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纯正不作为犯基本问题的新展开
1
作者 马荣春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从义务来源到保证人再到前行为,是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基本问题。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包括身份来源和行为来源这两大类型。保证人在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中不能被全盘否定,但其适用范围应受到合理限制。基于刑法的义理逻辑,合法行为和... 从义务来源到保证人再到前行为,是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基本问题。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包括身份来源和行为来源这两大类型。保证人在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中不能被全盘否定,但其适用范围应受到合理限制。基于刑法的义理逻辑,合法行为和不作为都不宜成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即都不能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前行为。犯罪行为更不应成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即更不能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前行为,因为把犯罪行为设定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意味着原本是并列且对立的禁止性刑法规范与命令性刑法规范便“共存”于一个完整的行为事实所对应的同一个因果流程中,即造成禁止性刑法规范与命令性刑法规范的混淆不清,从而带来刑法在规范品性上发生“义务性畸变”和“蛮横性强化”,最终将导致实质犯罪论僭越罪刑法定原则而有类推定罪之险。因此,只有一般违法行为才能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前行为。最终,“总体限缩”应是刑法教义学在不纯正不作为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义务来源 保证人 前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名确定方法的缺位与生成
2
作者 王德政 《知与行》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在我国刑法学中,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名的确定欠缺一个精确的方法,这不利于定罪的科学性,使刑法理论不完善,可能导致司法实践工作者无法有效地解决相关案件。可根据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犯罪论体系的双重原理,通过以下流程确定不纯正不作为犯... 在我国刑法学中,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名的确定欠缺一个精确的方法,这不利于定罪的科学性,使刑法理论不完善,可能导致司法实践工作者无法有效地解决相关案件。可根据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犯罪论体系的双重原理,通过以下流程确定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罪名:先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再将不作为认定为某罪的实行行为,最后运用某罪的犯罪论体系检验该实行行为,通过检验即构成该罪的不纯正不作为犯,但我国《刑法》对罪名有特别规定的,应从其规定将该实行行为认定为该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保证人地位 作为义务 罪论体系 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规范结构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宏杰 许成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8,共6页
基于刑法规范的复合性质,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并不违背罪刑法定主义。但这并非说不纯正不作为犯因违反命令规范而实现了以作为形式规定的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毋宁说刑罚法规对于特定犯罪本未预设作为犯的类型,或者说本不是专为作为犯设定... 基于刑法规范的复合性质,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并不违背罪刑法定主义。但这并非说不纯正不作为犯因违反命令规范而实现了以作为形式规定的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毋宁说刑罚法规对于特定犯罪本未预设作为犯的类型,或者说本不是专为作为犯设定构成要件。实际上,对于特定的刑罚法规而言,刑法基于禁止规范在处罚作为犯的同时,也包括了基于命令规范而处罚的不作为犯。因之,不纯正不作为犯违反了命令规范而实现的却是通常以作为形式实现的特定的犯罪构成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罪刑法定主义 罪构成 罪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晓龙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53,共11页
不纯正不作为犯可罚性的关键在于等价性问题 ,也即不阻止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与由于积极作为引起结果在何等条件下等价值决定着能否对不纯正不作为犯进行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等价性的目的和实质就在于通过对客观上的作为行为和不作为行为... 不纯正不作为犯可罚性的关键在于等价性问题 ,也即不阻止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与由于积极作为引起结果在何等条件下等价值决定着能否对不纯正不作为犯进行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等价性的目的和实质就在于通过对客观上的作为行为和不作为行为在规范上的等价值来限制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范围。等价性的媒介是作为义务 ,所以等价性要求就是通过对作为义务层级程度和违反程度的限定来实现作为和不作为的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作为义务 不作为行为 处罚范围 可罚性 构成要件 限制 价值决定 规范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值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建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4,共4页
不纯正不作为犯在刑法中没有予以明确的规定,对其的处罚是以作为犯罪的法条定罪处罚的,那么如何实现不作为与作为的等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值性的理论考察,可以发现等值性的认定应该从作为义务以外进... 不纯正不作为犯在刑法中没有予以明确的规定,对其的处罚是以作为犯罪的法条定罪处罚的,那么如何实现不作为与作为的等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值性的理论考察,可以发现等值性的认定应该从作为义务以外进行论述。等值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存在地位,从作为义务内部论述等值性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完整的。等值性应该从不作为的客观载体,即作为义务的存在、作为义务的强度、危害结果以及实施行为时的客观情状等因素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等值 作为义务 定罪处罚 作为犯 综合判断 实施行为 危害结果 刑法 法条 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士心 《北方法学》 2007年第6期67-79,共13页
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应当是对法益安全造成了现实、具体、紧迫危险的行为,先行行为具有直接性、高概然性、临近性三个特征。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前提。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的其他更高价值追求相违... 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应当是对法益安全造成了现实、具体、紧迫危险的行为,先行行为具有直接性、高概然性、临近性三个特征。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前提。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的其他更高价值追求相违背的前提下,合法的先行行为也能够引起作为义务。在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前提下,应当肯定犯罪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自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也可以是无责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先行行为 作为义务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价性在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理论地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亚刚 黄鹏 《西部法学评论》 2014年第4期28-37,共10页
