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帘蛤科贝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汉良 彭永兴 +5 位作者 董志国 易乐飞 孟学平 申欣 周旻纯 陈冬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44-2753,共10页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A+T含量(62.4%—67.8%)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79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34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100个。以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作外群,构建了35种帘蛤科贝类(其中14种贝类COI序列从GenBank下载)的系统发生树,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将短文蛤(Meretrix petechinalis)和丽文蛤(M.lusoria)订为文蛤(M.meretrix)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D.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认为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和织锦巴非蛤(P.textile)订为2个独立种是合适的。COI基因序列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适合作为帘蛤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系统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杜玉杰 黎云祥 +2 位作者 吴夏 陈瑜 侯万儒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3-1368,共6页
根据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亚基Ⅲ基因(mtCOXⅢ)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以下简称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mtCO... 根据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亚基Ⅲ基因(mtCOXⅢ)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以下简称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mtCOXⅢ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黑熊mtCOXⅢ基因序列全长784 bp,ORF是783 bp,编码26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等电点为6.47,分子量为29840.6 Da.四川黑熊的mtCOXⅢ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的mtCOXⅢ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四川黑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功能位点的位置、种类和数量均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 线粒体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mtcOXⅢ)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的重排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小忠 陈瑗 周玫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采用玻璃粉微量吸附法获取DNA直接作为PCR反应的模板 ,利用巢式PCR技术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细胞内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的线粒体DNA扩增片段多态性 ,探讨线粒体DNA的片段缺失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部冠心病患... 采用玻璃粉微量吸附法获取DNA直接作为PCR反应的模板 ,利用巢式PCR技术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细胞内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的线粒体DNA扩增片段多态性 ,探讨线粒体DNA的片段缺失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部冠心病患者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的基因中出现了大约 10 0bp的缺失片段 ,其中 1例冠心病患者中还出现了大约 45 0bp核基因组和 6 0 0bp的线粒体DNA扩增片段 ,而在正常对照老人中没有出现片段的重排现象。表明冠心病患者中存在该基因片段的缺失和模板量减少的现象 ,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编码呼吸链复合物一些亚基线粒体DNA片段的重排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性发展的恶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缺失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基因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线粒体COI基因分子标记的安西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马胃蝇幼虫鉴定分析
4
作者 裴鹏祖 田瑞祥 +1 位作者 闫利平 张东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马胃蝇Gasterophilus spp.是马科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全世界报道了9种马胃蝇。马胃蝇不同物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地区感染马胃蝇的物种组成结构差异明显。为了探究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Equus ... 马胃蝇Gasterophilus spp.是马科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全世界报道了9种马胃蝇。马胃蝇不同物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地区感染马胃蝇的物种组成结构差异明显。为了探究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Equus ferus感染马胃蝇幼虫的物种组成,2021年对保护区内的野马进行了驱虫保健,并解剖死亡个体,采获马胃蝇幼虫875只;利用体视解剖镜对特征明显的三龄幼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鉴别,根据三龄幼虫领部棘刺,以及各体节棘刺形态、口脊骨页部形态平滑、伪头小刺结构清晰等特征,明确了三龄幼虫均为黑腹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对于形态难以鉴定的一、二龄幼虫,采取了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马胃蝇属序列对比的分子鉴定方法,经过比对分析,确认一、二龄幼虫均与黑腹胃蝇序列聚为一支,且与黑腹胃蝇遗传距离最近。综上,确认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胃蝇种类均为黑腹胃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马胃蝇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被引量:16
5
作者 于亚男 宋超 +2 位作者 侯俊利 王妤 庄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共6页
