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
作者 郭佳莹 黄萍 曹文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20期106-108,共3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远优于常规治疗。本文主要论述VSD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软组织创面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希诺·生肌长皮膏外用治疗大鼠软组织创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白国荣 陶淑兰 +2 位作者 王丽萍 董向利 阿日亚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病学、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蒙药希诺.生肌长皮膏对大鼠软组织创面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手术造成大鼠脊背部创伤模型,分成正常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使用蒙药希... 目的: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病学、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蒙药希诺.生肌长皮膏对大鼠软组织创面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手术造成大鼠脊背部创伤模型,分成正常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使用蒙药希诺.生肌长皮膏的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胶原纤维的增殖,创缘的修复与覆盖也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结论:蒙药希诺.生肌长皮膏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长皮作用,激活成纤维细胞,使其增殖活跃,加速创伤局部血液灌注和微循环代谢,抑制炎性渗出,促进肉芽新生和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生肌 长皮 组织创面 修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外科治疗技术对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患者形态和功能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代雪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治疗技术修复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患者76例,均给予整形外科治疗技术,检测创面组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治疗技术修复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患者76例,均给予整形外科治疗技术,检测创面组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结果皮片移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皮片移植、皮瓣移植及其他手术方式下创面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7 d创面组织PDGF、TGF-β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8.82±1.43)和(12.29±2.01),明显高于术前(P<0.05);治疗前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22.37%患者对创面非常满意,42.11%患者对创面基本满意。结论整形外科治疗技术修复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宁华 杨欣荣 顾建英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566-569,共4页
严重机械压榨伤、大面积烧伤后常出现大面积的皮肤组织创面,由于皮肤软组织大量缺损,深部组织过多暴露,伤日污染严重,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皮瓣或皮片移植术作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其成功率高、费用较低,但由于存在供皮... 严重机械压榨伤、大面积烧伤后常出现大面积的皮肤组织创面,由于皮肤软组织大量缺损,深部组织过多暴露,伤日污染严重,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皮瓣或皮片移植术作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其成功率高、费用较低,但由于存在供皮区组织缺损、瘢痕形成以及疼痛等缺点,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真皮替代物缺乏血管结构,血管化过程慢,并且缺乏抗感染能力,导致移植成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创面 创面修复 脂肪干细胞 皮片移植术 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皮肤软组织 真皮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治疗软组织创面46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富昆 姚元章 《人民军医》 2002年第10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负压封闭 治疗 组织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创面感染16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长夫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的骨科软组织创面感染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的骨科软组织创面感染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治愈时间合格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治愈时间合格率为62.5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软组织创面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感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创面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软组织创面缺损感染患者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子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软组织缺损感染的效果。方法对30例骨科软组织创面缺损感染患者实施负压引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治疗后肉芽生长、炎症反应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2例创面经引流5-7 d,感染控制良好,肉芽新鲜,经直...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软组织缺损感染的效果。方法对30例骨科软组织创面缺损感染患者实施负压引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治疗后肉芽生长、炎症反应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2例创面经引流5-7 d,感染控制良好,肉芽新鲜,经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均愈合。8例经8-10 d 负压引流后更换了 VSD 材料,Ⅱ期缝合或植皮后愈合,随访1-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负压引流技术能抑制创面感染,促进软组织缺损修复和创面良好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组织创面缺损 负压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在软组织创面中的治疗体会(摘要)
8
作者 曾东兴 《现代医药卫生》 1995年第2期53-53,共1页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美宝牌湿润烧伤膏(简称MEBO)对软组织外伤感染创面,爆炸伤创面,脉管炎溃疡创面等进行治疗共49例。其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8岁。创面最大15×3cm,最小0.4×0...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美宝牌湿润烧伤膏(简称MEBO)对软组织外伤感染创面,爆炸伤创面,脉管炎溃疡创面等进行治疗共49例。其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8岁。创面最大15×3cm,最小0.4×0.3cm。软组织外伤创面34例,开放性骨折创面10例,爆炸伤创面3例,足背(脉管炎)溃疡创面2例。作者历经4年的临床观察,认为MEBO具有独特的消炎、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痛、减轻瘢痕形成的功效。对各类软组织创面的愈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创面 湿润烧伤膏 治疗体会 MEBO 组织 溃疡创面 脉管炎 爆炸伤 感染创面 祛腐生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创面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宇 吴凯 范恒俊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5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软组织创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B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 目的 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软组织创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B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A组治疗疗效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创伤,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减少临床不良症状,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软组织创面 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perNet的创面组织分割
