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纤维蛋白鞘预防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丽萍 王文丽 +1 位作者 夏春芳 陈晋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62-65,共4页
纤维蛋白鞘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后导管表面常见的一层膜状物。这层膜状物是导管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继发感染、肺栓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其预防主要依赖于肝素、香豆素、阿司匹林等药物。纤维蛋白鞘形成后,... 纤维蛋白鞘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后导管表面常见的一层膜状物。这层膜状物是导管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继发感染、肺栓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其预防主要依赖于肝素、香豆素、阿司匹林等药物。纤维蛋白鞘形成后,采用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纤维蛋白鞘剥离术。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都只能短期内恢复导管功能,远期治疗效果并不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应用过程中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雪花 兰彦红 +3 位作者 周晶 李薇 尹琦静 李静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00-500,504,共2页
目的对PICC使用中纤维蛋白鞘形成进行观察与护理,以减少纤维蛋白鞘形成,保证导管使用安全、通畅。方法观察记录法。结果纤维蛋白鞘发生率为8.3%,给予处理后导管再通率为83.3%。结论临床护士应掌握PICC导管使用中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原因、... 目的对PICC使用中纤维蛋白鞘形成进行观察与护理,以减少纤维蛋白鞘形成,保证导管使用安全、通畅。方法观察记录法。结果纤维蛋白鞘发生率为8.3%,给予处理后导管再通率为83.3%。结论临床护士应掌握PICC导管使用中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护理,以保证导管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纤维蛋白鞘 观察 肿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建新 武中林 +3 位作者 苏金娜 王伟娜 谢艳丽 王建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体内导管造影,分析...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体内导管造影,分析DSA表现;对诊断明确患者给予尿激酶溶鞘治疗,观察处理效果。结果DSA发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占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的38.9%(51/131),其中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特异影像学表现为DSA下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静脉港植入侧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51例患者给予尿激酶溶鞘治疗后,48例静脉港继续使用,3例静脉港提前摘除。体内导管局部、弥漫性及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尿激酶溶鞘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0%(43/43)、100.0%(5/5)和0.0%(0/3)。结论 DSA可有效评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尿激酶对静脉港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纤维蛋白鞘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相关纤维蛋白鞘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敏 高俊芳 +2 位作者 陈晓琳 栾顺莲 李明娥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肘窝处或者上臂的主要浅静脉置入达中心静脉,其末端保持在上腔静脉下段的长导管[1]。1970年PICC在全球得到广泛开展,因置入简单、安全、成本效益好,与CVC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的风险,并可减少相...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肘窝处或者上臂的主要浅静脉置入达中心静脉,其末端保持在上腔静脉下段的长导管[1]。1970年PICC在全球得到广泛开展,因置入简单、安全、成本效益好,与CVC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的风险,并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PICC使用率大大增加[2-4]。目前,PICC被广泛应用于癌症化疗、TPN、患者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及长期静脉输液等。尽管PICC被广泛应用并认可,但仍存在某些并发症,如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静脉炎等。有研究显示,所有类别的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几乎都有纤维蛋白鞘的形成[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方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国欣 谷建斌 +4 位作者 聂丽敏 刘娜 薛兰芬 姚杏 段惠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7期2488-2489,249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内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方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救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内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方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救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留置导管时就应用尿激酶进行封管及滴注;对照组患者在出现导管的不良反应后再使用尿激酶进行封管及滴注。6个月后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功能、静脉压、平均血流量、凝血的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动脉端与静脉端导管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首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反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置管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及静脉压差别不大;置管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平均静脉压两组差别不大;置管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进行尿激酶的封管及滴注能有效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纤维蛋白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范祖燕 杨运娥 陈妙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171-4172,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鞘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5例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病人,经血管彩超检查及X线检查,排除血栓及导管打折原因后,给予5%碳酸氢钠20 mL脉冲式冲管...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鞘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5例纤维蛋白鞘致PICC拔管困难病人,经血管彩超检查及X线检查,排除血栓及导管打折原因后,给予5%碳酸氢钠20 mL脉冲式冲管、灭菌液状石蜡湿敷穿刺口,润滑靠近穿刺口处导管,缓慢拔管。[结果]通过系列联合处理成功拔除PICC导管,避免了手术创伤。[结论]PICC拔管困难时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处理,减少手术取管带来的创伤及经济负担,保障病人的安全,提升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纤维蛋白鞘 碳酸氢钠 脉冲式冲管 液状石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段青青 张丽红 王保兴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9期503-506,共4页