对采自长江口的7种虾虎鱼(Gobiidae)19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他6种虾虎鱼的相应序列从Genbank中获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种虾虎鱼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GC碱基含量最恒定,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最高,平均A+T的... 对采自长江口的7种虾虎鱼(Gobiidae)19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他6种虾虎鱼的相应序列从Genbank中获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种虾虎鱼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GC碱基含量最恒定,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最高,平均A+T的含量要高于G+C的含量,与多种鱼类的COI基因的碱基特点相似。运用MEGA5.0计算13种虾虎鱼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拉氏狼牙虾虎鱼(Oxyurichthy tentacularis)与孔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归属于近盲虾虎鱼亚科,根据种间遗传距离与系统发育树的结构特征推测,触角沟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线粒体细胞c亚基(coi) 分子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帘蛤科贝类及4个地理种群文蛤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程汉良 夏德全 +4 位作者 吴婷婷 孟学平 吉红九 董志国 陈淑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1850)6种帘蛤科贝类和4个地理种群文蛤(大连、连云港、湛江、防城港)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9 bp,序列A+T含量(62.2%-67.6%)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11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02个;文蛤4个地理种群间共有变异位点4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85个;文蛤种群间只有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以COⅠ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作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4个地理种群文蛤首先聚为1个单元,然后与青蛤聚在一起,最后所有帘蛤科物种聚为一枝,与外群相区别,其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基本一致,说明COⅠ基因适合作为该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系统发生学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霉素A抑制PC12细胞线粒体COⅡ基因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邱小忠 欧阳钧 +5 位作者 余磊 张黎声 陆云涛 陈瑗 周玫 钟世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抗霉素 A(一种能提高线粒体内活性氧水平的线粒体抑制剂 )处理 PC12细胞 ,利用血细胞计数、台盼蓝排除法以及 MTT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实验证明 ,当抗霉素 A的浓度达到 15 0 μmol/L时 ,PC12细胞开始出现损伤 ;进一步采用... 采用不同浓度的抗霉素 A(一种能提高线粒体内活性氧水平的线粒体抑制剂 )处理 PC12细胞 ,利用血细胞计数、台盼蓝排除法以及 MTT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实验证明 ,当抗霉素 A的浓度达到 15 0 μmol/L时 ,PC12细胞开始出现损伤 ;进一步采用 RNA斑点杂交和 RT-PCR技术分析发现抗霉素 A所致的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 C氧化酶亚基 (CO )基因表达下降有关。本研究证实线粒体介导的活性氧的产生能早期诱导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的改变 ,逐步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霉素A PcI2细胞 线粒体 cOⅡ 基因表达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活性氧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序列的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线粒体遗传特性分析及其近缘种间的系统关系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位正鹏 孔晓瑜 +1 位作者 吴相云 喻子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8,共7页
应用通用引物COIL 1490和COIH 2198对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的性腺和体细胞线粒体DNA进行PCR扩增,获得661bp长度的COI基因片段,经过比对性腺与体细胞的COI片段,发现雄性性腺与体细胞COI基因均为一个单倍型,即体内只有一种线粒体DNA类... 应用通用引物COIL 1490和COIH 2198对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的性腺和体细胞线粒体DNA进行PCR扩增,获得661bp长度的COI基因片段,经过比对性腺与体细胞的COI片段,发现雄性性腺与体细胞COI基因均为一个单倍型,即体内只有一种线粒体DNA类型,没有发现双单性遗传现象,雌、雄性腺的COI基因片段变异率很低(0.31%)。应用PAUP构建NJ树、MP树以及贝叶斯法构建了贝叶斯树,对股贻贝属3种间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翡翠股贻贝P.viridis、P.canaliculus和P.perna之间的分化与分歧年代的估算是相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mt 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i) 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 双单性遗传(DU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丹 王安东 +4 位作者 尹小平 田延河 梁臻 巴特 张江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I)和Ⅱ(COII)基因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从2014年1月入境集装箱死猫体表采集蚤类样本,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PCR扩增COI和COII基因并测定序列,使用Mega 6.0通... 目的分析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I)和Ⅱ(COII)基因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从2014年1月入境集装箱死猫体表采集蚤类样本,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PCR扩增COI和COII基因并测定序列,使用Mega 6.0通过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OI和COII基因富含A+T,碱基突变多为置换突变,无移码,缺失和插入突变;Blast显示与澳大利亚猫栉首蚤指名亚种同源性较高(99%)。结论 COI基因序列存在足够的变异能够区分亲缘关系很近的种类,为外来或新发现的蚤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iI) 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分析 中哈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分析广州市15个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梓豪 吴珊珊 +2 位作者 魏勇 钟代斌 郑学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5-994,共10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采集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共计15个白纹伊蚊种群。单只蚊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扩增COI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的序列... 目的探讨广州市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采集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共计15个白纹伊蚊种群。单只蚊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扩增COI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上经过BLAST比对。