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高凤威 周琳 +5 位作者 邵小宝 王华 杨圆 陈鑫 刘艺 朱培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n=28)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TAT、TM和t-PAIC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危重型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的TAT、TM和t-PAIC水平显著升高(P<0.001)。TAT、TM和t-PAIC与多项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其中TAT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最强(r=0.78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346,P<0.05)和t-PAIC(OR=1.128,P<0.05)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TAT、TM和t-PAIC联合诊断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8,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1%。结论联合检测TAT、TM和t-PAIC可有效辅助诊断危重型COVID-19,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王泽庆 文家智 +2 位作者 张泽奎 陈见中 刘真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M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M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进行治疗,评估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化指标[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损伤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活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I评分高于A组(P<0.05);B组血清MDA、H-FABP、NT-proBNP、CRP、IL-6和ET-1水平均低于A组,SOD、NO、VEGF高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rt-PA治疗AMCI,能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有效减轻神经损伤,降低炎症水平,促进血管生成,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重组人组织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脓毒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飞 单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71-2977,共7页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进而导致的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每年可造成全球约500万人死亡。它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主要以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失调和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目前,炎症反应和凝血障碍被认为是促...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进而导致的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每年可造成全球约500万人死亡。它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主要以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失调和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目前,炎症反应和凝血障碍被认为是促进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两个驱动因素,且研究显示,由于凝血功能的异常,脓毒症患者体内微循环中常常伴随着微血栓的形成,加重器官功能障碍的进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溶栓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和急性心梗的溶栓治疗,但其应用受到短半衰期、全身出血风险等副作用的限制,针对其副作用,不少学者考虑以靶向给药的方式降低其副作用的限制。本文将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脓毒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靶向给药策略进行探讨,为脓毒症治疗及靶向用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组织酶原激活 靶向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 被引量:7
4
作者 樊双义 王天昊 +2 位作者 何宝明 刘景峰 马朋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其他磁共振技术)。采用rt-PA进行溶栓,剂量0.9mg/kg,静脉滴注。另设30例普通常规治疗患者(未做溶栓治疗)作为对照。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1hNIHSS(21.0±2.65)较溶栓前(25.18±2.98)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30dNIHSS(12.6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89,P<0.05)。治疗后1~60d,各时间段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溶栓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4.2%、8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4%、27.5%、42.8%(P<0.05)。溶栓组治疗60d后NIHSS评分(10.25±3.15)显著低于治疗前(25.18±2.98,P<0.05)。溶栓组发生脑出血2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I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组织酶原激活物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杨雪婷 谭磊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低剂量rt-PA溶栓治疗)和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低剂量rt-PA溶栓治疗),...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低剂量rt-PA溶栓治疗)和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低剂量rt-PA溶栓治疗),各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O、ET-1、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改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重组组织酶原激活物 静脉 超早期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其抑制物(PAI)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勋 李青南 +1 位作者 吴铁 凌光鑫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7-179,共3页
了解性激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去卵巢大白鼠及对照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其抑制物(PAl)活性。结果:去卵巢组大白鼠血浆tP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去卵巢... 了解性激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去卵巢大白鼠及对照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其抑制物(PAl)活性。结果:去卵巢组大白鼠血浆tP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去卵巢组大白鼠血浆PAI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卵巢组血浆中PAI降低,可能与卵巢激素的减少有关。卵巢激素会促使PAI合成释放增加,这可能是服用雌激素等避孕药者纤溶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酶原 激活物 抑制物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7
作者 曾令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8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凝血功能联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休克组(n=45)与休克组(n=15),并根据休克组患者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n=11)与死亡组(n=4)。比较非休克组与休克组、死亡组与存活组D-D、t-PA、PAI-1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D-D、t-PA、PAI-1水平、血功能指标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休克组血清D-D、t-PA、PAI-1、Fg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均高于非休克组,TT、PT、APTT均长于非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D-D、t-PA、PAI-1、Fg水平和APACHEⅡ、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T、PT、APTT均长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D-D、t-PA、PAI-1水平及TT、PT、APTT、血清Fg水平均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Fg水平及SOFA、APACHEⅡ评分高及PT、APTT长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D、t-PA、PAI-1及凝血功能指标均可作为脓毒性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 凝血功能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微小核糖核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鲁学良 熊明月 +2 位作者 刘世琼 吴飞翔 王亚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组(41例)、Ⅱ期组(30例)和Ⅲ期组(45例),另选本院同期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及不同ARCO分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BMP-2水平低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低于Ⅰ期组(P<0.05)。