所有类别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其中心静脉内导管表面都有纤维蛋白鞘形成,是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组成的膜状物,可直接导致导管失功。其发生机制目前主要存在2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是血液中的蛋白沉积于导管表面,... 所有类别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其中心静脉内导管表面都有纤维蛋白鞘形成,是由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组成的膜状物,可直接导致导管失功。其发生机制目前主要存在2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是血液中的蛋白沉积于导管表面,继发血栓机化而形成。第2种观点认为纤维蛋白鞘的形成是静脉壁中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对导管成分和相关血栓的一种生物学反应,而不单纯是非细胞成分的沉积和血栓形成。了解其组织病理学成分和发生机制可指导临床预防纤维蛋白鞘的发生,保证透析导管的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组织病理学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在改善PICC肿瘤患者纤维蛋白鞘相关导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敏 马珍珍 +1 位作者 栾顺莲 李明娥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4期2268-227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在改善PICC肿瘤患者纤维蛋白鞘相关导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1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80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徒手握拳锻炼法,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在改善PICC肿瘤患者纤维蛋白鞘相关导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1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80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徒手握拳锻炼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置管后第1天、第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输液速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置管后第1天、第15天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观察组输液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液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堵管及机械活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握力器联合握拳锻炼法能有效降低PICC肿瘤患者纤维蛋白鞘相关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握拳锻炼法 电子握力器 肿瘤患者 纤维蛋白鞘 导管功能障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实验室检查对肿瘤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凌泉 陈勇 +2 位作者 李斌飞 杨源锋 陈郡兴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01-403,40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实验室检查对肿瘤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进行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肿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超声联合C臂下导管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实验室检查对肿瘤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进行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肿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超声联合C臂下导管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24 h、术后1周的超声检查(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和实验室检查[包括D二聚体(D-dimer,DD)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确定纤维蛋白鞘形成与血管内径、血流速度、DD、vWF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37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行超声联合C臂下导管造影证实为纤维蛋白鞘形成,发生率37%(37/100)。观察组37例,对照组63例。2组术前24 h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DD、vW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术前24 h减小,DD、vWF较术前24 h增大(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1周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DD与vWF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24 h血管内径、血流速度、DD、vWF与纤维蛋白鞘形成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1周血管内径、血流速度与纤维蛋白鞘形成之间呈明显负相关,DD、vWF与纤维蛋白鞘形成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患者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者的超声与实验室检查与术前比较发生明显变化,超声联合实验室检查在预测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实验室检查 肿瘤患者 输液港 纤维蛋白鞘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深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28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段青青 张丽红 +4 位作者 张文云 朱瑾 王自强 王保兴 李英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方法自2010年4月~2011年1月,本研究对28例使用深静脉临时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拔管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中13例患者在拔管后1个月再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导管纤维...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纤维蛋白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方法自2010年4月~2011年1月,本研究对28例使用深静脉临时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拔管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中13例患者在拔管后1个月再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导管纤维蛋白鞘的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26例患者超声可见导管表面纤维蛋白鞘形成,检出率为92.9%,追踪随访13例患者,拔管后1个月时超声仍可见静脉插入点处纤维蛋白鞘膜状物原位存在。28例患者中15例拔出纤维蛋白鞘,拔出率为5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纤维蛋白鞘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是1种临床易于操作和掌握的观察、诊断纤维蛋白鞘的方法,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功能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纤维蛋白鞘 深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鞘形成导致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雪贞 钟婷 +2 位作者 丘雪梅 肖琳 黄楷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的237例患者PICC置入的临床资料。按PICC留置时间共分为4组,统计PICC纤维蛋白鞘发生率,拔管困难发生率,以及D-... 目的探讨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的237例患者PICC置入的临床资料。按PICC留置时间共分为4组,统计PICC纤维蛋白鞘发生率,拔管困难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237例的PICC纤维蛋白鞘发生率100%;PICC置入拔管困难发生率3.38%,均发生于PICC留置的200天后,4组不同时间段拔管困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4个PICC留置时间组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PICC拔管困难可能与置管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PICC形成黏附更坚固的纤维蛋白鞘,拔管困难与PICC相关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性。目前应对PICC拔管困难的手段较多,但较被动,缺乏主动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拔管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黎容清 江岱琪 唐忠敏 《护理与康复》 2013年第7期681-682,共2页
总结肿瘤患者PICC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观察及护理。PICC置管后加强输液滴速观察,注意穿剌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置管侧肢体有无肿胀,以早期发现纤维蛋白鞘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后用尿激酶治疗,加强导管维护,以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关键词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频率尿激酶治疗透析导管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萍 张云霞 +2 位作者 王丽敏 郭福燕 赵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维持性透析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6例已形成纤维蛋白鞘的置管病人,在每次透析上机前给予尿激酶滴注,尿激酶浓度为100 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0万U,时间持续60 ... 目的:观察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维持性透析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6例已形成纤维蛋白鞘的置管病人,在每次透析上机前给予尿激酶滴注,尿激酶浓度为100 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0万U,时间持续60 min。结果:干预治疗1个月后6例病人均导管恢复通畅,有2例病人3个月后再次形成纤维蛋白鞘,但经频繁滴注治疗后仍然有效。结论:大频率尿激酶滴注法对于纤维蛋白鞘的干预治疗效果较好,可维持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通畅性,达到满足透析充分性所需的血流量,增强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 尿激酶 纤维蛋白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纤维蛋白鞘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丽 赵丽荣 +2 位作者 李红瑜 张帆 顾金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58,共1页
