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电能质量动态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欧阳森 石怡理 刘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2,46,共7页
为实现区域电网电能质量的有效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评价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当前与历史数据,体现了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体水平.研究中,首先应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电能质量指标的综合权重,... 为实现区域电网电能质量的有效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评价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当前与历史数据,体现了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体水平.研究中,首先应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电能质量指标的综合权重,其中客观权重用于突出评价对象的整体差异,主观权重用于反映专家经验;线性加权各项指标值得出评价对象在各时刻的电能质量评价值;最后利用最小方差法对区域电网各时刻的电能质量评价值加权求和,其中时间度的调整体现了对当前与历史数据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某供电局的数据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动态评价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最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电子商务在线信誉评价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柳鑫 赵倩茹 马凯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9期117-120,共4页
在电子商务交易日益膨胀的环境下,交易双方都缺少对对方背景、经历等方面的了解,因此,在线卖家的信誉情况成为买家最关心的问题,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在研究以往的信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 在电子商务交易日益膨胀的环境下,交易双方都缺少对对方背景、经历等方面的了解,因此,在线卖家的信誉情况成为买家最关心的问题,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在研究以往的信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点是使指标权重的确定能尽量将被评价对象在纵横向拉开档次,能够动态体现卖家的信誉情况,使信誉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誉评价模型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我国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国峰 高一帆 张颖颖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2,83,共6页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科技创新最能展现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通过构建测度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8年的时序立体数据,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我国中部六省的科技创...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科技创新最能展现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通过构建测度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8年的时序立体数据,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我国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可以在整体上对我国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而且能够透过不同指标反映中部六省之间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劣,对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区域可持续监测分析
4
作者 许艺苹 包则庆 庄灵习 《安徽科技》 2020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积极推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找出现有实验区的制约瓶颈并寻求破解途径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可持续监测评价方法和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相关文献,基于2013—2017年福建省7个实验区的31项监测指标数据,... 在积极推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找出现有实验区的制约瓶颈并寻求破解途径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可持续监测评价方法和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相关文献,基于2013—2017年福建省7个实验区的31项监测指标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动态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尽管2013—2017年福建省7个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良好,但各实验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显著,发展瓶颈集中,具体表现为各实验区的创新驱动力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可持续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分析
5
作者 庞玉萍 刘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44-49,共6页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维度,如何准确量化区域创新能力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河...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维度,如何准确量化区域创新能力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7年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极大序差值法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地市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和排名差异.结果发现,河南省内地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较大,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最后结合河南省的发展情况提出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扶持创新企业发展;吸收人才,培养更多规模以上企业;加快信息化发展,实现创新互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极大序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动态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旭辉 郑丽琳 程静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5,共7页
文章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和要求为切入点,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评价方法,对2012-2... 文章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和要求为切入点,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评价方法,对2012-2016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不平衡,彼此间差异明显,影响每个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各异。因此,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优化政策,缩小彼此间差距,推进其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二次加权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动态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民主赋权法的中国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帅 杨丹庆 柳敏 《统计学报》 2022年第6期1-16,共16页
以服务政府和社会使用为目的,以紧扣内涵、精简、易操作为原则,构建了包括创新动力、协调程度、绿色水平、开放水平和共享水平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我国大陆31省市2011—2020年的年... 以服务政府和社会使用为目的,以紧扣内涵、精简、易操作为原则,构建了包括创新动力、协调程度、绿色水平、开放水平和共享水平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我国大陆31省市2011—2020年的年度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评价。针对基于最大信息提取原则赋权方法可能存在的地域歧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赋权方法,称之为民主赋权法,该方法基于被评价对象意愿赋权,具有得分差距较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民主赋权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创新驱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人力资本的测度与时空演化分析
8
作者 陈丽珍 赵昕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3,共5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准确把握中国省域人力资本水平发展现状及分布特征。文章从科技、教育和健康三个层面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准确把握中国省域人力资本水平发展现状及分布特征。文章从科技、教育和健康三个层面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据此构建人力资本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5—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省域人力资本水平的两极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各省份人力资本水平有升有降,依据变动趋势将其分为平稳波动和震荡波动两类;从空间上看,呈现“东—中—西”阶梯递减趋势,同时具有较强的集聚性,且大部分省份处于中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 科技 健康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阈下物流强国建设水平动态综合评价
9
作者 樊荣娇 胡永仕 《物流科技》 2025年第7期34-37,共4页
建设物流强国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物流产业发展特性,从“内部能力、外部环境、产业融合”梳理物流强国建设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1997—2021年省级物流强国建设水平,得出各省份物流强... 建设物流强国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物流产业发展特性,从“内部能力、外部环境、产业融合”梳理物流强国建设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1997—2021年省级物流强国建设水平,得出各省份物流强国建设水平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各区域间、地区间物流强国建设呈现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特点,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层面的两极分化现象,与此同时,物流强国建设存在区域性趋同、溢出效应、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强国 高质量发展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动态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10
作者 代金辉 仲璇 聂惠兰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105,共15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动态测算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异质性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及效... 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动态测算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异质性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及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效赋能并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经济对促进共同富裕产生非线性边际递增效应;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存在异质性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且本地效应与空间效应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11
作者 师婧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构建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及TOWA-GA混合算子对2013—2022年流域9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动态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时... 构建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及TOWA-GA混合算子对2013—2022年流域9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动态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增长显著;未来一年,9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概率维持原状;地区间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及空间正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异质性、不均衡、聚集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黄河流域 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TOWA-GA混合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基础研究资源配置能力评价及优化研究