10
作者 盛沈君 张在房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5年第2期135-138,143,共5页
慢性创面愈合时间较长,需进行长期监测。针对传统创面分割方法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肉眼观察,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不足等缺点,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改进UperNet的创面组织分割算法,从而实现准确自动分割,提高监测效率。同时,引入KNet... 慢性创面愈合时间较长,需进行长期监测。针对传统创面分割方法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肉眼观察,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不足等缺点,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改进UperNet的创面组织分割算法,从而实现准确自动分割,提高监测效率。同时,引入KNet卷积核更新模块,用于动态调整卷积核权重,并集成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提高整体模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割精度好高,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UperNet 创面组织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对家兔创面组织浸泡冲洗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强 许岩 +4 位作者 马壮壮 张昊 李子豪 刘森涵 陈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69-3673,共5页
背景:临床上人工关节置换所面临的最危险、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发生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找到一个能够预防人工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的方法是迫切需要的。目的:观察聚维酮碘对家兔肌肉、血管、脂肪和骨质等组织进行浸泡冲洗后的影响。方... 背景:临床上人工关节置换所面临的最危险、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发生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找到一个能够预防人工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的方法是迫切需要的。目的:观察聚维酮碘对家兔肌肉、血管、脂肪和骨质等组织进行浸泡冲洗后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10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兔子的左后腿作为实验组,右后腿作为对照组。兔后肢麻醉后切开,显露后肢的肌肉、血管、脂肪和骨质,对照组手术切口内用生理盐水浸泡和冲洗;实验组手术切口内用聚维酮碘原液及生理盐水浸泡和冲洗。40只兔分别在浸泡聚维酮碘0,1,3,5 min时随机处死10只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制片,对细胞数目及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经聚维酮碘浸泡冲洗的肌肉、血管、脂肪和骨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镜下未见其细胞结构、形态及数目有明显的差异;②运用配对t检验探究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性,配对数据均没有呈现出差异性(P>0.05);③提示聚维酮碘对家兔肌肉、血管、脂肪和骨质等组织进行浸泡冲洗后与生理盐水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反映了聚维酮碘溶液作为创口内消毒剂的安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创面组织 浸泡 冲洗 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及其受体在不同皮肤组织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慧锋 柴家科 +5 位作者 林子豪 刘宁飞 陈敏亮 赵耀忠 陈宝驹 盛志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及其受体分化抗原簇 4 4 (CD4 4 )在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及其受体分化抗原簇 4 4 (CD4 4 )在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HA及其受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组织HA的含量 14 3μg/g±10 μg/g明显高于增殖性瘢痕 72 μg/g± 5 μg/g和成人皮肤组织HA的含量 5 1μg/g± 4 μg/g(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12h ,HA的含量即明显上升 2 83μg/g± 12 μg/g(P <0 0 1) ,在创伤后 3d 32 1μg/g± 12μg/g达到高峰 ,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HA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显著升高 (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HA的含量介于二者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胎儿皮肤组织CD4 4的含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成人皮肤组织 (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2 4h ,CD4 4的含量即明显下降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CD4 4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有所升高(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CD4 4的含量介于正常成人皮肤和成人皮肤创面CD4 4含量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受体 皮肤组织创面 透明质酸 创面愈合 增生性瘢痕 抗原 胎儿 创伤
原文传递
用基因芯片研究不同皮肤组织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慧锋 柴家科 +1 位作者 陈敏亮 林子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包含有14000个靶基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技术,对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族的表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 目的探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包含有14000个靶基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技术,对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族的表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族呈现差异表达,其中以PRX2、HOXB13、HOXB6和HOXB7的差异表达为显著。结论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表明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的发育生物学状态存在差异,可能是胎儿和成人皮肤不同创面愈合方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异形框基因 胎儿 皮肤 创面愈合 基因芯片 同源异形框基因 皮肤组织创面 基因芯片技术 差异表达 愈合过程 cDNA克隆 发育生物学 人胎儿 皮肤创面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软组织严重感染创面的观察护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叶芬 刘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分析
15
作者 郑华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811-813,共3页
