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康玲 姚华 +1 位作者 肖碧玉 王国荃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患者远期致突变、致癌效应。方法 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对 112名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区 88名居民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病例组染色体畸变率 (1.0 770‰±0 .195 3% )高于... 目的 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患者远期致突变、致癌效应。方法 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对 112名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区 88名居民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病例组染色体畸变率 (1.0 770‰±0 .195 3% )高于对照组 (0 .42 86‰± 0 .12 41% ) ,P<0 .0 1。病例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0 .85 47‰± 0 .0 5 6 7‰ )高于对照组 (0 .392 8‰± 0 .0 36 8‰ ) ,P<0 .0 1) ;病例组轻度及中度患者的微核率 (0 .6 6 6 7‰± 0 .0 44 2‰ ,1.5 333‰± 0 .0 2 5 5‰ )均高于对照组 (0 .392 8‰± 0 .0 36 8‰ ,P<0 .0 5 ;P<0 .0 0 1;轻度组的微核率低于中度组 (P<0 .0 1)。结论 地方性砷中毒可引起人类染色体的损伤 ,存在远期致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染色体畸变 新疆 地方性砷中毒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地方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婧 罗环 +4 位作者 陈斌 常晓燕 王萍 于贵新 罗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血液锌原卟啉(Zn-protoporphyrin,ZPP)含量,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铅作业组与非铅作业组工人之间的尿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ZPP含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作业工人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ZPP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 s=0.778)。结论职业性铅接触使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导致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微核率 锌原卟啉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化锰腹腔染毒对血细胞数及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乐 王颖 +1 位作者 彭小武 吴颖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6-199,共4页
小鼠腹腔染毒不同浓度二氯化锰,12h一次,连续染毒4次。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白细胞分类(DC)计数、红细胞(RBC)总数、血红蛋白(Hb)含量及骨髓细胞微核率,以探讨锰对机体血液的毒性作用及机体的遗传毒性作用。实验表明... 小鼠腹腔染毒不同浓度二氯化锰,12h一次,连续染毒4次。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白细胞分类(DC)计数、红细胞(RBC)总数、血红蛋白(Hb)含量及骨髓细胞微核率,以探讨锰对机体血液的毒性作用及机体的遗传毒性作用。实验表明小鼠染毒低浓度(25mg/kg)二氯化锰,RBC、Hb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剂量二氯化锰组与阴性组比,WBC、DC计数未见显著差异,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化锰 细胞 骨髓细胞微核率 锰中毒 遗传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水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恩志 戚好文 薛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 探讨胸水中淋巴细胞微核率 (PFL MNF)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方法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健康人各 2 0例采用细胞分裂阻滞微核 (CB- MN)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PBL MNF)及用丝裂霉素 C(MMC)诱发 PBL MNF,... 目的 探讨胸水中淋巴细胞微核率 (PFL MNF)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方法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健康人各 2 0例采用细胞分裂阻滞微核 (CB- MN)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PBL MNF)及用丝裂霉素 C(MMC)诱发 PBL MNF,直接用光镜观察 PFL MNF.结果 PFL MNF与 PBL MNF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935 ,P<0 .0 1)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自发 PBL MNF及诱发 PBL M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 (P<0 .0 1) .良性胸腔积液组 PBL MNF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 (P>0 .0 5 ) .恶性胸腔积液组 PFL MNF较良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PFL MNF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实用 ,并可以代替PBL MNF检测 ,PFL MNF检测可成为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淋巴细胞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 鉴别诊断 良恶性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诱发小鼠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微核率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建 曹佳 +1 位作者 杨录军 周利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7-29,26,共4页
微核实验自创建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仅有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微核实验发展为标准实验。而以骨髓为实验材料易受采样限制,也不能对动物进行长期动态观察。1980年,MacGregor等首先证明小鼠外周血PC... 微核实验自创建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仅有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微核实验发展为标准实验。而以骨髓为实验材料易受采样限制,也不能对动物进行长期动态观察。1980年,MacGregor等首先证明小鼠外周血PCE微核(micronuclei,MN)率与骨髓PCE微核率相当,若能以外周血作为材料,实验无疑会大大简化。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周血微核率的报道结果有些混乱。为了进一步研究微核在外用血PCE、正染红细胞(normochromatic erythrocytes,NCE)和骨髓PCE中的分布情况,我们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为诱变剂,观察了小鼠外周血PCE、NCE以及骨髓PCE微核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微核率 实验 动物实验 诱变剂 MITOMYCIN 染色体损伤 小鼠脾脏 外周循环 苯并蒽 峰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茜 杜金茹 +1 位作者 栗淑媛 武盘锁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对锰的研究主要是从锰的毒性及临床特征、病因、病理学方面进行探讨,锰生殖毒性的研究也有报导。但是,锰对人体的遗传物质影响的文献报导少见,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内蒙古地区从事电焊工作5~22年... 对锰的研究主要是从锰的毒性及临床特征、病因、病理学方面进行探讨,锰生殖毒性的研究也有报导。