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血消风汤对HaCaT细胞中组蛋白H4乙酰化及其相关酶的干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文欢 王亚翠 +1 位作者 贾瑞璇 王红梅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202-208,共7页
目的:研究凉血消风汤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中组蛋白H4乙酰化(Acetyl-Histone H4)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乙酰化转移酶P300、去乙酰化酶sirtuin(SIRT)3、SIRT5的干预作用,进而探讨乙酰化修饰参与银屑病发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凉血消风汤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中组蛋白H4乙酰化(Acetyl-Histone H4)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乙酰化转移酶P300、去乙酰化酶sirtuin(SIRT)3、SIRT5的干预作用,进而探讨乙酰化修饰参与银屑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凉血消风汤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设立HaCaT细胞空白对照组,凉血消风汤组(中药高、中、低浓度组)、雷公藤组、姜黄素组。用蛋白质印迹检测HaCaT细胞加药前后Acetyl-Histone H4及其相关酶HAT1、P300、SIRT3、SIRT5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酶HAT1、P300、SIRT3、SIRT5 mRNA的表达。结果:根据MTT检测结果,凉血消风汤分别选2、1、0.25 ng/mL作为中药高、中、低浓度组的给药剂量,雷公藤组为2.5μg/mL,姜黄素组为5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组及中药高、中浓度组中Acetyl-Histone H4、HAT1、P300、SIRT3的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SIRT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组、中药高浓度组中HAT1、P300、SIRT3的mRNA表达增加,SIRT5 mRNA表达降低(P<0.05);中药中浓度组中HAT1、P300 mRNA表达增加(P<0.05),SIRT5 mRNA表达降低(P<0.05);中药低浓度组中SIRT5 mRNA表达降低(P<0.05);姜黄素组HAT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凉血消风汤可以上调HaCaT细胞中Acetyl-Histone H4、乙酰化酶HAT1、P300及去乙酰化酶SIRT3的表达水平,下调SIRT5的表达水平,推测凉血消风汤可能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及相关酶来治疗银屑病,乙酰化内稳态改变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凉血消风汤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1 乙酰化P300 去乙酰化sirtuin 3 去乙酰化sirtuin 5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通过去乙酰化酶3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雷帕霉素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爽 翟京宇 罗彬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肠道粪菌移植(FMT)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FMT治疗组(CLP+FMT组)及FMT联合去乙酰化酶3(SIR... 目的探讨正常肠道粪菌移植(FMT)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FMT治疗组(CLP+FMT组)及FMT联合去乙酰化酶3(SIRT3)抑制剂(3-TYP)治疗组(CLP+FMT+3-TYP组),每组各10只。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液中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去乙酰化酶3(SIRT3)、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雷帕霉素(mTOR)及p-mTOR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CLP+FMT组、CLP+FMT+3-TYP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与CLP组比较,CLP+FMT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心肌组织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CLP+FMT组比较,CLP+FMT+3-TYP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中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与sham组比较,CLP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与CLP组比较,CLP+FMT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增加;与CLP+FMT组比较,CLP+FMT+3-TYP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道菌群通过SIRT3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粪菌移植 脓毒症心肌炎 线粒体损伤 去乙酰化3 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雷帕霉素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抑制剂通过抑制核因子kB减轻乙醇诱导的人肠上皮Caco-2细胞损伤
3
作者 任莉 贾皑 +3 位作者 任牡丹 卢桂芳 冯云 和水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0-805,共6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酒精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和通透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达到分化,采用(10、25、50、100.200)mmol/L乙醇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廛哇蓝(MTT法)检测乙醇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Cac...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酒精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和通透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达到分化,采用(10、25、50、100.200)mmol/L乙醇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廛哇蓝(MTT法)检测乙醇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Caco-2细胞HDAC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水平,从中筛选出适宜的乙醇浓度。将分化的Caco-2细胞分为对照组、乙醇组(50 mmol/L乙醇处理60 min)和RGFP966预处理组(乙醇处理前用2 p.mol/L HDAC3抑制剂RGFP966预处理1 h)。EUSA检测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电阻仪检测跨上皮电阻值(TE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闭合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1(claudin-1)以及磷酸化的核因子kBp65(p-NF-i<Bp65)、核因子kB抑制蛋白(IkB)的蛋白水平。结果(10、25、50)mmol/L乙醇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这些浓度的乙醇处理后HDAC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乙醇处理组细胞TNF-α含量和p-NF-KBp65蛋白水平增加,TER值与occludin、claudin-1和IkB蛋白水平均降低;与乙醇处理组相比,RGFP966预处理组细胞TNF-α含量和p-NF-KBp65蛋白水平均降低,TER值与occludin、claudin-1和IkB蛋白水平均增加。结论抑制HDAC3能够减弱乙醇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和通透性,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hdac3) 乙醇 肠上皮细胞 炎症 通透性 核因子kB(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腹主动脉瘤治疗新靶点?
