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合成纳米球形α-Fe_2O_3 被引量:9
1
作者 朱云贵 施善友 +1 位作者 李学良 朱玉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4-267,共4页
运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合成α-Fe2O3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铁矿渣的最佳酸浸工艺为加入理论量1.3倍的75%硫酸,在300℃下反应2h后用热水搅拌浸出,铁的浸出率高达93.94%。20℃时加入计量的沉矾剂,并用NH3... 运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合成α-Fe2O3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铁矿渣的最佳酸浸工艺为加入理论量1.3倍的75%硫酸,在300℃下反应2h后用热水搅拌浸出,铁的浸出率高达93.94%。20℃时加入计量的沉矾剂,并用NH3·H2O调整浸出液pH值至2.50后加热至65℃反应2h,95.1%铁以铁矾形式析出。将析出的铁矾制成0.3mol/LFe(OH)3悬浊液,用5%NaOH调整pH值至11.30后,在搅拌速率600~700r/min、升温速率为2.5℃/min的条件下加热至(172±2)℃水热反应2h,得到粒度约为55nm的均匀球形α-Fe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纳米球形α-Fe2O3 硫铁矿烧渣 铁矾 纳米材料 合成工艺 酸浸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球形碘化亚铜晶体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飞 祝博 曹建新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以粗碘和硫酸铜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碘化亚铜晶体。采用XRD和SEM等方法研究了液相法工艺技术条件对合成碘化亚铜产品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合成碘化亚铜... 以粗碘和硫酸铜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碘化亚铜晶体。采用XRD和SEM等方法研究了液相法工艺技术条件对合成碘化亚铜产品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合成碘化亚铜产品微观形貌具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液相法制备工艺条件能有效抑制碘化亚铜晶体生长、提高成核速率和晶粒一次粒径超细化而易形成纳米颗粒。以0.1mol/L硫酸铜溶液和0.2mol/L碘化铵溶液为原料,0.8%PEG-6000为表面活性剂,在500r/min搅拌下滴加1%水合肼,反应时间30min,成功制备出尺寸均匀(50~100nm)、分散较好的纳米球形γ-CuI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CuI 液相法 纳米球形粒子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协同制备纳米球形氧化镝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庚凤 李志午 周小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体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Dy2O3前驱体煅烧前后的微观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分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控制Dy^(3+)浓度0.045 mol/L,尿素浓度2.5 mol/L,微波功率500 W,超声功率800 W,超声波模式1∶2,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90℃时,可以得到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分散程度好且粒径约为220 nm的Dy(OH)CO_(3)·H_(2)O。在800℃的煅烧温度下该前驱体可完全分解,最终得到粒径约为200 nm的纳米球形Dy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超声波协同 纳米球形氧化镝 煅烧 前驱体 DyCl_(3)溶液 尿素 Dy(OH)CO_(3)·H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固定化酶合成及性质表征研究
4
作者 熊科 高思宇 +3 位作者 柳佳芸 邓蕾 裴鹏钢 李秀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研究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以聚苯乙烯为核、接枝丙烯酸为单体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激光粒度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球刷为载体,对碱性蛋白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 为研究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以聚苯乙烯为核、接枝丙烯酸为单体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激光粒度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球刷为载体,对碱性蛋白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载体平均粒径为80 nm左右,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碱性蛋白酶优化固定化条件为缓冲液pH值9.0、固定化时间6 h、酶液添加量1.2 mg/mL。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比较,最适pH值由游离酶的11.0变化为9.0,最适反应温度由游离酶的45℃提高到60℃,且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所提高。经纳米球形电解质刷固定化的碱性蛋白酶,酶的应用范围扩大,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碱性蛋白酶 固定化酶 游离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制备PS/SiO_2核-壳纳米杂化粒子和SiO_2空心微球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世斌 董亚明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5-658,共4页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板采用St ber方法在PS核表面沉积上厚度均匀的SiO2壳层。由于壳层中PAA链的存在,使得该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具有pH响应性。该方法为制备活性物质(如药物)控释载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SIO2空心微球 溶胶-凝胶 p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形环糊精刷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晴川 王杰 +2 位作者 李莉 张锐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59,共3页