BioEdit 7.2软件观察序列峰图。MEGA X软件对齐序列,分析碱基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NJ法)。DNAsp 6.12软件分析位点多态性,单倍型及其多样性,进行错配分布分析。Arlequin 3.5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进行中性检验。DAMBE 7.2软件分析序列的系统发育信号。PopART 1.7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Median joining法)。结果广州市15个白纹伊蚊种群共获得642条序列,其长度为603 bp。A碱基加T碱基平均含量是67.5%,符合线粒体DNA的AT偏向性。单倍型分析共检出4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为优势单倍型。中性检验表明广州市部分种群不符合中性理论,但大部分种群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而错配分布却表明仅有少部分种群经历过种群扩张。Mantel检验表明15个白纹伊蚊种群不存在地理隔离现象。种群遗传分化显示各种群间交流较频繁,且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差异更多来自于个体间。结论广州市的白纹伊蚊种群间基因交流较频繁,遗传分化小,遗传多样性偏低。这可能使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具有相似的媒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种群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和16SrRNA基因的地龙药材及其混淆品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梅 李薇 +1 位作者 龚玲 卢瑞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和16S核糖体RNA(16SrRNA)对地龙药材及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探讨快速、准确鉴定地龙药材及其混伪品基原物种的方法。方法收集地龙药材的药典收载品种及其易混品种10种,提取DNA,得到其COI和16... 目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和16S核糖体RNA(16SrRNA)对地龙药材及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探讨快速、准确鉴定地龙药材及其混伪品基原物种的方法。方法收集地龙药材的药典收载品种及其易混品种10种,提取DNA,得到其COI和16SrRNA序列。所得序列经DNAStar校正后,用MEGA6.0自带的Clustal W多重比对,除去冗余位点,比对结果经MEGA6.0分析,构建地龙药材及其混淆品的邻接(N-J)树。结果地龙药材的正品来源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通俗环毛蚓(P.vulgaris)、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及栉盲环毛蚓(P.pectinifera)与其混淆品种间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均存在较多变异位点。由所构建的N-J系统聚类树图显示所测物种的单系性,即16SrRNA、COI可以很好的将地龙药材区别于其他混伪品。结论所获得的COI和16SrRNA序列可作为不同状态的地龙类药材物种鉴定的分子依据,并为进一步建立地龙等动物类中药物种真实性鉴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 16S核糖体RNA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小鼠隐藏管状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鑫 陈晓梅 +4 位作者 范文颖 邓均有 宋慧群 朱兴全 林瑞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59,共3页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部分序列探讨南海鲳属鱼类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鹏 尹飞 +1 位作者 施兆鸿 彭士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1,共7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I)部分序列研究了南海区鲳属鱼类(Pampus)银鲳(P.ar-genteus)、珍鲳(P.minor)和中国鲳(P.chinensis)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43 bp的COI基因片段,其A、T、G、...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I)部分序列研究了南海区鲳属鱼类(Pampus)银鲳(P.ar-genteus)、珍鲳(P.minor)和中国鲳(P.chinensis)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43 bp的COI基因片段,其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18.9%和22.1%,A+T含量高于G+C含量。64条序列共定义了20种单倍型,包含152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148个,单变异位点4个,产生169个点突变。结果表明,银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小,银鲳与珍鲳的其次,而珍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大,3种鲳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均呈现较低的水平,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进一步丧失。本研究结果为鲳属鱼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属鱼类(Pampus)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 序列变异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蚊虫线粒体COⅡ基因的分子进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朝晖 王金福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7-460,共4页
测定和比较了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基因全序列,并与其他几种蚊虫的CO 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根据CO 基因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对这些蚊虫的进化年代及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这3种蚊虫以中华按蚊... 测定和比较了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基因全序列,并与其他几种蚊虫的CO 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根据CO 基因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对这些蚊虫的进化年代及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这3种蚊虫以中华按蚊比较原始,在CO 分子结构上,白纹伊蚊与致倦库蚊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CO 基因是蚊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有效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白纹伊蚊 致倦库蚊 线粒体 cOⅡ基因 分子进化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Ⅰ基因变异探讨国内外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秀敏 杨永江 +2 位作者 毕英杰 任卫合 张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71-1280,共10页
