相应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此外,从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指出了今后几年我国生物制... 文中全面、系统地阐述制造工程前沿之一生物制造的内涵、定义和组成,基于生物制造工程本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对其主要研究方向和相应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此外,从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指出了今后几年我国生物制造工程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研究现状 细胞组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