4
作者 刘伟炀 刘仁贵 吴国栋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4期2065-2071,共7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一组能调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的酶类,在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与腹主动脉瘤有着密切关系。腹主动脉瘤是多种原因导...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一组能调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的酶类,在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与腹主动脉瘤有着密切关系。腹主动脉瘤是多种原因导致动脉中层结构破坏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细胞外基质破坏性重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炎症与氧化应激等。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可能通过上述途径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和腹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Histone deacetylases are a group of enzymes that can regulate the deacetylation of histone and non-histone lysine residu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romosom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histone deacetylase 3,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s a kind of arterial dilatation disease that cause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middle layer of the artery. The main pathogenesis is the destructive remodeling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the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Histone deacetylase 3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hrough the above pathway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a new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by summarizing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histone deacetylase 3 an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腹主动脉瘤 血管平滑肌细胞 炎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和去乙酰化酶RPD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婷 陆军 +3 位作者 孙晖 董梅 韩松岩 黄百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7-572,共6页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诱导后分别过量表达出约50kDa的蛋白。利用6xHis亲和层析纯化了这两种重组酶。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进行体外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本工作为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组蛋白去乙酰化 GCN5 RPD3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水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凯 刘佰学 +4 位作者 张科林 张安吉 蔡天志 田磊 刘凯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将104例患者分为冠脉造影正常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将104例患者分为冠脉造影正常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个亚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9例。所有病例检测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的血清HDAC3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HDAC3水平较冠脉造影正常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DAC3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HDAC3有望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性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俊文 李俊 +5 位作者 蔡伦 张涛 王和平 王雷 陈文 韩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33-2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标本,提取典型病变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TM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3在肿瘤干细胞、胶质瘤贴壁细胞和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对T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DAC3在肿瘤干细胞NCH421k和NCH441中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1.14和0.95,在胶质瘤贴壁细胞中为2.04,在星形细胞瘤中为1.06。HDAC3在瘤细胞胞核和胞质中呈阳性表达。HDAC3胞核总阳性表达率为16.7%(56/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13.6%(34/250),WHO分级Ⅲ级者为0,WHO分级Ⅱ级者为37.3%(22/59);HDAC3胞质总阳性表达率为49.3%(165/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42.0%(105/250),WHO分级Ⅲ级者为65.4%(17/26),WHO分级Ⅱ级者为72.9%(43/59)。23例复发患者两次TMA保存完整,其中5例WHO分级恶化,18例WHO分级无恶化。5例WHO分级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2例,增强1例;胞质染色强度稳定4例,增强1例。18例WHO分级无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13例,增强3例;胞质染色强度减弱4例,稳定9例,增强5例。HDAC3胞核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正相关(r=0.148,P=0.007),阳性表达强度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03,P=0.037);HDAC3胞质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负相关(r=-0.140,P=0.014),阳性表达率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44,P=0.013)。结论胞核HDAC3的高表达预示较好的预后。HDAC3在胞核及胞质内的表达移位对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基 星形细胞瘤 预后 组蛋白去乙酰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香烟烟雾刺激的人巨噬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梅华 钟小宁 +2 位作者 文明智 何志义 彭信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0-603,608,共5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香烟烟雾刺激的人巨噬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用佛波脂(PMA)将其诱导分化为人巨噬细胞。按传统方法制备好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用于实验。将传代后的细胞分组:...