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IL-37通过调控Wnt5a减少细颗粒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
1
作者 曲芳芳 徐海博 +2 位作者 齐天杰 蔡志刚 阎锡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rhIL-37)干预对细颗粒物(PM_(2.5))暴露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建立气道损伤的细...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rhIL-37)干预对细颗粒物(PM_(2.5))暴露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建立气道损伤的细胞模型,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Wnt家族成员5a(Wnt5a)表达水平,选取Wnt5a表达量最高时的PM_(2.5)浓度为最佳干预浓度。实验分为3组:PM_(2.5)+siRNA组、PM_(2.5)+Wnt5a siRNA组及control+Wnt5a siRNA,观察纤连蛋白(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氧(ROS)的产生。此外,又将实验分为PM_(2.5)+rhIL-37组、PM_(2.5)组和control组,研究rhIL-37是否能够下调Wnt5a、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1)给予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16HBE细胞24 h后,Wnt5a的表达除PM_(2.5)(50 mg/L)组,均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P<0.05);在PM_(2.5)(12.5 mg/L)刺激下,Wnt5a表达最高(P<0.01)。(2)在PM_(2.5)(12.5 mg/L)干预16HBE细胞24 h后,fibronectin表达达到峰值(P<0.01)。(3)敲减Wnt5a后fibronectin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control组显著减少(P<0.01)。(4)rhIL-37干预后再给予PM_(2.5)刺激,Wnt5a、fibronectin和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PM_(2.5)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模型中,PM_(2.5)可能通过Wnt5a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rhIL-37通过下调Wnt5a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胞介素37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人支气管上皮 Wnt5a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植被对胡桃楸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郭超 王东男 +2 位作者 张硕 汲昌昊 谷加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101,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林下植被覆盖对胡桃楸人工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为该地区胡桃楸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胡桃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林下植被覆盖下胡桃楸树高和胸径的生长,... 【目的】揭示不同林下植被覆盖对胡桃楸人工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为该地区胡桃楸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胡桃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林下植被覆盖下胡桃楸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采用土钻法研究了土壤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的胡桃楸吸收根(1~3级根)和运输根(4~5级根)的形态和生物量特征,同时测定了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并分析其对胡桃楸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林下植被覆盖程度的增加,胡桃楸平均树高和胸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林下植被增加导致土壤表层胡桃楸吸收根直径变细,比根长变大,而土壤亚表层仅根组织密度增大;胡桃楸运输根直径和比根长在两个土层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根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胡桃楸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吸收根生物量均随林下植被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运输根生物量在土壤表层则呈现“N”形变化,而亚表层则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吸收根和运输根生物量变化趋势较为复杂,而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则呈明显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胡桃楸根系生物量与林下植被根系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弱,仅部分受灌木根系生物量的影响,而与草本根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胡桃楸细根形态和生物量分布受林下植被覆盖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与根系功能群和土壤层次有关,保留一定程度的林下植被(35%<灌木盖度<46%)能够同时促进胡桃楸林分地上和地下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下植被 根生物量 根形态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静剪作用下含细粒砂土动力液化特性离散元分析
3
作者 潘坤 李佩佩 +2 位作者 曹奕 吴祁新 杨仲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7,共11页
为研究含细粒砂土液化行为的微观机理,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模拟了砂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下液化特性,将含有少量细粒的砂土试样与净砂在相同初始状态参数下的循环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初始静剪和细粒含量对砂土动力液化特性的影响。模拟... 为研究含细粒砂土液化行为的微观机理,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模拟了砂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下液化特性,将含有少量细粒的砂土试样与净砂在相同初始状态参数下的循环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初始静剪和细粒含量对砂土动力液化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不同静剪应力条件下,含细粒砂土呈现出两种典型的液化破坏模式:循环流动和残余变形累积。当试样表现为循环流动型响应时,配位数逐渐减小至4;而当土体破坏由残余变形累积导致时,配位数变化较小且组构模量始终大于0。相同初始状态和应力条件下,含细粒砂土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配位数变化量较净砂大,其抗液化能力也相应较大。此外,随着静剪应力增加,试样的配位数变化量逐渐增大,其抗液化动强度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砂土 离散元模拟 初始静剪 粒含量 循环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梗绞股蓝叶片和根系养分含量对土壤养分及细根形态的响应
4
