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资源红辉沸石水热制备纳米微孔材料——沸石分子筛 被引量:5
1
作者 申少华 李爱玲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广西红辉沸石资源水热制备纳米微孔材料——沸石分子筛,其工艺流程为"红辉沸石(预处理)+氢氧化钠+铝酸钠+水→水热反应→晶化合成→过滤、洗涤、烘干→沸石分子筛产品。基于大量实验研究,确定了水热制备A型、P型和X型沸石的最... 利用广西红辉沸石资源水热制备纳米微孔材料——沸石分子筛,其工艺流程为"红辉沸石(预处理)+氢氧化钠+铝酸钠+水→水热反应→晶化合成→过滤、洗涤、烘干→沸石分子筛产品。基于大量实验研究,确定了水热制备A型、P型和X型沸石的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制备出了质量较高的沸石分子筛产品,并综合分析了红辉沸石粒度、石英杂晶、晶化时间以及反应混合物组成对沸石分子筛水热制备的影响,指明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辉沸石 沸石分子筛 水热制备 纳米微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Ⅰ.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粉末的研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庭英 邱勇 +2 位作者 杜金环 陈柳生 宋心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在研究了不同酸碱催化剂,不同化学添加助剂,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级微孔SiO2玻璃粉的微孔尺寸有比表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孔径分布范围在1~2... 在研究了不同酸碱催化剂,不同化学添加助剂,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级微孔SiO2玻璃粉的微孔尺寸有比表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孔径分布范围在1~20nm之间的多种微孔玻璃粉,可用作纳米级微孔基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 胶-凝胶法 SiO2玻璃粉 纳米材料 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Ⅱ.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体材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庭英 邱勇 +2 位作者 杜金环 陈柳生 宋心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2-274,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在酸催化下,用草酸化作学添加剂助剂(DCCA),着重研究了草权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本体尺寸较大的纳米级微孔玻璃体材,其孔径分布主要范围在1~2nm之间,...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在酸催化下,用草酸化作学添加剂助剂(DCCA),着重研究了草权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本体尺寸较大的纳米级微孔玻璃体材,其孔径分布主要范围在1~2nm之间,比表面积可达215.39m^2/g密度几站石英玻璃的1/2,在紫外-可见光区透光性好,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纳米级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石英玻璃 纳米材料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Ⅲ.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球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庭英 邱勇 +2 位作者 杜金环 陈柳生 宋心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5-277,共3页
以水玻璃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在着重研究了溶胶中SiO2含量和湿凝胶干燥温度对产品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优选工艺条件,制得了粒径为1~2mm,孔径为1~6nm,比表面积达360~700m^2/g范围的多种纳米级微孔SiO... 以水玻璃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在着重研究了溶胶中SiO2含量和湿凝胶干燥温度对产品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优选工艺条件,制得了粒径为1~2mm,孔径为1~6nm,比表面积达360~700m^2/g范围的多种纳米级微孔SiO2玻璃球。比表面积和孔径数据表明,本文方法可作为制备纳米级微孔基质材料的一种成本较低廉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iO2玻璃球 纳米材料 水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孔聚双马来酰亚胺的电子束化学合成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许云书 唐建君 +1 位作者 苏乾志 徐光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842-1845,共4页
将选定配比的双马来酰亚胺(BMI)前驱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溶液中均匀共混,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10MeV电子射线束引发反应,形成酰亚胺和降解性链段的微相分离固态结构体,程序升温至300℃做后续热处理去除辐解产物,获得了具有纳米孔... 将选定配比的双马来酰亚胺(BMI)前驱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溶液中均匀共混,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10MeV电子射线束引发反应,形成酰亚胺和降解性链段的微相分离固态结构体,程序升温至300℃做后续热处理去除辐解产物,获得了具有纳米孔径的微孔化聚双马来酰亚胺(PBMI)功能材料。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引发了BMI前驱体中的CC双键的开链聚合反应,并有酰亚胺化反应发生;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所得纳米微孔其分布均匀,孔径在50nm左右;通过TG/DTA联用技术发现,在300~310℃的失重率与MMA初始用量相等,并测得微孔化PBMI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孔材料 聚双马来酰亚胺 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孔绝热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际娟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第1期26-27,共2页
