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程序性坏死——一种细胞死亡新方式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必卫 王璐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细胞死亡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Ne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的方式,研究活跃。Nec有着与通常的细胞坏死类似的形态学特征,但受到特别的死亡信号通路调控。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 细胞死亡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Ne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的方式,研究活跃。Nec有着与通常的细胞坏死类似的形态学特征,但受到特别的死亡信号通路调控。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RIP)1和3是Nec信号通路中极为重要的调节蛋白。RIP1是决定细胞生存和死亡的交叉点;RIP3则是决定细胞死亡方式(凋亡或Nec)的转换器。本文介绍Nec的信号机制,并简略地探讨其在器官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捷 徐晓飞 《巴楚医学》 2019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主要在凋亡受抑制的情况下激活,其病理特征表现为细胞水肿、胞膜破裂和引起免疫炎症反应。作为机体应激机制之一,可维持机体稳态、清除机体内不必要或异常的细胞。大量研究表明,细胞...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主要在凋亡受抑制的情况下激活,其病理特征表现为细胞水肿、胞膜破裂和引起免疫炎症反应。作为机体应激机制之一,可维持机体稳态、清除机体内不必要或异常的细胞。大量研究表明,细胞程序性坏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有关,可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恶性肿瘤 受体交联蛋白1 受体交联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晨 殷玥 马恒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细胞凋亡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但是近年发现,细胞中尚存在非凋亡性的程序性死亡机制。以往认为,细胞坏死是被动的细胞事件并且难以有效控制。新近发现的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作为一种死亡受体介导的半胱氨酸天冬氨... 细胞凋亡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但是近年发现,细胞中尚存在非凋亡性的程序性死亡机制。以往认为,细胞坏死是被动的细胞事件并且难以有效控制。新近发现的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作为一种死亡受体介导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模式为细胞死亡机制学说带来了重大突破。许多研究报道相继表明,细胞程序性坏死同样是受细胞内信号因子严密调控的主动过程。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是心脏疾病的重要病理途径。本文综述了心肌缺血与心衰过程中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讨了针对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潜在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心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文娟 范春玲 +4 位作者 洪俊 何烨 胡熙敏 张齐 熊鲲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3期245-249,共5页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到2050年,我国青光眼患者将达到2516万,青光眼所导致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继续增加[1]。青光眼以视神经损伤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并伴有不可逆的视野缺...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到2050年,我国青光眼患者将达到2516万,青光眼所导致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继续增加[1]。青光眼以视神经损伤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并伴有不可逆的视野缺失和视功能损害。眼压升高、局部缺血、兴奋毒性等因素是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但迄今为止尚无医学手段可阻止或逆转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程序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胞程序性坏死调节蛋白MLKL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5
作者 王尧 赵文涛 +4 位作者 李金泽 吴华 刘娣 单安山 姜新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2-74,共3页
为了获得可用于实际生产检测的抗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多克隆抗体,试验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进行了MLKL蛋白的制备,又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抗MLKL的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验证脂多糖(LPS)刺激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 为了获得可用于实际生产检测的抗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多克隆抗体,试验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进行了MLKL蛋白的制备,又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抗MLKL的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验证脂多糖(LPS)刺激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MLKL蛋白。结果表明:MLKL蛋白可以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说明了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以用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与阿尔茨海默病
6
作者 乔羽君 魏琴 +1 位作者 陈海乐 白银亮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难治型神经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记忆丧失、认知及行为功能障碍。AD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元丢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和tau蛋白诱导的过度磷酸化神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难治型神经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记忆丧失、认知及行为功能障碍。AD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元丢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和tau蛋白诱导的过度磷酸化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研究证明这些病理改变可能由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炎性反应所触发。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 RIPK1)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死亡和炎性反应信号通路交叉点的丝氨酸/苏氨酸(serine / threonine, Ser/Thr)激酶, 近几年研究揭示RIPK1在A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从神经元死亡、炎性小体激活、血脑屏障破裂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综述RIPK1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与AD之间的联系, 并对靶向RIPK1的AD治疗方法、RIPK1抑制剂的新发现以及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进行归纳总结, 旨在为A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原文传递