作者 秦凤园 李豆豆 +3 位作者 文定梅 甘家霞 郭宝林 孙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目的】明确长梗绞股蓝叶片、根系养分含量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土壤养分、细根形态的响应规律,为长梗绞股蓝在不同生境(土壤、海拔)下的养分利用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助力长梗绞股蓝田间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提升。【方法】采用3个... 【目的】明确长梗绞股蓝叶片、根系养分含量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土壤养分、细根形态的响应规律,为长梗绞股蓝在不同生境(土壤、海拔)下的养分利用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助力长梗绞股蓝田间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提升。【方法】采用3个种源的长梗绞股蓝(陕西八道、四川平武、甘肃康县)作为试验材料,于海拔510 m和1150 m分别种植。在生长季末,采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长梗绞股蓝叶片、细根养分含量及细根形态特性(根长度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直径)。【结果】随海拔升高,土壤水解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在高海拔下,长梗绞股蓝叶片N、P含量较高,而叶片K含量较低;叶片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同元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效磷对叶片多种养分影响显著。长梗绞股蓝细根C、P含量在不同海拔间无明显差异,在低海拔下不同种源细根K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土壤养分对细根K含量影响极显著。长梗绞股蓝的细根主要分布在10 cm土层,在0~10 cm土层长梗绞股蓝根长度密度占整个土层的82%,根表面积密度占整个土层的80%;叶片C含量、细根K含量与根长度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叶片P含量与根长度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长梗绞股蓝田间管理中可重点关注栽培地土壤P、K元素的利用情况,同时保证长梗绞股蓝生长环境资源分配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梗绞股蓝 叶片养分 根养分 土壤养分 根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带弱连廊的细腰型超高层建筑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5
作者 杨春 袁嘉明 +2 位作者 左志亮 蔡健 吴轶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某超高层建筑塔楼的两侧子结构通过每层的两条连廊连接,形成平面细腰型且开洞的结构形式。通过1∶35缩尺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响应等,重点研究了连廊的应变响应。结果表明... 某超高层建筑塔楼的两侧子结构通过每层的两条连廊连接,形成平面细腰型且开洞的结构形式。通过1∶35缩尺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响应等,重点研究了连廊的应变响应。结果表明:在采用规范方法所选地震波作用下,模型未见破坏;在速度脉冲型地震波作用下,多层连廊端部产生竖向裂缝。模型以Y向整体侧移为主,两侧子结构发生明显的异步变形,对连廊受力不利。建议在设计时,除了加强连廊与子结构的连接外,应尽量减小子结构抗侧刚度的差异,控制细腰部分的缩进程度和开洞尺寸,控制子结构外伸段长宽比以及两侧外伸段的抗侧刚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型超高层建筑 弱连廊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协同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精细交通流模型
6
作者 李珣 程硕 +2 位作者 吴丹丹 张蕾 王晓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2,共8页
针对经典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中元胞尺寸难以准确表达车辆间位置关系的问题,提出通过细化元胞尺寸对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模型(symmetrictwo-lanecellularautomaton,STCA)进行改进的方案.首先,分析城市道路双车道环境下的位置、速度... 针对经典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中元胞尺寸难以准确表达车辆间位置关系的问题,提出通过细化元胞尺寸对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模型(symmetrictwo-lanecellularautomaton,STCA)进行改进的方案.首先,分析城市道路双车道环境下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并基于元胞自动机搭建相应数值模型,特别地,针对现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与实际车辆行驶现象不符的问题,改进其道路尺寸和元胞表征形式,建立精细化元胞自动机车道模型;其次,结合实际车路环境,对STCA模型中的道路堵塞、换道等行为重新定义,并将车道规则与精细化车道模型相结合,建立新的交通流模型STCA-CH;最后,与STCA、STCA-I、STCA-S、STCA-M模型相对比,通过分析在不同车辆密度下的平均速度、平均流量、换道频率及时空图,验证STCA-CH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STCA-CH模型的换道频率相较于STCA-M模型提高约21.14%,最大平均流量较STCA-I、STCA-S和STCA-M模型分别提升约25.76%、11.30%和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微观交通对象 车路协同 元胞自动机模型 元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7
作者 刘显阳 刘江艳 +6 位作者 王秀娟 郭芪恒 吕奇奇 杨智 张岩 张忠义 张文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沉积 异重流 水槽模拟实验 储集特征 长7_(3)亚段 三叠系延长组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扣刺预处理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
8
作者 韩莹 赵璞 刘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索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是否能显著提高常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的效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 目的:探索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是否能显著提高常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的效率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临床及病理均诊断为口腔白斑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ALA-PDT治疗,试验组先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进行细针扣刺预处理,再接受常规ALA-PDT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分型,测量病损面积,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单位面积病损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等,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对两组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共纳入患者11例,对照组共纳入患者1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病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5%和36.8%,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4.5%和57.9%,无缓解率分别为0%和5%;总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分别为100%和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1,P=0.456)。试验组和对照组单位面积病损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9.05±5.74)min/cm^(2)和(21.38±15.44)min/cm^(2),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2.36±0.67)次和(3.58±1.57)次,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t=-2.932,P<0.05)。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再次证实预处理能够显著缩短治疗时间(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针扣刺预处理并没有增加ALA-PDT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细针扣刺预处理后行常规ALA-PDT对于口腔白斑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节约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光动力治疗 针扣刺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细颗粒度时间表达的技术演化路径研究——以动力电池为例
9