患者女,39岁,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通路术后20天,前臂自体动静脉瘘成熟,拔出导管,于右颈部触及震颤并闻及血管杂音,血压160 mmHg/110mmHg,颜面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尿素氮15.51mmol/L,肌酐401... 患者女,39岁,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通路术后20天,前臂自体动静脉瘘成熟,拔出导管,于右颈部触及震颤并闻及血管杂音,血压160 mmHg/110mmHg,颜面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尿素氮15.51mmol/L,肌酐401.24μmol/L,血糖6.14mmol/L。超声检查:右颈内静脉管腔内充盈五彩镶嵌血流,呈动脉样频谱;右颈总动脉距起始约45mm处可见管状无回声通道与颈内静脉连接,CDFI示颈总动脉血流自此通道进入颈内静脉(图1A);颈总动脉管腔内可见一条状略强回声,厚薄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鞘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凌泉 陈勇 +2 位作者 李斌飞 杨源锋 林志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7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输液港植入术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目的:研究与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输液港植入术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进行诊断,对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有213例出现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占比42.6%(213/500),其中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15例、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26例、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172例。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体内导管广泛性、弥漫性以及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0、100%(26/26)、100%(172/172)。结论: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可采用DSA进行有效评估,而经尿激酶溶鞘治疗后能够达到显著效果,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纤维蛋白鞘 诊断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相关性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导管断裂体内1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贾灵芝 卢莹 任兴华 《全科护理》 2017年第19期2428-2429,共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导管断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导管断裂的发生率为0.1%~3.5%。纤维蛋白鞘相关性导管功能障碍是PICC长期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导管断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导管断裂的发生率为0.1%~3.5%。纤维蛋白鞘相关性导管功能障碍是PICC长期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如导管阻塞、渗液、导管失去功能而更换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导管性纤维蛋白鞘形成导致拔管困难的病例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导管断裂 拔管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下肢PICC纤维蛋白鞘形成后成功拔管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海虹 章米丹 +3 位作者 凌云 罗飞翔 樊小燕 周红琴 《护理与康复》 2020年第12期98-99,共2页
总结1例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新生儿下肢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经验。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穿刺部位为下肢远端,行全胃肠外营养及导管维护不规范有关。纤维蛋白鞘形成后,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导管间歇牵引,局部肢体涂... 总结1例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新生儿下肢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经验。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穿刺部位为下肢远端,行全胃肠外营养及导管维护不规范有关。纤维蛋白鞘形成后,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导管间歇牵引,局部肢体涂肝素钠软膏,协助被动运动,使导管拔除。患儿留置PICC 66 d后拔管困难,经及时处理,导管完整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住院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钰清 赵志莹 +2 位作者 陈国连 陈莹莹 王自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住院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行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5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输液港纤维蛋白鞘未形成的5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并... 目的探讨乳腺癌住院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行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5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输液港纤维蛋白鞘未形成的5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影响纤维蛋白鞘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III-IV期、TEC(TAC)化疗方案以及FIB、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TEC(TAC)化疗方案、FIB及D-D水平高是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TEC(TAC)方案化疗、FIB及D-D水平高是影响乳腺癌住院患者输液港纤维蛋白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适当的干预及加强护理,以降低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输液港 纤维蛋白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颈内静脉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华丽 马洪丽 邱礼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816-3818,共3页
报告1例胃癌术后化疗由于反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纤维蛋白鞘形成导致拔管困难病人的护理体会,分析该病人拔管困难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对肿瘤化疗病人静脉通路的选择给予适当建议,尽可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拔管困难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术 纤维蛋白鞘 颈内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PICC置管后并发纤维蛋白鞘的成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妙玲 郑洪女 +1 位作者 莫雪珠 沈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941-942,共2页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并发纤维蛋白鞘的相关原因,针对成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6年8月某院收治的32例PICC置管后并发纤维蛋白鞘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新生儿科接受PICC置管未发生纤维蛋白鞘的32例患儿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并发纤维蛋白鞘的相关原因,针对成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6年8月某院收治的32例PICC置管后并发纤维蛋白鞘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新生儿科接受PICC置管未发生纤维蛋白鞘的32例患儿为对照组,对影响患儿PICC置管后并发纤维蛋白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使用液体、输液过滤装置、输液速度、冲封管手法、冲封管频次、冲封管工具上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分析,冲管速度、冲管频次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新生儿科PICC置管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造成患儿置管后并发纤维蛋白鞘的危险因素,保障患儿的用药途径,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纤维蛋白鞘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