12
作者 马琳 王纬 《天津科技》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河北省各地级市基础研究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从资源投入、资源产出及创新环境3个方面对河北省各地级市基础研究资源配置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河北省各地级市存在基础研究资源投入力度不同、资源分... 以河北省各地级市基础研究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从资源投入、资源产出及创新环境3个方面对河北省各地级市基础研究资源配置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河北省各地级市存在基础研究资源投入力度不同、资源分布不均衡及未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等问题。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应把握时机,发挥优质地区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各研究主体的资助结构,重视基础研究领域人才集聚,改革基础研究资源配置环境,促进省内基础研究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全省基础研究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资源配置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视域下中国科技人才效能测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李旭辉 严晗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科技人才是国际竞争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精准把握科技人才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路径是夯实科技人才之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内在要求。以“东西”和“南北”差异作为切入点,采用G1-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考察区域... 科技人才是国际竞争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精准把握科技人才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路径是夯实科技人才之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内在要求。以“东西”和“南北”差异作为切入点,采用G1-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考察区域科技人才效能,并借助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等多样化空间分析工具揭示我国科技人才效能的时空格局及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探寻科技人才效能地区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才效能具有显著的非均衡特征,空间分布上的“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与时序增速上的“东慢西快,南快北慢”格局并存,且集聚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我国科技人才效能的地区差异呈现逐年上升的演变态势,且东西方向的空间差异高于南北方向;平衡技术开放和文化教育差异是缩小整体科技人才效能差异的主要途径,不同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对于全面协同提升科技人才效能,扎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效能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二次指派程序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纺织产业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
14
作者 刘维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9期24-27,共4页
为实现纺织产业区域创新能力有效评价,提出一种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评价算法,综合考虑指标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的影响,选取济南、滨州和潍坊三地纺织产业2018~2020年三年的数据,体现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体水平。在研究中,首先利... 为实现纺织产业区域创新能力有效评价,提出一种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评价算法,综合考虑指标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的影响,选取济南、滨州和潍坊三地纺织产业2018~2020年三年的数据,体现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体水平。在研究中,首先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区域创新活跃度二级指标的客观权重,利用其他算法确定反映专家经验的主观权重,最后确定经归一化处理的综合权重。并且比较客观权重赋权后的三地纺织产业区域创新活跃度结果,可以看出滨州纺织产业属于技术创新主导-活跃度高(TH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区域创新活跃度 纺织产业 技术创新主导-活跃度高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测度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政大 黄晨雨 马瑜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本文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用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刻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轨迹和区域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损害和生态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本文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用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刻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轨迹和区域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损害和生态建设均持续改善,生态建设指数的提高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更大。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相对较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间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密度分布曲线中心呈小幅度右移趋势,前期生态环境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后期则两极分化现象减弱。黄河流域核密度曲线前期存在左拖尾现象,后期消失,峰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均印证黄河流域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差距在不断缩小。同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呈现出明显的板块化特征,因此,应按照流域特点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山区县域绿色转型发展评价与动力机制
16
作者 翁异静 杨月 +1 位作者 文雁兵 杜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85,共16页
科学量化山区26县绿色转型水平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从“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三生空间视角构建绿色转型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重心-标准差椭圆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研究2010~2021年浙江山区26县绿... 科学量化山区26县绿色转型水平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从“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三生空间视角构建绿色转型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重心-标准差椭圆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研究2010~2021年浙江山区26县绿色转型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2021年山区26县绿色转型整体呈增长趋势,年均增幅为2.428%,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绿色转型的变异系数逐年减小,地区差异从“大差距低水平”特征逐渐向“小差距高水平”特征转变。②2010~2021年山区26县绿色转型逐渐呈现“永嘉—缙云—青田”为核心的空间分布格局。绿色转型重心逐渐向北扩张,研究期内山区26县北部县域的绿色转型有较大提升;山区26县绿色转型空间分布总体呈较为稳定的西北—东南方向分布格局,标准差椭圆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所改善。③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经济发展、城市化、政府调控和人力资本素质始终是山区26县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金融发展、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驱动力逐渐增强,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尚不稳定,对于山区26县绿色转型的拉动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转型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标准差椭圆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分异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4-65,共12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现代化经济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兰晓芸 郝东明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柱,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机遇、助力实现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奋斗的方向。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柱,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机遇、助力实现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奋斗的方向。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且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但该影响结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间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产业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基于2013年至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19
作者 王业享 魏洁云 +1 位作者 邵明君 周清晨 《现代管理》 2024年第4期639-656,共18页
文章基于2013年~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测度。结合测度结果得知,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三大... 文章基于2013年~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测度。结合测度结果得知,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三大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呈现出东部 > 中部 > 西部的发展格局。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得出,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绘制核密度估计曲线分析得知,全国以及三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态势,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利用莫兰指数分析可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且空间集聚相对稳定。利用传统与空间结合的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显示,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对与其相邻的低水平省份具有模范带动作用,且发展水平越高,带动作用越明显。最终得出七条结论与四条建议,对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莫兰指数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农业韧性的测度及趋势预测
20
作者 黄成 郝立丽 《统计与咨询》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文章从生产、经济、生态、社会、创新五大维度构建中国农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2013—2022年中国省际农业韧性,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展开趋势预测。结果发现,研究样本期间中国农业韧性呈逐年缓升的态势;空间... 文章从生产、经济、生态、社会、创新五大维度构建中国农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2013—2022年中国省际农业韧性,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展开趋势预测。结果发现,研究样本期间中国农业韧性呈逐年缓升的态势;空间分布呈“东北中部高—西部东部低”的分布格局;各省农业韧性短期内难以实现阶层跨越,考虑空间背景后,农业韧性的稳定性有所降低。提升农业韧性、缩小区域差距需要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强耕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区域内外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韧性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区域差异 空间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