采用光乳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聚苯乙烯为核的纳米球形环糊精聚合物刷,并用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了纳米球形环糊精刷的结构及其对苯酚的吸附。环糊精单体在聚苯乙烯核表面接枝聚合后,聚苯乙烯核的粒径明显增大... 采用光乳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聚苯乙烯为核的纳米球形环糊精聚合物刷,并用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了纳米球形环糊精刷的结构及其对苯酚的吸附。环糊精单体在聚苯乙烯核表面接枝聚合后,聚苯乙烯核的粒径明显增大,且粒径分布窄。环糊精通过包合作用既能在水中选择性地吸附苯酚又能在乙醇中脱附,因此制得的纳米球形环糊精刷可以用于选择性地回收废水中的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环糊精刷 光乳液聚合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膜阻垢剂用于废水处理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温杨斌 何国锋 +3 位作者 王勤 钱万俊 郭旭虹 李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5-560,共6页
采用反渗透膜法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反渗透膜表面极易结垢,往往要加入相应的膜阻垢剂,膜阻垢剂的好坏直接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及效率。采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分子组装体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其在静电作用和道南效应影响下具... 采用反渗透膜法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反渗透膜表面极易结垢,往往要加入相应的膜阻垢剂,膜阻垢剂的好坏直接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及效率。采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分子组装体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其在静电作用和道南效应影响下具有选择性吸附反离子及抑制无机盐结晶的特性,可以作为膜阻垢剂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通过动态评估实验研究了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对CaCO_(3)、CaSO_(4)、Al^(3+)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与进口阻垢剂ASD-200相比,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对CaCO_(3)、CaSO_(4)的阻垢性能分别提升了100%和30%,且具有出色的阻Al^(3+)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废水 反渗透膜 膜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球形YAG:Ce^(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英文)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瑞 曾人杰 +2 位作者 吴音 王婷 黄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2-357,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水/曲拉通X-100/正己醇/(环己烷+正己烷)为微乳体系,铝(Al)、钇(Y)和(Ce)的硝酸盐和氯化物作为起始反应物,氨水作为沉淀剂,成功制备了纳米球形铈掺杂钇铝石榴石(cerium doped yttrium alum inum garnet,YAG:Ce3+)荧...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水/曲拉通X-100/正己醇/(环己烷+正己烷)为微乳体系,铝(Al)、钇(Y)和(Ce)的硝酸盐和氯化物作为起始反应物,氨水作为沉淀剂,成功制备了纳米球形铈掺杂钇铝石榴石(cerium doped yttrium alum inum garnet,YAG:Ce3+)荧光粉。实验表明:单相YAG可以在800℃合成,比固相反应法合成温度(1500℃)大幅度降低。用失重-差热分析仪、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粉体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体颗粒粒径约为50nm,粒度分布均匀,球形度好,分散性好,粉体的激发光谱为双峰结构,主激发波长为469nm,发射波长为532nm,适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掺杂钇铝石榴石 球形纳米 微乳液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和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9
《硅铝化合物》 2005年第2期38-38,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亚微米和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的方法,将含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1%~20%的硅酸钾、硅酸钠或碱性硅溶胶和质量分数为1%~20%的硫酸分别按1~300L/min流量连续导入反应容器,搅拌让物料保持紊流循环1~100min,静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亚微米和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的方法,将含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1%~20%的硅酸钾、硅酸钠或碱性硅溶胶和质量分数为1%~20%的硫酸分别按1~300L/min流量连续导入反应容器,搅拌让物料保持紊流循环1~100min,静置陈化后分离;用25~100℃的去离子水洗涤产物至pH5~7,烘干,即得粒度5μm~10nm亚微米和纳米球形二氧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制备方法 亚微米形态 纳米球形形态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摩擦学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宇 王德祥 +1 位作者 郭峰 栗心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6,共12页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离子液)作为纳米流体基液,以氧化铝和铜纳米颗粒分别作为高硬度类和低硬度类球形纳米颗粒的代表,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减摩抗磨的摩擦...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离子液)作为纳米流体基液,以氧化铝和铜纳米颗粒分别作为高硬度类和低硬度类球形纳米颗粒的代表,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减摩抗磨的摩擦学机理,并进一步揭示了纳米流体在砂轮磨粒/工件磨削界面润滑成膜的摩擦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加工中,砂轮磨粒/工件磨削界面形成了边界润滑膜。由于铜纳米颗粒硬度远低于砂轮磨粒及镍基合金工件,会在磨粒/工件界面出现压缩、剪切、铺展和分离等一系列摩擦学行为,并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这层固体膜通过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来减小切向磨削力,相较于微量润滑工况可使切向磨削力减小4.6%。由于氧化铝纳米颗粒硬度高于镍基合金工件,故在磨削过程中仍能保持原本的球形纳米结构,会在磨粒/工件界面出现滑移、滚动和抛光三种摩擦学行为,抛光划痕可增大离子液体的浸润面积,并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类滚珠”的滚动行为可将磨粒工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使切向磨削力较微量润滑工况减小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微量润滑 纳米流体 球形纳米颗粒 摩擦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单分散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球形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连喜 李洁 +3 位作者 李曦 翟鹏程 张江涛 张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0-1465,共6页
