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3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2/钢纤维改性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彦森 徐钟 +3 位作者 刘兵兵 孙晓静 杨瑞禧 余昊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为了提高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索其工程应用潜力,以煤矸石、矿渣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混凝土,研究纳米SiO 2(0~2.5%)和钢纤维(0~1.25%)单独及复合掺入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聚物混凝土的微观... 为了提高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索其工程应用潜力,以煤矸石、矿渣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混凝土,研究纳米SiO 2(0~2.5%)和钢纤维(0~1.25%)单独及复合掺入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聚物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分析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的钢纤维或纳米SiO 2掺入均能显著提高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两者混合使用改性效果则更好。在抗压强度方面,纳米SiO 2改性煤矸石混凝土优于钢纤维;在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方面,钢纤维改性效果更好。纳米SiO 2和钢纤维的复合使用改性效果更好,是由于纳米SiO 2不仅提高了地聚物凝胶的微密度,而且增强了钢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研究结果丰富了纳米SiO 2和钢纤维改性地聚物复合材料性能的知识体系,有助于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混凝土 钢纤维 纳米sio 2 微观形貌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抗渗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韬剑 杨才千 +2 位作者 李科锋 曾领雄 许福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23,69,共11页
采用试验的方法探究了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劈裂黏结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其使用形式包括喷洒稀释溶液及作为增强相的砂浆界面剂两种方式,并与整体现浇试件及传统界面凿毛组的抗渗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试验的方法探究了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劈裂黏结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其使用形式包括喷洒稀释溶液及作为增强相的砂浆界面剂两种方式,并与整体现浇试件及传统界面凿毛组的抗渗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纳米界面剂的黏结面微观结构进行了探究.最后,从界面强度、抗渗性能和微观机理3方面分析了纳米SiO_(2)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纳米SiO_(2)界面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界面黏结强度及其抗渗性能,其中纳米SiO_(2)砂浆界面剂效果明显优于纳米SiO_(2)溶液组,且两者均存在最优掺量,分别为3.75%和2.5%;随着界面粗糙度的增加,黏结试件渗水高度和相对渗透系数逐渐降低;界面相对渗透系数与劈裂强度呈负相关,且相比于劈裂强度,相对渗透系数对界面缺陷更敏感.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的掺入改变了界面过渡区(ITZ)水化产物数量和C-S-H凝胶形貌,有效抑制了界面孔隙网络贯通,使ITZ微观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剂 界面处理 纳米sio2 黏结性能 渗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铝热剂的燃烧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柏辰 王毅 +1 位作者 宋小兰 安崇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9-235,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平均粒径为120nm的球形纳米SiO_(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及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该纳米SiO_(2)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纳米SiO_(2)与Al粉...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平均粒径为120nm的球形纳米SiO_(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及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该纳米SiO_(2)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纳米SiO_(2)与Al粉和纳米MnO_(2)混合,配制成零氧平衡的复合铝热剂,详细测试了该铝热剂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颗粒粒径的控制和分散度的调整。溶液的介电常数对颗粒形成有较大影响。正硅酸乙酯和氨水的浓度与SiO_(2)颗粒大小成正比。BET数据表明,纳米SiO_(2)比表面积较大,为微孔和介孔的混合结构。SiO_(2)的粒度大小对铝热剂的燃烧时间与效率有很大影响。随着SiO_(2)粒径的减小,铝热剂的燃烧压力峰值及增压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为纳米SiO_(2)在复合铝热剂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sio 2 铝热剂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C管桩桩头混凝土掺纳米SiO_(2)及钢纤维的抗锤击性研究
5
作者 王玉安 王成启 张兆民 《港工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13,60,共8页
为提高PHC管桩抗锤击性能,对掺纳米SiO_(2)钢纤维的混凝土进行研究,比选出质量及性价比最优的方法。分析表明,在本次研究范围内,掺加纳米SiO_(2)时,随着掺量的增加,抗锤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掺加钢纤维时,随着掺量的增加,抗锤击性各... 为提高PHC管桩抗锤击性能,对掺纳米SiO_(2)钢纤维的混凝土进行研究,比选出质量及性价比最优的方法。分析表明,在本次研究范围内,掺加纳米SiO_(2)时,随着掺量的增加,抗锤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掺加钢纤维时,随着掺量的增加,抗锤击性各项指标均显著提升。综合比较得出,掺钢纤维对锤击性能提升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抗锤击性能 纳米sio2 钢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HDPE的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唐龙祥 范保林 +2 位作者 刘春华 张奎 王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4,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比较均匀,使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纯HDPE及HDPE/Si O2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后,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更加均匀,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 高密度聚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国章 刘伟 +1 位作者 闫涛 许并社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2,共4页
