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叶小檗的组织构造与显微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彦辰 初天舒 +2 位作者 许亮 翟延君 初正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46-49,共4页
目的:对细叶小檗的组织构造与显微特征进行观察,为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石蜡切片法制备细叶小檗根、根茎、茎和叶的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构造及特征。(2)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或醋酸甘油不透化制备... 目的:对细叶小檗的组织构造与显微特征进行观察,为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石蜡切片法制备细叶小檗根、根茎、茎和叶的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构造及特征。(2)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或醋酸甘油不透化制备粉末片,观察粉末的显微特征。结果:(1)细叶小檗根横切片皮层有石细胞散在,单个或成群,韧皮部中部可见韧皮纤维。(2)根茎横切片的木栓层有少量石细胞,皮层及韧皮部石细胞群伴有纤维,断续排列成环。(3)茎横切片在皮层外部有石细胞环带。(4)叶横切片上表面有栅栏细胞,通过主脉。结论:细叶小檗根、根茎、茎和叶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的显微特征比较明显,可为该药材的生药学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小檗 组织切片 石细胞 中柱鞘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小檗果色素成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于凤兰 王华亭 吴承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3-26,共4页
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之红色浆果,经压榨得鲜果汁。采用醋酸铅沉淀,正丁醇提取的纯化方法,得到纯化色素。此色素在三种溶剂系统中纸层析,均显示两条不同红色谱带。酸水解后,甙元部分与标准品对照,在三种溶剂系统中进行... 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之红色浆果,经压榨得鲜果汁。采用醋酸铅沉淀,正丁醇提取的纯化方法,得到纯化色素。此色素在三种溶剂系统中纸层析,均显示两条不同红色谱带。酸水解后,甙元部分与标准品对照,在三种溶剂系统中进行纸层析,证明含有下面两个花青甙元:(1)天竺葵甙元(pelargonidin)、(2)矢车菊甙元(cyanidin)。纸层析制备后,在0.1%盐酸-乙醇中测定两个花青甙元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分别在532mm和547mm。配糖的测定用甲酸水解,与标准糖对照纸层析和薄层层析,证明配糖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色素经纸层析制备成两条谱带后,分别用高效薄层法直接水解,与标准糖对照层析,证明色素1配糖为葡萄糖,色素2配糖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小檗 色素 浆果 小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仿生法提取细叶小檗总生物碱及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符群 张海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3,共7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细叶小檗果实中生物碱的研究,为细叶小檗的有效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以细叶小檗总生物碱提取量和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用10%、20%、30%、40%、50%、60%、70%的乙醇作为溶剂提取细叶小檗中的总生物碱,得... 【目的】本文通过对细叶小檗果实中生物碱的研究,为细叶小檗的有效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以细叶小檗总生物碱提取量和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用10%、20%、30%、40%、50%、60%、70%的乙醇作为溶剂提取细叶小檗中的总生物碱,得出27%乙醇为较好的提取溶剂。以27%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液料比、温度和超声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速上升试验以及中心复合实验响应面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含量27%(V/V)、液料比32 m L/g、温度52℃、超声功率800 W,提取液的pH值为2.2时,对应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液的pH值为7.6时,对应提取时间为25 min;提取液的pH值为8.5时,对应提取时间为25 min。在此条件下,细叶小檗中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16.24±0.54)mg/g,比单一超声波辅助法的提取量提高了1.31倍;抑菌圈直径为(91.21±0.37)mm。【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比单一采用超声波法对细叶小檗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效果更好,提取量提高了1.31倍;抑菌效果提高了1.07倍。相比较国内目前对于小檗属植物小檗碱的平均提取量(16.6±0.6)mg/g相接近,在抑菌活性上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小檗 生物碱 抑菌 超声波 半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小檗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莉莉 白术杰 +1 位作者 王书红 张羽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为细叶小檗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65%的乙醇、95%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及连续回流提取法对细叶小檗叶进行总黄酮提取。以试管试验、纸色谱、及薄层层析法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用芦丁作为标准品,采用比... 目的:为细叶小檗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65%的乙醇、95%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及连续回流提取法对细叶小檗叶进行总黄酮提取。以试管试验、纸色谱、及薄层层析法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用芦丁作为标准品,采用比色法对检液Ⅰ、Ⅱ、III、IV依次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细叶小檗叶的总黄酮含量分别0.513%、0.291%、0.498%、0.288%。结论:以65%的乙醇为溶剂、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总黄酮成分效果最佳,适用于细叶小檗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小檗 总黄酮 含量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省13个产地细叶小檗中盐酸小檗碱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潇雯 吕伟旗 +1 位作者 陈伟东 吴春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716,共4页
目的测定6省13个产地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细叶小檗甲醇提取物采用YMC⁃Pack Polym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 目的测定6省13个产地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细叶小檗甲醇提取物采用YMC⁃Pack Polym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并考察其与生长性状、生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用SPSS 2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盐酸小檗碱在6.5~6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93%~101.37%,RSD 1.61%~2.80%,定量限2.18μg/mL,检测限1􀆰05μg/mL。盐酸小檗碱含量与经度、纬度、叶长宽比呈正相关,与根长、根重、株高、海拔呈负相关;13个产地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为吉林、河北种质,该类群盐酸小檗碱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细叶小檗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小檗 盐酸小檗 相关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小檗不同生长部位生物碱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海桃 吴小杰 +3 位作者 钟明旭 邱隽蒙 石统帅 符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6-134,共9页