作者 王宗水 王昊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目的/意义]技术演化路径是追踪技术演化趋势的有效手段,在使用定量方法的技术演化路径识别中,时间周期的科学划分是必要的。[方法/过程]探究时间颗粒度差异对技术演化路径识别结果影响的同时,构建混合时间颗粒度表达的技术演化分析框... [目的/意义]技术演化路径是追踪技术演化趋势的有效手段,在使用定量方法的技术演化路径识别中,时间周期的科学划分是必要的。[方法/过程]探究时间颗粒度差异对技术演化路径识别结果影响的同时,构建混合时间颗粒度表达的技术演化分析框架。首先,从混合颗粒度时间表达的角度,分别采用粗—细颗粒度时间表达的数据集;其次,在识别方法上使用词嵌入方法作为主题模型来识别技术主题;再次,结合引用数据对技术主题进行特征测度,对同一时间窗口内的技术进行分类;最后,基于功效词挖掘、语义相似度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对技术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采用所构建的框架发现细颗粒度时间表达更适合技术演化的短期变化识别和细节分析,粗颗粒度时间表达更适合技术演化长期趋势识别,技术演化路径识别应结合不同时间颗粒度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颗粒度 时间表达 技术演化 动力电池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对内镜普通活检无法诊断的食管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婷 马师洋 +2 位作者 符翠 董蕾 史海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对内镜普通活检无法诊断的食管狭窄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该院因内镜普通活检无法明确诊断而行EUS-FNA的6例食管狭窄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最终手术...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对内镜普通活检无法诊断的食管狭窄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该院因内镜普通活检无法明确诊断而行EUS-FNA的6例食管狭窄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最终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EUS-FNA对内镜普通活检无法诊断的食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EUS-FNA,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5例,慢性炎症1例。其中,5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术后病理与穿刺病理相符,1例患者长期随访并复查胃镜,临床表现和普通胃镜结果均无恶性肿瘤证据,考虑仍为炎性改变,与穿刺病理结果一致。所有患者未发生腹痛、出血、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EUS-FNA用于诊断普通内镜活检无法诊断的食管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引导针穿刺抽吸术(EUS-FNA) 食管狭窄性病变 胃镜活组织检查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鳞鱼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
11
作者 柳新伟 葛京 +1 位作者 妥志利 尹超 《渔业致富指南》 2025年第1期42-44,共3页
细鳞鱼,又称细鳞鲑,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是产于我国的大型名贵冷水性鱼类。华北地区冷水鱼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以养殖鲟鱼、虹鳟为主。为更好利用现有冷水资源,优化养殖结构,开发养殖业高档新品种,2016年在河北某冷水渔场厂引入细鳞... 细鳞鱼,又称细鳞鲑,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是产于我国的大型名贵冷水性鱼类。华北地区冷水鱼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以养殖鲟鱼、虹鳟为主。为更好利用现有冷水资源,优化养殖结构,开发养殖业高档新品种,2016年在河北某冷水渔场厂引入细鳞鱼进行养殖。2017年至今一直进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现渔场年生产细鳞鲑受精卵100万粒,受精率达85.5%以上,孵化率达81.8%以上,培育优质苗种50万尾,已成为河北省最大的细鳞鱼繁育基地。现将繁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鱼 冷水性鱼类 鳞鲑 冷水鱼 鲑形目 繁育技术 冷水资源 受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相关疼痛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骆鹏飞 马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是鉴别可疑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1-2]。FNA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体验。文献报道甲状腺FNA疼痛的发生率约为90%,其中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可...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是鉴别可疑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1-2]。FNA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体验。文献报道甲状腺FNA疼痛的发生率约为90%,其中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可能高达70%[3-4]。因此,了解甲状腺FNA疼痛的相关因素,总结疼痛的干预策略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认识FNA疼痛,改善患者穿刺体验。然而,很多研究条件不一、混杂因素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针穿刺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和细针抽吸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赵文玉 刘迪 +1 位作者 王晓影 别明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4-156,17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和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在甲状腺结节(TNS)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TNS患者120例(120个结节),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FNAB组6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和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在甲状腺结节(TNS)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TNS患者120例(120个结节),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FNAB组60例(60个结节)与CNB组60例(60个结节)。将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引导下CNB和FNAB对于TNS的诊断效能、不同直径TNS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CNB组恶性52例,良性9例,FNAB组恶性51例,良性10例。CNB对TNS患者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较FNA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特异度与FNA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B组TNS直径≥1 cm的诊断准确率高于FN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B组检查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9/60)高于FNAB组的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引导下FNAB相比,CNB能够保障诊断效能,特别对于直径≥1 cm的结节诊断优势显著,但FNAB检查的安全性更高,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粗针穿刺活检 针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的影响
14