Necrostatin-1 stablevariant通过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秦东泽 张涌 +2 位作者 郭林静 梁法禹 韩清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目的:观察necrostatin-1stable variant(Nec-1s)抑制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FVB/N小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Buffer组)、Nec-1s低剂量处理组(Nec-1sL组)、Nec-1s正常剂量处理组(Nec-1sN... 目的:观察necrostatin-1stable variant(Nec-1s)抑制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FVB/N小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Buffer组)、Nec-1s低剂量处理组(Nec-1sL组)、Nec-1s正常剂量处理组(Nec-1sN组)和Nec-1s高剂量处理组(Nec-1sH组)。通过阻断小鼠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于结扎前30min给予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Nec-1s或相应浓度的DMSO作为对照。在心肌再灌注24h后,观察不同组间心肌梗死面积的改变,离体Langendroff系统观察心功能的恢复,通过PI染色法和LDH水平观察心肌细胞的坏死,Western blotting观察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1/RIP3/MLKL的表达变化。结果:与I/R+Buffer组比较,Nec-1sN组和Nec-1sH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心肌再灌注期心功能明显恢复,LDH释放降低,PI染色阳性心肌细胞数目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蛋白RIP1/RIP3/MLKL表达降低。Nec-1sL组相关指标虽有改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Nec-1s预处理通过抑制RIP1激酶活性,减轻在体和离体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Necrostatin-1stable VARIANT 细胞程序性坏死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拮抗细胞程序性坏死——机体应激损伤防护的新策略
8
作者 陈国柱 成祥 于晓妉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0-713,共4页
应激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总体反应,过度应激导致机体的组织坏死和器官衰竭,从而诱发应激损伤。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新鉴定的可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具有明确的调控靶点和信号转导通路,且在缺血再灌注、外源微生物感染和炎症反... 应激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总体反应,过度应激导致机体的组织坏死和器官衰竭,从而诱发应激损伤。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新鉴定的可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具有明确的调控靶点和信号转导通路,且在缺血再灌注、外源微生物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应激因素诱导的组织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细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剂在多种应激损伤动物模型中都表现出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从而表明阻断细胞程序性坏死将成为应激损伤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调控靶蛋白也为应激损伤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损伤 细胞程序性坏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PI3K在肿瘤坏死因子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常喜喜 胡世平 +7 位作者 王宇 王丽丽 武帅 王籽橙 杜芝燕 于继云 张毅 陈国柱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涉技术构建PI3K催化亚基p110α敲低、RIP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涉技术构建PI3K催化亚基p110α敲低、RIP1敲低及RIP1与p110α双敲低的L929细胞株,Western印迹或RT-PCR验证敲低效果。同时,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AKT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磷酸化及MLKL多聚化。流式细胞术和显微拍照术检测细胞死亡。结果 PI3K和AKT抑制剂及p110α敲低都可降低AKT磷酸化水平,并阻断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敲低RIP1并不抑制TNFα与Z-VAD联合诱导的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但这种RIP1非依赖性细胞程序性坏死能为p110α敲低抑制。此外,p110α敲低可抑制TNFα与Z-VAD联合诱导的MLKL活化及其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结论 PI3K是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的重要靶点,可通过RIP1依赖及非依赖性方式激活,进而活化AKT与MLKL,启动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程序性坏死 蛋白激酶B 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及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0
作者 郭双 邢栋 吕勃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属于非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形态学不涉及细胞质、细胞膜的破裂。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在形态学上可表现为细胞质、细胞膜破裂,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引起炎性反应,属于... 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属于非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形态学不涉及细胞质、细胞膜的破裂。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在形态学上可表现为细胞质、细胞膜破裂,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引起炎性反应,属于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三者在形态学及发生机制上有所区别,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着联系。在某些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并非仅出现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3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形态学改变、发生机制及三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细胞程序性坏死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RIPK3翻译后修饰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栩铭 沈滨华 +1 位作者 胡金凤 胡向明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不依赖于Caspase、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病毒或病原菌感染、动脉硬化、心脏缺血再灌注和肿瘤等。