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BMP-2与ARCO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AUC值均大于0.8(P<0.05),表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呈高表达,而血清BMP-2呈低表达,四者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微小核糖核酸-672-5p 微小核糖核酸-29b 骨形态发生蛋白-2 1型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刘刚 张春德 +2 位作者 宋家卫 唐碧 刘利军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AMI患者寻求最佳治疗方式。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50例,根...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AMI患者寻求最佳治疗方式。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再灌注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向冠脉内注射rt-PA后行冠脉支架植入,对照组进行常规球囊扩张后冠脉支架植入。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变化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术后的TIMI分级分布情况接近(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无复流率明显更低,观察组术后的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值更低,ST段回落率更高(P<0.05)。两组术后3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接近(P>0.05),术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接近(P>0.05),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7.14%vs.17.50%,P<0.05)。结论急诊PCI配合冠脉内注射rt-PA治疗AMI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保护心肌细胞,减少无复流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10
作者 张是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所有患者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 目的分析采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所有患者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再通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2.4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观察组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5.36%低于对照组的19.30%(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及时促使血管再通,同时该治疗方式安全性良好,降低了患者出血风险,减少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酶原激活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辛景超 孙灿灿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比较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MYO、hs-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以及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效果优于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TNK组织酶原激活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率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与冠心病
12
作者 孙冰 戚文航 邵慧珍 《血栓与止血学》 1996年第1期39-40,共2页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为纤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起到去除、防止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的阻塞作用,在维持机体内血流通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纤溶系统的激活途径有3条: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为纤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将沉积在血管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起到去除、防止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的阻塞作用,在维持机体内血流通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纤溶系统的激活途径有3条: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激活途径是指纤溶酶原在xⅡa、激肽释放酶作用下转变为纤溶酶;外激活途径是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临床溶栓治疗时溶栓剂使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3条途径中以外激活途径最具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 组织酶原激活物 抑制物 内皮细胞 系统 外激 激活途径 心梗 正常人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正五聚蛋白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华蓉 刘丽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蛋白3(PTX3)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检测在反映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1年6月至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蛋白3(PTX3)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检测在反映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46例高龄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重症CAP患者(重症CAP组,n=50)及非重症CAP患者(非重症CAP组,n=96)入院时血清suPAR、PTX3及NLR水平,死亡组(n=12)与存活组(n=134)患者血清suPAR、PTX3、NLR、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及PSI评分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高龄CAP患者血清suPAR、PTX3、NLR水平与CURB-65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预测高龄CAP患者不良预后中的效能。结果重症CAP组与非重症CA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10.43±2.16)×10^(9)/L和(7.65±1.83)×10^(9)/L]、CRP[(84.63±15.37)mg/L和(41.74±10.25)mg/L]、PCT[(0.53±0.15)μg/L和(0.12±0.02)μg/L]、中性粒细胞比率[(84.15±18.65)%和(73.15±14.69)%]、淋巴细胞比率[(8.44±2.15)%和(15.74±2.36)%]、NLR[(9.97±1.86)和(4.65±1.19)]、血清suPAR[(5.31±1.16)ng/mL和(2.38±0.36)ng/mL]、PTX3[(12.34±2.73)ng/mL和(6.41±1.57)ng/mL]及CURB-65评分[(2.13±0.75)分和(1.36±0.21)分]、PSI评分[(93.47±25.37)分和(60.43±19.4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suPAR、PTX3及NLR均与CURB-65(r=0.396,0.281,0.325;P<0.05)及PSI评分(r=0.279,0.276,0.246;P<0.05)呈正相关;血清suPAR及NLR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349,0.306;P<0.05);血清PTX3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32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OR=1.551,95%CI 1.188~2.025)、suPAR(OR=1.765,95%CI 1.223~2.546)及PTX3(OR=1.964,95%CI 1.159~3.328)是高龄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共12例(8.22%)患者30 d内病死,死亡组患者血清suPAR、PTX3、NLR、CURB-65评分及PSI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suPAR(AUC=0.809,95%CI 0.719~0.899)、PTX3(AUC=0.788,95%CI 0.631~0.905)、NLR(AUC=0.836,95%CI 0.727~0.945)及PSI(AUC=0.714,95%CI 0.619~0.849)在预测CAP患者死亡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且血清suPAR、PTX3及NLR在预测CAP患者死亡中的效能高于CURB-65及PSI评分。结论血清suPAR、PTX3及NLR在反映高龄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获得性肺炎 血清可性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受体 正五聚蛋白3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生物标记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萍 沈红帅 宋达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23-425,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因[1];开发ACS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确诊标志物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利用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应用广泛[2]。然而,当心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因[1];开发ACS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确诊标志物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利用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应用广泛[2]。然而,当心肌标志物发生改变时,部分心肌已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这些心肌的损伤无法挽回,造成严重后果。相较于心肌梗死的速度及损伤程度,心肌标志物带给我们的预警时间显然不够。