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香烟烟雾刺激的人巨噬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用佛波脂(PMA)将其诱导分化为人巨噬细胞。按传统方法制备好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用于实验。将传代后的细胞分组:对照组、CSE组、红霉素+CSE组、HDAC特异性抑制剂曲古霉素(TSA)组。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HDAC总活性;Western blot检测HDAC3和NF-κB蛋白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结果:1%CSE刺激人巨噬细胞引起细胞HDAC总活性减弱和HDAC3蛋白表达下降,诱导转录因子NF-κB活性增高,释放TNF-α;红霉素(1μg/ml)预孵育24 h可以增强CSE抑制的巨噬细胞HDAC3蛋白表达,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TNF-α的合成和释放。结论:红霉素通过上调HDAC3蛋白表达水平而抑制香烟烟雾诱导增强的转录因子NF-кB活性,进而影响炎症介质TNF-α的合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组蛋白去乙酰化3 香烟烟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天 丁家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9-1281,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心病猝死的主原因。因此,斑块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预后。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斑块稳定性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低压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珺 李硕硕 +3 位作者 彭志鑫 廖亚金 程金波 袁增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究低压低氧对脑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小胶质细胞HDAC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小鼠置于模拟海拔高度6000米的低压舱中连续饲养7 d,随后取小鼠海马组织并提取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目的探究低压低氧对脑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小胶质细胞HDAC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小鼠置于模拟海拔高度6000米的低压舱中连续饲养7 d,随后取小鼠海马组织并提取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的mRNA,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s 3,HDAC3)的mRNA。利用低氧培养箱[0.1%(体积分数)O2]对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进行低氧处理,蛋白质免疫印迹和real-time PCR法检测iNOS、SOD、HDAC3和HIF-1α的蛋白及mRNA水平,以及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然后敲低或抑制小胶质细胞系HDAC3表达或活性,并进行低氧处理,检测上述相关因子及ROS的变化。最后,利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HDAC3的小鼠进行低压低氧[0.1%(体积分数)O2]处理,检测干预小胶质细胞HDAC3表达之后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低压低氧处理显著增加小鼠脑内iNOS和SOD的mRNA;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导致BV2细胞iNOS、HDAC3和HIF-1α的蛋白水平升高,且iNOS和SOD的mRNA也增加。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低氧处理导致BV2细胞ROS水平上升。敲低或抑制HDAC3则可以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ROS产生和iNOS上调。特异性敲除小胶质细胞HDAC3可以显著抑制低压低氧处理导致的小鼠脑组织中iNOS上调。结论低压低氧可引起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抑制小胶质细胞HDAC3可减轻低压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缺氧 氧化应激 小胶质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TGF⁃β1在狼疮肾炎组织病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添立 罗贞 焦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4期606-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病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SLE组;及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为...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病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SLE组;及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肾脏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狼疮肾炎(LN)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以及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应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或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DAC3主要表达于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LE组患者肾组织中HDAC3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6.32±2.31)vs(3.12±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肾间质纤维化的LN患者HDAC3表达高于无纤维化患者[(6.78±2.19)vs(2.43±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组织HDAC3、TGF⁃β1表达均与血肌酐、浆膜炎、口腔溃疡、关节炎、间质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24小时尿蛋白及血液系统损害有关(P<0.05),肾小球组蛋白乙酰化酶3表达的水平与TGF⁃β1主要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45,P<0.05)。结论LN患者的肾小球HDAC3,TGF⁃β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伴有肾间质纤维化的LN患者HDAC3表达高于无纤维化患者,考虑HDAC3可能参与LN患者纤维化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组蛋白去乙酰化3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胱抑素C和清蛋白对大面积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凯 赵俊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878-48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胱抑素C(CysC)和清蛋白水平对大面积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分为两组:不伴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63例,伴心功... 目的探讨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胱抑素C(CysC)和清蛋白水平对大面积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分为两组:不伴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63例,伴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39例。再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是否大于200IU/L分为两组:CKMB峰值大于或等于200IU/L病例组(n=58)和CK-MB峰值小于200IU/L病例组(n=44)。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检测血清HDAC3、CysC和清蛋白水平。结果与未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比较,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或心源性休克组的患者血清HDAC3和CysC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CK-MB峰值小于200IU/L病例组患者对比,CK-MB峰值大于200IU/L病例组患者的血清HDAC3和CysC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HDAC3、CysC和清蛋白水平对大面积心肌梗死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胱抑素C 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