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细胞程序性坏...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不依赖于Caspase、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病毒或病原菌感染、动脉硬化、心脏缺血再灌注和肿瘤等。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关键调控分子,可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形成坏死小体,激活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seudokinase,MLKL),导致细胞膜破裂和细胞死亡。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RIPK3活性可受多种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和蛋白水解切割等调控。该文就RIPK3翻译后修饰在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为靶向RIPK3的药物设计及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RIPK3 翻译后修饰 磷酸化 泛素化
原文传递
镉诱导小鼠原代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
12
作者 何邵波 蒋传命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541,共6页
[背景]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其影响细胞自噬和凋亡,但其是否导致细胞程序性坏死尚不明确。[目的]研究镉诱导小鼠原代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方法]以小鼠原代神经细胞为实验对象,10μmol·L^(-1)氯化... [背景]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其影响细胞自噬和凋亡,但其是否导致细胞程序性坏死尚不明确。[目的]研究镉诱导小鼠原代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方法]以小鼠原代神经细胞为实验对象,10μmol·L^(-1)氯化镉分别处理细胞2、4、6、12、24、48 h,用台盼蓝染色法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10μmol·L^(-1)氯化镉处理后细胞周期的变化(24、48 h)及细胞程序性坏死水平(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经10μmol·L^(-1)氯化镉处理48 h后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如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蛋白(MLKL)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5、10、20μmol·L^(-1)镉离子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p62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荧光强度。[结果]小鼠原代神经细胞经10μmol·L^(-1)氯化镉处理4、6、12、24、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P<0.05);相比较对照组(49.62%),细胞经10μmol·L^(-1)氯化镉处理24 h和48 h后分别有60.88%和82.94%的细胞停留在G0—G1期;10μmol·L^(-1)氯化镉处理48 h后,细胞程序性坏死水平(47.50%)高于对照组(0.01%),且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RIPK3和MLKL转录水平是对照组的6.9倍、3.7倍。经5、10、20μmol·L^(-1)氯化镉处理后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分别上调(587±17)%、(609±14)%、(893±16)%。经10μmol·L^(-1)氯化镉处理后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B在细胞内共定位,且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镉离子能降低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且提高细胞程序性坏死水平,可能与p62和LC3-B表达水平升高阻断细胞自噬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原代神经细胞 自噬 细胞程序性坏死
原文传递
PI3K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胡世平 王籽橙 +1 位作者 陈国柱 于继云 《军事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87-893,928,共8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具体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涉技术构建PI3K催化亚基p110α敲低的...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具体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涉技术构建PI3K催化亚基p110α敲低的L929细胞株,利用TNFα与Z-VAD联合处理构建细胞程序性坏死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p110α敲低效果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3和混合系激酶域样蛋白(MLKL)的磷酸化水平,Duolink实验检测RIP1与RIP3的相互作用,p110α与RIP1及RIP3的相互作用,RIP1和RIP3同源多聚体的形成情况。结果慢病毒介导的p110α敲低效果显著,能抑制RIP1、RIP3和MLKL的初始磷酸化以及TNFα与Z-VAD联合诱导的磷酸化,表明p110α敲低显著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活化。Duolink实验结果表明,在TNFα与ZVAD联合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p110α与RIP3的结合显著增强,且p110α敲低显著抑制RIP1与RIP3的结合,以及RIP1和RIP3同源多聚体的形成。结论 PI3K通过调控RIP1和RIP3的初始磷酸化水平,促进坏死复合体及RIP1和RIP3同源多聚体的形成,进而活化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启动细胞程序性坏死。鉴于PI3K催化亚基p110α与RIP3的相互作用随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而增强,PI3K可能通过直接磷酸化RIP3来提高其激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原文传递
绿原酸通过抗炎抗程序性细胞坏死作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万紫 陈成 +6 位作者 汤鑫龙 周庆 田聪聪 朱悉煜 常慧静 王东进 公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21-21,共1页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具有很好的自由基清除效果,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心肌细胞的坏死。本研究拟通过心肌细胞以及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结合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探...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具有很好的自由基清除效果,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心肌细胞的坏死。本研究拟通过心肌细胞以及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结合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探讨绿原酸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绿原酸 程序性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信号通路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辛 陈丽香 周晓辉 《微生物与感染》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细胞凋亡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而坏死是不受信号调控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类型的细胞坏死也可受到信号分子的调控,称为程序性细胞坏死,并发现其在免疫功能调控、炎症、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程序性... 细胞凋亡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而坏死是不受信号调控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类型的细胞坏死也可受到信号分子的调控,称为程序性细胞坏死,并发现其在免疫功能调控、炎症、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形态特征和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免疫系统功能、炎症反应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通路在根尖周炎小鼠模型发生发展中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杰 王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79-2183,共5页