一些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等血管相关因子已经被深入研究,并作为ACS危险评估的辅助参数;其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作为潜在的价值和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t-pa 生物标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联合检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博 王艳丽 崔晓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CHF患者及同期50例...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CHF患者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标本,测定血清MMP-9、suPAR及PAI-1水平。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指标差异,并分析各血清指标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预后良好65例,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率为39.81%(43/108)。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率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MP-9、suPAR及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MP-9、suPAR、PAI-1均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VEF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MP-9、suPAR、PAI-1单独检测及3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829、0.768和0.840,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21%,特异度为79.46%。结论 老年慢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性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受体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甘露 甘本辉 江剑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PAI-1、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7 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血清PAI-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PLT均高于治疗前,PDW均窄于治疗前,MPV、PCT均小于治疗前,PAdT、Pag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PDW窄于对照组,MPV、PCT均小于对照组,PAdT、Pa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PAI-1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血小板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1型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血小板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丽娜 陈邓 +3 位作者 陈涛 林燕 徐达 刘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超时间窗(4.50-6.00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以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以及acute ischemic stroke、thrombolyti... 目的 系统评价超时间窗(4.50-6.00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以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以及acute ischemic stroke、thrombolytic therapy、beyond 4.5 hours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2015年8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等收录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4.50-6.00 h)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adad量表和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获得681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3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计20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患者(rt-PA静脉溶栓组1029例、安慰剂组1004例)。Meta分析显示:rt-PA静脉溶栓与安慰剂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RR=1.070,95%CI:0.940-1.220;P=0.310)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R=1.040,95%CI:0.940-1.160;P=0.430)、降低病死率(RR=1.260,95%CI:0.990-1.610;P=0.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t-PA静脉溶栓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RR=1.550,95%CI:1.030-2.340;P=0.030)。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4.50-6.00 h)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明显疗效且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高质量证据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组织酶原激活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阮秋蓉 宋建新 +1 位作者 邓仲端 瞿智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 通过研究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LISA方法检测HUVEC条件培养液PAI-... 目的 通过研究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LISA方法检测HUVEC条件培养液PAI-1蛋白量:用一步凝固法检测HUVEC TF活性;Northern blot检测HUVEC TF和PAI-1的mRNA表达;为了评估上述作用是否通过NF-кB途径而转导,用电泳迁移变动检测法(EMSA)检测HUVEC核提取物NF-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LPS能使HU-VEC PAI-1蛋白和TF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强,加入山莨菪碱后,LPS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并与山莨菪碱呈量效关系。山莨菪碱能完全阻止LPS致内皮细胞核提取物NF-кB DNA结合活性。结论 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拮抗LPS致HUVEC TF和PAI-1的表达。而且这种拮抗作用可能通过NF-кB途径来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P-选择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继红 李淑梅 +2 位作者 张丹 费瑜 李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 :观察三七皂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中 P-选择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4 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的患者 ,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 ,2 2例 )和西药常规加路路通 ... 目的 :观察三七皂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中 P-选择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4 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的患者 ,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 ,2 2例 )和西药常规加路路通 (三七皂苷 )治疗 (加中药组 ,2 2例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 1d、术后 1个月分别采肘静脉血 6 m L ,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ABC- EL ISA)测血清中 P-选择素 (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其抑制物 (PAI- 1)浓度水平。结果 :与冠脉植入术后 1d比较 ,加中药治疗 1个月后血清中 Ps的浓度 (9.170±1.5 0 0 ) g· L- 1 及 PAI- 1的活性 (0 .5 84± 0 .0 75 ) k AU· L- 1 均显著降低 (P<0 .0 5 ) ,而血浆中 t- PA的活性 (0 .877±0 .132 )明显升高 (P<0 .0 5 )。结论 :三七皂苷影响纤溶系统 ,从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内局部血栓形成 ,防止支架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摄影术 支架P-选择素/血液 组织酶原激活物/血液 酶原激活物 制物/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薛冠华 张纪蔚 +1 位作者 张柏根 袁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l(PAI-1)的影响。 方法:培养内皮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孔细胞,每孔内皮细胞数为每毫升2.5×...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l(PAI-1)的影响。 方法:培养内皮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孔细胞,每孔内皮细胞数为每毫升2.5×105个细胞。加入Hcy,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细胞培养液中t-PA和PAI-1的含量。 结果:Hcy可引起内皮细胞形态的损伤,并使其分泌t-PA和 PAI-1在1mmol实验组、2.5 mmol实验组作用 24小时后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 5 mmol实验组Hcy作用 4、8小时后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Hcy影响内皮细胞分泌t-PA与PAI-1的平衡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内皮细胞 组织酶原激活物 动脉粥样硬化 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