在水溶液中,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前驱体,氨水(NH3.H2O)为催化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高度单分散的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PVSQ)球形纳米粒子.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N... 在水溶液中,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前驱体,氨水(NH3.H2O)为催化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高度单分散的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PVSQ)球形纳米粒子.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NH3.H2O与表面活性剂SDBS的用量对PVSQ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影响很大,而前驱体VTES的用量对PVSQ的粒径无明显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热重(TG)分析对产物的形貌、粒径和粒径分布、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 球形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新型碳化反应器开发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风云 刘洪杰 +4 位作者 刘宝树 胡永琪 刘润静 李津津 胡庆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7,61,共3页
已经工业化的纳米碳酸钙生产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多为立方形和纺锤形,目前还没有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工业方法。给出了一种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喷射—乳化新型组合式碳化反应器,并进行了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在小型实验装置上,采用正交... 已经工业化的纳米碳酸钙生产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多为立方形和纺锤形,目前还没有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工业方法。给出了一种生产球形纳米碳酸钙的喷射—乳化新型组合式碳化反应器,并进行了小试和中试实验研究。在小型实验装置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出粒度分布窄的球形纳米碳酸钙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5℃,氢氧化钙浆液质量浓度65 g/L,气液体积比51∶。在完成小试的基础上,建成了年产60 t纳米碳酸钙的中试实验装置,并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80 nm球形纳米碳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纳米碳酸钙 碳化反应器 喷射 乳化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球形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坤 袁颂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1,19,共4页
高温下硼酸乙酯与氨气在氩气氛围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制备出BN纳米粒子,XRD及傅里叶红外分析显示产物主要组成为六方氮化硼(h-BN)。SEM表明氮化硼颗粒呈球形形貌,粒径在80~120nm左右,ED6分析显示氨化前的反应产物中含有碳、... 高温下硼酸乙酯与氨气在氩气氛围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制备出BN纳米粒子,XRD及傅里叶红外分析显示产物主要组成为六方氮化硼(h-BN)。SEM表明氮化硼颗粒呈球形形貌,粒径在80~120nm左右,ED6分析显示氨化前的反应产物中含有碳、氧等杂质。结果表明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调节氮化硼纳米球粒中碳、氧的质量分数,h-BN表面存在微量的碳、氧有利于改善BN纳米球粒的表面化学活性,由此可制备出氮化硼/有机物纳米杂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 球形纳米粒子 CVD法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氧化钇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洪达 贾佑顺 +2 位作者 张兵兵 张泽远 叶海梅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32,共4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硝酸钇为钇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分散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球形纳米氧化钇粉体,研究了反应物浓度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对氧化钇形貌及粒径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 以尿素为沉淀剂,硝酸钇为钇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分散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球形纳米氧化钇粉体,研究了反应物浓度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对氧化钇形貌及粒径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比、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反应温度会影响粉体的尺寸,适量CTAB的加入可显著降低氧化钇的粒径;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粒径大小为110~130 nm的球形氧化钇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沉淀法 球形纳米氧化钇 尿素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球形度对平板通道中Al_(2)O_(3)-水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刚 张倩 马兵善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数值研究了水中添加立方体形、球形或柱状Al_(2)O_(3)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在平板通道中的层流强制对流换热,分析了纳米颗粒球形度、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对平板通道中Al_(2)O_(3)-水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 数值研究了水中添加立方体形、球形或柱状Al_(2)O_(3)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在平板通道中的层流强制对流换热,分析了纳米颗粒球形度、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对平板通道中Al_(2)O_(3)-水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一定时,随着纳米颗粒球形度减小,通道壁面平均努赛尔数增大,对流换热增强;当纳米颗粒球形度一定时,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的增大,通道壁面平均努赛尔数增大,对流换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制对流 纳米颗粒球形 平行平板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球形度对平行斜板混合纳米流体对流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尤翔程 张瑞岗 +1 位作者 陈小刚 崔继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以均匀热流引起的混合纳米流体在两平行斜板间的混合对流为研究对象,可以解析求解其速度场和温度场。