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50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25例,行... 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50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25例,行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AOFA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GF-β1、VEGF和VEGFR水平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加速创面愈合,恢复踝关节功能,还能有效防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 小儿 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有效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修复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杏绮 罗志军 +2 位作者 殷安柱 田举 王和庚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10期84-87,9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ADSCs)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于大鼠背部行3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D组,每组10只。A组创缘局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ADSCs)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于大鼠背部行3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D组,每组10只。A组创缘局部注射异体ADSCs悬液联合自体PRP,B组创缘局部注射异体ADSCs悬液,C组创缘局部注射自体PRP,D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方式。比较4组大鼠创伤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4组大鼠接受治疗前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TGF-β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阶段,A组大鼠创伤面面积明显小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大鼠的创伤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大鼠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升,A组大鼠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4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的TGF-β1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ADSCs联合自体PRP治疗大鼠皮肤软组织创伤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脂肪干细胞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 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 Ⅰ型胶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热损伤诱导创面组织C-myc、C-myb、C-sis和C-jun原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玉林 韦多 +1 位作者 俞为荣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创面组织部分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制作Ⅱ度烧伤模型,在不同时相点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应用mRNA点杂交,放射自显影及密度扫描方法分析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热损伤诱导C-myc、C-myb,... 目的:研究创面组织部分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制作Ⅱ度烧伤模型,在不同时相点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应用mRNA点杂交,放射自显影及密度扫描方法分析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热损伤诱导C-myc、C-myb,C-jun和C-sismRNA的表达。但这4种原癌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C-myc和C-jun的表达在伤后第1天就增加,分别于伤后1,3d达峰值。C-myB和C-sis的表达分别于伤后第3,5天开始增加,于第10天达峰值。结论:热损伤能诱导创面组织原癌基因的表达,其表达的有序性与受控性表明上述4种原癌基因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了创面修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原癌基因 基因表达 点杂交 创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华 杏玲芝 +2 位作者 焦耿军 王云 刘霞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建立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探讨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为客观评价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与检测工具。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临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订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 目的建立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探讨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为客观评价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与检测工具。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临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订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定量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将VSD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临床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系运用于临床实践。结果护理质量标准包括Ⅰ级指标5条、Ⅱ级指标40条;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日、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对VSD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护理质量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组织缺损创面 质量控制 护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董青军 孙彦辉 +1 位作者 郭修田 曹永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64-1766,共3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组织修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温和灸组(A)、微波组(B)及空白组(C),每组大鼠18只,造成一个"急性、开放、渗血、感染"类似于临床肛瘘术后感染... 目的观察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组织修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温和灸组(A)、微波组(B)及空白组(C),每组大鼠18只,造成一个"急性、开放、渗血、感染"类似于临床肛瘘术后感染性创面的动物模型。术后第2天起,温和灸组予以艾条温和灸创面治疗;微波组予以微波照射创面治疗;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的第3、7、14天后各处死6只,采集标本,观察大鼠创面愈合率,并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情况。结果在创面修复初、中期,温和灸能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含量、巨噬细胞含量、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及提高Ⅰ、Ⅲ型胶原比例,一般在第7天达到高峰;在创面修复后期,温和灸能降低创面成纤维细胞含量、巨噬细胞含量、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结论①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②灸法具有双向良性的调整作用;③温和灸可促进创面愈合,并能抑制瘢痕形成,改善创面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创面组织修复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修复及bFG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陈君长 党晓谦 时志斌 高登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率。用RT-PCR方法观察两组创面组织的bFGF mRNA表达。结果两组创面组织均存在内源性bFGF mRNA基因表达,观察组创面组织bFGF基因表达在各个时段均明显超过对照组,灰密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 mRNA基因表达程度相平行,而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中,作为内参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都有表达,并且各时段GAPDH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中bFG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紫草油提高创面愈合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油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mRNA表达 创面组织 BFGF 组织修复 创面愈合率 分子生物学机制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