随着近几年中国先进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研发,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项目和成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技术,让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对于传统的耐火材料行业领域而言,纳米微孔绝热材料的出现无疑打破了我们对于传统耐火材料的陈... 随着近几年中国先进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研发,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项目和成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技术,让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对于传统的耐火材料行业领域而言,纳米微孔绝热材料的出现无疑打破了我们对于传统耐火材料的陈旧认知。从怀疑的眼光、怀疑的态度、目瞪口呆的高价格,都使我们对纳米微孔材料产生了种种不信任、不尝试、拒之门外的行为。但是,近几年纳米微孔绝热材料非但没有被我们赶出市场,反而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应用推广的效果也得到了用户的肯定。真正的纳米微孔绝热材料再一次验证了那句真理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绝热材料 耐火材料 连续生产 低导热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孔复合材料在城市污水脱氮除磷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白巧霞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5期22-24,共3页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面临着脱氮除磷效率低的挑战,尤其是在处理低碳氮比(C/N)的城市污水时。为了提高脱氮除磷效率,本研究探讨了纳米微孔复合材料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分析纳米微孔材料的特性如高...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面临着脱氮除磷效率低的挑战,尤其是在处理低碳氮比(C/N)的城市污水时。为了提高脱氮除磷效率,本研究探讨了纳米微孔复合材料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分析纳米微孔材料的特性如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阐述了这些材料在增强生物脱氮及化学除磷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微孔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污水中氨氮及磷酸盐的去除率,尤其是在低碳源条件下,这主要得益于纳米材料提供的大量活性位点,促进了微生物的吸附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加速了脱氮和除磷反应的进行。研究还指出,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能使城市污水处理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操作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 纳米微孔材料 脱氮除磷 低碳源 生物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派客纳米微孔板标准转化为ISO标准
8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S2期74-74,共1页
纳米微孔绝热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绝热材料,制品在高温条件下保温效果极佳,其厚度是传统绝热材料的五分之一,且化学性能稳定,目前在钢铁、石化等工业保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易派客联合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等绝热材料专业研究机构,在... 纳米微孔绝热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绝热材料,制品在高温条件下保温效果极佳,其厚度是传统绝热材料的五分之一,且化学性能稳定,目前在钢铁、石化等工业保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易派客联合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等绝热材料专业研究机构,在对国内纳米微孔绝热材料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评价过程中,发现我国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在导热系数、加热永久线变化,还是在体积吸水率、压缩强度等关键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通用的ASTM C1676《微孔绝热材料规范》标准,与国际一流企业的产品相比,性能相近甚至更加优异,表明我国纳米微孔绝热材料产业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主导开展国际标准制定的产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绝热材料 压缩强度 ISO标准 专业研究机构 保温效果 化学性能稳定 导热系数 产品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隔热材料在4500 t/d水泥生产线上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廷 王小军 《水泥》 CAS 2019年第11期20-21,共2页
介绍了在C4、C5、C6、分解炉、烟室、三次风管、窑头罩部位采用新型的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的施工方案及使用效果,使用结果显示,采用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设备外壳温度,减少热损失。鉴于水泥磨滑履易出现高温,在此部位也采用了... 介绍了在C4、C5、C6、分解炉、烟室、三次风管、窑头罩部位采用新型的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的施工方案及使用效果,使用结果显示,采用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设备外壳温度,减少热损失。鉴于水泥磨滑履易出现高温,在此部位也采用了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运行中避免了水泥磨滑履部位的高温现象。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将是水泥窑烧成系统隔热节能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隔热材料 隔热节能 水泥磨滑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孔碳质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志刚 刘成宝 +4 位作者 王振邦 段晓涛 陈红 苗峙 付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4-710,共7页
以膨胀石墨(expanded graphite,EG)为基体、蔗糖为炭源、磷酸为活化剂,采用一步浸渍活化工艺制得了微-纳米孔碳质材料(micro/nano-porous carbon,MNC)。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及孔径分析仪和压汞法对材... 以膨胀石墨(expanded graphite,EG)为基体、蔗糖为炭源、磷酸为活化剂,采用一步浸渍活化工艺制得了微-纳米孔碳质材料(micro/nano-porous carbon,MNC)。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及孔径分析仪和压汞法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C由EG和活性炭组成,活性炭以炭膜的形式均匀涂覆在EG的内外孔孔壁上,厚度约为100nm;其孔隙结构不仅包括来自EG的微米级大孔,还有来自活性炭的纳米级微孔。随着浸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的增加,MNC先形成微孔,此后逐渐扩孔从而导致中孔大量出现,MNC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在浸渍比为0.9、活化温度为350℃和活化时间为2h时分别达到最大(1978m2/g和0.99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质材料 膨胀石墨 活性炭 磷酸活化 结构