13
作者 宣爱国 龙大宏 +2 位作者 王智明 陈艳 张文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变化。方法:0.5、1.0和4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体外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euN和DAPI,计算各组NeuN/DAPI的比值...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变化。方法:0.5、1.0和4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体外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euN和DAPI,计算各组NeuN/DAPI的比值,免疫印迹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给药组NeuN/DAPI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浓度在1和4μmol/L时,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有剂量依赖性;而在4μmol/L时,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强。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可能与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抑制和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神经干细胞 DNA甲基转移1 乙酰化组蛋白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通过抑制AICD维持T细胞自稳(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姗 田枫 +9 位作者 千晔 刘颖 李会婷 张爱红 侯志宏 刘亚楠 李娟 张艳淑 赵勇 郑全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T细胞自稳中的作用,采用Lox P-cd4cre酶系统在胸腺CD4^+CD8^+双阳性T细胞(DP)中敲除hdac3基因.hdac3基因敲除小鼠不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但导致外周T细胞显著降低,而且,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T细胞自稳中的作用,采用Lox P-cd4cre酶系统在胸腺CD4^+CD8^+双阳性T细胞(DP)中敲除hdac3基因.hdac3基因敲除小鼠不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但导致外周T细胞显著降低,而且,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主要以活化/效应/记忆表型为主.机制分析表明,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凋亡增加并伴随细胞增殖加速,同时,Fas和Fas配体阳性细胞比率以及Fas配体的表达显著增加.体外TCR活化不影响正常外周T细胞的凋亡,但导致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HDAC3通过抑制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维持外周T细胞自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3 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 FAS FAS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44-3p靶向作用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促进心肌细胞肥厚及心功能损伤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含璇 彭绍蓉 +3 位作者 黄蔡华 姜红峰 刘娟 龚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4-3p促进心肌细胞肥厚及心功能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及miR144-3p转染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小鼠心功能相关指标;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对心肌组织进...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4-3p促进心肌细胞肥厚及心功能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及miR144-3p转染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小鼠心功能相关指标;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对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中miR144-3p的表达差异;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脑钠肽(BNP)蛋白、抗核因子(ANF)蛋白、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肌动蛋白α1(Acta1)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转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s)、心重指数、左心指数明显较高,而收缩期左室内径(LVDs)、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较低(P<0.05),但模型组、转染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转染组miR144-3p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转染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转染组ANF、β-MHC、Acta1和HDA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MiR144-3p可能通过上调HDAC2加重心肌肥厚及心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微小RNA144-3p 组蛋白去乙酰化2 腹主动脉缩窄 超声心动图 实时定量聚合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预防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靶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明朗 赖凯 +2 位作者 付庭吕 李宁 耿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在染色质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染色质重塑反过来调节基因转录,因此,HDAC3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在染色质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染色质重塑反过来调节基因转录,因此,HDAC3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多种疾病,如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不可逆性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该文就HDAC3的病理生理学功能及其在人体实质器官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同时也探讨了HDAC3在IRI中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3 组蛋白 预防 器官 缺血/再灌注损伤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阮鑫 魏茂林 董晓英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mitochondrial acetylase 3,Sir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未灌胃组与衰老... 