纳米颗粒球形度和体积分数,以及摩擦系数和努塞尔数是影响混合纳米流体流动问题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很有必要。计算表明,混合纳米流体... 以均匀热流引起的混合纳米流体在两平行斜板间的混合对流为研究对象,可以解析求解其速度场和温度场。纳米颗粒球形度和体积分数,以及摩擦系数和努塞尔数是影响混合纳米流体流动问题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很有必要。计算表明,混合纳米流体可以显著提高传热性能,纳米颗粒球形度对混合纳米流体的流动影响显著,球形接触面积最大而具有最佳的传热性能。纳米颗粒的数量对改变传热特性至关重要,但当纳米流体达到饱和时,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球形 混合纳米流体 倾斜板 混合对流
原文传递
球形SnO_2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元广 陈友存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以SnCl4·5H2 O为主要原料 ,用溶剂热技术在油酸体系中成功地合成了球形SnO2 纳米微粒 ,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合成了菱形的SnO2 纳米微粒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XRD) ,选区电子衍射 (SAED)和透射电镜 (TEM )对两种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对... 以SnCl4·5H2 O为主要原料 ,用溶剂热技术在油酸体系中成功地合成了球形SnO2 纳米微粒 ,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合成了菱形的SnO2 纳米微粒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XRD) ,选区电子衍射 (SAED)和透射电镜 (TEM )对两种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对两种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透射电镜 (TEM)结果表明 :在油酸体系中得到了平均尺寸约为 3.5nm的球形SnO2 纳米微粒 ,此微粒趋向于特殊高的比表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形成机理 油酸 二氧化锡 合成 球形纳米微粒 溶剂热技术 无水乙醇 表征 XRD SAED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β-Ni(OH)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利军 徐崇泉 +1 位作者 赵力 韩喜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721-2724,2727,共5页
首次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球形纳米β-Ni(OH)2,认为反应转化pH值与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是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粉末微电板研究了纳米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及质子扩散性能;将实验中所制得的两种不同形状的纳米级Ni(OH)2... 首次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球形纳米β-Ni(OH)2,认为反应转化pH值与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是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粉末微电板研究了纳米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及质子扩散性能;将实验中所制得的两种不同形状的纳米级Ni(OH)2以8%质量分数)比例与微米级球形Ni(OH)2混合制得复合电板,进行充放电实验及不同荷电状态下的电化学阻抗实验.结果表明:球形纳米Ni(OH)2具有优越的循环伏安特性,较强的质子扩散能力;球形纳米Ni(OH)2较片状纳米Ni(OH)2更有利于提高电极容量,降低电化学反应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转化法 球形纳米Ni(OH)2 粉末微电极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球形纳米SiO_2的制备、改性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旦辉 丁艺 林金辉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6年第2期48-51,13,共5页
高纯球形纳米SiO_2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越性能的新型材料,对于诸多行业产品的提档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纳米SiO_2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评价,并对其应用领域作了简要概括。通过研究表明,以粉石英为基本原... 高纯球形纳米SiO_2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越性能的新型材料,对于诸多行业产品的提档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纳米SiO_2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评价,并对其应用领域作了简要概括。通过研究表明,以粉石英为基本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_2具有纯度高、球形度高、成本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球形纳米SiO2 制备 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球形纳米SiO_2的制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俊 蒋述兴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高纯石英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球形纳米SiO2。研究了水玻璃溶液波美度、HCl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球形纳米SiO2平均粒径的影响。当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10。Bé、盐酸浓度为1.0 mol/L、反应温度为80℃、搅拌速度为1300 r/min... 以高纯石英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球形纳米SiO2。研究了水玻璃溶液波美度、HCl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球形纳米SiO2平均粒径的影响。当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10。Bé、盐酸浓度为1.0 mol/L、反应温度为80℃、搅拌速度为1300 r/min、滴定至pH值为8时,制备出初级粒径为80-90nm、粒度均匀、基本无团聚的无定形球形纳米SiO2,其DBP吸收值为2.75cm3/g,比表面积为174.01 m2/g。在1100℃高温下,对球形纳米SiO2高温处理2h,可以脱除沉淀法纳米SiO2表面的羟基,测定球形纳米SiO2粉的纯度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溶液 沉淀法 高纯 球形纳米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