但是,锰对人体的遗传物质影响的文献报导少见,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内蒙古地区从事电焊工作5~22年,经临床诊断均确认为需住院治疗的锰中毒患者20例,其中观察对象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中毒 外周血淋巴 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1A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兰 郭欢 +7 位作者 石吉彬 白云 汪倩 江琦 李丽萍 袁晶 邬堂春 陈学敏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代谢酶CYP1A1MspⅠ位点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中国南方某地有10余年电子垃圾拆解史的地区选择54名居民为暴露组;从距该暴露区50公里无明显工业污染的农... 背景与目的:探讨代谢酶CYP1A1MspⅠ位点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中国南方某地有10余年电子垃圾拆解史的地区选择54名居民为暴露组;从距该暴露区50公里无明显工业污染的农业区选取73名居民为对照人群。采用胞质阻滞微核实验测定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检测CYP1A1MspⅠ位点多态性,多重PCR方法检测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暴露组人群微核率为4.81‰±4.14‰,是对照组微核率1.15‰±1.42‰的近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量和饮酒等因素后,仅发现对照组人群中携带CYP1A1MspⅠ位点变异纯合基因型(aa)个体的微核率为1.69‰±1.28‰,高于携带杂合型或野生型基因型(AA/Aa)个体的微核率1.06‰±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GSTT1基因型单独及其与CYP1A1基因型联合作用可增加微核率的危险性。结论:本研究对照组人群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可能与电子垃圾拆解地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有关,对照人群中CYP1A1MspⅠ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机体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CYP1A1 MSP GSTT1 基因多态性 淋巴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淋巴细胞微核率辐射剂量效应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梁丽燕 郑巧玲 +4 位作者 黄建勋 陈润涛 越飞 吴增汉 李来玉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用60 Coγ射线照射人离体血 ,建立人淋巴细胞微核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4名健康男性外周血样以60 Coγ射线 (0 1、0 2 5、0 5、1 0、2 0、3 0、4 0、5 0Gy ,剂量率 0 5Gy/min)照射后 ,用胞质阻断微核法 (CB)和常规微核法建... 目的 用60 Coγ射线照射人离体血 ,建立人淋巴细胞微核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4名健康男性外周血样以60 Coγ射线 (0 1、0 2 5、0 5、1 0、2 0、3 0、4 0、5 0Gy ,剂量率 0 5Gy/min)照射后 ,用胞质阻断微核法 (CB)和常规微核法建立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在 0~ 5 0Gy剂量范围内 ,两种方法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拟合表明 ,回归方程式成立 ,拟合度良好 (R2 接近 1,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曲线 离体血照射 淋巴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核仁组成区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邹亚超 李国亮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8-329,共2页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的癌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 58例各种癌症患者和4 5例正常人及 37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银染核仁组成区 (AgNORs)的观察。结果 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良性肿瘤组和正常人组...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的癌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 58例各种癌症患者和4 5例正常人及 37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银染核仁组成区 (AgNORs)的观察。结果 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良性肿瘤组和正常人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而银染核仁组成区 (AgNORs)的颗粒数则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核仁组成区的测定可作为一种简便的癌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外周血 淋巴细胞微核率 AGN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明俊 叶卓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9-50,共2页
化学物质的致突变(Mutagen)与抗诱变(An-timutagen)对于生物体来说是一对矛盾。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人类接触的化学物质将越来越多,而很多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都与诱变有关。目前的研究发现,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诱变作用的后果起着重... 化学物质的致突变(Mutagen)与抗诱变(An-timutagen)对于生物体来说是一对矛盾。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人类接触的化学物质将越来越多,而很多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都与诱变有关。目前的研究发现,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诱变作用的后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具有抗诱变作用的物质,显示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至今却没有发现较为成熟的抗诱变剂。现有的研究表明,针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调整作用,这在动物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既然针灸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是否也能对抗化学诱变剂,这正是本实验研究探索之关键。笔者选用已知的致突变阳性物环磷酰胺给予受试动物,应用艾灸的方法,观察其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 细胞微核率 环磷酰胺 艾灸 免疫功能 抗诱变剂 致突变 抗诱变作用 化学物质 化学诱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和汞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友荣 陶欣荣 张桂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钼对汞遗传毒性的影响。 [方法 ]观察采用腹腔注射钼酸钠和氯化汞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结果 ]连续 4天给小鼠注射 Hg Cl2 〔1.0 mg/ kg (bw)〕的同时注射 10、 10 0 mg/ kg(bw)〕的 Na2 Mo O4可显... [目的 ]探讨钼对汞遗传毒性的影响。 [方法 ]观察采用腹腔注射钼酸钠和氯化汞联合染毒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结果 ]连续 4天给小鼠注射 Hg Cl2 〔1.0 mg/ kg (bw)〕的同时注射 10、 10 0 mg/ kg(bw)〕的 Na2 Mo O4可显著降低 Hg Cl2 的致小鼠微核率 (P<0 .0 0 1) ;在 Hg Cl2 〔1.0 mg/ kg (bw)〕给小鼠染毒前 3天连续注射 10 0 mg/ kg(bw) Na2 Mo O4可显著地降低 Hg Cl2 所致微核率 ;在 Hg Cl2 〔1.0 mg/ kg(bw)〕给小鼠染毒后连续 3天注射 Na2 Mo O4,Hg Cl2 致微核率下降不显著 (P>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作用 钼汞联合染毒 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沧州市1043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霞 张从容 周文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58-559,共2页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评价电离辐射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染色体损伤的常用检测方法[1]。