原文传递
新型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在炼钢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志远 王重君 刘礼龙 《中国冶金》 CAS 2014年第3期52-57,共6页
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针对炼钢生产中钢水热量损失过大问题,在转炉、钢包和中间包上,系统采用了新型WDS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提高了耐火衬的蓄热量,在不影响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的情况下,转炉的终点温度提高了7℃,从转炉、钢包到LF炉过程温... 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针对炼钢生产中钢水热量损失过大问题,在转炉、钢包和中间包上,系统采用了新型WDS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提高了耐火衬的蓄热量,在不影响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的情况下,转炉的终点温度提高了7℃,从转炉、钢包到LF炉过程温降速度减小了0.3℃/min,采取降低LF炉出站温度5℃的方式,中间包后期钢水温度仍然能够满足连铸工艺需要,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可以产生综合经济效益1 480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隔热材料 炼钢系统 转炉 钢包 中间包 隔热保温 温降速度 节能降耗
原文传递
新型节能炉衬在齐鲁石化乙烯装置裂解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笑克 耿焕凤 《乙烯工业》 CAS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裂解炉是乙烯装置的耗能大户,降低其能耗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降低裂解炉能耗的途径有多种,实施衬里的节能化改造是裂解炉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介绍了齐鲁石化分公司BA-101裂解炉,通过选用新型高效的炉衬材料,确定合理的衬里... 裂解炉是乙烯装置的耗能大户,降低其能耗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降低裂解炉能耗的途径有多种,实施衬里的节能化改造是裂解炉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介绍了齐鲁石化分公司BA-101裂解炉,通过选用新型高效的炉衬材料,确定合理的衬里结构方式,处理好衬里的关键散热点等措施,从而达到了降低外壁温度和散热损失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炉 节能炉衬 纳米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海绵”吸收废水中的汞
13
作者 江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38,共1页
美国国立西北太平洋研究所(PNNL)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纳米微孔陶瓷材料可以吸收废水中的汞,帮助废水处理厂达到越来越严的汞排放标准.这一新型海绵材料可比常规技术如活性碳过滤和离子交换树脂更快、更便宜地去处理废水中的汞和其他... 美国国立西北太平洋研究所(PNNL)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纳米微孔陶瓷材料可以吸收废水中的汞,帮助废水处理厂达到越来越严的汞排放标准.这一新型海绵材料可比常规技术如活性碳过滤和离子交换树脂更快、更便宜地去处理废水中的汞和其他有毒污染物,他们现正将这些材料制成膜和纤维,可以纳入固定床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陶瓷材料 废水 排放标准 技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porous bamboo biochar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被引量:13
14
作者 Xingxing Gu Yazhou Wang +6 位作者 Chao Lai Jingxia Qiu Sheng Li Yanglong Hou Wayde Martens Nasir Mahmood Shanqi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Being simple, inexpensive, scal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icroporous biomass biochars have been attracting enthusiastic attention for application in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Herein, porous bamboo bi... Being simple, inexpensive, scal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icroporous biomass biochars have been attracting enthusiastic attention for application in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Herein, porous bamboo biochar is activated via a KOH/annealing process that creates a microporous structure, boosts surface area and enhances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The treated sample is used to encapsulate sulfur to prepare a microporous bamboo carbon-sulfur (BC-S) nanocomposite for use as the cathode for Li-S batteri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BC-S nanocomposite with 50 wt.% sulfur content delivers a high initial capacity of 1,295 mA-h/g at a low discharge rate of 160 mA/g and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550 mA-h/g after 150 cycles at a high discharge rate of 800 mA/g with excellent coulombic efficiency (995%). This suggests that the BC-S nanocomposite could be a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 for Li-S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microporous structure bamboo carbon-sulfur composi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