背景:程序性细胞坏死与诸多炎症疾病相关,但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与根尖周炎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小鼠根尖周炎疾病中程序性细胞坏死通路的变化。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背景:程序性细胞坏死与诸多炎症疾病相关,但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与根尖周炎相关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小鼠根尖周炎疾病中程序性细胞坏死通路的变化。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麻醉下行下颌双侧第1磨牙开髓术,向其髓腔定植浓缩具核梭杆菌液体后用暂封膏封洞,建立根尖周炎小鼠模型;对照组仅行麻醉操作。7 d后取小鼠下颌骨,行Micro-CT分析骨质吸收;qPCR检测RIP3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关键分子RIP3和pMLKL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WCHSIRB-D-2020-423。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根尖周骨吸收较多,主要相关指标根尖周骨体积分数和骨质密度显著降低(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颌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及程序性细胞坏死通路中的RIP3和pMLKL蛋白的表达升高(均P<0.01);③结果表明,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程序性细胞坏死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根尖周炎 MLKL RIP3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调节小鼠嗅上皮损伤后的反应性细胞增殖
17
作者 符帆帆 陈玉洁 +5 位作者 郑威安 孟欣宇 杨彦玲 武胜昔 王亚周 赵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讨嗅细胞死亡及其对损伤后反应性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野生型小鼠、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敲除小鼠、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基因敲除小鼠和甲巯咪唑制备嗅上皮损伤模型;采用末端脱氧... 目的:探讨嗅细胞死亡及其对损伤后反应性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野生型小鼠、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敲除小鼠、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基因敲除小鼠和甲巯咪唑制备嗅上皮损伤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染色、活体碘化丙啶(PI)标记法观察细胞死亡。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程序性细胞坏死关键蛋白分子RIPK3、MLKL及磷酸化(p-MLKL)水平变化。采用BrdU掺入法研究细胞增殖。结果:嗅上皮损伤后3 d,嗅细胞主要发生坏死,少量发生凋亡。嗅上皮的RIPK3上调且MLKL磷酸化水平增加。BrdU掺入实验表明:程序性坏死关键分子RIPK3或MLKL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嗅细胞反应性增殖。结论:嗅上皮损伤后早期,主要发生程序性坏死。阻断程序性细胞坏死可促进嗅细胞前体细胞的反应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程序性细胞坏死 增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急慢性损伤脑内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奕茗(综述) 孙凤艳(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RIPK1/RIPK3)激酶及关键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从而触发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坏死。后者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免疫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损伤等。本文就程序性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及在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 脑卒中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在心肌缺血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悦卓 程怡欣 +2 位作者 何超 白萌 杨吉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个体发育和维持自身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程序性坏死机制的参与,它是受细胞内信号通路严密调控的主动过程,其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和3、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个体发育和维持自身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程序性坏死机制的参与,它是受细胞内信号通路严密调控的主动过程,其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和3、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LKL)和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这些关键分子在心肌缺血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靶向程序性坏死信号的药物开发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心肌缺血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佳 赵又谊 +2 位作者 赵秋影 莫辉明 岳屹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99-902,F0003,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与脊髓结构或功能损伤,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因神经元损伤的不可逆性,探究其损伤机制也是当下研究热点。一般认为细胞死亡方式有凋亡、坏死两种,然而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信号通...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与脊髓结构或功能损伤,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因神经元损伤的不可逆性,探究其损伤机制也是当下研究热点。一般认为细胞死亡方式有凋亡、坏死两种,然而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死亡,兼具坏死和凋亡的特点,故称之为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创伤性脑损伤 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 中枢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