为更好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及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13年对1043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评价电离辐射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染色体损伤的常用检测方法[1]。为更好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及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13年对1043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微核率 放射工作人员 沧州市 河北省 卫生防护工作 检测 染色体损伤 危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和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小锁 颜宜茞 韩丽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阿霉素 骨髓 外周血 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甲酰胺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砚朦 黄勇 莫曦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气相色谱法(GC-FID法)测定车间空气中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测定接触者班后尿样中甲基甲酰胺(NMF)的含量;外...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气相色谱法(GC-FID法)测定车间空气中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测定接触者班后尿样中甲基甲酰胺(NMF)的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法检测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接触DMF的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p<0.01).接触的作业工人的2~3年组、4~5年组与6~7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3年组与4~5年组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接触DMF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接触年限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二甲基甲酰胺 接触工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作业工人 气相色谱法 试验法 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差异 车间空气 方差分析 遗传物质 长期接触 损伤程度 DMF 接触者 MS法 对照组 测定 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味中药复方提取液对正常的和丝裂霉素C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维兰 史天良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中药复方提取液 丝裂霉素C 淋巴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明俊 叶卓明 《针灸临床杂志》 1999年第9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小鼠 骨髓细胞微核率 环膦酰胺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嘎木珠尔对辐射诱发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柒柱 白旭华 +1 位作者 雷桂芳 张丽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5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通过蒙药嘎木珠尔对辐射诱发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弄清蒙药嘎木珠尔药理作用。方法:按常规微量血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实验分为7组即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药组等。结果:阴性对照组与... 目的:通过蒙药嘎木珠尔对辐射诱发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弄清蒙药嘎木珠尔药理作用。方法:按常规微量血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实验分为7组即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药组等。结果: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微核率有显著差异(P<0·001),同一放射剂量下,培养液中加入蒙药嘎木珠尔和不加蒙药嘎木珠尔相比,微核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外线照射增加微核率,蒙药嘎木珠尔抑制微核率,这可能与预防DNA损伤和DNA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嘎木珠尔 体外培养 抑制作用 辐射诱发 蒙药 阳性对照组 血培养方法 紫外线照射 DNA修复 DNA损伤 药理作用 放射剂量 培养液 治疗组 阴性 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降低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杨录军 田荣福 +2 位作者 周利军 黄建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遗传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每天 2 5 0mg kg(高剂量组 )、12 5mg kg(低剂量组 )的胸腺肽连续 10d小鼠腹腔注射给药 ,实验另设以生理盐水 10ml kg代替胸腺肽的阴性对照组 ;于第 9、10两天以 40mg kg剂量腹腔注射染色...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遗传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每天 2 5 0mg kg(高剂量组 )、12 5mg kg(低剂量组 )的胸腺肽连续 10d小鼠腹腔注射给药 ,实验另设以生理盐水 10ml kg代替胸腺肽的阴性对照组 ;于第 9、10两天以 40mg kg剂量腹腔注射染色体断裂剂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末次注射后 6h处死小鼠 ,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胸腺肽能显著降低环磷酰胺诱导的微核率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小于 0 0 1,高低两个胸腺肽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分别为 (12 5 0± 3 88)‰、(14 75± 3 42 )‰ ,(2 2 5 8± 4 98)‰。结论 胸腺肽具有拮抗或修复环磷酰胺诱导的遗传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突变 环磷酰胺 小鼠 骨髓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3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惠芳 金雪龙 《山西预防医学》 1997年第1期13-14,共2页
测定213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4‰者有65人(正常人淋巴细胞微核率范围为0-3‰),微核细胞率最高达10‰,放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微核细胞率随放射工龄增加而增加,5年以下工龄组与其它各工龄组均... 测定213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4‰者有65人(正常人淋巴细胞微核率范围为0-3‰),微核细胞率最高达10‰,放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微核细胞率随放射工龄增加而增加,5年以下工龄组与其它各工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放射诊断组与综合性应用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放射诊断组人员应进一步改善防护设施,加强自身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淋巴细胞微核率 放射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混合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启先 侯明山 +3 位作者 刘朋来 王贤 田耕 高岚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苯作为化工合成原料、溶剂和喷漆的稀释剂,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因此苯中毒为我国常见的主要职业中毒之一。目前,苯中毒的诊断除根据工人的中毒症状、体征和职业史以外,主要是根据反复检查白细胞总数是否低于4,000个来诊断。
关键词 淋巴细胞微核率 对照组 观察组 细胞 白血球 苯作业工人 苯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