利用纳米SiO2表面Si—OH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的特点,将其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和丙烯酸羟乙酯(HEA)进行原位聚合制备纳米SiO2/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将该预聚物应用于光固化涂料,并对涂料的光敏性能、黏度及其... 利用纳米SiO2表面Si—OH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的特点,将其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和丙烯酸羟乙酯(HEA)进行原位聚合制备纳米SiO2/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将该预聚物应用于光固化涂料,并对涂料的光敏性能、黏度及其固化膜的耐热性能、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团聚现象少,分散性能好。采用纳米SiO2/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所制涂料固化膜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硬度和耐磨性能均有显著改善,但涂料的透明性和光固化速率降低,黏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化学改性 纳米sio2/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 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BA及其对PVC的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唐龙祥 刘榛 +1 位作者 刘春华 王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7,21,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以此对聚氯乙烯(PVC)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在PVC...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以此对聚氯乙烯(PVC)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在PVC中分散均匀,使PVC/SiO2-g-PBA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PVC及PVC/SiO2复合材料。当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的质量分数为5%时,PVC/SiO2-g-PB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9.5kJ/m2,较纯PVC提高了280%,同时拉伸强度也有一定的提高,达到了65.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BA复合粒子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接枝的纳米SiO_2对聚甲醛的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唐龙祥 刘榛 +1 位作者 刘春华 王平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5-779,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制备了纳米复合粒子SiO2-g-PBA,并以此对聚甲醛(POM)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SiO2-g-...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制备了纳米复合粒子SiO2-g-PBA,并以此对聚甲醛(POM)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SiO2-g-PBA在POM中分散均匀,使POM/SiO2-g-PBA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高于POM及POM/SiO2复合材料。当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的质量分数为2%时,POM/SiO2-g-PB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71.2kJ/m2,较纯POM提高了7倍多,同时拉伸强度也有一定的提高,达到68.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P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BA复合粒子 聚甲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Ni基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国彬 高明亮 +1 位作者 宋志国 王铁宝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0,45,共4页
介绍了纳米复合镀的特点,阐述了纳米SiO2/N i和纳米SiO2/N i-P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主要就纳米SiO2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能谱数据,举例说明了纳米SiO2复合镀层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对纳米复合镀层的... 介绍了纳米复合镀的特点,阐述了纳米SiO2/N i和纳米SiO2/N i-P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主要就纳米SiO2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能谱数据,举例说明了纳米SiO2复合镀层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对纳米复合镀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镀 纳米sio2/Ni复合镀层 纳米sio2/Ni-P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分散液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德玉 许焰炜 +2 位作者 苏勇 黄森乐 蔡奖权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团聚粒径较大的沉淀纳米SiO2微粉进行湿法球磨,制备纳米SiO2分散液,研究了掺纳米SiO2分散液对新拌和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掺量为1%时,随球磨时间延长,其促进水泥水化、改善新拌水泥砂浆流动性和对硬化... 对团聚粒径较大的沉淀纳米SiO2微粉进行湿法球磨,制备纳米SiO2分散液,研究了掺纳米SiO2分散液对新拌和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掺量为1%时,随球磨时间延长,其促进水泥水化、改善新拌水泥砂浆流动性和对硬化水泥砂浆的增强效果均渐趋显著,其原因是由于球磨处理可有效减小纳米SiO 2团聚粒径,改善其吸钙能力和填充效应;纳米SiO2掺量增加到2%时,其对砂浆流动性和强度的进一步改善未见明显效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掺量较高时,其发挥填充效应所需纳米SiO2出现冗余,而硬化团聚颗粒本身因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小,反而成为硬化水泥石中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sio2分散液 球磨分散 填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BA及其对PVC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满清 唐龙祥 +2 位作者 刘榛 刘春华 王平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3,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 iO2表面接枝PBA,并采用T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 iO2及S iO2-g-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TRP聚合方法有少量的PBA接枝于纳米S iO2表面;所制备的...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 iO2表面接枝PBA,并采用T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 iO2及S iO2-g-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TRP聚合方法有少量的PBA接枝于纳米S iO2表面;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在PVC中较纳米S iO2粒子分散均匀,使纳米PVC/S iO2-g-PBA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断裂能均明显高于PVC及PVC/S iO2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聚氯乙烯 纳米sio2粒子 纳米sio2-g-PBA复合粒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型纳米SiO_2/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冬 宋仁国 +2 位作者 王超 姜彦 李鑫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6,23,共4页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料的综合性能,以KH-560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原位改性,制备了无溶剂型纳米SiO2/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用FT-IR及分散性试验研究了纳米SiO2原位改性的效果;探讨了改性纳米SiO2对复合涂层表面形貌、力学性能、耐紫外...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料的综合性能,以KH-560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原位改性,制备了无溶剂型纳米SiO2/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用FT-IR及分散性试验研究了纳米SiO2原位改性的效果;探讨了改性纳米SiO2对复合涂层表面形貌、力学性能、耐紫外光老化性、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60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分子链段成功地键合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能均匀地分散在二甲苯中;纳米SiO2能够显著改善环氧树脂涂层的力学性能,当其含量为3%时最好;复合涂层耐紫外光老化及耐腐蚀性比环氧树脂涂层有较大的提高。本无溶剂型纳米SiO2/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对基材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环氧复合涂料 无溶剂型 纳米sio2原位改性 力学性能 抗紫外光老化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桐油/硼酚醛杂化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元康 王满力 +1 位作者 王兆滨 李超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7,共2页