等价性理论是为解决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而提出来。等价性与作为义务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命题,应该分别予以讨论,在作为义务之外判断等价性问题。而且等价性并非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的一个独立成立要件,... 等价性理论是为解决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而提出来。等价性与作为义务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命题,应该分别予以讨论,在作为义务之外判断等价性问题。而且等价性并非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的一个独立成立要件,它是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相应作为犯在刑法非难价值上相同的结论性评价。而不应局限于不纯正不作为行为与作为行为之间的等价值性。等价性是犯罪可罚的等价性,是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根据,而不是决定行为人正犯的等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等价性 作为义务 判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视域中的不纯正不作为犯——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规范结构之维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荣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2,共4页
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间的紧张关系源于理论对不纯正不作为犯规范结构认知上的错谬。不纯正不作为犯既违反了禁止性规范也违反了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是就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一犯罪行为整体而言,而命令性规范只是就不纯正不作... 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间的紧张关系源于理论对不纯正不作为犯规范结构认知上的错谬。不纯正不作为犯既违反了禁止性规范也违反了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是就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一犯罪行为整体而言,而命令性规范只是就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一实体定在行为的某一组成部分而言,二者分属不同层级;在规范内容上,前者系刑事法律义务,而后者则是刑事法律义务之外的法律义务;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间的紧张关系将因此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规范结构 作为义务 罪刑法定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处罚依据的困惑及立法完善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阅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9,共4页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与罪刑法定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理论研究中令学者既困扰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基于立法成本和立法技术的考量,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现实的选择是借助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来实现,而等价性是二者联系的桥梁。等价性的判断...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与罪刑法定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理论研究中令学者既困扰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基于立法成本和立法技术的考量,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现实的选择是借助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来实现,而等价性是二者联系的桥梁。等价性的判断须从实质的作为义务入手,结合个案的客观事实要素综合判断。我国刑法中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立法须从总则和分则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处罚依据 等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等价性考量的具体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亚刚 黄鹏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8-35,共8页
等价性理论是为解决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而提出来。等价性是犯罪可罚的等价性,是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根据,而不是决定行为人正犯的等价性。判断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在思维逻辑层面有三个步骤。等价性判断的内容是... 等价性理论是为解决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而提出来。等价性是犯罪可罚的等价性,是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根据,而不是决定行为人正犯的等价性。判断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在思维逻辑层面有三个步骤。等价性判断的内容是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犯罪性质等。等价性考量的具体标准是:(1)特别行为要素;(2)保证人地位;(3)行为人对法益侵害具有排他的支配力;(4)法益面临现实、紧迫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等价性 保证义务 特别行为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之“等价性”理论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睿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7,共11页
纯正不作为犯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了保证人与不作为内容的犯罪,而不纯正不作为犯则是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保证人与不作为内容的犯罪。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具有两个特点:与对应的作为犯共处一个刑法条文之中以及对于作为构成要件核心的保证... 纯正不作为犯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了保证人与不作为内容的犯罪,而不纯正不作为犯则是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保证人与不作为内容的犯罪。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具有两个特点:与对应的作为犯共处一个刑法条文之中以及对于作为构成要件核心的保证人地位缺乏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为克服这一矛盾,刑法理论导入了"等价性"理论,力图通过将不纯正不作为犯与同处一个条文内的作为犯发生"某种等价"的方式,为其可罚性奠定合理的基础。"等价性"的内容,不是整体的成立标准或漠然的价值判断,而是将形式的作为义务予以实质化的规则方法,目的是避免作为义务形式化对刑法评价的干扰。作为"等价性"实质内容的"作为义务"实质化方法,在根本上是刑法的"自动自觉"造成的。因此,在实质的义务说之前提下,不纯正不作为为犯的成立和作为犯罪并无必然的"等价"要求,这可以从事实存在、规范结构、刑法机能等几方面同时得到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等价性 保证人地位 实质的义务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苏彩霞 《政法论丛》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作为义务 刑法 法律 先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概念之修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9-35,共7页
不纯正不作为犯在事实样态和规范基础上具有特殊性。应当以具备结构特征表述性的语词"纯正"和"不纯正"代替命题真假表述性的"真正"和"不真正"来指称不纯正不作为犯。鉴于"通常形式实现说&... 不纯正不作为犯在事实样态和规范基础上具有特殊性。应当以具备结构特征表述性的语词"纯正"和"不纯正"代替命题真假表述性的"真正"和"不真正"来指称不纯正不作为犯。鉴于"通常形式实现说"、"结果犯对应说"、"作为形式实现说"、"两可形式实现说"等四种学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能满足确定概念的对所欲描述对象的指涉性、界定目的之合理性与有效表达、与相邻范畴的区分性、与实定法的相容性等四项要求,应当以"典型类型实现说"将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概念修正为:以不作为的行为形态实施了典型行为类型为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的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概念 修正 典型类型实现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先行行为犯罪及其处置的法理分析——兼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小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9,共7页