【目的】对细叶小檗不同生长部位(根、茎、叶、果)生物碱抑菌活性进行对比评价,旨在筛选细叶小檗抑菌有效部位和主要抑菌成分,为拓宽其全植株应用领域及研发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质量... 【目的】对细叶小檗不同生长部位(根、茎、叶、果)生物碱抑菌活性进行对比评价,旨在筛选细叶小檗抑菌有效部位和主要抑菌成分,为拓宽其全植株应用领域及研发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为考查指标,采用牛津杯抑菌法,研究各生长部位生物碱对4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结果】纯化前后细叶小檗4种不同生长部位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均呈现正相关的剂效关系。其中,纯化前细叶小檗实生物碱的抑菌效果最佳,当其生物碱质量浓度为60 g/L时,抑菌圈直径大于20 mm。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表明: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1.25 g/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均为2.50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0 g/L,MBC为5.00 g/L。纯化后细叶小檗根生物碱的抑菌效果最佳,当其生物碱质量浓度为40 g/L时,抑菌圈直径大于20 mm。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表明: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31 g/L,MBC均为0.63 g/L,对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的MIC为0.63 g/L,MBC为1.25 g/L。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生物碱构成包括小檗碱(0.28~41.69 g)、药根碱(0.32~12.67 g)、巴马汀(0.25~17.09 g)。【结论】细叶小檗根、茎和果这3个部位对供试菌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叶抑菌效果稍弱。4个不同生长部位基本生物碱单体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当生物碱质量浓度为60 g/L时,纯化前不同部位抑菌作用强弱次序为果>根>茎>叶;纯化后不同部位抑菌作用强弱次序为根>茎>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小檗 生物碱 不同生长部位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小檗生理、光合特性及叶表微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荣雁 孟维珊 +7 位作者 朱琨 刘殿辉 赵竹婷 路程伟 孙正轩 唐宽宇 周佳奇 程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6-1392,共7页
为探究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抗干旱能力,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对细叶小檗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下细叶小檗幼苗生理、光合及叶表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细... 为探究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抗干旱能力,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对细叶小檗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下细叶小檗幼苗生理、光合及叶表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细叶小檗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中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均随胁迫的加剧呈递减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在重度干旱时大幅度提高;叶表蜡质覆盖面和气孔密度随胁迫的加剧呈增大趋势,而气孔大小和开度呈减小趋势。试验表明细叶小檗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适合在中度干旱地区栽培,本研究为细叶小檗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小檗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光合特性 叶表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小檗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巍 武洲 +1 位作者 田原 阎海祺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对细叶小檗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理化鉴别法、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细叶小檗果实含有小檗碱、挥发油等成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药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细叶小檗 盐酸小檗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小檗饮料的安全性试验
9
作者 马淑敏 周瑞华 +3 位作者 宁鸿珍 佟键敏 周晓芸 齐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3,共3页
“细叶小檗”饮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天然的有机酸和鲜艳的天然红色素,我们对其进行了诱变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在大鼠90天喂养试验中,动物生长良好,病理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均... “细叶小檗”饮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天然的有机酸和鲜艳的天然红色素,我们对其进行了诱变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在大鼠90天喂养试验中,动物生长良好,病理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无锈变作用和亚慢性毒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细叶小檗”饮料对人体无危害作用,可以饮用。细叶小檗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生长于山坡、路旁或溪边,在唐山地区分布很广。细叶小檗果实产量丰富,仅遵化、迁西两县年产量即可达20~25万公斤左右。我们对小檗的营养成分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为该饮料的开发、投产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细叶小檗饮料 安全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交换法制备~3H小檗胺
10
作者 丁绍凤 沈德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3年第1期91-93,共3页
小檗胺是从小檗属植物——细叶小檗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临床证明具有升高白血球和治疗矽肺的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它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机理,我们采用气-液交换法制备了氚标记小檗胺.
关键词 小檗 氚标记 细叶小檗 小檗 小梁 放化纯度 标记化合物 反应瓶 实验条件 针状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