对纳米SiO2/桐油/硼酚醛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耐热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该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400℃;550℃时,碳的残留率≥65%,700℃时,碳的残留率≥50%,耐热性明显优于普通酚醛树脂和硼酚醛树脂;红外分析表明,该材料的骨架... 对纳米SiO2/桐油/硼酚醛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耐热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该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400℃;550℃时,碳的残留率≥65%,700℃时,碳的残留率≥50%,耐热性明显优于普通酚醛树脂和硼酚醛树脂;红外分析表明,该材料的骨架上引入了桐油分子长碳链和嵌入了纳米粒子;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处理和超声波分散,纳米SiO2粉体在杂化材料中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酚醛树脂 纳米sio2 桐油 杂化材料 纳米sio2粉体 硼酚醛树脂 材料研究 杂化材料 桐油 透射电镜观察 热分解温度 超声波分散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法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PBA及其对POM的改性研究
15
作者 严满清 唐龙祥 +2 位作者 刘春华 王海燕 王平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3,共5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等手段研究纳米SiO2及SiO2-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聚甲醛(POM)结...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等手段研究纳米SiO2及SiO2-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聚甲醛(POM)结晶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RAFT聚合方法有少量的PBA接枝于纳米SiO2表面;纳米SiO2及SiO2-PBA复合粒子的添加不改变聚甲醛的晶型;粒子的添加使用POM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升高;且粒子的添加均使POM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聚甲醛 纳米sio2 纳米sio2-PBA复合粒子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纳米SiO_2和掺硅粉高强混凝土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66
16
作者 叶青 张泽南 +2 位作者 孔德玉 陈荣升 马成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1-385,共5页
对掺纳米SiO2和掺硅粉高强混凝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XRD和SEM对纳米SiO2、硅粉与水泥硬化浆体/大理石界面中氢氧化钙的反应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掺入1%~3%纳米SiO2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和劈裂... 对掺纳米SiO2和掺硅粉高强混凝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XRD和SEM对纳米SiO2、硅粉与水泥硬化浆体/大理石界面中氢氧化钙的反应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掺入1%~3%纳米SiO2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掺3%纳米SiO2的混凝土,与掺10%硅粉的混凝土相比,其抗折强度约提高4%~6%,而与不掺硅粉的混凝土相比,其抗折强度约提高31%~57%.在3%相同掺量的条件下,与硅粉比较,纳米SiO2能更有效地吸收水泥硬化浆体/大理石界面中所富集的氢氧化钙,更有效地细化界面中的氢氧化钙晶粒,从而起到改善界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硅粉 高强混凝土 抗折强度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霍玉秋 闫玉涛 +3 位作者 刘晓霞 丁津原 翟玉春 田彦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500SN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2.0%时,相应的pB值最高、磨斑直径最小、摩擦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添加剂 500SN基础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57
18
作者 苏瑞彩 李文芳 +1 位作者 彭继华 杜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96-1599,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实现表面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粒径分析、Zeta电位、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改性后纳米SiO2的表面结构和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后,颗粒表面...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实现表面改性,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粒径分析、Zeta电位、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改性后纳米SiO2的表面结构和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后,颗粒表面覆盖了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提高了SiO2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降低了颗粒团聚程度。改性后的纳米SiO2粉体在有机溶剂中的团聚块体尺寸明显减小,从200nm降低到不足1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尼龙6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被引量:23
19
作者 徐翔民 张予东 +2 位作者 李宾杰 卢会敏 张治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出纳米SiO2/尼龙66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SiO2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增幅为...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出纳米SiO2/尼龙66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SiO2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增幅为11.2%;当SiO2质量分数为5%时,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增幅为30.1%。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尼龙66也有明显提高。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显示,纳米SiO2的加入一方面阻碍了尼龙66的结晶过程,降低了材料的结晶温度;另一方面它又能作为形核剂,增加尼龙66的形核位置,提高形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纳米sio2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分散稳定性能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4
20
作者 宋晓岚 吴雪兰 +2 位作者 曲鹏 王海波 邱冠周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共5页
通过测定纳米SiO2水悬浮液的Z 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 eta电位与吸光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 eta电位绝对值越高,吸光度越大,则体... 通过测定纳米SiO2水悬浮液的Z 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 eta电位与吸光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 eta电位绝对值越高,吸光度越大,则体系分散稳定越好;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加入量是影响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主要因素。pH为9~11之间时,体系Z eta电位绝对值较高,相应分散稳定性较好;非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浓度变化均可改变体系Z eta电位,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加入适宜用量3种类型表面活性剂能得到分散稳定的悬浮液体系;若加入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则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稳定性 纳米sio2 ZETA电位 表面活性剂 复配物 加入量 水悬浮液 影响 改变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