作者 田萍萍 刘延岭 +3 位作者 陈书秀 王伟伟 李晓捷 李言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为探究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诱导体系中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诱导体系的影响,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外植体,在2%PES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00、2.00、2.50、3.00、3.50 mg/L和4.00 mg/L的二氧化锗,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诱导... 为探究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诱导体系中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诱导体系的影响,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外植体,在2%PES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00、2.00、2.50、3.00、3.50 mg/L和4.00 mg/L的二氧化锗,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诱导体系中海带透明细丝发生率及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系诱导至第60天时,随二氧化锗质量浓度的提高,透明细丝的细胞组成数及分支逐渐减少,3.50 mg/L及以上组几乎不出现透明细丝;透明细丝发生率在低质量浓度组(0~2.50 mg/L)差异不显著,均超过80%,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第80天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在1.00、2.00 mg/L低质量浓度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3.33%、73.61%,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应用1.00 mg/L的二氧化锗对已污染硅藻的诱导体系进行初步治疗,抑制硅藻污染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加入二氧化锗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在不影响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硅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胞诱导 外植体 硅藻 二氧化锗 愈伤组织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BAL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15
作者 赵文卿 薄新文 +6 位作者 普娜 张玉霞 陈旭珂 张艳艳 孙艳 齐萌 王正荣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1-810,共10页
[目的]探究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胆盐活化脂肪酶(EgBAL)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进行原核表达,检测EgBAL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囊性棘球蚴病疫苗抗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数据库获取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序列(Ge... [目的]探究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胆盐活化脂肪酶(EgBAL)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进行原核表达,检测EgBAL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囊性棘球蚴病疫苗抗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数据库获取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HM748917),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并克隆EgBAL基因。使用Mega 7.0软件,通过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EgBAL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预测分析。构建含EgBAL基因重组pET-22b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EgBAL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纯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片段大小为1 020 bp。系统进化树显示,EgBAL蛋白与中华树鼩EgBAL蛋白处于同一分支,进化距离较近,相似性高达99.6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gBAL基因全长1 014 bp,编码337个氨基酸,EgBAL蛋白分子质量为37 089.59 u,理论等电点为4.77,不稳定指数为44.72,为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66.11,亲水性为-0.429,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域及信号肽。EgBAL蛋白具有14个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7.90%、12.76%、12.76%和56.08%。此外,EgBAL蛋白含有35个磷酸化位点,其中包括1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6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7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pET-22b-EgBAL质粒,诱导表达得到EgBAL重组蛋白大小约38 ku。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昆明小鼠和犬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表达了EgBAL重组蛋白,并初步证实重组EgBAL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提示其有作为囊型棘球蚴病疫苗或诊断候选抗原的潜力,为进一步研究EgBAL蛋白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棘球绦虫 EgBAL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勇 韩宏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4334-4339,共6页
背景:随着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肺癌干细胞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评价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33在不同类型、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背景:随着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肺癌干细胞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评价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33在不同类型、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CD133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期及分级、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CD133在各种类型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率,但是其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与肺癌的组织学分型、分期及分级、分化程度也无相关性,而与肺癌组织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伴有淋巴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133的阳性表达率更高,且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学术探讨 肺癌 肿瘤干 CD133 腺癌 鳞癌 胞肺癌 非小胞肺癌 支气管肺泡癌 胞癌 侧群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M123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初步评价
17
作者 贾新月 马静 +6 位作者 普娜 赵文卿 陈旭珂 张艳艳 孙艳 薄新文 王正荣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8-391,共14页