目的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mitochondrial acetylase 3,Sir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未灌胃组与衰老灌胃组,每组6只,6只雌性正常育龄期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衰老灌胃组予毓麟珠中剂量10.08 g/kg,衰老未灌胃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连续灌胃6周(休1天/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 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学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卵母细胞线粒体ATP含量;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卵巢组织Sirt3、HIF1α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组织Sirt3、HIF1αmRNA表达。结果与衰老未灌胃组相比较,衰老灌胃组卵泡发育改善,表现为颗粒细胞层排列整齐、卵母细胞形态较规则;E 2、AMH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1);卵巢组织中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1);ATP水平升高(P<0.05);Sirt3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上调,HIF1α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毓麟珠通过调控Sirt3、HIF1α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改善卵巢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而达到延缓卵巢衰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毓麟珠 线粒体乙酰化3 缺氧诱导因子1Α 卵巢衰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秋宸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88,共5页
近年来在染色体重组和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基因调节的认识。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HDACi)可以促进神经保护和损伤修复。在脑部的海马、皮质和小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表达量最高的一类... 近年来在染色体重组和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基因调节的认识。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HDACi)可以促进神经保护和损伤修复。在脑部的海马、皮质和小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表达量最高的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并且HDAC3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蛋白质。因此,本文将对HDAC3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全辉 雷冰 +10 位作者 袁鸿儒 马剑楠 刘兆基 张郡 刘倚博 张冰 张爱红 郑爱华 张颖 李会婷 田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3,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缺失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数量、发育表型和细胞因子产生功能的影响,确定HDAC3在iNKT细胞发育和功能发挥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细胞特异的hdac3基因敲除(HDAC3KO)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WT)...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缺失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数量、发育表型和细胞因子产生功能的影响,确定HDAC3在iNKT细胞发育和功能发挥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细胞特异的hdac3基因敲除(HDAC3KO)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WT)小鼠,每种小鼠各取3~5只,分离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和肝脏淋巴细胞,采用细胞表面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对iNKT细胞数量和发育表型的变化,实验至少重复3次。采用HDAC3KO小鼠及其同系B6.SJL小鼠,每种小鼠各取4~6只;提取以上2种小鼠骨髓细胞,混合后经尾静脉注入经γ射线照射的B6.SJL小鼠,以制备骨髓混合嵌合体模型,8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骨髓来源iNKT细胞在胸腺的产生和发育,实验重复3次。选取HDAC3KO和WT小鼠,每种各取小鼠3~5只;采用iNKT细胞特异激活剂半乳糖神经酰胺腹腔注射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血清,分别采用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HDAC3作用下iNKT细胞因子水平,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与WT小鼠比较,HDAC3KO小鼠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中iNKT细胞比例和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HDAC3KO小鼠胸腺iNKT细胞中CD44-NK1.1-和CD44+NK1.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CD44+NK1.1+、CD122+、CD69+和DX5+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骨髓混合嵌合体实验,与正常B6.SJL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比较,来源于HDAC3KO小鼠的骨髓细胞产生的iNK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iNKT细胞中CD44+NK1.1+细胞比例也明显降低(P<0.05)。细胞因子胞内染色和ELISA法检测,与WT小鼠比较,HDAC3KO小鼠iNKT细胞和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HDAC3缺失通过内源性机制导致iNKT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发育成熟受阻;同时HDAC3缺失导致iNKT细胞因子产生功能明显降低。提示HDAC3在iNK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 细胞发育 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20
作者 谭磊 彭小烨 +3 位作者 王开心 黄小久 张帆 禹思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9-1266,共8页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健康也十分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属于表观遗传修饰酶,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过程影响基因表达,继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可通过与病毒蛋白互作或影响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来参与多种畜禽病毒感染过程,且HDACs抑制剂处理可抑制部分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复制,提示HDACs可作为抗畜禽病毒感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因此,深入了解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过程对防控畜禽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要介绍了HDACs及其抑制剂,重点综述了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为深入研究HDACs调控畜禽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s) 抑制剂 畜禽病毒感染 作用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