先行行为不仅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而且可以是犯罪行为。在先行行为仅为合法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场合,固然涉及不到罪数问题,径行针对不作为予以刑法评价即可。而在先行行为构成犯罪的场合,倘若先行行为的具体犯罪并不存在结果加重犯... 先行行为不仅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而且可以是犯罪行为。在先行行为仅为合法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场合,固然涉及不到罪数问题,径行针对不作为予以刑法评价即可。而在先行行为构成犯罪的场合,倘若先行行为的具体犯罪并不存在结果加重犯的规定,一律按不作为犯形态处断;倘若先行行为的具体犯罪存在结果加重犯的规定,并且基于“先行行为+自然因素”间断性地造成加重结果,对此可按结果加重犯处置;倘若先行行为构成犯罪,并且基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一定行动”间断性地造成加重结果,对此应当按照不作为犯形态处断。这一理论规则,也较为合理地诠释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法》规定与相关有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先行行为 结果加重 交通肇事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建军 张宇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14,22,共2页
因果关系是刑法领域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纯正不作为犯是刑法当中的非常有争议、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样,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也是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学说的分析,提出认定不纯正不作为犯... 因果关系是刑法领域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纯正不作为犯是刑法当中的非常有争议、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样,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也是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学说的分析,提出认定不纯正不作为犯因果关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因果关系 刑法 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耀伦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并没有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却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进行定罪处刑,这种矛盾造成了立法与司法的脱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进行精准的界定,对其作... 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并没有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却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进行定罪处刑,这种矛盾造成了立法与司法的脱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进行精准的界定,对其作为义务的范围规定的过宽,有可能导致刑法的泛化和刑罚的膨胀,有损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反之,对作为义务的界定过窄,则使刑法的处罚范围过小,有损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因此,科学、准确的明晰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对我国的刑事理论和刑事司法都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作为义务 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等价值性探析
17
作者 王丽英 李艳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5,共4页
不纯正不作为犯在刑法中并无明文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是按照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来进行,如何实现不纯正不作为犯和作为犯之间的等价值,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学说起源的考察和对等价值性性质的认定及判断标准的分... 不纯正不作为犯在刑法中并无明文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是按照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来进行,如何实现不纯正不作为犯和作为犯之间的等价值,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学说起源的考察和对等价值性性质的认定及判断标准的分析探讨,认为等价值性具有独立的存在意义,其在犯罪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应当从作为义务之外进行认定其性质。在对等价值性进行判断时,应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即采用构成要件标准进行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罪构成 等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等值性问题新论——从一道司法考试题引发的理论争鸣开始
18
作者 陈晨 董玉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女友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刑法对此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等值性进行判断。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与作为犯罪之间的等值性判断需要经过形式和实质两个阶段。在形式判断阶段,刑法理论中的"法律规定的义务"&qu... 女友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刑法对此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等值性进行判断。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与作为犯罪之间的等值性判断需要经过形式和实质两个阶段。在形式判断阶段,刑法理论中的"法律规定的义务""职务上的义务""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等形式上的义务类型是等值性判断的起点而非终点,对符合某种义务类型的不作为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做进一步实质的价值评判。如果义务主体对法益侵害因果流程的干预义务具有规范意义上的排他性,则可以肯定不作为与作为的等值性。如果多个义务主体同时存在,则每个义务主体的不作为都会因干预义务的排他性消失而失去与作为犯罪的等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等值性 排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故意的认识因素——兼论行为可能性认识
19
作者 周勇 徐彬 晏辉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z1期26-28,共3页
本文首先评析了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主观认识的各种观点 ,提出通说的合理性 ,接着分析了“不作为的认识”及“行为可能性认识”的必要性 ,条件及判断标准 ,最后得出结论 ,不纯正不作为犯主观故意识识因素应当包括该罪构成要件规定的事实 ,... 本文首先评析了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主观认识的各种观点 ,提出通说的合理性 ,接着分析了“不作为的认识”及“行为可能性认识”的必要性 ,条件及判断标准 ,最后得出结论 ,不纯正不作为犯主观故意识识因素应当包括该罪构成要件规定的事实 ,也当然包括不作为的认识及行为可能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主观认识因素 行为可能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探析
20
作者 董时华 马迁 《西部法学评论》 2007年第6期57-58,共2页
不纯正不作为犯以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这种危害结果是由行为人的特定义务决定的,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行为人没有履行其特定作为义务。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同于作为犯因果关系的特点。不作为有原因力... 不纯正不作为犯以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这种危害结果是由行为人的特定义务决定的,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行为人没有履行其特定作为义务。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同于作为犯因果关系的特点。不作为有原因力,不作为的原因力是不作为破坏了阻止危害结果出现的力量,从而使得本来会发生的有害于社会的某种因果过程得以顺利完成,不作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正不作为犯 因果关系 不作为的原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