基于mtDNA COXⅠ基因,探讨了6个猪种687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对各猪种样本mtDNA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并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6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采用MEGA 6.... 基于mtDNA COXⅠ基因,探讨了6个猪种687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对各猪种样本mtDNA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并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6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6个猪种mtDNA COXⅠ基因序列共存在21个突变位点,其中8个突变为各群体特有。长白猪与杜洛克猪的多态性较丰富,含有13个相同位点的突变,核苷酸的转换数(si)和颠换数(sv)的比值(R)分别为12和15,序列替换远未达到饱和。而藏猪、黑猪和八眉猪的多态性较贫乏。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6个猪种及野猪先聚为一支而后与同属为偶蹄目的牛、羊聚为一支,3个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较近。外来猪种引入中国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线粒体COXⅠ基因可有效区别6个猪种的亲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地方猪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系统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地方猪种线粒体COXⅠ基因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秀敏 杨永江 +2 位作者 毕英杰 任卫合 张丽 《现代畜牧兽医》 2017年第7期10-15,共6页
本研究对西北地区三个地方猪种471个样本(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I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 本研究对西北地区三个地方猪种471个样本(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I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3个猪种mt DNA COXI基因序列仅存在5个突变位点,且无相同突变位点,多态性较贫乏。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八眉猪、藏猪、黑猪及野猪聚为一支,再与杜洛克、欧洲伯克希尔猪及大白猪聚为一支,而后与同属为偶蹄目的牛、绵羊聚为一支。西北猪种应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品种内母系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外来猪种引入我国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地方猪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亚基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国外猪种线粒体COXⅠ基因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秀敏 杨永江 +2 位作者 任卫合 毕英杰 张丽 《现代畜牧兽医》 2017年第8期23-28,共6页
本研究对三个国外猪种216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 本研究对三个国外猪种216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mt DNA 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3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进行SNPs筛选及序列分析,并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3个猪种mt DNA COXⅠ基因序列共存在16个突变位点,且有3个突变位点为3个猪种共有。长白猪与杜洛克猪的多态性较丰富,含有13个相同位点的突变,核苷酸的转换数(si)和颠换数(sv)的比值(R)分别为12和15,序列替换远未达到饱和。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长白猪及杜洛克亲缘关系较近,先聚为一支,再与大白猪、及野猪聚为一支。大白猪与中国东北地区野猪聚为一支,这可能与大白猪在培育过程中亲本遗传背景较复杂有关。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解大白猪的育成史及合理利用国外猪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7种虾虎鱼科鱼类COI基因序列特征及分子分类研究
18
作者 房恩军 郭彪 +3 位作者 郑德斌 张雪 王硕 王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断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及分子分类分析。扩增得到7种虾虎鱼COI基因片断,分析得到其平均GC含量低于AT含量,碱基在密码子位置分布中具有偏向性,且GC含量最高为第2位碱基,与多种鱼类COI基因碱基特点相似。基因密码子碱基变异率为19.4%,转换颠换比为1.3。遗传距离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理清了渤海湾天津海域12种主要虾虎鱼的系统分类及进化关系。遗传距离显示,矛尾刺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斑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为同种鱼。虾虎鱼COI编码基因密码子高变异率可能与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虾虎鱼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mtDNA-COI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游丽斌 朱颖 +4 位作者 何文祥 翁育伟 王金章 阚乃鹏 张拥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2015—2016年送检部分批次白纹伊蚊雌性成蚊,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全长mtDNA-COⅠ基因片段并测序,分... 目的探讨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2015—2016年送检部分批次白纹伊蚊雌性成蚊,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全长mtDNA-COⅠ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基因特征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PCR扩增mtDNA-CO Ⅰ基因共12个片段,测序得到的片段长度在1 476bp—1 494bp之间。与白纹伊蚊参比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9%,包含9个位点的碱基差异。根据不同单倍体型序列构建种系发育树,发现6个登革热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分属3个单倍体型,即H02、H03、H08。结论确定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存在9个单核苷酸差异位点,包括H02、H03、H08共3种单倍体型,为福建省虫媒病毒病监测及其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遗传多态性 种系发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序列的光肩星天牛快速分子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邬颖 王德朋 +2 位作者 和东旭 陈芳 石娟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9,共4页
光肩星天牛是危害非常严重的林业蛀干害虫之一,光肩星天牛幼虫鉴定相对困难,而在进出口木质包装中截获的虫态大多为幼虫或蛹,因此对其快速而准确的鉴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包括光肩星天牛在内的天牛科6种常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线粒体... 光肩星天牛是危害非常严重的林业蛀干害虫之一,光肩星天牛幼虫鉴定相对困难,而在进出口木质包装中截获的虫态大多为幼虫或蛹,因此对其快速而准确的鉴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包括光肩星天牛在内的天牛科6种常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线粒体DNA的COI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设计并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的PCR检测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鉴定,这为我国进出境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I基因(coi) 特异性引物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