旨在构建并制备细粒棘球绦虫EBY100/pYD1-EgM123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口服活载体菌株,并初步评价其免疫效果,以期为细粒棘球绦虫终末宿主酿酒酵母活载体口服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克隆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构建EBY100/pYD1-EgM123... 旨在构建并制备细粒棘球绦虫EBY100/pYD1-EgM123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口服活载体菌株,并初步评价其免疫效果,以期为细粒棘球绦虫终末宿主酿酒酵母活载体口服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克隆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构建EBY100/pYD1-EgM123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菌株。诱导培养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EBY100/pYD1-EgM123,并进行体外分析,通过免疫荧光分析以及BCA蛋白定量法对EgM123蛋白进行定位鉴定及定量分析。诱导表达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EBY100/pYD1-EgM123菌株并免疫BALB/c小鼠。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评价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口服酵母活载体菌株的免疫效果。结果成功克隆了细粒棘球绦虫EgM123的ORF序列,长度为594 bp。PCR检测以及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EBY100/pYD1-EgM123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菌株。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BY100/pYD1-EgM123表面具有绿色荧光,BCA蛋白定量法测定50 OD_(600 nm)EBY100/pYD1-EgM123诱导72 h后蛋白的表达量为15.59μg,浓度为0.31μg/OD_(600 nm)。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EBY100/pYD1-EgM123免疫组特异IgG、IgA、IgM抗体的分泌均高于PBS组、EBY100组及EBY100/pYD1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发现,EBY100/pYD1-EgM123免疫组对小鼠细胞因子IL-17、IFN-γ的分泌量显著加强(P<0.001)。综上所述,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EBY100/pYD1-EgM123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口服活载体菌株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发现该口服活载体菌株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进一步说明其具有成为终末宿主抗囊型包虫候选疫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棘球绦虫 EgM123 表面展示型酿酒酵母 口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特征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吴科睿 孙雨 +4 位作者 闫百泉 杨佳奇 马志强 于利民 王鑫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8,共19页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层状细粒岩”)在毫米尺度下,垂向上的成分、形态、结构等特征均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文献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发现纹层状细粒岩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能力明显优于不发育/弱发育的纹层状细粒岩,并且与发育程度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但相关差异性的总结仍不清晰且有待揭示。【方法】聚焦近十年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纹层状细粒岩的孔隙、裂缝类型与成因,并将纹层序列划分为砂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与泥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分别阐述不同纹层序列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特征与机理。【结论与展望】纹层结构具有物质成分在垂向上频繁更替、内部微裂缝异常发育、内部有机质分布较为集中共三个优势特征,使其在细粒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油气富集的能力。总结了影响其储集物性和油气富集的五个主要控制因素:纹层成分、纹层连续性、纹层序列组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今后,应将纹层状细粒岩的无机成因机制与有机演化模式相结合,建立微观纹层类型及组合与宏观油气甜点区、优质储层评价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粒沉积岩 储集物性 油气富集 页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关系研究
19
作者 游敏 付金存 +5 位作者 王远 王震 陈思蒙 李斌 邓国栋 吴恺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研究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的关系,测定烟丝的结构分布(长丝率、中丝率、短丝率等)、形态参数(长度、宽度、卷曲度)等指标,并根据前述数值对烟丝总体形态进行表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烟丝形态特性与烟支填充密度... 为研究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的关系,测定烟丝的结构分布(长丝率、中丝率、短丝率等)、形态参数(长度、宽度、卷曲度)等指标,并根据前述数值对烟丝总体形态进行表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烟丝形态特性与烟支填充密度均匀性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通过求取模型最优解以寻求烟丝结构的最佳调控方向,并进行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再造梗丝宽度设定为0.8~1.0 mm时,与实际生产符合性较好,且中丝率、短丝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再造梗丝的宽度符合性;烟丝的总体长度、总体宽度、总体卷曲度、中丝率、短丝率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系数的回归方程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再造梗丝掺配比例为2%~8%时,模型的线性度较好;依据模型最优解对烟丝结构进行生产调控,烟丝总体长度降低了5.9%,总体卷曲度降低了4.4%,中短丝率上升了57.9%,烟支填充密度均匀性提高了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卷烟 填充密度均匀性 形态特性 烟丝结构分布 形态参数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2013—2022年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时空变化及健康效益评估
20
作者 田沛霞 郭秀锐 +2 位作者 樊守彬 赵芸程 龙腾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掌握京津冀地区政策实施期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基于大气环境监测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2013—2022年监测站点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并评估了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201... 为掌握京津冀地区政策实施期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基于大气环境监测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2013—2022年监测站点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并评估了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O_(3)-8 h)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复合污染天数明显下降;归因于PM_(2.5)的早逝人数和经济损失呈下降趋势,2013—2022年避免了45477人的过早死亡和188.46亿元的经济损失;归因于O_(3)的早逝人数及经济损失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部和南部较严重。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的治理卓有成效,但O_(3)污染问题凸显,建议强化O_(3)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臭氧 京津冀 时空变化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